首页 > 文献资料
-
饮食调控与适量运动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调控与适量运动对控制高血压的影响和效果,为控制高血压提供有效及可行的治疗方案,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导致脏器的损伤.方法、选取在我院诊疗和在我院体检的社区居民中的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饮食调控与适量运动,并进行跟踪调查6个月.结果、遵从教育的观察组的血压控制不稳定的发生率为9.38%,未遵从教育的对照组的血压控制不稳定率为4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调控与适量运动可稳定控制高血压.
-
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影响,探讨电针对NAFLD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15)和高脂饮食造模组(n=45),造模组饲以高脂饲料建立NAFL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从普食组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从高脂造模组中随机抽取持续高脂饮食组、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转低脂饮食组以及电针+转低脂饮食组,每组各10只.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电针+转低脂饮食组以毫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4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PAR-α、L-FABP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PAR-α、L-FABP的基因表达.结果:持续高脂饮食组出现中度至重度大泡型脂肪变性,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以小泡型脂肪变性为主;电针+转低脂饮食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持续高脂饮食组血清TC、TG、FF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转低脂饮食组和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与持续高脂饮食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电针+转低脂饮食组较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0.05).持续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L-FABP蛋白及基因明显升高(P<0.05);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与持续高脂饮食组比较,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L-FABP蛋白及基因表达降低(P<0.05);电针+转低脂饮食组与电针+持续高脂饮食组和转低脂饮食组比较,PPAR-α蛋白及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L-FABP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及低脂饮食均可以调节NAFLD大鼠脂质及肝组织PPAR-α、L-FABP,且联合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手段.
-
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乙醇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饮食调控对非乙醇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15只)和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模型的造模组(45只).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10只普食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造模组4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低脂饮食组、电针1组和电针2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第2d,高脂饮食组和电针1组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低脂饮食组和电针2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电针1组和电针2组以毫针针刺单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电针连接“足三里”“三阴交”,每日治疗1次,左右侧交替,每次治疗20 min,连续4周.余组大鼠每日以同样方法固定.治疗结束后取大鼠肝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做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形态,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葡萄糖结合蛋白78(GRP78)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电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胞质内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排列整齐,隐约可见核糖体附着;高脂饮食组大鼠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断裂,呈小空泡样改变,无规则排列于胞质内;低脂饮食组和电针1组大鼠粗面内质网扩张程度减轻,无明显断裂,排列无明显紊乱;电针2组大鼠粗面内质网排列有序,未见明显扩张.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GRP78的蛋白表达极少,其余4组肝组织GRP78的蛋白表达、GRP78 mRNA表达量升高(均P<0.01);低脂饮食组和电针1组GRP78的蛋白表达、GRP78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均P<0.01);电针2组GRP78的蛋白表达、GRP78 mRNA的表达量较低脂饮食组和电针1组均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NAFLD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状态,这可能是电针治疗NAFLD的机制之一,且联合饮食调控效果更佳.
-
糖尿病肾病饮食应关注钾和磷
肾脏和自己的拳头大小相当,却肩负着繁重的任务,它们要将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健康的肾脏会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存下来,同时将物质代谢后机体不再需要的废物排出体外.每天肾脏需要过滤大约50加仑(189升)的血液,排出各种毒素,保留钾、钠等营养物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肾脏健康,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时肩负着重要使命的肾脏无法继续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危害机体健康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无法顺利排出体外,肾功能的降低需要在饮食上给予弥补,降低肾脏工作强度,避免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关于糖尿病肾病的饮食之前我们也提过不少,下面主要讲讲饮食调控需要关注的营养素.
-
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对策,以提高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56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饮食干预、心理指导、适宜运动及适时监测血糖等护理,病情转归较好,有效预防了并发症,提高其生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饮食调控是基本、重要的治疗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饮食要求浅谈调控饮食的重要性.
