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原因的探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产前单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GC)如地塞米松(Dex)来促进其肺成熟是较为公认的预防措施,但仍有部分早产儿发生了NRDS,并且Dex有可能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如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败血症、慢性肺病变等,因此探讨Dex预防NRDS失败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案,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一周内应用地塞米松(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453例早产儿中其母亲产前用DXM 240例为研究组(A),而无用DXM 213例为对照组(B),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有关因素.结果①A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4.6%(59/240),B组为3.2%(7/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DXM的总用量≥40mg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总量<40mg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孕妇产前后应用DXM与早产儿临产的时间间隔<24小时早产儿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时间间隔≥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孕妇产前应用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密切;②DXM的用量≥40mg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较总量<40mg大;③用DXM与临产的时间间隔<24小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24小时者明显增高.
-
氧诱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一种病变[1],多见于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是新生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 ROP的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新生儿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脑膜炎、惊厥、感染、高碳酸血症、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环境光照、维生素缺乏、母体产前应用某些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2-4]。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吸氧是ROP三大主要高危因素[5],且吸氧持续时间越长,吸入氧浓度越高,ROP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6]。现就氧诱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糖皮质激素促胎儿成熟的合理应用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各种原因所致的早产是围产儿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在早产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虽采用了各种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仍未能降低早产率及改善早产儿的预后.自从1972年,Liggins,Howie [1]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面世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就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糖皮质激素促胎儿成熟的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等.1994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推荐,孕24~34周,并在7 d内可能早产的孕妇产前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此后,早产儿RDS、IVH和NE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了早产儿的预后.近年来,国内也重视了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但用法和剂量尚不统一,如何合理应用是当前的主要存在问题.国外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进展,值得我们学习和重视,以便规范国内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使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Buimer等[1]发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长期接受地塞米松治疗会抑制甲状腺功能.
-
ACOG关于PROM临床处理指南摘要
ACOG在2007年4月公布了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的临床处理新指南.该指南对PROM的背景、病因学进行了简单讲述,并就足月和未足月PROM、PROM的诊断、初始治疗、足月PROM的佳初始治疗方案、分娩时机、pPROM期待治疗的一般策略、pPROM治疗时是否应该应用宫缩抑制剂、pPROM孕妇是否应该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生素、pPROM孕妇是否可以在家治疗、已经经过宫颈环扎后发生pPROM的患者如何处理、伴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pPROM孕妇的佳治疗方案、在胎儿有存活能力前发生PROM的处理是否有所不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产前应用维生素K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随机选择因有早产高危因素而住院且分娩时胎龄不足35周的孕妇40例,于分娩前给予维生素K110 mg/d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程2~7 d.所生早产儿与同期出生但产前未用维生素K1的相同孕周的50例孕妇的早产儿比较.结果提示产前应用维生素K1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还可减轻出血的程度.
-
围产期糖皮质激素应用对子代的影响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各种原因所致的早产是围产儿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脑室内出血(IVH)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在早产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虽采用了各种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仍未能降低早产率及改善早产儿的预后.自从1972年,Liggins[1]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面世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就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糖皮质激素促胎儿成熟的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等.
-
新型双插头可调试微量输液器的研制与应用
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药物需要微量输液,严格控制滴速.如产前应用缩宫素引产、妊娠合并高血压静脉输注硫酸镁、心力衰竭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小儿输液、危重病人用药等需要将少量液体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内.如何既能定时控制药物用量,又保证药物的佳有效血药浓度,同时方便护士操作,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
胎肺成熟机制及促胎肺成熟的治疗
早产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0%,占围生儿死亡(除外胎儿畸形)的3/4.存活的早产儿中,合并症极多,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病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自1972年Liggins和Howie首次报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胎肺成熟,减少NRDS及围生儿死亡,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早产的治疗中.
