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膜炎奈瑟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病历资料患儿,女,11个月,因"发热伴皮肤充血1天"于2011年10月13日入院.患儿于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 1℃,伴颜面、躯干部皮肤充血发红,以耳后、颈部、腋下皮肤皱褶部位为甚.无畏寒、寒战;无流涕、咳嗽、咳痰;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恶心、呕吐等.病后患儿哭闹不安,精神差,进食较少,睡眠不安,大小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T 39 4℃,HR 130次/分,R 34次/分,Wt 9 0kg,营养中等,神志清楚,颜面部、躯干部皮肤见弥漫充血,无皮疹,皮温较高,以耳后、颈部、腋下等皮肤皱褶部位为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平坦,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颈软,未见呼吸困难征,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四肢关节无红肿,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门诊辅检:血分析:WBC 15 5G/L,N 63%、L 31%,RBC 4 78T/L,Hb 106g/L,PLT 130G/L;CRP 2 10mg/L;送咽拭子、血培养.初步诊断: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给予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喜炎平、静滴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2天患儿体温仍达39℃,HR 145次/分,R 38次/分,BP 80/45mmHg,精神状况更差,萎靡不振,烦躁,面部、颈部皮肤多处松懈脱皮(烫伤样),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末梢循环稍差.入院后查ESR 3mm/小时,ASO阴性,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正常;尿、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遂考虑金葡菌感染,调整抗生素为夫西地酸钠、头孢曲松静滴,3天后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原充血处皮肤逐渐干燥、大片状脱皮,逐渐露出正常皮肤,10天后患儿全身皮肤恢复正常.复查血分析血象恢复正常.咽拭子培养见脑膜炎奈瑟球菌,血培养阴性.治愈出院.
-
围刺为主妙治睑黄瘤
睑黄瘤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沉积于上眼睑内眦部而引起的对称性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无不适,常见于中年人,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和(或)高胆固醇血症.近5年来,笔者收治本病患者3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36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小42岁,大63岁,平均51岁;病程0.5~5年,平均2.6年.患者多较肥胖,均表现为双上眼睑内眦部对称性皮肤表面黄色或橙色斑块,微微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边界不规则,小的如米粒,大的似黄豆.
-
外耳道毛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63岁,发现左外耳道新生物1年.自诉1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外耳道口处有一绿豆大小新生物,黑色,不伴局部疼痛、流水、头昏、头痛;伴外耳道口周围痒感,自觉听力略下降;未行诊治,期间偶有因瘙痒搔抓后左耳道有少许渗液,疼痛,包块缓慢进行性增大.专科情况:左侧耳屏间切迹内侧面至耳甲腔处,可见一棕褐色,质硬、广基、边界清楚,突出周边正常皮肤,表面粗糙不平的新生物,约1.5 cm×1.6 cm×0.2 cm,周围皮肤未见红肿、糜烂、渗出.耳及面部无麻木,外耳道畅,鼓膜未见异常;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入院行纯音听阈测定及声导抗检查,结果显示:双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鼓室图呈"A"型,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及肝脏超声无异常.采用局部麻醉下行外耳道新生物摘除术,沿肿瘤边缘0.3 cm距离切除肿瘤,术中见病变组织侵及皮下,软骨膜正常,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并将耳后皮瓣翻转入外耳道,行外耳道皮肤缺损修补.术后行抗炎,局部换药治疗,7 d后拆线,伤口甲级愈合.术后病检提示:结节型毛母细胞瘤.随访3个月,局部未见复发,外耳道无瘢痕狭窄.
-
足趾间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
成功治疗足趾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10年前出现右足第3、4趾间皮肤溃烂,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真菌感染,间断外用达克宁、肤炎宁,口服斯皮仁诺等药物治疗,无好转.2010年6月19日经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右足趾间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入我院治疗.入院检查:患者右足第3、4趾间自第3趾近中节外侧、第4趾近中节内侧至趾蹼有一3 cm×6 cm皮肤溃烂创面,创面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表面呈菜花样、灰白色,高出基底0.3 cm,质硬、无触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73×1012/L,血红蛋白150 g/L,白细胞9.5×109/L,血小板308×109/L,右足X线片骨关节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足第3、4趾鳞状细胞癌.行右足第3、4趾截趾术,术中切除创面,包括创缘2 cm皮肤、皮下组织,自跖趾关节截除趾骨.术中保留第3趾内侧缘正常皮肤,形成一局部皮瓣覆盖创面.术后2周拆线.
-
天疱疮并发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
天疱疮( pemphigus)是一组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1].典型皮损特征为正常皮肤或皮肤红斑基础上发生水泡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疱糜烂后上面覆盖血痂或痂皮,好发于四肢伸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多数可合并黏膜损害及并发2型糖尿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或导致死亡,因此要加强护理,有效保护创面.现1例如下.