-
中医辨证饮食调控配合运动对中青年单纯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观察
本文通过观察中医辨证饮食调控配合运动对中青年单纯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采用中医辨证饮食调控配合运动对中青年单纯神经性耳鸣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关键词: 运动 中医辨证 饮食调控 中青年单纯神经性耳鸣 -
饮食调控血粘稠度
所谓"血稠"指的是高粘度血症.由于某些原因,有些人的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当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血液流速会减慢,机体组织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血流瘀滞,出现血液凝块,阻塞血管,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或脑中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与衰退,往往导致血液出现浓、粘、聚、凝的改变,所以,老年人冠心病和脑中风的发病率较高.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调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对于饮食调控的知晓情况,探讨饮食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针对180例MHD患者进行饮食调控知识调查.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饮食健康教育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饮食知识知晓情况及饮食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MHD患者的饮食调控知识知晓率低,经过干预后有明显提高,临床及生化指标好转,且达标率提高.结论:系统的饮食健康教育可改善MHD患者的饮食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
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糖尿病(DM)是慢性疾病.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DM患者饮食调控、运动坚持和合理应用药物都可以通过自我护理实现.因此,自我护理能力即自理能力对DM患者尤为重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满足自理需要的能力受到限制.现对78例2型DM患者自理能力局限性的原因进行调查.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饮食调控观察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饮食调控,控制嘌呤、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可使血尿酸下降,痛风症状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用药物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辨证分型综合护理食管癌
对89例食管癌根据病机和临床特点,辨证分为痰气交阻、津亏热结、血瘀内结、气虚阳微4型,给予病室环境适应调整、心理干预、饮食调控、症状监测、针灸对症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62例均为门诊病人,按WHO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1998年)标准[1],全部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少食即饱、食后饱胀和/或恶心欲呕等胃排空延迟表现,并符合中医消渴、痞满等证[2].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52.4岁,病程2~18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52.6岁;病程2.5~20年.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控、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治疗组:太子参、黄芪、生山药各20g,乌梅30g,丹参、花粉各15g,枳实、制半夏、陈皮、木香各10g,鸡内金、焦三仙各12g,柴胡、升麻各6g.可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用吗丁啉20mg,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
饮食调控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并评价饮食调控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4例,明确所有患者不耐受食物种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饮食调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改善情况,评价个体化饮食调控的疗效。结果:随访三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明确不耐受食物,从而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控,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其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
差异显示PCR分析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饲养SD大鼠,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用差异显示PCR(DD-PCR)方法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与普通饲料组大鼠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力求发现受饮食调控的基因,探讨高脂饮食致肥胖的分子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与标本采集:20只SD大鼠分为高脂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动物饲养16周.2.脂肪组织总RNA的抽提及处理:(1)脂肪组织总RNA的抽提:取1 g大网膜脂肪组织按照Trizol总R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总RNA的处理:用不含RNA酶的DNA酶处理抽提的总RNA以去除含有的少量基因组DNA.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且由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促发有关的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烦渴、善饥、消瘦、乏力、皮肤搔痒等,并有多种器官并发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合理饮食调控配合药物治疗及运动锻炼,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DM辅食型营养制剂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医学营养干预与膳食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使用含有可食用中药成分的医用食品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对GDM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3例,两组患者均调整膳食,做好饮食和运动等有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由营养师制订食谱,营养师及护士进行饮食调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DM)辅食型医用食品营养制剂,对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GDM患者经含有可食用中药成分的医用食品营养制剂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有效率达90.57% (P<0.05).结论 DM医用食品营养干预与饮食控制相结合可更好地治疗和调控GDM,减少并发症,预防人体热量供应不足,降低妊娠合并症风险,促进GDM患者母婴的良好结局.
-
痛风的医学营养治疗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有些痛风患者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现已证实,合理的饮食调控可有效地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内源性嘌呤生成,从而使血尿酸下降,对痛风的各个阶段均有辅助防治作用.痛风的医学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尿酸生成,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
-
糖尿病饮食治疗常识
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病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饮食疗法是基础,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正确的饮食调控,就是既要控制饮食又要合理饮食,核心是要注意饮食的质和量.质即饮食结构,量即饮食的总热量,饮食的调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饮食,二是要合理营养.
-
自然三联疗法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然三联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标准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饮食控制、运动康复及心理干预三联疗法;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自然三联疗法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