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膜外麻醉失败后麻醉选择及术后头痛的预防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施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时刺破硬膜并不少见,目前国内刺破硬膜发生率为0.25%~0.6%,由于穿刺针较粗,穿破硬膜后头痛发生率较脊麻高,为30%~76.5%[1].刺破硬膜后麻醉医生需要做两方面工作:①重新选择麻醉方法;②预防术后头痛发生.通常麻醉多选择全身麻醉,术后采取去枕早卧休息,镇痛药预防头痛.我科自2005年以来采用以下处理措施:麻醉选择L3~4腰硬联合麻醉(CSEA),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注药预防头痛发生.现报告如下.
-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根据CT、MRI对突出间盘进行影像学区域定位分类,将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后的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平均1年5个月随访,本组56例患者治疗后,优35例,良15例,差6例,总优良率为89.3%;其中位于a域的优良率为95%,优良率亦明显高于位于c域者.结论:硬膜外腔注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根据影像学区域定位正确选择病例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硬膜外腔注药中伍用咪唑安定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已在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我们在治疗药物中伍用咪唑安定(MDZ)50μg/kg,对其疗效作了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大65岁,小28岁,平均50.5岁.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84例,腰肌劳损36例.根据临床诊断把120例病人分为A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B组(腰肌劳损组),然后再将A组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8例;将B组也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12例.各组间性别、年龄、症状轻重无统计学差异.
-
硬膜外腔注药加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虽多,但有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我们近年采用硬膜外腔注药加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72例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
-
硬膜外腔注药防治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们采用硬膜外腔注药防治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拟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患者6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5岁.术前60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Ⅱ~Ⅲ度,无严重心肺或神经系统合并症.术后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
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 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无痛分娩91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在本院采用硬膜外腔注药行无痛分娩910 例为研究对象,抽取同期自然分娩的910 例为对照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照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妇的自我感觉、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 评分.结果 无痛分娩组总产程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两组有明显差异,第二、第三产程差异无显著性;产妇自我感觉舒适无痛分娩显效率100%;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硬膜外腔注药行无痛分娩,使产妇在自我感觉舒适的情况下分娩,能促进全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后果,值得临床推广.
-
硬膜外术后镇痛所用药物及其评价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积极作用,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则对机体有害。术后疼痛不仅引起感觉不适,而且影响机体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利于患者康复。其中硬膜外腔注药是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其所用的药物概述如下。1 阿片类1.1 吗啡 自从70年代初证实脑和脊髓内部有阿片受体存在之后,Behar将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治疗顽固性疼痛获得成功。十多年来硬膜外腔注药镇痛在国内外应用日趋广泛,对硬膜外腔注药镇痛的研究亦日趋深入[2]。 吗啡是FDA早认可用于椎管内注射的阿片类药物。硬膜外可以间断推注或持续输注给药。大量研究显示间断推注吗啡平均剂量7~13mg/d以及持续输注吗啡平均产剂量6~14mg/d时,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500、1/5 000[3]。新近一项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持续输入吗啡的镇痛质量优于间断推注给药[4]。1.2 哌替啶 哌替啶为术后常用镇痛药,传统上多用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Yarnel等比较研究了哌替啶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制硬膜外镇痛(PCEA)和肌肉注射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前者24h哌替啶的用量显著减少,视觉模拟(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不良反映无明显差异。Rosaeg等研究结果表明哌替啶PCEA镇痛效果不如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Cade等[5]对剖宫产术后PCEA与静脉内给药患者自控镇痛(CIA)的研究显示,后者患者满意度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1.3 芬太尼 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表明硬膜外或静脉注射芬太尼在镇痛质量,副作用发生率,每d用量及用药后24h的血浆浓度等方面相似[6,7]。因此,临床上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并不优于静脉注射。
-
术后硬膜外腔注药预防腰背痛效果观察
腰背痛是硬膜外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有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2005年6月-2007年6月对78例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于硬膜外腔注入不同药物预防硬膜外穿刺后腰背痛,现报道如下.
-
硬膜外腔罗哌卡因注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腔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对50例产妇在分娩时行硬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观察50例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均满意.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是一种较满意的分娩镇痛方法.
-
开胸手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腔置管注药镇痛的体会
本文采用联合麻醉硬膜外腔注药对开胸术后进行镇痛,并对镇痛效果、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项目进行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78例开胸手术患者,男61例,女17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55.41±14.88)岁,ASA分级工~Ⅱ级,包括肺癌、肺大泡破裂、食道癌、血气胸等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A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根据疼痛情况随时肌注度冷丁等药物镇痛.B组采用联合麻醉,即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在T6~T8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并注入1.5%利多卡因加1:20万U肾上腺素注射液5 ml,待出现麻醉平面后,注入0.25%~0.35%布比卡因加1:20万U肾上腺素注射液8~15 ml后,常规全麻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硬膜外腔间断注入局麻药来辅助全身麻醉.静脉注入芬太尼及少量肌松药并吸入氨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身麻醉.