-
巨大阴茎癌一例报告
患者,32岁.发现阴茎肿块进行性增大5个月于2011年2月6日入院.既往有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病史,曾行激光切除.查体:阴茎及阴囊外形不清,肿块大小约16 cm×15 cm,前界累及至耻骨上缘,后界为会阴中心,两侧以大腿根部为界,表面如菜花样,无正常皮肤覆盖,伴有脓性分泌物、恶臭味,可见尿液自肿块中央溢出,双侧腹股沟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
成功抢救烧伤面积95%Ⅲ度烧伤90%发生MODS一例
患者男,36岁,因炼铁炉喷火致伤,于伤后7h长途转运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体温36.7℃,心率11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因四肢烧伤未测.轻度烦躁,感口渴,四肢厥冷,末梢循环差.全身仅见头顶、脐周、腰背部、会阴及双足底有约5%正常皮肤,其余均为烧伤创面;面颈、四肢、躯干创面皮革样变,可见皮下栓塞静脉网,触痛消失;面部、双足约5%创面腐皮剥脱,基底红白相间,感觉迟钝.入院诊断:全身火焰烧伤95%TBSA(Ⅲ度90%,深Ⅱ度5%).
-
应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疙瘩九例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的异常增殖所形成的肿块,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无自愈倾向,手术切除后易复发[1].这不仅严重影响美观,而且常伴有慢性感染、瘙痒、疼痛[2],甚至导致功能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危害.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能令人满意,有报道表明单纯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高达50%~60%[3].我们从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创面9例,12个瘢痕疙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颅骨外板骨刺致头皮软组织扩张器破裂分析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自1984年Radovan首创以来,由于可以通过扩张局部正常皮肤产生与缺损部分色泽、质地和结构相似的富裕的皮肤,在头皮缺损的修复效果尤为突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1]).扩张器置入后可能出现感染、血肿、扩张器外露和不扩张等并发症~([2]),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颅骨外板骨可形成骨刺导致头皮扩张囊破裂,影响扩张治疗进程.
-
与艾滋病相关的外鼻Kaposi肉瘤一例
患者男,48岁,同性恋,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18个月,右侧鼻翼肿物8个月,视力下降2周入院。患者18个月前因“肺炎”入院,检查发现HIV(+),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详,未进行高效抗逆转录治疗。8个月前右侧鼻翼出现紫黑色结节,逐渐增大,呈结节状重叠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皮肤交界处时有瘙痒感,表面小痂皮,去除后少量出血,可自止,无疼痛。在日本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Kaposi肉瘤,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接受更昔洛韦治疗3个月,肿物无缩小。
-
注射用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致剥脱性皮炎1例
病例:患者,女,47岁,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20余天前因“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在外院行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淋巴结结核,予异烟肼(江苏瑞年前进制药公司,批号:1004032)、利福平(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501)、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00402)、吡嗪酰胺(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3101)抗结核治疗,用药后耳后、面颈部、躯干、四肢可见密集分布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无出血点,疹间有正常皮肤,手足心未见皮疹,发热,体温39.0℃左右.
-
双手皮损-腹痛-腹泻-发热
患者女,农民,24岁,主因双手皮损、腹痛、消瘦2个月余于2007年6年13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指关节处皮肤变黑.逐渐向远端和近端发展,直至累及全手掌,腕部与正常皮肤间界限清晰.
-
3例水痘肝炎
1 病例摘要例 1 患者女14岁,因出现皮疹4天,发热2天于2007 年11月11日入院.入院前4天,腹部有少量水泡疹,略瘙痒,在当地诊所对症处置3天,无好转;次日出现发热,体温为38.2℃,皮疹进一步增多而来我院.患者有明确与水痘病人接触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9.1℃,脉搏9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5/80mmHg,神志清楚,疲倦,全身可见密布大小不等的水泡疹,泡浆混浊,疱疹周围有红晕,部分已破溃,结痂,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以躯干、面部部为主,口腔粘膜、颊粘膜可见数枚疱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心、肺、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
-
曲安奈德治疗眼睑毛细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病例20例20眼,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个月至4岁,平均2.5岁,左眼8例,右眼12例;上眼睑13例,下眼睑7例,肿瘤位于皮下或结膜下.1.2 方法1.2.1 药物选择曲安奈德针剂20 mg.1.2.2 治疗方法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眼睑毛细血管瘤.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点位于瘤体周边的正常皮肤,选择进针点后,不拔出针尖,在肿瘤的不同部位注药,注药剂量视瘤体大小而定,一般以瘤体局部皮肤轻度发白为准,使药物布满肿瘤腔,拔出针头无菌纱布按压15 min.疗效差的患儿,1个月可再次注射,药量随肿物大小变化,一个部位多连续注射3次.
