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王辉;郭立琳;方理刚;崔丽英;苗齐;李太生;朱文玲;方全

    目的 明确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心脏手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1-2012年入院并确诊左心IE患者的临床资料、NC、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入选308例患者,年龄(45.3 ±15.9)岁,65例(21.1%)发生NC.大赘生物(HR=1.681,95%CI1.013~2.788,P=0.044)、非神经系统栓塞(HR=1.820,95%CI1.068~3.100,P=0.028)、二尖瓣受累(HR=1.888,95% CI 1.089 ~3.274,P=0.024)、金黄葡萄球菌感染(HR =2.054,95% CI 1.097~3.846,P=0.024)和未控制的感染(HR=4.680,95% CI 2.563~ 8.546,P<0.001)是NC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间(中位时间17个月)70例(22.7%)死亡.NC与长期预后不良独立相关(HR=2.292,95%CI 1.274 ~4.122,P=0.006).156例(50.6%)行瓣膜手术,手术显著降低1年IE相关死亡(HR=0.160,95% CI 0.063 ~0.405,P<0.001).NC组中行瓣膜手术者的住院及1年IE相关死亡率亦显著降低(分别为14.8%比5.3%,18.5%比73.7%,P<0.001).结论 NC与IE预后不良相关,大赘生物、非神经系统栓塞、二尖瓣受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和未控制的感染是N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NC的IE患者,瓣膜手术相对安全且可能改善特定患者预后.

  • L(o)elffler心内膜炎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

    作者:李昭屏;杜丽娟;李卫虹;毛节明

    例1 患者男,38岁.因"胸闷、心悸3个月,头痛、左上肢无力2个月"入院.幼年曾患支气管哮喘、"蛔虫症".体检: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心界扩大,心率92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左上肢肌力Ⅱ级,深浅感觉减退.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现况

    作者:田然;张抒扬

    HIV感染者中有45%~66%会出现心脏受累[1].在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应用之前,这类患者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病、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几乎没有关于冠状动脉(冠脉)疾病的报道.近年来HAART显著减少了HI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得HIV感染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冠脉疾病的发生也明显增多,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也发现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也是增加的[2].接受HAART的HIV感染者冠心病10年的Framingham危险度>20%,是正常对照的2倍[3].HIV感染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也远高于普通人群[4].现对目前HIV感染者的冠脉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作一综述.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作者:马建忠;傅国胜;秦光明;唐玉泉

    本研究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普伐他汀的作用,旨在探讨P-选择素表达改变在高胆固醇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诊断参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非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指清晨空腹血清总胆固醇<5.2 mmol/L的患者,可包含或不包含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凡具有以下任何一项因素则不列入本研究:(1)空腹血糖≥7.77 mmol/L;(2)收缩压≥165 mm Hg(1 mm Hg=0.133kPa)或舒张压≥100 mmHg;(3)血肌酐≥132.6μmol/L或尿素氮≥8.9 mmol/L;(4)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5)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内膜炎;(6)房颤持续时间>10h;(7)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的患者。入选患者6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组31例,对照组为35例非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目前认识和建议(2011年修订版)

    作者:王方正;马坚;黄德嘉;黄从新;曹克将;华伟;沈法荣;吴立群;宿燕岗;杨杰孚;王景峰;陈泗林;陈柯萍;张澍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发展简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包括起搏器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植入量日益增加,相关的临床问题也随之增多,例如CIED的感染、导线故障、静脉血栓形成等.特别是感染,轻者为局部囊袋肿胀、化脓、破溃,严重者甚至导致菌血症、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拔除心内膜导线和取出脉冲发生器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感染的方法.临床上早应用的拔除方法是直接牵引法[1-4],通过术者的手拉、重物悬吊或胶布固定法,直接牵引血管外的皮下导线.少数病例则是经静脉途径,通过活体组织检查钳、猪尾导管或套圈导管(snares)牵引心腔内导线.直接牵引法有时需持续数天或数周之久,成功率极低,常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导线断裂、心内膜和三尖瓣叶的撕裂、心脏破裂、心脏压塞,甚至死亡)[5].

