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达ESAT-6-gpi和IL-21的B16F10瘤苗免疫鼠伴发自身免疫损伤初探

    作者:何向锋;谭清和;王建红;孙永强;陆俊国;徐小红;杨磊;施文

    初步探讨B16F10-ESAT-6-gpi/IL-21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的同时伴发自身免疫相关毒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16F 10-ESAT-6-gpi/IL-21瘤苗免疫小鼠自身抗体产生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瘤苗免疫小鼠血清对正常小鼠眼、睾丸、皮肤、肝及肾组织冰冻切片的反应;瘤苗免疫小鼠的生殖功能检测.结果显示B16F10-ESAT-6-gpi/IL-21瘤苗免疫会引起部分C57BL/6小鼠发生鼠毛色素脱失现象,其免疫血清可同皮肤、睾丸等组织正常成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瘤苗免疫过的雌雄小鼠合笼后能够正常繁育子代小鼠.实验说明B16F10-ESAT-6-gpi/IL-21瘤苗诱发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同时,部分受试鼠可伴发自身免疫损伤,但对机体并未产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理反应.本实验为全面评估B16F10-ES-AT-6-gpi/IL-21瘤苗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结直肠癌及其微环境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辉;孙静;茆勇;华东;张学光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的新成员.为了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上B7-H4的表达以及分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进而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上B7-H4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统计学分析B7-H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以及CD3+ T细胞、CD8+ T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B7-H4分子,而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并且在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均检测到B7-H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为粘液腺癌有关(P<0.05),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且B7-H4高表达组织较B7-H4低表达组织CD3+T细胞高度浸润例数显著增加(P<0.05);肠癌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综上所述,人结直肠癌患者的肠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较正常细胞均异常表达B7-H4分子,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呈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细胞上B7-H4的表达无关,而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浸润淋巴细胞表达B7-H4可能分别以不同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中B7-H4在不同细胞表达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中药复方抑瘤饮影响荷S180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

    作者:杨志强;王润田;崔澂;王平;丁军颖;邓郁青;张征峥;韩志鹏;李铁民;杨丽娟

    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简称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其体内抗瘤的免疫机制.于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开始每日灌服抑瘤饮,对照组灌服等量凉开水.分别于灌服第0、10、20、30、40天处死动物,称取体重和瘤重;无菌获取脾细胞,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ConA诱导转化及IL-2诱生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抑瘤饮对小鼠体内S180移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渐增性抑制作用;抑瘤饮能够明显逆转S180移植肿瘤对小鼠脾细胞的NK细胞杀伤率、转化指数、IL-2诱生活性、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的抑制作用,且逆转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增强.表明抑瘤饮体内能够渐增地上调被S180移植肿瘤抑制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瘤作用.

  • mB7-1转染大鼠卵巢癌细胞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及体内致瘤性研究

    作者:姜洁;杨兴升;梁华茂;崔保霞;张友忠;孔北华

    为探讨转染mB7-1基因大鼠卵巢癌细胞系后体外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及其致瘤性,我们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mB7-1基因转染入大鼠低分化卵巢上皮癌细胞株NuTu-19中,流式细胞仪检测mB7-1的表达.用同源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实验(MTLCs)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MTT法检测细胞毒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杀瘤活性.将NuTu-19/Neu、NuTu-19/mB7-1细胞分别接种于同源大鼠Fischer344皮下,观察mB7-1修饰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致瘤性.结果显示,mB7-1基因成功地转染入大鼠低分化卵巢上皮癌细胞株NuTu-19,流式细胞仪测定mB7-1基因呈阳性表达.NuTu-19/mB7-1体外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NuTu-19/mB7-1体外诱导的CTL较对照组对NuTu-19细胞的杀伤率显著增高(P<0.01).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NuTu-19/mB7-1组在Fischer344大鼠体内成瘤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mB7-1基因修饰的鼠卵巢癌细胞可体外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接种动物后,实验瘤苗的致瘤性下降.

  • 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商占仙;路丽明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近期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肿瘤患者免疫状态评估,后者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和传统治疗均有指导意义.本文对近五年中性粒细胞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了较为全面的陈述.

  • 溶瘤病毒作为治疗肿瘤新疗法的探讨

    作者:冯超;徐晨昶;刘睿;沈辉

    溶瘤病毒是肿瘤选择性、多杀伤途径的抗肿瘤制剂,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溶瘤效果,并释放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溶瘤病毒可搭载多种细胞因子,如GM-CSF、IL-2等,在小鼠模型和临床患者治疗中均被证实能够起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溶瘤病毒细胞载体的应用使溶瘤病毒制剂在临床转化与治疗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共同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 T-bet和Eomes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

    作者:孙明芬;吴昌平;蒋敬庭

    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Eomesodermin(Eomes)是调控Ⅰ型效应T细胞的重要转录因子,对CD4 Ⅰ型辅助T细胞(Th1细胞)、NK细胞、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等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调控有重要作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主要依赖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和NK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T-bet和Eomes通过调控这些免疫细胞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何林燕

    肿瘤微环境中聚集着大量白细胞,其中主要成分为巨噬细胞,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TAM主要由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募集进入肿瘤微环境后分化而为成熟的巨噬细胞,具有不同于炎症环境中的巨噬细胞的特定表型及功能.TAM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以及血管新生;TAM也具有免疫抑制性,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免疫逃逸;TAM还可通过促进异常血管新生、影响药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削弱肿瘤细胞凋亡信号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耐药.抑制TAM的功能或清除TAM,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合阐述.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敏;臧敬五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机体行使负性免疫调节的重要载体,在生理病理的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就其与肿瘤的关联、介导逃逸的机制、细胞来源以及可能的临床运用作一综述.

