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撑喉镜手术用于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支撑喉镜手术用于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方法),各30例.对两组终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结果对比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喉部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强化表面麻醉下支撑喉镜手术对心理的影响
强化表面麻醉下支撑喉镜手术,患者整个手术过程清醒,手术刺激大,可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及焦虑,对手术完成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采用定式问卷,对耳鼻喉科行支撑显微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及术中焦虑状态的产生作初步探讨.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6例喉部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2%)低于对照组(3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咽部良性病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咽部生理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CO2激光治疗双侧声带巨大肿物1例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咽喉部、声带病变具有创伤小、效果肯定的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咽喉科.这类手术在全身麻醉经鼻气管插管下完成,既能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和CO2潴留,又避免了经口行支撑喉镜手术时,术者视野被经口导管遮挡.2010年12月我院采用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CO2激光治疗1例双侧声带巨大肿物,现报道如下.
-
喉部良性肿瘤经支撑喉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喉部良性肿瘤经支撑喉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3年间收治的100例喉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撑喉镜联合喉内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支撑喉镜手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4.0% (47/5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2.0% (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部良性肿瘤经支撑喉镜联合喉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支撑喉镜手术.
-
治疗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新术式——喉造口激光切除术
治疗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多采用喉裂开术或支撑喉镜手术进行治疗,但多次行喉裂开术对息者损伤较大,支撑喉镜手术由于对病变暴露不够充分,术后可很快复发.
-
全麻下支撑喉镜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
目的:对全麻下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需行全麻下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配合,实验组则以高频通气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PaCO2、PaO2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1),两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全麻下支撑喉镜手术,采用高频呼吸或常频呼吸,均能有效的起到配合作用。
-
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对喉蹼患者呼吸及发音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喉蹼对患者呼吸和发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射洪县中医院收治的喉蹼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实施支撑喉镜手术,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呼吸和发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呼吸顺畅,能正常饮水,喉镜检查示喉腔未见明显肉芽组织增生,声门呈等腰三角形状,前联合形态良好.手术后,患者心事[(82.4±9.5)次/min]及呼吸频率[(17.1±3.1)次/mn]均较手术前心事[(89.4±11.4)次/min]和呼吸频率[(22.7±2.3)次/min]降低(t=2.558,8.207,P<0.05);手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手术前[(98.7±3.2)%比(93.5±2.7)%](t=7.026,P<0.01).手术后患者的发声基频、谐噪比以及大发音时长较手术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基频微扰较手术前显著降低[(0.31±0.17)%比(0.97±0.24)%(t=12.694,P<0.05)],标准化噪声能量改善,较手术前显著提高[(-12.21±0.71)dB比(-2.41±0.64)dB](t =57.996,P<0.01).随访1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仅1例发生术后二次粘连.结论 支撑喉镜手术可显著改善喉蹼患者的呼吸和发音功能,术后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支撑喉镜手术并发单侧舌下神经麻痹2例
1病例简介例1:患者男,54岁.肥胖颈短,因双侧声带鱼腹状息肉,于2007年12月为防止术后粘连先后2次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手术持续时间约40分钟,间隔时间1周.第2次手术术后患者即出现吞咽不适,感觉减退,言语含糊不清,流涎,并自觉右侧舌体肿胀,无疼痛.左侧舌体正常.体检:伸舌舌尖右偏,右侧舌后2/3感觉障碍,无面瘫.
-
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肿物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肿物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多个环节观察研究.结果 治愈224例,好转8例,治愈率96.55%.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 系统的整体护理,提高手术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局麻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观察
①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全麻辅以利多卡因(2%)表面麻醉处理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效果.②方法 支撑喉镜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及雷米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观察和记录麻醉诱导、插管、支撑喉镜下心血管反应、术中知晓、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 R组与F组比较,血压、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拔管时间R组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及异氟醚等可控性强的药物静吸全麻,辅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便于术中操作,适合支撑喉镜下手术,术后即醒,防止苏醒期危险.
-
全麻显微镜下支撑喉镜手术并发症浅析
我科近年来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显微镜下实行支撑喉镜手术169例,其中出现并发症19例,现对其进行分析.