  •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置换术

    作者:张怀军;孙立忠;胡盛寿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CAVE)的外科治疗.方法1990年5月- 1999年8月间共收治52例CAVE .男3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3.3岁.平均心胸比率为0.58, 左室舒张末径为53~94 mm(平均68 mm). 瓣膜病理类型以主动脉二瓣化畸形为主, 占68%.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36.4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CAVE的主要方法.瓣膜赘生物阳性率为80.8 %. 心功能(NYHA) Ⅲ级28例,IV级11例.全组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均选用机械瓣(St-Jude 和Medtronic-Hall 占60%).结果早期死亡2例,1例死于脑栓塞,1例死于2次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严重心功能衰竭.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平均左室舒张末径为55 mm (P<0.01).随访46例,平均随访38个月.1例术后发生瓣膜功能障碍.无晚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强调对CAVE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结合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是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

  • 感染性心内膜炎3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鹏;卢静海;王贺玲;于丽天;谭慧琼;熊长明;杨跃进

    目的 探讨近7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基础心脏病及致病微生物特点及变迁.方法 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5年至2012年住院治疗的IE患者3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分布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对不同亚组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占6.8% (25/368),先天性心脏病占31.8%(117/368),心脏手术或介入检查及治疗术后被视为独立群组,占22.8%(84/368),无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占14.1%(52/368).血培养阳性率为46.2%(170/368),其中草绿色链球菌仍然是常见的致病菌占27.6%(47/17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5.9%(27/170).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后心内膜炎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占26.7%(12/45).临床表现常见有发热(81.3%,299/368)和心脏杂音(78.2%,288/368).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并发症(87.8%,323/368),其次为栓塞并发症(16.0%).298例(80.9%)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呈现阳性发现,其中211例发现赘生物,与术中及病理发现吻合率高.住院病死率为6.7%,死亡及未愈者普遍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及菌血症.亚组对照结果发现2009年后发病的IE亚组基础病因中外科及介入术后IE明显多于2009年前亚组(27.5%比19.2%).人工瓣膜IE中葡萄球菌(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明显高于自体瓣膜组(44.4%比19.8%).结论 IE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手术治疗后的比例明显升高,基础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呈进一步下降趋势,人工瓣膜IE致病菌中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明显高于自体瓣膜IE.IE血培养阳性率低,超声心动图阳性表现成为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多为内科治疗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或脓毒血症病例,尽早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李莉;王红月;宋来凤;唐颖;赵然旭;赵红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了解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先心病类型及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收集1998至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确诊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及病理学表现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1998至2009年病理学诊断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占同期所有外科矫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33.6%(74/220).患者平均年龄(32.8±13.8)岁.在未矫治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常见的先心病类型为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占52.2%(35/67),患者年龄(37.5±12.5)岁,高于其他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年龄[(30.0±16.6)岁,P=0.017].感染主要位于左侧房室瓣或大动脉瓣(83.8%,62/74),主动脉瓣是受累多的部位,其中单独受累47例(75.8%,47/62).74例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诊断率为66.3%(49/74).29.7%的患者行血培养(22/74),阳性率为59.1%(13/22),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53.9% (7/13).53例患者手术前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7%(53/74).手术病死率为2.7%(2/74).结论 先心病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基础疾病,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是为常见的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先天畸形.患者血培养率和血培养阳性率低是本组病例的特点,但通过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发现应用中国试行的诊断标准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阳性率.

