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这八个习惯毁腰

    作者:

    脊柱是由椎体和椎间盘一节一节叠加形成的,有其精密的结构,脊柱的变形致上下椎体间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不正常的生物力学作用于椎间盘和周边组织,久之导致椎间盘突出、软组织劳损变性等.所以,脊柱变形是脊柱疾病的致病根源.以下是一些导致脊柱变形的常见原因:久用电脑工作、上网、游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脑,而且普遍长时间使用,缺乏活动,长时间一个姿势,肌肉势必僵硬劳损.

  • 脊柱疾病患者心理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晓静;巨泽亮;马振霞

    脊柱疾患病因复杂,病程一般较长,因而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较重.脊柱疾患者除常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外,一般还有严重的身心创伤,应在护理时加以注意.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探讨脊柱疾患者的手术前心理状态和护理方法.只有准确分析此类病人的心理状态,才能提供良好的护理,达到医患配合的目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肺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晓玲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胸肺或脊柱疾病引起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肺性脑病是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6.4%[1].因而,对肺性脑病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52例肺性脑病病人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 单侧椎间融合器加SRS系统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围术期护理

    作者:肖小莉

    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我院1998年2月—2008年6月应用Spondylolisthesis Reducation System (SRS)提拉复位系统加单侧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5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微创治疗椎体病变的护理

    作者:徐阳;乔帅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护理要点.[方法]DSA监视下对40例的52个椎体病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前进行评估,术后精心护理及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结果]34例术后1 d~2 d离床活动.疼痛完全缓解者33例,部分缓解者7例.2例PVP术后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1例PKP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1例PKP术后出现尿潴留,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及PKP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效果良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术后观察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 脊柱血管瘤77例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作者:梁红杰

    脊柱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s,VH)在脊柱良性肿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占所有脊柱肿瘤的4%,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大多数VH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性VH(asymptomatic vertebral hemangiomas,ASVH),无需治疗[1],而约3.4%的脊柱血管瘤可引起患者顽固性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伴感觉或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为症状性VH(symptomatic vertebral hemangiomas,SVH)[2],需要进行放疗、椎体成形术或开放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VH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征象,评估MSCT检查在V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VH的诊断水平,合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 CT及磁共振成像对布鲁菌病性脊柱炎诊断价值

    作者:郭浩;桑俊勇;张晋清

    布鲁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又称波状热、马耳他热,具有传染性和变态反应性.布鲁菌病性脊柱炎是布病的一部分,因其常累及脊柱引起炎性改变而得名.在我国,本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患者临床上多以腰痛首诊,临床症状与其他脊柱疾病相似度较高,误诊及误治可能性较大,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增多及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日益普及,本病的诊断率也日趋提高,且本病脊柱影像检查表现有其特征性改变,因此掌握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幼年发病型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江林;黄烽

    目的 提高对幼年发病型脊柱关节病(JSpA)的认识。方法 分析190例JSp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放射学资料,并对幼年发病关节炎的诊断、分类和鉴别进行讨论。结果 190例JSpA中,男性163例,女性27例,男女之比为6∶1,发病年龄3~16岁,平均(12±3)岁,8岁后发病175例,占92.1%;157例(82.6%)患者首先出现的是外周关节炎,23例(12.1%)以腰背痛为第一症状,病程中共有187例(98.4%)的患者出现了外周关节炎,123例(64.7%)患者有或有过腰背疼痛史,外周关节炎与腰背疼痛出现的时间间隔,从同时发生到间隔20年,平均3.2年。67例(35.3%)有肌腱端炎的表现,20例(10.5%)腊肠指(趾),9例虹膜炎。HLA-B27的阳性率为87.9%,76.0%有X线证实的骶髂关节炎。在190例患者中,106例患者确诊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此组患者平均病程6.3年,明显长于JSpA组(P<0.01)。结论 JSpA的概念有助于提高对儿童关节炎的认识,半数以上JSpA患者约在发病6.3年后发展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 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的病理表现

