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术后硬膜外导管给药病人自控镇痛的管理体会

    作者:朱莉英;唐郁文;袁荷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因此患者对麻醉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们不仅需要术中有完美的镇痛,术后也希望不痛。而既往对术后疼痛大多数采用间断肌注阿片类药物的方法,但是由于肌注药物本身的弊端及担心药物成瘾等问题,临床大多数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我院自1997年12月起在按需镇痛的基础上,采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术(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简称PCEA),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就我们的体会报导如下。

  • 重视老年癌痛患者的药物止痛治疗

    作者:于世英

    临床上针对老年癌患者的止痛治疗目前还存在一些障碍,包括病因及病情复杂、评估不足、实际生理年龄变化认知不足以及阿片成瘾恐惧.因此,治疗中应重视老年患者器官老化、合并疾病等变化对疼痛评估及治疗的影响,重视老年癌痛患者的综合评估,重视止痛药的合理选择及个体化剂量调整.

  • 伏隔核壳部毁损术的手术技巧和电生理研究

    作者:杨开军;漆松涛;王克万;徐波涛

    目的 详细描述伏隔核壳部内下份切开手术过程,探讨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治疗68名患者,包括药物成瘾者65例、精神运动性癫痫2例、伴攻击行为精神发育迟滞1例.毁损靶点为伏隔核壳部的内后下份,在MRI片上该部位并没有孤立致密的灰质核团影,选AC-PC平面的轴位片,坐标为AC前5.5 mm,中线旁开5 mm,AC下6~8 mm.Z轴坐标的调整依据距侧脑室下壁的深度、电生理监测指标,调整幅度较大.需要指出,伏隔核内侧壳部毁损术的穿刺针道无法避开侧脑室,否则难以制作与壳部、斜角带三维形状相符的毁损灶.毁损温度,时间70秒,毁损2个层面.结果 并发症包括心率减慢、心情烦躁、易激惹、疼痛、食欲亢进等,均程度轻微并恢复.2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1例发作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1例伴攻击行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攻击行为消失.药物成瘾者术后对药物心理渴求完全消除者52人,占80.0%;7人虽有精神渴求,但程度轻微可以自控,未复吸,占10.8%;另外6人仍有精神依赖,均在术后2周~6个月复吸,占9.2%.术后记忆力无明显改变,病人焦虑、抑郁以及强迫性的的人格障碍有明显改善.结论 伏隔核是外科治疗药物成瘾等强迫性精神障碍的理想靶点,但必须强调毁损部位是伏隔核的壳部内后下部.

  • 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射频毁损对阿片类药物成瘾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立宏;何飞;常崇旺;王学廉;耿宁;赵巍;高国栋

    目的 探讨实施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射频毁损术后不同阶段阿片类药物成瘾者认知功能变化,主要包括智力及记忆力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RS)、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和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自编随访问卷,对30例阿片类药物成瘾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评.结果 韦氏昔表测评结果表明,术后90天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IQ)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数字广度分测验和数字符号分测验较术前明显F降(P<0.05);临床记忆量表测评结果表明,指向记忆、联系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手术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记忆商数术后较术前明下降(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智力功能无明显变化,记忆力情况随躯体康复及回归社会后心理变化程度逐步好转,通过特殊的记忆力训练可有所提高.结论 毁损伏隔核内特定亚区对药物成瘾者智力总体状况无显著影响;仅对短时记忆、注意力有一定近期影响,但长期随访无明显影响;提示伏隔核内可能存在与短时记忆、注意力相关的亚区或通路.

  • 伏核手术治疗药物心理依赖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衡立君;王学廉;贺世明;李维新;李立宏;梁秦川;李江;赵振伟;高国栋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双侧伏核毁损术后并发症的神经解剖基础,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方法随访术后反馈存在并发症的近期药物依赖患者16例,部分患者复查CT或MRI,结合Schalternbrand-Bailey人脑图谱对靶点位置、毁损灶体积等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例中,顺行性遗忘、动机形成障碍10例,性欲减退2例,可能与毁损体积过大有关;情感障碍2例、冲动行为1例,与毁损灶过低,影响前额叶底部皮质对认知、行为的调控有关;嗅觉迟钝1例,与嗅皮质损伤有关.结论并发症与靶点定位、毁损灶体积有关.通过精确定位、毁损参数控制可以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γ-氨基丁酸能系统在阿片类药物及可卡因成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金义超;王桂松

    在阿片类药物和可卡因成瘾形成过程中,除以往研究较多的多巴胺能系统外,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lie acid,GABA)能系统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GABA能系统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分别对GABA及其不同的受体类型,包括GABAA、GABAB受体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 外科治疗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作者:梅广海;王桂松

    阿片类药物成瘾(俗称吸毒)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戒毒治疗后复吸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难点.1998年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人脑研究所利用立体定向行双侧扣带回冷冻损毁术治疗药物成瘾,手术对海洛因成瘾有效,并发症较少.本文对药物成瘾的外科治疗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 大麻素受体1阻断剂在治疗肥胖症中的作用

    作者:

    肥胖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1,CB1-R)与其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CB1-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分布和基因结构已经明确.近年来发现CB1-R阻断剂能通过中枢和外周两种途经降低体重,调节能量代谢过程,同时还对乙醇、香烟及药物成瘾有帮助;目前利莫那班(rimonabant,SR141716)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能有效地降低体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CB1-R阻断剂有望为肥胖症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 肠道菌群与药物成瘾及相关神经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志杰;李婵;周玉婷;朱晨;李汉成;霍楚莹;罗超华;莫志贤

