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聋哑儿童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护理
对于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刺激耳蜗产生听觉,早期植入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及言语发育,甚至在学龄期达到同龄正常听力儿童的水平,从首例耳蜗植入后,置入年龄越来越小,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围手术的风险,所以,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保证植入手术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2011年1月~ 2012年11月完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110例,术后随访儿童听觉及言语发育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于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植入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及言语发育,甚至在学龄期达到同龄正常听力儿童的水平.从1987年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报道以来,植入年龄越来越小,目前欧美国家报道的小植入年龄为4月龄,国内报道为12月龄.但同时早期手术也会带来更大的围手术期风险.因此,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对于保证植入手术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我科2003年至10年3月共完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96例,术后随访儿童听觉及言语发育良好,无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新生儿听力筛选的适宜方法
先天性听力障碍在小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可能造成语言发育障碍和学习困难,导致言语、语言交流失调,情感异常[1,2].在这些听力障碍儿中,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如果能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干预,充分发展和利用残余听力,可降低语言障碍的发生.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生后没有明显异常表现,只有通过听力筛查才能早期诊断.以往欧美国家确诊儿童中重度听力障碍的年龄大约在3岁左右,轻度听力障碍的诊断年龄更大些.而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从胎儿6个月到生后12个月[3],如错过此时期,将失去学习语言的佳时机.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1990)建议,对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理想的是在出院前完成,迟不能晚于生后3个月.而发生听力障碍的婴幼儿中只有50%属于高危儿,因此需要对绝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给予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语言训练、早期听力重建成为可能.近年来我国亦逐步开始了新生儿听力的筛查工作,其方法主要有:行为观察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法,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法.
-
以分泌性中耳炎为表现的中耳胆脂瘤2例
例1男,34岁.因右耳听力下降1年于1999年3月入院.1年前开始右耳鸣、闭塞感、听力下降.无明显耳流脓病史.在当地医院就诊,先后5次行鼓膜穿刺抽液,每次均抽得淡黄色液体,后一次抽液是入院前40天,抽得淡黄色液体0.1ml,来院就诊,以分泌性中耳炎拟鼓膜置管入院.检查:左鼓膜完整,紧张部内陷,混浊,咽鼓管吹张右侧阻力大.鼻咽部、颈部未见异常.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聋,气导平均损失60dBHL,鼓室曲线B型.局麻下手术拟鼓膜置管.显微镜下发现鼓膜松弛部饱满,上鼓室似有病变,停止手术,行CT检查,报告:右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扩大,充满软组织密度灶,0.8cm×1.5cm大小,CT值23Hu,听骨显示不清,天盖骨质破坏.遂行上鼓室径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中发现: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及乳突胆脂瘤,鼓窦盖骨质破坏,后半规管针头大小瘘管.后鼓室少许黄色积液,咽鼓管口肿胀,小片肉芽组织生长,镫骨上结构消失,砧骨腐蚀.清除病灶,利用自身槌骨置入镫骨底板上听力重建.术后病理报告乳突胆脂瘤.随访6个月,术腔良好,复查听力气导平均提高10dB.