    作者:王庆文;曾庆馀;陈肃标;吴名耀;蓝辉耀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骶髂关节(SIJ)炎的病理变化,提高脊柱关节病(SpA)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8例强直性脊柱炎(AS)及5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者行CT导引下SIJ关节内激素治疗前,先取SIJ组织.所得标本行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CT 0~Ⅰ级SIJ炎的uSpA病人,SIJ可见滑膜炎症(包括衬里层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CT Ⅱ~Ⅲ级SIJ炎病理变化主要为软骨严重变性、破坏,血管翳形成,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下骨板破坏;CT Ⅳ级SIJ炎的病理改变则以软骨下骨板破坏,大量死骨形成,钙盐沉着为主要特点.3份标本的滑膜和软骨下骨板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比例增高.结论滑膜衬里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滑膜炎表现,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和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是早期SIJ炎的病理特点;在CT未出现改变以前,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脊柱关节病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单个核细胞基因谱的研究

    作者:古洁若;黄烽;余得恩

    目的了解脊柱关节病(Sp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单个核细胞(SFMC)基因的变化及其特点,探讨与SpA关节炎相关的基因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含1 17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检测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5例SpA和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PBMC和关节液SFMC的基因表达,挑选SpA SFMC表达异常的9个致炎、抗炎、信号传导基因或受体和粘附分子,扩大病例数以半定量PCR再验证微阵列检测结果.结果 cDNA微阵列和PCR结果显示,1 176cDNA微阵列基因图谱和阳性基因数量在RA和SpA病人SFMC组无明显区别,比较SpA或RA病人的SFMC和PBMC,发现SpA和RA的SFMC中的阳性基因均少于各自的PBMC.在RA的PBMC有53个基因明显高于RA SFMC (P《0.05),但在SpA PBMC仅有5个基因明显高于SpA SFMC (P《0.05).SpA病人SFMC的IL-1β、TNF-α、TGF-β、TGF-β2、c-jun、JAK-3显著高于健康人PBMC (P《0.05).结论 SpA患者的SFMC基因表达谱异常,但与RA的SFMC未见明显特征型区别,IL-1β、TNF-α、TGF-β、TGF-β2、c-jun、JAK-3与SpA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 Etanercept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作者:廖泽涛;古洁若;黄烽;余得恩;林曲;魏秋静

    目的 评价etanercept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停药后患者复发的情况.方法 研究共纳入30例活动性uSpA患者,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后6周为开放性试验,受试者接受每周皮下注射etanercept或安慰剂2次,每次25 mg.主要评价指标为第6和12周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改善的比例,次要标准包括第6和12周达到ASAS50及ASAS70改善的比例,以及ASAS评价系统各单项指标的变化.用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复发时间.结果 第6周安慰剂组所有指标较基线均无显著改善.而etanercept组除C反应蛋白(CRP)外其他指标均显著改善;两组间达到ASAS70改善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3.3%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两组间各个指标比较p>0.05.21例在12周达到ASAS20改善者在试验结束后随访满12个月,总计有11例(52.4%)患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5±4)个月;其中etanercept组7例,安慰剂组4例(两组比较P>0.05).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主要有注射部位皮肤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转氨酶升高等.结论 Etanercept治疗uSpA患者6或12周均能明显改善症状,且部分患者停药后能获得大于1年的良好控制症状效果,但能否真正控制病情进展和如何延续疗效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 MICA基因第2、3和4外显子多态性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关联研究

    作者:龚卫娟;范丽安;杨珏琴;姚芳娟;许玲娣

    目的探讨MICA基因外显子2、3和4的多态性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P),调查上海地区199例B27(+)SpA患者MICA外显子2、3和4的多态性.结果 SpA病例组中MICA007的频率比随机对照组显著升高(RR=3.04,Pc=0.000 045);但比较B27(+)病例组与B27(+)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CA*007等位基因与SpA的发生可能无直接的关联,MICA*007的频率在SpA病例组中显著升高可能由于和HLA-B27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所致.

