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湿疹”宝宝 缓打疫苗
家在福州的小朋友赵桦桦,刚刚满6个月.平时,小桦桦经常出现湿疹,脸上、身上都长满红疹子.父母怕宝宝过敏,平时很少喂海鲜,但宝宝湿疹的情况并没好转.“湿疹”宝宝从何而来?平时“吃喝住行”要注意什么?下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主任医师专门做了相关解读.母乳喂养 更不易湿疹湿疹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与孩子的体质有关,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引起湿疹的原因有很多,过敏因素是主要的,饮食则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有些婴儿本身是过敏体质,当食用鱼虾等海鲜里的异性蛋白质后,就会引起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同时,一些婴儿因喂养不当,如喂奶的时间、数量不规律,加辅食种类偏多,致使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湿疹.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并文献复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由于外周血存在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寿命缩短,从而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出血.
-
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眼底荧光造影分析
白塞病和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多与全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眼底荧光造影[1](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作为一种眼底血管检查手段,对黄斑囊样水肿(CME)和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
肾脂肪囊内注射灯盏细辛甲泼尼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用肾脂肪囊内注射灯盏细辛与甲泼尼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药源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药源性青光眼是指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易感者渐发生房水流出减少和眼压升高,甚至引起视神经损害,为一种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近年来,甾体类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以其显著的抗炎作用广泛应用于眼部各种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源性激素性青光眼患病率逐年升高.为减少和避免其发生,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遇见的49例(56眼)患者情况汇总如下.
-
孟鲁司特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及预防其复发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紫癜( HSP )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小血管病变为主的血管炎综合征,是以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以及肾脏受累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欠佳,且疗程较长,极易复发。本研究对小儿HSP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匹多莫德口服,在临床治疗及预防复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设置及维护
1.概述水处理系统的目的是去除城市用水中的杂质及对人体有害的所有物质,使之成为符合血透要求的透析用水.目前,血透已从单纯治疗肾衰拓宽到治疗免疫性疾病及急性中毒、肝衰竭、高脂血症等医学科学的多个领域.因此,对水净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国际及国内透析用水通常用AAMI/A-SAIO标准.
-
免疫系统疾病机制、诊疗的探讨
免疫系统疾病是不同于传统感染、肿瘤等而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启动相关的疾病.该类疾病常见特征为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出现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免疫系统疾病目前无法根治,通常免疫抑制是缓解的主要方式.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发展未来可能的治疗手段.免疫性系统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类疾病之一,它与我们的体内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本文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探讨了免疫性系统疾病的机制、诊疗原则和未来的治疗方式.
-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lgE抗体阳性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过敏性紫癜病症在传统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免疫功能低下疾病患者肺结核的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几种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患者68例,肾病综合症患者20例,SLE患者12例,8例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胸部CT所见.结果X线和CT表现,糖尿病肺结核:大片浸润病灶45例,浸润病灶内多发空洞∞例,散在大小不等浸润病灶可不按肺段分布23例,支气管播散病灶21例;部分病例合并胸水10例.肾病综合症或SLE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5例,大小不等浸润病灶17例,合并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AIDS肺结核:肺内斑片阴影合并有淋巴结肿大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有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疾病患者的肺结核,肺内结核病灶容易形成大片干酪病灶并合并空洞,结核肺内播散,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及非结核好发部位发生浸润结核灶.
-
120例老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分析
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不断增多,早期诊断较困难,延误诊断及误诊率均较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分析了120例老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及VEGF水平的研究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全身广泛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本研究通过对HSP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及VEGF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在H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8例临床分析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多发于15~40岁男性,主要侵犯脊柱为主的中轴关节.一般首先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由下而上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主要病理改变是肌腱附着点炎症.后期脊柱椎间关节突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病认知度很低,加之发病隐匿,常发生漏诊、延诊,甚至误诊.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以来,中西药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心得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因素与感染(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遗传、免疫学异常、内分泌因素及自由基等有关.
-
勤奋钻研心系患者记南京市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孙凌云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过去一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其严重程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南京市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由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葛民泽教授于1979年创建.1990年,孙凌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他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平易近人,见解新颖,深得老主任葛民泽的喜爱和器重.
-
关山的选择
关山是北京同仁医院肿瘤科的一名主任医师,年初,他的父亲被诊断出“韦格纳肉芽肿”,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后来,老人因病贫血住进了医院,没过几天,老人突然出现了便血,血色素从10克降到了6克,医院将老人转进了I C U病房,关山已经在医院连续守了父亲两天两夜。
-
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形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之一,直接参与人体的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功能,相当于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1].研究发现,多种疾病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包括胃癌、结肠癌、非炎症性肠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等[2-3].
-
风湿病跟风和湿无关
很多人认为风湿病就是风和湿引起的.事实上,风湿病与风和湿并没有关系."风湿病实际上是一组免疫性疾病,主要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异常所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小霞解释,这类疾病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在这几种疾病中,骨关节炎与劳累、肥胖引起的关节长期负重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感染有关,痛风与饮食结构导致的血尿酸增高有关,而强直性脊柱炎则与遗传有关.在李小霞看来,阴雨天的不适感影响到了患者的情绪,使他们误认为关节疼痛是潮湿引起的.但是,并没有哪一种风湿病与"风"和"湿"有关.
-
肛周湿疹中医药治疗近况
肛周湿疹是较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局限于肛门,少数可累及附近皮肤及会阴部,局部潮湿,浸润皮肤肥厚,奇痒难忍,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痛苦。本文通过查阅近五年相关文献,对外治法、内外合治法、针灸穴位疗法等多种疗法进行了归纳,综述如下。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硬皮病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硬皮病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硬皮病中药及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对其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淤单味药黄芪、当归、丹参出现的频率高;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出现频次高。于防治硬皮病常用方剂为阳和汤;常用药对为桂枝-黄芪、红花-黄芪;常用药组为首乌、鸡血藤-丹参,首乌、桂枝-丹参,首乌、黄芪-丹参,熟地、党参-红花,熟地、党参-桂枝,党参、赤芍-桂枝;常用药团为桂枝、甘草、黄芪、党参。结论:中医防治硬皮病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防治硬皮病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