-
人血浆作为真皮支架对自体皮肤增殖的影响: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
背景:组织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使人体损伤的组织和器官再生,通过这种假设,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培养.一般的方法是从需要移植的患者身上提取干细胞,在一定的支持条件下允许其生长、增殖、生产为可替换的组织.另一方面,寻找细胞能够互相联结并形成分层结构的合适的支持条件,如基质或支架等非常必要.目前用于烧烫伤治疗的材料有很多种.如胶原,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目的:讨论以新型的生物材料自体血浆为支架对自体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生长、扩张、增殖的影响.设计:建立一种真皮再生的方法,将自体成纤维细胞浸于人血浆基质中,排除各种影响样本安全性和排斥反应的问题,应用同样的方法在新的真皮上获取角质化细胞.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8年在意大利曼多瓦C.Poma医院动物工厂完成.材料:人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取自1例58岁乳房切除患者的皮肤碎片.实验得到C.Poma医院独立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方法:从自体活组织皮肤样本中分离人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增殖,随后将自体血浆作为皮肤移植形成构造的支架,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显示与正常皮肤相似.主要观察指标:将血浆样本用甲醛固定,埋入石蜡,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所有样本均经免疫组织化学评估.结果:在血浆基质上获得了多层规则形状的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基底膜的形成说明自体血浆是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分化、扩展的良好支架,真皮和表皮细胞联结重建皮肤移植与正常皮肤无异.结论:血浆作为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扩展的支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同时实验还特别发现成纤维细胞浓缩血浆可以暂时替代皮肤,也是角质化细胞生长的强有力的支架.此外血浆还具有廉价,易于制各等优点.自体角质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自体血浆的应用,可以避免血种类型的免疫排斥反应.这种治疗方法给有慢性缺损并且需要连续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
太田痣的色度学研究
目的 探讨黄种人正常皮肤和太田痣皮损的色度值分布的范围.方法 采用分光测色计CM 2600 d对300例25~30岁年龄段的黄种人的颊部正常皮肤和251例太田痣患者的皮损处行色度值检测,并对太田痣治疗过程中皮损色度值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1976年建立的CIE L*a*b*测色系统进行测量.结果 颊部正常皮肤色度值分布在53.04~68.87(62.44±3.33)范围内;将正常皮肤按明度L*值分为四级:Ⅰ级(黑)53.0~57.0;Ⅱ级(较黑)57.1~61.0;Ⅲ级(较白)61.1~65.0;Ⅳ级(白)65.1~69.0.太田痣的明度L*值明显较正常的低,b*值较正常的稍低;将太田痣按色差分为五级:Ⅰ级(轻微)2.0~7.0;Ⅱ级(轻度)7.1~12.0;Ⅲ级(中度)12.1~17.0;Ⅳ级(重度)17.1~22.0发;Ⅴ级(极重度)22.1~27.0.当太田痣的色差为2.0~7.0时,说明皮损处经激光治疗后已接近正常皮肤.太田痣经激光逐次治疗后,其皮损色度值的变化呈指数衰减.结论 对皮肤色素性疾病的色度学研究有助于疾病的量化诊断、疗效判定和治愈标准的确立,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CD26分子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究CD26表面分子在正常皮肤组织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s)组的正常皮肤组织取自接受腹部整形术的10例患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组瘢痕疙瘩组织取自此前未经过任何治疗的10例瘢痕疙瘩患者的胸部和腹部。利用酶消化法获得原代KFs和NFs,应用流式分析技术检测CD26表面分子在2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用流式分选技术对NFs和KFs组中CD26表达阳性(CD26+)与表达阴性(CD26-)细胞进行分选,体外常规培养4 d后对细胞形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CD26表面分子在KFs和NFs中均可表达,但KFs组表达率(46.65±13.97)%明显高于NFs组(24.75±16.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流式分选后,CD26+与CD26-细胞群在NFs与KFs组中形态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CD26分子在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率,CD26-和CK26+细胞群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
新生儿播散性水痘并多脏器损伤一例
患儿男,出生10 d.发热、全身疱疹3 d入院.出生前3 d其母亲患水痘.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28次/min,呼吸30次/min,体质量3 kg.神清,精神倦怠,手掌、足底、指趾间、发际、唇线、外阴黏膜密布水疱疹,基底有红晕,疹间隐约见正常皮肤.双肺听诊无异常,心律齐.肝肋下2 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8.7×109/L,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37.血ALT 118 U/L,AST 310 U/L,Alb 23.2 g/L,TBil 206.4 μmol/L.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乳酸脱氢酶同工酶Ⅰ 237 U/L(正常参考值17~65 U/L),乳酸脱氢酶932 U/L(正常参考值114~240 U/L),肌酸激酶169 U/L(正常参考值0~17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76.8 U/L(正常参考值0~25 U/L).
-
成人麻疹并发急性胰腺炎一例
患者女,22岁.入院前5 d开始出现发热,高达39.8℃,伴有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曲松钠、布洛芬治疗3 d,仍有发热.2 d前出现皮疹,从面部、颈后开始,并迅速蔓延至躯干、四肢,无瘙痒,转入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治疗.否认近期有麻疹密切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体格检查:体温39.2℃,脉搏11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发热面容,全身密布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眼结膜充血.咽充血明显,扁桃体不大.口腔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
-
内皮素-1、内皮素转化酶-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又名老年疣,是老年人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病因不明.内皮素(ET-1)是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除具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外,还是促有丝分裂素和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转化酶-1(ECE-1)是使前内皮素(proET-1)转化为有活性的ET-1的重要调节因素.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SK皮损组织中ET-1、ECE-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以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作为阴性对照,研究在ET-1的参与下SK皮损中色素形成的过程以及在色素形成通路中可能存在的调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