  • 感染性心内膜炎205例诊断析评

    作者:饶希;吕晓菊;王晓辉

    目的 评析Duke标准和试行标准对中国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Duke标准和中国试行标准对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205例临床诊断为IE及其中经病理证实的97例IE进行诊断评估,并比较两种标准对I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05例IE患者中,连续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并为相同致病菌13例(6.3%),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183例(89.3%);97例经病理证实病例中,连续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并为相同致病菌6例(6.2%),89例(91.8%)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97例经病理证实病例中按Duke标准44例(45.5%)被确诊为IE.按中国试行标准,86例(88.7%)被确诊为IE,其中42例(43.3%)符合心内膜受累超声心动图征象加2项次要临床指标.97例经病理证实病例对Duke标准和中国试行标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5.5%和88.7%(P<0.05),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7%(P>0.05).结论 中国试行标准增加心内膜受累超声心动图征象和2项次要标准作为临床确诊条件对IE的诊断敏感性明显优于Duke标准,而特异性无明显差异.

  • 永久心外膜起搏在起搏器依赖的心内膜炎中的应用

    作者:刘刚;郑德志;李学斌;郭继鸿;陈彧;陈生龙;胡大一

    目的 总结永久心外膜起搏在起搏器依赖的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病例,探讨其可行性,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拔除心内起搏导线并应用永久心外膜起搏的病例资料,分析病例特点,探索永久心外膜起搏的应用规律.共3例起搏器依赖的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选择拔除原心内起搏导线及脉冲发生器并联合永久心外膜起搏治疗.选择永久心外膜起搏的原因,持续败血症不能控制,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体外循环手术,三尖瓣处存在较大赘生物1例;不宜应用心内电极1例;上腔静脉闭塞不宜经锁骨下静脉放置心内起搏电极1例.结果 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拔除心内感染电极导线及移除起搏装置后应用永久心外膜起搏,患者均获治愈,随访2 ~12个月,无感染复发,起搏器工作良好.结论 起搏器依赖的严重、高危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移除心内感染电极导线及起搏装置后不宜经静脉再次置入起搏装置者可以选择永久心外膜起搏.

  • 4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慧;胡锡衷;陈斌;王仪;白玉茹;邓玉莲;翁国星;韩涛;陈瑜;陈同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致病微生物的变迁、手术时机的选择等因素.方法对1994年9月至2001年9月间住院的44例IE患者进行分析.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岁,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脏病术后、瓣膜脱垂等.手术治疗30例,手术指征主要为进行性慢性心力衰竭和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绝大多数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结果分析显示,IE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的诱因,IE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77%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其中组织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89%和44%,P<0.05).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结论对进行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耐抗生素及持续性脓毒血症和非致命性栓塞的IE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并应重视心脏手术患者组织的微生物检查和心脏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强化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93例临床分析及两种国际诊断标准的比较

    作者:钱杰;高润霖;熊长明;宋来凤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比较研究两种国际诊断标准.方法对1989~2002年经我院病理科诊断证实的9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比较两种国际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结果连续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且为相同致病菌的有20例;1次血培养阳性的有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发现赘生物71例,脓肿3例,人工瓣膜部分开裂3例.新出现瓣膜返流或杂音变化28例.Duke标准敏感度为43%,von Reyn标准敏感度为11%(P<0.001).结论 Duke标准敏感度明显高于von Reyn标准,但仍然存在不足,应进一步改进.

  • 单纯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鹏;谭慧琼;熊长明;赵红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例单纯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8例RSIE患者的临床及流行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RSIE,占同时期住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总数的7.23%(18/249).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占76.5%(14/18),其中室间隔缺损为常见;心脏手术后3例,均于术后早期(<60 d)发生RSIE;无基础心脏病1例,但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发热(>1周)是常见的临床表现(100%,18/18),细菌性肺动脉栓塞5例,是常见的并发症.血培养阳性率偏低(38.9%,7/1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4/7).18例(100%)经胸超声心动图均有阳性发现,其中17例发现赘生物共22处,l3处发生于三尖瓣.本组患者无院内死亡,未愈出院2例,好转10例,治愈6例;平均住院(22.0±18.9)d.结论 本组患者的基础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占有很大比例,而非先天性心脏病RSIE多为院内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RSIE常见的致病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IE的重要工具.