-
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切除暴露困难的前联合声带息肉疗效分析
支撑喉镜手术是治疗声带息肉主要的手术方式,但是单纯支撑喉镜手术弊端日益显现[1],视野小,视距远,对于部分前联合声带息肉,暴露较差.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实施声带手术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采用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HC可视喉镜在支撑喉镜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HC可视喉镜在支撑喉镜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支撑喉镜下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65岁,体重42~85kg,随机分为慢诱导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慢诱导组为健忘镇痛慢诱导后应用HC可视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为常规静脉快速诱导后应用Macintosh普通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T3)以及支撑喉镜置入前(T4)、置入即刻(T5)、置入后3 min(T6)的MAP和HR.同时记录声门暴露分级(Cormark-Lehane分级)、喉外部压迫操作、Magil插管钳辅助、喉镜上沾血以及麻醉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对照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2、T3、T5、T6时,对照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诱导组声门暴露Ⅰ级例数明显增多,插管时间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喉外部压迫操作、Magil插管钳辅助的发生率较少,且应用瑞芬太尼的总剂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术毕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慢诱导组明显延长,而慢诱导组的躁动评分、术后3 h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HC可视喉镜用于支撑喉镜手术插管方法简单迅速,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迅速完全,镇痛满意,减少了术后躁动.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支撑喉镜手术麻醉中应用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1)瑞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4~10mg·kg-1·h-1复合瑞芬太尼0.3μg·kg-1·min-1持续泵注,(2)芬太尼组(F组)丙泊酚4~10mg·kg-1·h-1复合置入喉镜前芬太尼2μg·kg-1负荷剂量.记录诱导前(T0)、置入支撑喉镜前1min(T1)、置入支撑喉镜后1min(T2)、手术结束时(L)、气管拔管时(T4)、气管拔管后3min(T5)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患者在PACU Aldrete评分,并记录在PA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在诱导前、支撑喉镜置人前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撑喉镜置入后以及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F组(P<0.05).Aldrete评分F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U停留时间相差不大(13.7±12.Omin、14.3±11.7min).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可控性好等优点.更适用于支撑喉镜手术中的麻醉维持.
-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处理
声带息肉是喉部的常见病,传统方法是在粘膜表面麻醉下用间接喉镜完成手术.我院1995年12月~1998年8月采用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有其特殊性,既要保持术野的清晰,又要保证良好的通气,还得抑制心血管的不良应激反应.现报告如下.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是人工合成新型超短效能的阿片类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镇痛强等特点,与超短效的全麻药异丙酚复合时能同时达到各自的大效应.本文比较在支撑喉镜手术中两药作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
支撑喉镜下鼻内窥镜治疗声带息肉与小结
声带息肉、小结在临床上多见,对病变较小或基底较窄的常行间接喉镜下手术、纤维喉镜下手术,对于病变较广或基底较宽的可行支撑喉镜手术或支撑喉镜显微手术.作者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支撑喉镜下结合鼻内窥镜治疗声带息肉、小结,对于支撑喉镜下声门难以暴露的患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鼻内镜在支撑喉镜手术中的辅助应用
会厌及声带病变尤其是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及声带Reinker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病.我们长期在直视支撑喉镜下手术.尽管手术效果不错,但存在很难达到微创,精确度不高,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
-
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方式用于支撑喉镜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全麻加气管表面麻醉(表麻)的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方式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支撑喉镜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n=50).A组:先雾化吸入2%利多因40 ml气管表麻,20 min后,静注氟芬合剂1 u,余下芬太尼分2~3次静滴(总量4μg/kg),30min雾化吸入结束面罩供氧,静注异丙酚(2~2.5)mg/kg,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B组: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2.5)mg/kg静注,患者入睡后高频呼吸机从支撑喉镜术野孔向术野喷雾2%利多因10 ml气管表麻后开始手术.2组患者均用高频呼吸机从支撑喉镜侧孔供氧维持呼吸,频率24次/min.监测术中血压、心率、SpO2及呼吸,并记录2组患者的诱导耗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组间比较:诱导后置入支撑喉镜前A组的血压、心率抑制较B组轻(P<0.05),置入支撑喉镜后2 minA组的血压、心率增高程度较B组大(P<0.05).A组诱导耗时、苏醒时间均较B组长(P<0.05).组内比较:两种诱导方法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 两种麻醉诱导方式均可用于支撑喉镜手术,但用于B组的相对更快的麻醉诱导方式对支撑喉镜喉部显微手术来说不失为一种更理想的麻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