-
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糖皮质激素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细胞学及分子水平对多个器官系统具有双重效应, 及在成熟生理学方面的作用, 目前被临床医生用来作为后治疗手段.本文论述糖皮质激素的产前及新生儿出生后的应用.1 糖皮质激素在产前的应用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 母亲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儿肺成熟, 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脑室出血(IVH)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Chen等认为应掌握有可能发生早产的新生儿资料, 以准确预测孕妇分娩时间, 在分娩前1周内有针对性地应用糖皮质激素, 有利于新生儿肺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该研究同时表明, 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孕妇分娩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有关.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增加, 糖皮质激素的产前应用将受到更大的重视.
-
重度妊高征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特发疾病.重度妊高征由于病情严重,对母婴危害极大,故及时控制血压和适时终止妊娠是抢救的重要措施.虽然产前应用硫酸镁及安定控制和预防抽搐,但在分娩或剖宫产时仍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骤升,出现危象.经用酚妥拉明无效时改用硝普钠控制血压,效果满意.现将41例报道如下.
-
重度妊高征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特发疾病.重度妊高征由于病情严重,对母婴危害极大,故及时控制血压和适时终止妊娠是抢救的重要措施.虽然产前应用硫酸镁及安定控制和预防抽搐,但在分娩或剖宫产时仍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骤升,出现危象.经用酚妥拉明无效时改用硝普钠控制血压,效果满意.现将41例报道如下.
-
产前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s GC)在产科的应用已有37年.1972年首先报道对有早产危险的孕妇应用GC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其机理是促进胎肺合成和释放表面活性物质,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对妊娠不到34周有早产危险的孕妇给予GC是近30年围产医学方面显著进步之一.英国调查发现,98%产科病区早产前重复应用GC 3次、4次或更多.美国在妇产科医师中做过1次问卷调查,94%的医师知道产前应用GC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但近60%的被调查者不清楚GC潜在影响.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GC对胎儿存在许多潜在的影响.产前GC的应用无疑减少了早产儿的死亡率和严重疾病的发生率,但是应该给予几个疗程、哪一种激素更好、对极早产儿疗效如何、长期疗效和风险如何,笔者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指导产前合理应用GC.
-
静脉抗氧化药物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及胎儿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过氧化损伤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产妇及其胎儿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临床可以适当选用抗氧化药物,以期减轻PIH对母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地塞米松、维生素E、维生素C都是抗氧化剂,本次研究对PIH产妇剖宫产前应用这些抗氧化药物后母婴氧自由基代谢的变化进行探讨.
-
产前应用鲁米那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鲁米那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是孕妇产前应用预防新生儿黄疸罕见报道.我们发现孕妇口服鲁米那不仅能减少黄疸发生率并能减轻患儿黄疸程度,缩短治疗时间.现报告如下.
-
母产前应用苯巴比妥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预防
脑室内出血(IVH)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发育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VH期望有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
地塞米松和汉防己甲素对先天性膈疝动物模型肺发育的影响
先天性膈疝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该病所并发的肺发育不良.因此, 不少学者把提高该病生存率的希望放在了促进肺发育的研究上, 有关地塞米松(Dex)对先天性膈疝肺发育影响的研究也正成为小儿外科的热点之一[1,2].但目前尚未见有关汉防己甲素(Tet)对先天性膈疝发育影响的报道.笔者拟给母鼠产前应用Dex和Tet, 观察两者对先天性膈疝模型肺发育的影响, 并比较两者及其不同组合对肺发育影响的差异.
-
孕母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预期早产前给孕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我科新生儿病房自1997年以来,对产前应用激素患儿,检测其免疫功能,旨在探讨其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
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室管膜下生发基质血管丰富且缺乏支持,呼吸窘迫时易造成血压及血流不稳定,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出生体重500 ~ 1500 g的早产儿约有25%发生IVH.4级IVH时,脑室周围白质因生发基质血肿的压迫导致静脉闭塞,影响白质灌注,从而恶化为脑实质出血性梗死(parenchymal hemorrhagic infarction,PHI).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IVH发生率降低50%.本文讨论了IVH和PHI的高危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