    药物成瘾不仅严重损害成瘾者自身健康,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吸毒人数不断攀升,复吸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公共安全.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脑病,替代药物治疗如美沙酮,非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正念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均不能有效降低成瘾者的心理渴求.目前药物成瘾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治愈后复吸率高.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仍是药物成瘾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肠道菌群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研究被大量报道,逐渐揭示了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的发现,肠道菌群在药物成瘾相关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该文对肠道菌群与药物成瘾、肠道菌群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Akt在药物成瘾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华强;周文华

    Akt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下游靶蛋白,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基本功能.中枢系统的Akt活性还受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调节,介导多种药物成瘾的进程.该文就Akt的结构特征、活性调节以及该信号分子在药物成瘾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 中枢神经系统ERK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盼盼;徐文锦;刘惠芬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反复的药物暴露可引起脑环路产生神经适应性变化,导致强迫性觅药行为以及复吸。有许多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级联放大通路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奖赏环路的重塑,以及成瘾相关的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可塑性改变是药物成瘾的重要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与药物成瘾引起的神经适应性、奖赏效应和觅药行为的复吸直接相关。因此,该文就E RK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做系统的综述。药物成瘾中E 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理解药物成瘾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临床药物成瘾和复吸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和新的策略。

  • 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黎华;白洁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大脑疾病,各种成瘾性药物通过作用于奖赏系统,终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产生奖赏效应。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ergic,NE)和多巴胺( dopamine,DA)在药物成瘾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就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外侧缰核功能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姚瑞;曹君利

    外侧缰核( lateral habenula,LHb)是缰核的组成部分,位于上丘脑。其不仅是边缘前脑和中脑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中继站,能控制中脑奖赏途径,介导边缘前脑富含多巴胺的脑区和中脑边缘结构中多巴胺神经元的负反馈信息的传递,而且与5-HT系统等联系紧密。近年来研究发现LHb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从而影响机体的功能,如药物成瘾、奖赏—厌恶、疼痛、睡眠和抑郁症的发生等。该文就LHb参与上述生理过程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成瘾行为消退性学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涛;王维胜;何玲;刘景根

    药物成瘾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学习记忆,主要特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和易复发;其中高复吸率一直是药物成瘾研究和治疗的难题,消退性学习可以明显增加成瘾动物的戒断时间.因此,深入研究消退性学习的机制成为神经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消退性学习被认为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抑制性记忆.该文主要就消退性学习可能涉及的核团以及谷氨酸受体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在消退学习研究中的主要发现作了简单的综述;另外还对以消退性学习为原理的暴露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起效时间与有效时间对药物依赖潜能的影响

    作者:俞纲;宫泽辉

    药动学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依赖潜能.成瘾性药物起效越快,依赖潜能越大,其机制可能包括起效时间对药物欣快效应、强化效应以及精神运动效应的影响.延长药物的有效时间虽然可使动物自身给药反应率下降,但对药物依赖潜能的高低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理解药动学因素与药物依赖潜能的关系将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

  • 针刺足三里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作者:宋小鸽;张垚;朱永磊;刘先华

    目的:探讨针刺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方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比模型组戒断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针刺组比模型组大鼠在白箱内停留时间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具有抑制吗啡依赖性,对复吸行为具有潜在的干预作用.

  • 伏隔核神经解剖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研究进展

    作者:孙瑾;张俊卿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药物使用,即成瘾者失去对药物寻觅和摄取的控制[1].目前,研究多的是阿片(opioid)类药物成瘾,阿片包括天然的鸦片如吗啡;半合成的如海洛因,以及全合成的如可待因、羟吗啡、美沙酮、二氢埃托啡、度冷丁、芬太尼.

  • 神经激素在药物成瘾中作用的相关进展

    作者:蔡萍;陈少雅;陈崇宏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虽然研究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药物成魏机制的研究,但由于脑区结构功能错综复杂、药物成瘾牵涉到多个系统及递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药物成瘾的根本性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药物成瘾过程中影响到多种神经激素水平,神经激素对于药物成瘾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近年来相关文献对于药物成魏与神经激素相关性进行综合阐述,希望为进一步了解药物成瘾的机制和药物成瘾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神经激素 药物成瘾
  • 合理选用镇痛药

    作者:

    中枢抑制性镇痛药如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与人工合成品(哌替啶、阿法罗定、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对大脑痛觉中枢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常用于治疗外伤性剧痛(如严重创伤、烧伤、骨折等)、内脏绞痛(如心绞痛、肾绞痛、胆绞痛时与阿托品合用)、癌症剧痛、手术后疼痛等,但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凭处方服用,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免药物成瘾。此外,在明确诊断前也应尽可能不用,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治。

  • 西酞普兰辅助治疗磷酸可待因成瘾38例临床研究

    作者:吴强;高镇松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对磷酸可待因成瘾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11月磷酸可待因成瘾患者38例,在给予补充能量合剂、护肝和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加强对戒断症状的监护和支持心理治疗,同时加服西酞普兰辅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出院时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2周末、出院时患者精神症状及躯体(戒断)症状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28.5±5.2)d.痊愈占60.5%,显著进步占21.1%,进步占18.4%.不良反应:食欲增加3例,头昏2例,视物模糊1例,程度均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青少年磷酸可待因成瘾患者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早期以西酞普兰辅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43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