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微热96例临床分析
慢性微热是内科临床的疑难病症,我院收集了近8年共96例慢性微热病人,终明确诊断88例,其中非感染性疾病占51.1%,感染性疾病占48.9%,现报告如下。
-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美、英、日、德、法、中)政府和有关科学家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宣布人类基因工程草图绘制成功.此计划始于1990年,我国于1999年参与该计划.国际社会对于这一重大科学进展给予高度评价.并一致呼吁共享这一人类共同财富.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图谱"正式版"公布,此表示测序任务终结,本次公布的主要有3个内容:①人类基因数只有3万多(3.5万),比原先估计10万个少很多;②发现致病基因,已找出30个致病基因;③绝大多数遗传基因疾病来源为男人.广大的中西医工作者,期望对基因有更多的了解.因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了解不多,其实早在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威*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更名为"GENE",音译为基因.至今粗略估计,国内外有关基因的书籍不亚于百余本之多,论文以万为计.本文就基因的一般概念、基因诊断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基因疗法作扼要介绍.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3例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和(或)黑便,其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关键.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先锋美他醇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44例临床观察
呼吸道细菌感染,是内科临床常见疾病,在临床确诊后常规使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治疗.作者自2005年2至11月用先锋美他醇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44例(其中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CAP)30例、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HAP)14例),同时选择40例(其中CAP28例、HAP12例)用头孢呋辛作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
倍骼生生物活性玻璃在牙槽骨缺损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倍骼生(PerioGlass)为一种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国外作为异质骨移植材料用于口腔领域,已取得了较好疗效[1],而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自1997年起,将倍骼生选择性用于口腔内科临床,已随访问6-20个月,现将较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C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CBL在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内科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室先后顺序将护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带教,实验组护生采用CBL教学法带教,待两组护生实习期满后,对两组护理实习生带教情况进行测评,并调查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研究分析得出:(1)实验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教学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76%),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采用CBL教学法进行护生带教工作,可调动护理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护理实习生满意度高,所获得的带教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进展性脑梗死与稳定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进展性脑梗死(SIP)指发病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或更长的时间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这类疾病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易引起医患纠纷,应引起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笔者收集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护理人员对院内心脏性猝死患者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心脏性猝死(SCD)一直是心血管内科临床的重要课题,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发生SCD,我国虽然缺少流行病资料,但近年来SCD的发生呈上升趋势,SCD的主要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如果能早期识别SCD的高危因素,在发生SCD前能及时识别及时处理,就可能减少SCD的发生.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观察及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易危及生命.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它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静脉应用胺碘酮起效快,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且对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控制率可达60%~80%[1].目前认为胺碘酮对于预防和控制致命性室速,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室速是有效药物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心内科自2001年1月~2004年9月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中医舌诊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研究概况
中医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中就有“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的记载,到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已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历朝历代诸多医家的发展,现在舌诊已成为中医诊断体系中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部分.对舌象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中医诊断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舌象在内科临床研究及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应用2个方面,对近年来舌象研究的文献作一综述.舌象在内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
自发性气胸98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的一种内科临床常见急症,多见于有基础肺部病变者、可有胸膜下肺大疱、脏层胸膜破裂或胸膜粘连带撕裂等导致[1],该病症大多能及时确诊,但少数医务人员或患者自身的种种原因,首诊漏误诊时有发生[2].现对收治的自发性气胸中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作一临床分析.
-
内科胸腔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1910年,瑞典内科医师Jacobaeus将单筒胸腔镜应用于临床,通过制造人工气胸、松解胸膜和肺脏的粘连使肺脏萎陷来治疗肺结核,开创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20世纪30年代,有人用带光源的单筒胸腔镜诊断和治疗胸膜疾病.近些年来,由于电子内窥镜及电视摄像技术的进步,胸腔镜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目前,硬质胸腔镜、可弯曲胸腔镜和半硬质胸腔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内科临床之中.
-
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PF)是呼吸内科临床上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因.COPD合并ARF病情复杂,支气管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治疗效果差.以往认为待患者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甚至直到呼吸停止才行机械通气,延误了抢救时机,严重缺氧和酸中毒造成重要脏器严重损害,其结果是病死率高.近十多年来,由于高科技应用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呼吸机及其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研究,加之多年的临床实践,从以下方面对机械通气加以改进,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使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发生改观.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胸腔积液及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胸腔穿刺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这类疾病的常规内科临床诊疗方法.近年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的跨科应用,其操作简便性,患者舒适性,是一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诊疗进步,为胸腔穿刺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注入了新内容[1-2].多次胸腔穿刺术带来的创伤远小于一次传统的胸壁造口胸腔闭式引流术,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胸腔引流可完全取代需2次以上的胸腔穿刺术,同时大大降低了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创伤,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可取代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笔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及气胸,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烦躁1例护理
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我科于2007年已成功开展了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25例患者,术后患者多以血压和心率改变较为常见,通过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治疗到位,全方位的护理,无一例术后出现临床并发症.但术后患者出现兴奋、烦躁、情绪改变较为罕见,经检索国内外资料均无类似临床报道.现将该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宁咽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
喉源性咳嗽是内科临床常见病,以咽痒干咳为特点,病虽轻,但常经久不愈.中医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作用.笔者2 a来应用自拟宁咽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炎机理探讨
慢性肾炎是内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病程长,常有一段时间无症状尿异常期,然后出现高血压,水肿及(或)氮质血症,后期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近10 a来,吴允耀主任医师在肾病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就其采用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炎的机理,试探讨如下.
-
原因不明发热115例临床分析
原因不明发热(FUO)是内科临床的疑难病症.其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在38.5 ℃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本文对内科115例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进行病因分析.
-
周围性面神经炎46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其所致临床脑电图异常报道甚少,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集的46例面神经炎临床及脑电图变化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6~56岁,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和一侧眼不能闭合。18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例有腹泻病史,体检中见患侧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鼓气及吹口哨时漏气,其中13例伴有外耳道带状疱疹及耳部疼痛,均排除中耳炎及乳突炎。2例发病前4天伴高热、头痛、呕吐,给予脑脊液及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12例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3例行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给予随访除外其他疾病继发的周围性面瘫。全部病例均给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并配合低右加丹参静滴及地巴唑口服等改善微循环,还给予神经细胞营养剂等对症处理,结合针灸理疗,治愈率为90%,好转6%,无效4%,疗效差者均为初诊时已发病半个月以上者。
-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48例临床分析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在精神科内科临床经常有就诊病例,其精神症状往往干扰原发病的治疗,常常带来不良后果,且常常与功能性疾病相混淆,为提高诊治率,本文就1989~1998年住院治疗的148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1]、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