-
高选择硬膜外腔注药与牵引加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08例疗效对比
目前,大多数腰间盘突出的患者都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只有约10%的病人需手术治疗.以往常采用牵引加局部按摩的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我们用高选择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比牵引加按摩法近期疗效显著,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此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总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分析
我们自1995年至2004年3月采用硬膜外腔注药、手法旋转复位、推拿、腰椎牵引、口服中药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硬膜外腔注药减轻脊神经根损伤的急性期反应
我们在神经根损伤的急性期采用硬膜外腔注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2?483例临床总结
我院近4年来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共2 483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全组2?483例中,男性567例、女性1 916例,年龄小9岁,大95岁。其中妇产科手术1?524例,泌尿科手术648例,骨科下肢手术231例,普外科手术80例。穿刺方法:一点法,即L2~3或L3~4单次腰麻后,置入硬膜外导管;两点法,即T11~12或T12~L1行硬膜外置管,再行L2~3或L3~4单次腰麻。麻醉用药:(1)腰麻用药:布比卡因或丁卡因10mg,加10%葡萄糖、3%麻黄碱各1ml;(2)硬膜外用药,2%利多卡因或2%利多卡因与0.7%丁卡因右旋糖酐1∶1混合液。麻醉效果与并发症:麻醉总满意率为99%。术中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6例,术毕后头痛发生率0.2%(5例),另有1例存留有神经异感并发症。 讨论 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两者之优点,发挥作用快,效果确切,肌松充分。尤其适用于下腹部以下,对肌松要求比较高的手术,而且不受手术时间长短的限制,满意率达99%,术后头痛发生率低。此外,硬膜外导管还便于术后镇痛使用。 CSEA的潜在问题有:(1)脑脊液不出,一时又无法找到原因,可改作硬膜外阻滞。(2)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是CSEA的大危险。本组共发生6例,因及时发现而避免了意外。因此,首次经导管注药前应回抽,确认是否在硬膜外腔。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流出,可改行连续腰麻。(3)麻醉平面过广是另一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腰麻后,即刻经硬膜外腔注药可致椎管内产生较高的麻醉平面与较快的麻醉作用。这说明增加硬膜外腔的容量可影响脑脊液(CSF)的流速,并促进药物向头侧的扩散。所以,在CSEA时,使用硬膜外注药前,必须要给于试验剂量,观察无高平面阻滞后,方可再次给药。
-
硬膜外腔注药配合不同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报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并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除手术、放射线下摘除、局部胶原酶注射等方法,硬膜外腔或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疗法在疼痛门诊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综合报道如下.
-
应用吗啡行晚期癌痛镇痛引起痛觉倒错
我们在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进行癌痛治疗中发生两例痛觉倒错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例1女,49岁,肺癌晚期出现右胸及肩背部疼痛。开始口服去痛片和吗啡缓释片,3周后镇痛效果差,决定试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试验剂量为吗啡1mg只能轻度缓解,改2mg后,疼痛缓解75%。3天后又出现疼痛并持续15小时,于是给病人植入一个硬膜外腔注药系统,并改为吗啡3mg,每天2次。10天后由于不能完全止痛,即增加给药次数和剂量,1个月后吗啡剂量增加到每天25mg。第2个月时疼痛更加剧烈,行CT检查证实局部病变明显增大,但没有脑及远处转移病灶。即将每天吗啡剂量增加到40mg,并且在出现疼痛加重时(vAS>8),快速推注4mg甚至10mg以达止痛。然而在每次注药10mg后5分钟,病人诉说疼痛不但未减反而进行性加重,且伴有多处肌阵挛,特别以腿部为甚。检查发现在腰骶部和下胸部皮区存在疼痛异常加剧和痛觉倒错,这与癌症相关的疼痛完全不同。为此,将每天的吗啡用量减少至35mg恒速输注,并加用安定口服,痛觉倒错和肌阵挛缓解和减轻,半个月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常规配方药物和中西医结合配方药物在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并探讨硬外注药疗法的治疗机制.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C组)和中西医结合组(Z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常规配方药物和中西医结合配方药物.观察①两组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所需的疗程;②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7天(T1)和临床治愈后(T2)复查CT的IDH值并计算髓核缩小率.结果 Z组疗程较C组明显缩短(P<0.01);T1时,Z组的IDH值和髓核缩小率与C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T2时则无统计学差异;T2时,全部患者髓核缩小率平均为70%,大为78%.未见髓核完全回纳.结论 Z组药物在硬外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中疗程短、疗效强.但硬外注药疗法只能消除髓核和神经根水肿,使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解除压迫症状达到临床治愈,而不能使髓核完全回纳.
-
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疗效与突出物的溶解情况,并与单独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n=26,采用硬膜外腔注药和CT引导下胶原酶突出物内与突出物表面注射.对照组(A组)n=24,单独硬膜外腔注药.经过1个月以上进行随访;18例行CT复查.结果 3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4%与92.3%,A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0.8%与54.1%.B组1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0.7%,6个月以上疗效优良率为92.3%.B组突出物溶解率为91.6%,A组突出物未见缩小.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硬膜外腔注药.
-
曲马多-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腔注药术后镇痛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于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应用曲马多-布比卡因混合液于硬膜外持续镇痛,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以观察和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