-
乳突充填术23例临床观察(摘要)
乳突根治术是传统的治疗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有效术式,但术后遗留残腔,致听力重建困难。我们采用乳突根治术后残腔充填髂骨,对干耳,听力重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31岁,均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均无面瘫及颅内并发症。5例伴有耳后骨膜下脓肿形成。在传统的乳突根治术基础上尽量保留桥,取髂骨,咬成碎沫状;留一较鼓窦入口相应大小的骨块,塞堵于鼓窦入口,防止骨小颗粒滑入鼓室,削髂骨皮质相应大小,嵌于上鼓室后壁与面神经嵴之间,做成外耳道后壁。此时形成漏斗状乳突残腔,将髂骨碎沫置残腔中,充填;耳道后壁皮瓣复位,填塞碘纺纱条,予以固定。术中特殊情况处理如下。骨桥的处理:直接削一相应大小的骨皮质置于上鼓室后壁与面神经嵴之间,人造外耳道骨性后壁;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腔内胆脂瘤清除后重建听骨链,一般选择慢性炎症进程的病例实施。取颞肌筋膜夹层于外耳道皮瓣之下一次性修补耳膜,重建听骨链依听骨损伤程度按鼓室成形Ⅰ~Ⅳ型进行;乳突腔必须彻底清除胆脂瘤上皮,并将残腔内壁磨出毛面,然后植骨碎沫,有利于植骨存活。
-
174 听骨链重建术后赝复物排出率和听力结果
为保证中耳听力重建成功,首先必须在鼓膜和内耳淋巴液之间建立牢固但能自由活动的连接。这需要相对坚硬的重建材料,能保持张力与鼓膜连接但不会排出,也不会附着于周围骨质和卵圆窗,而且必须被中耳耐受以保证长期稳定。……
-
外伤所致传导性耳聋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目的 分析外伤所致传导性耳聋的症状体征、听力学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具有明确外伤史、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20例.每位患者均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听力测试和影像检查.行鼓室探查术,根据患者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行听骨链重建术.术后1~3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纯音听阈,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手术探查听骨链发现砧骨移位14例,包括砧镫关节脱位、锤砧关节分离以及二者兼具的听骨链损伤,锤骨移位且粘连固定2例,镫骨足弓骨折2例,砧骨长脚骨折1例,镫骨底板自前庭窗脱出1例;其中3例砧骨移位患者术中可见面神经明显水肿.根据鼓室探查情况行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15例行自体听骨雕凿后的听骨链重建术,1例行砧镫关节复位术,4例行人工听骨植入术,3例合并面瘫患者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自觉听力提高,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内气导平均听阈恢复至30±11 dB,平均气骨导差为18±10 dB.伴有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Ⅰ级.结论 有外伤史的患者如有听力下降,应行全面细致的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颞骨CT扫描,如纯音测听气导听阈下降且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或颞骨CT显示听骨链形态异常,应考虑系听骨链中断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应根据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重建听骨链,恢复患者听力,合并面瘫者,同时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
-
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方法
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人工耳蜗捐赠项目执行效果分析
1 前言"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是由台塑集团王永庆董事长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直接捐赠人工耳蜗,由中国残联委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由卫生部协助选定手术医院,各级地方残联、27家定点医院、81所定点聋儿康复机构参与执行的救助重度听障儿童的公益项目.
-
给人工耳蜗术后聋儿家长的康复建议
1分析聋儿家长对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培训的心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聋儿家庭对人工耳蜗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越来越多的聋儿选择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与配戴助听器相比,植入人工耳蜗后聋儿康复培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
大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
"对听力语言障碍者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在本领域内已成为共识,但对于年龄较大儿童如何科学地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中国"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的实施,笔者通过对几个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康复效果调查,认为年龄并不是决定大龄儿童能否植入人工耳蜗的唯一因素,要结合其听力障碍程度、配戴助听器时间及效果、言语能力、医学和影像学评估资料及其个人和家庭的期望值等情况综合评估才能决定.因此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和术前评估对人工耳蜗植入、提高术后康复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组通过研讨对大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
-
FM无线调频系统的临床应用启示
处于言语发育期的儿童,听力损伤将直接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是不可治愈的,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可以进行有效的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为听障儿童带来了福音.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与人耳的功能仍有差距,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需要接受专业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可以忽略FM无线调频系统,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听得更清楚,听障儿童只有在"听清楚"的基础上,才能"说明白".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于2008年开始为在训聋儿提供FM无线调频系统服务,笔者通过临床使用及文献学习,对该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现介绍如下.
-
鼓室成形术的有关问题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听力重建这个主题,耳显微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切除病变的基础上,保存、恢复和提高听力已成为耳科医师的共识.