  • 研究柏林标准以及ESSG标准和Amor标准在中国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泽涛;古洁若

    目的 评价柏林标准、传统的ESSG及Amor标准在中国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ESSG标准以及Amor标准里的参数对94例临床诊断为uSpA患者,以及用柏林诊断流程对其中81例有脊柱受累的uSpA患者,以及对12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结果 94例uSpA患者中85例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检查,62例阳性,占73%;81例有脊柱受累的uSpA患者中,40岁前起病占96%,HLA-B27阳性率为69%(51/74);CRP和/或ESR增高阳性率40%(29/72);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RI)阳性率91%(29/32).ESSG标准、Amor标准诊断uSpA的敏感性分别为70%及64%,特异性分别为93%和94%;柏林诊断流程在中轴受累的uSpA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及96%.结论 新的柏林标准与传统的ESSG和Amor标准类似,在我国诊断uSpA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重视把SpA临床特点和HLA-B27、CRP/ESR以及MRI相结合.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诊断 标准
  • 关于疑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断问题的探讨

    作者:官健;金大地;史占军;丁红;曾利芬

    目的探讨疑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诊断问题.方法总结37例疑诊AS患者,其中,15例疑诊幼年性AS(JAS)患者分别用施桂英、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和Amor的标准来评价,22例疑诊成年性AS(AAS)患者分别用ESSG和Amor的标准来评价.结果 15例疑诊JAS患者中,2例满足施桂英标准,8例满足ESSG标准,10例满足Amor标准;22例疑诊AAS患者中,3例符合ESSG标准,7例符合Amor标准.结论 Amor和ESSG标准对于疑诊JAS患者早期诊断为未定型幼年性脊柱关节病(uJSpA)意义较大.

  • CT 扫描与 X 线平片在消防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锋;王为刚;周钢;潘畅

    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hemiation LD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是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通常男性多于女性[1]。消防员由于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大负荷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及不断加大的业务技能训练,容易罹患LD H ,且更加趋向年轻化。本文探讨我院173名消防员健康检查经X线平片、CT 扫描诊断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冯浩坚;廖鹏飞;马长宜;周绮华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肿瘤、结核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柱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比2组MRI、CT扫描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变范围涉及椎体与附件、椎间盘及软组织,但对病变部位是否钙化无法判断,观察组患者T1WI主要为低信号,T2WI主要为高信号;对照组24例脊柱肿瘤患者中,椎体和附件均骨质破坏者23例,单椎体骨质破坏者1例;对照组24例脊椎结核患者中,单椎体累及4例,2个以上椎体累及20例.结论 与CT检查相比,MRI对脊柱肿瘤、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其病变范围显现更为清晰,同时还能展现病变信号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 腰背痛X线检查的表现特点

    作者:吕红玲;易红赤;毛晓雯

    腰背痛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发达国家人群中70%~85%的人曾患过腰背痛,患病率约为30%。其复发率很高,有单次腰背痛史的患者复发率是60%~85%[1]。腰背部组织,自外向内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脊椎、肋骨、脊髓膜和脊髓等,以上任何一种组织的病变都可引起腰背痛,其中以脊柱疾病(包括椎骨、韧带、椎间盘等)为引起腰背痛的常见原因[2]。

  • 采用棘突及椎板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

    作者:刘显良;王谷峰;张英杰

    目的:评价采用棘突及椎板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采用棘突及推板做为植骨源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26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脊柱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及椎间塌陷的情况.结果:经过3~18个月(平均大约10.5个月)随访,椎间隙高度令人满意,植骨融合时间平均在5.5个月,脊柱融合率为97.5%,平均手术时间缩短20 min.结论:采用棘突及椎板做为植骨源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疾病,能提高植骨融合率,避免自体取骨带来的并发症及利用骨替代物的高额费用,经济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好办法.

  • 泉州市21668名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调查

    作者:曾晓东;谢峥能;钟小梅;陈小嵘

    脊柱弯曲异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学生多由长期坐姿不当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患病情况,探讨脊柱弯曲异常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2004~2005年,我们对所辖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了脊柱弯曲异常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腰腿痛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

    作者:栾龙

    腰腿痛是脊柱疾病常见的症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又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腰腿痛患者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患者115例,经反复检查,并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其中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者79例(占68.6%),本文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496 条记录 11/25 页 « 12...891011121314...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