  • 粘蛋白1及其介导的肿瘤免疫

    作者:夏明灿;储以微

    粘蛋白1(MUC1)是一种分布于腺上皮细胞的跨膜糖蛋白,在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及介导细胞信号传导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MUC1也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由于MUC1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量升高,同时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糖基化与正常细胞存在差异,因此它在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中简述了MUC1的结构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关键词: MUC1 肿瘤免疫
  • γδT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及炎症中的作用

    作者:尹芝南;郝健磊;曹广超

    炎症或肿瘤发生的早期,γδT细胞起到重要的调控功能.小鼠γδT细胞按照TCR链的组成可以分为多种亚群.本文主要阐述小鼠γδT细胞不同亚群对炎症和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 γδ T细胞:提供早期IFN-γ来源的免疫调节细胞

    作者:尹芝南;高云飞;陶箭

    γδ T细胞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其研究远滞后于αβ T细胞.尽管γδ T细胞只占T细胞总数很少一部分(小于5%),但基因敲除后,缺少γδ T细胞的动物对感染和肿瘤高度敏感,证明这群细胞具有重要功能.本文主要阐述γδ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和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并列举其未来研究方向.

  • 肿瘤免疫-在确立人类肿瘤抗原的基础上面临新的飞跃

    作者:张友会

    1 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1991年比利时科学家Boon和同事们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首次报道分离人类恶性黑色素瘤抗原MAGE-1成功,是肿瘤免疫学研究的划时代转折.从此,一个个肿瘤抗原相继被确定.如今已知MAGE-1属于至少有17个相关成员的基因家族,包括MAGE-A1~A12、MAGE-B1~B4、MAGE-1.之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Rosenberg也从黑色素瘤分离到MART-1、gp100等肿瘤抗原.MAGE系列肿瘤抗原虽是从黑色素瘤分离到的,其成员在其他肿瘤也有一定的表达阳性率,因而可以认为是肿瘤共同抗原.

  • 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治疗中一些新的思考

    作者:魏于全;田聆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肿瘤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1].本文欲对肿瘤免疫及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其中一些新的思路和进展作一简要探讨和评述.

  • 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功能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沈立松;董平;吴政宏;徐翀;沈定丰;李莉;全志伟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CD28共刺激分子等功能相关性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三色或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胃肠道癌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志如CD3+、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CD8+CD28-T细胞显著增加(P<0.01),而CD8+CD28+T细胞显著降低(P<0.05).表达HLA-DR的活化CD8+T细胞显著增加(P<0.01),分泌IFN-γ的CD8+T细胞(Tc1)明显增多(P<0.01),而分泌IL-4的CD8+T细胞(Tc2)则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均很低.患者CD8+T细胞CD28及IFN-γ的表达变化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胃肠道癌患者中CD8+T细胞存在系统性活化的表现,其机制可能与CD28/B7以外的信号传递有关.胃肠道癌患者体内Tc1细胞的增加与肿瘤的分期缺乏明确关系.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展望

    作者:卢剑;沈立松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在T细胞中存在抑制亚群,能显著下调免疫应答,并在肿瘤位点产生免疫耐受.

  • 免疫炎性反应在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冰莹;张慧;邹建洲;丁小强;方艺

    免疫炎性反应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免疫炎性反应过程可以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及肾内低氧,影响肾脏的及时修复,使肾脏慢性纤维化,甚至导致尿毒症的发生.与抗感染免疫及抗肿瘤免疫等不同,AKI的免疫炎性反应过程有其自身固有特点.1 固有免疫系统

  • 中药复方对Lewis肺癌移植鼠肿瘤微环境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成刚;蒋霆辉;陈越;范济辉;张微微;沈旭波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Lewis肺癌移植鼠肿瘤微环境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C57BL/6纯系小鼠64只,将Lewis肺癌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建立肺癌模型,接种后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化疗组、中药复方组和中药复方加化疗组,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等多种实验技术,分别检测Lewis肺癌移植鼠肿瘤及淋巴组织中IDO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复方及化疗药物顺铂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IDO表达水平.同时中药复方与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协同作用,两者在不同环节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与单一治疗相比存在一定优势.结论:中药复方与化疗在消除肿瘤微环境的局部免疫耐受中具有协同作用.

  • 调节性T细胞与消化道肿瘤

    作者:张颖;于晓峰

    调节性 T 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 T 细胞亚群,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细胞因子依赖等方式下调机体免疫反应,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近年来,Treg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 Treg 细胞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肝癌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吉才;李文斌;李德奎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分子,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研究证实,NO在信息传递、心脑血管调节、抗肿瘤免疫和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肝癌患者NO水平及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我们对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NO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658 条记录 13/33 页 « 12...10111213141516...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