-
路向何方——试论耳显微外科的发展
从普鲁士帝国的军医用骨凿敲开乳突骨质,挽救了急性乳突炎战士的生命时起,耳外科经历了使用自然光、头灯照明,以骨凿、刮匙、放大镜为工具的漫长岁月,使手术目的由救命、实现干耳转变为保存与重建听功能.上个世纪30年代,国际耳科学的先驱们利用手术显微镜这一视线与光轴重叠,并能释放术者头颈和双手的良好工具,开创了耳显微外科领域的新纪元,听力重建成为耳显微外科的主要目的与追求,术后听力好坏成为鉴定手术成效的主要标志.
-
40例鼓室成形术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Ⅲ、Ⅳ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眼耳研究所从1992-2000年随访的40例鼓室成形术病人,其中Ⅲ型和Ⅳ型各20例.Ⅲ型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55岁(范围11-79岁).Ⅳ型中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11岁(范围12-74岁).Ⅲ型中9例有胆脂瘤.Ⅳ型中7例有胆脂瘤.20例Ⅲ型病人中4例采用金伯格人工听骨,16例采用自体-异体砧骨.20例Ⅳ型病人中10例采用金伯格人工听骨,4例采用理查德人工听骨,6例采用鲁森斯基人工听骨.所有的病人都行Ⅰ期听骨链重建.结果所有的病人在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Ⅲ型术后气骨导差距≤20dB者15例,占75%.Ⅳ型术后气骨导差距≤20dB者12例,占60%.结论Ⅲ、Ⅳ型鼓室成形术都能得到较好的听力改善.
-
胆脂瘤型中耳炎软性外耳道后壁重建2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中必须去除外耳道后壁时以软性后壁作为替代的手术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随访3~ 12个月的效果,根据病变轻重及范围,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完璧式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后软性外耳道后壁重建术3种术式,进行干耳率、并发症、听力提高3种指标的比较.结果 软性外耳道后壁重建术组干耳率(91.7%)介于放式乳突根治术(97.5%)和完璧式乳突根治术(88.9%)之间,听力提高与完璧式乳突根治术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软性外耳道后壁重建术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完璧式乳突根治术的中间术式,能同时满足尽量清除病变和提高听力2项要求.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听力植入技术研究进展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面部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临床表现多样。除了面部缺陷,患者通常伴有中重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这类患者需要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对言语发育和社会适应的不良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人工听觉植入设备的出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重建有了更多选择和听力获益。本文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听力植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听力重建技术的过去与未来
听力重建旨在应用手术方法提高或恢复由于不同原因或疾病造成的传音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的听力损失.1952年Wullstein和Zollner提出了围绕听骨链重建(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OCR)为中心的鼓室成形术的系统分类方法,从而奠定了耳显微外科及传导性聋听力重建技术的基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听觉电生理、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更为听力重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手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大大增强了耳科学家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听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听力重建仍然是耳科医生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
听骨链重建材料的历史与现状
Wullstein 1951年首次提出鼓室成形术的概念及分型是听力重建的里程碑,从此开辟了中耳手术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80年代).虽然Wullstein提出的Ⅳ型和Ⅴ型鼓室成形术现已很少使用,但Ⅰ~Ⅲ型至今仍在广泛沿用.
-
培养医生"序列治疗"理念对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重要意义
先天性中外耳畸形的治疗涉及改善外观(整形)和听力重建(耳科)两方面,前者目前主要方法 是耳廓再造,而后者方法 多种多样,需个性化序列治疗才能取得佳效果.而目前耳科与整形外科多是分离(不同医院/不同科室)、无合作状态,由患者随机选择手术,致整体效果欠佳,甚至造成不可复性损伤.所以,培养医生"序列治疗"理念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医生进行技术整合、技术合作、技术熟知、技术了解几个不同层次的培训,及临床应用、查房、会诊、讲座、学术会议、网站媒体宣传等活动,终让医生具有"序列治疗"理念、获得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