  • 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感染性心内膜炎13例临床分析

    作者:童裕维;唐小平

    目的总结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资料,提高对这种特殊类型IE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IE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7~39岁,无基础心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 13/13)、心脏杂音(84.6%,11/13)、咳嗽、咳痰、气促(76.9%, 10/13).84.6%(11/13)的患者血象升高,61.5%(8/13)血培养阳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5/8).死亡病例的CD4+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所有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痰培养以真菌多见(7/12).心电图表现以窦速合并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受累常见(92.3%, 12/13),其次为二尖瓣(3/13),10例赘生物全部位于三尖瓣.结论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的IE以右心感染多见,发热、心脏杂音和血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常合并肺部感染,超声心动图检查和T淋巴细胞分类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五例

    作者:张丽华;方理刚;杨静;刘永太;苗齐;张超纪;朱文玲;张抒扬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96例,其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共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5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占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的1.69%(5/296).其中4例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流出道压力阶差36~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心房增大44~68 mm;1例右心室流出道心肌非对称性肥厚梗阻,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164 mm Hg,右心房增大56 mm×53 mm.5例患者血培养均为链球菌感染,其中1例术后瓣膜赘生物培养出屎肠球菌.5例患者分别进行了2~4次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才发现赘生物.赘生物部位为单纯二尖瓣2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1例,二尖瓣合并三尖瓣1例,右心室流出道1例.4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二尖瓣均存在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阳性),发生轻至重度关闭不全并发现赘生物.5例患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反复发生周围动脉栓塞早期手术,1例择期手术治疗.除1例失访外,其余4例患者随访1~6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复发.结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对流出道严重梗阻且伴有瓣膜损伤的患者,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向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吸氧配合头孢替唑钠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加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服用14剂后仍有气虚水停之证,则给予春泽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PaCO2均下降,PaO2均上升,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春泽汤加味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疑似布氏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作者:韩云港;赵悦;李铮;王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间断发热1月,再发伴胸闷气短2 h"于2017年6月17日就诊于河南省胸科医院,以"1.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2.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瓣周脓肿形成"收入院.1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高达39.2℃,伴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偶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心悸胸闷,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头晕头痛,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当地门诊,给予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缓解,而后仍间断出现上述情况,自服退热药物治疗,遂转诊至天津某医院,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瓣周脓肿,升主动脉增宽,二尖瓣返流.建议行手术治疗,因故未行手术治疗,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2天前因胸闷气短就诊于南阳某医院,入院期间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针、万古霉素针"等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建议手术治疗,因故未行手术治疗.2小时前再次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2℃,伴胸闷气促,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头晕头痛,无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诊治急诊至本院.近期神志清,精神一般,夜间睡眠可平卧,饮食差,大、小便量少,体重近1月下降8 Kg.查体:体温:37.2℃心率:74次/分血压:119/78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瘀斑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桶状胸,胸骨无压痛.呼吸运动均匀一致,双肺语颤正常,叩诊两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

  • 限制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福军;石翔;罗亚雄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RCM)又称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缩窄性心内膜炎、闭塞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疾病。是一种由于心肌僵硬度升高导致以舒张功能严重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表现为心室舒张末容积正常或缩小,心室壁厚度正常或轻度增加而收缩功能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度受损。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WHO/ISFC)工作组将其归类为原因不明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中的一种类型)[1]。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心肌病新的定义和分类中,首次将其归类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混合性原发性心肌病之一[2]。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定义为在收缩容积正常或降低(单/双心室)、舒张容积正常或降低,以及室壁厚度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限制性左心室生理学异常[3]。限制性左心室生理异常的特点为由心肌僵硬度增加所致的左心室充盈状态,表现为心室压力显著升高而心室容积仅轻度增加。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辩证施护

    作者:刘冰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局部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性病变。常继发于感冒、麻疹、痄腮、泄泻等病之后。本文通过对我院60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从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出发,在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情志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外治法辨证护理,其疗效肯定,病情反复情况得到较好控制。现总结报告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

    作者:李厚臣

    本文对39例 SLE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心包炎占心脏损害的47.72%,心肌炎占46.15%,心内膜炎占6.13%,未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710 条记录 6/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