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隐裂的相关因素及诊疗研究现状
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往往不易被发现.据报道近年来,牙隐裂已经成为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导致牙齿缺失的第三大因素[1],应该引起广大口腔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牙隐裂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临床早期预防,早期诊治牙隐裂,减少由其造成的牙齿缺失,提供参考.
-
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分析
球药品市场上,心血管类药物是居于首位的药物.随着新释药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普药得到了有效的挖潜.遏制了因产品专利保护期满、新化合物药物开发进程缓慢和药品价格调整三大因素导致的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率的下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类药物是仅次于全身用抗感染类药物的品种.
-
治养双下让你拥有健康的头皮
头皮健康问题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的十大健康标准之一,其要求"头发有光泽,无头屑".但是,有调查显示中国有过半的成年人存在头皮健康问题,其中油腻、头痒、头屑为常见.头皮屑是由皮脂、马拉瑟菌和个体易感性这三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多数人的头皮健康问题,通过遵循科学的养护方案就能解决.
-
冬季过敏一族的三保之道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常常与体质、环境、感染等三大因素有关,特别是呼吸道疾病.过敏体质的患者,由于体质之故,本来就容易有许多困扰,尤其天气转凉时,包括过敏性鼻炎、气喘、皮肤炎症,特别容易诱发影响日常生活.
-
早期牙隐裂的全冠修复治疗及其疗效观察
牙隐裂( cracked tooth/incompletely fractured tooth )是由于牙体硬组织出现细微裂纹引起的非龋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常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终可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甚至牙齿完全折裂,因此成为导致牙齿缺失的第三大因素[1]。尽早诊断和完善的综合治疗是减少牙隐裂所致牙齿缺失的有效手段,作者对近几年在我科就诊的早期牙隐裂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行预防性全冠修复,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作一回顾总结并报道如下。
-
糖尿病足治疗内科常见问题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1972年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提出糖尿病足的发病是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所致.2010年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提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达10%,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2.25亿,糖尿病患者中发生肢体血管疾病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3倍.糖尿病足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约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0%~20%,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美国每年非创伤性截肢中一半是由糖尿病足所致.
-
发展篇跨省苦旅
在国内药品零售业,一批与海王星辰同龄的"10周年"企业几乎都处于停滞期,或休养生息或勉力支撑.三大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一、连锁药店并非一个非资本密集型行业,"规模效益"的特性决定了连锁药店动辄几百、上千家的规模.店面改造、新店亏损、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都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二、连锁药店的物流配送系统多是由原上级医药公司的批发系统转型而来,或至今仍然依附于批发体系,而批发与零售的物流配送体系,其理念和运作方式大相径庭.三、对社区便利型药店大量的新店亏损期估计不足或难以承受.
-
深静脉血栓及间歇性充气预防的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由于血栓阻塞某支深静脉导致血栓远侧的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组织淤血.其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学者Virchow提出DVT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DVT形成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sis,PE)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DVT中80%无临床表现,50%以上的PE无明显临床症状.美国报道住院患者近端DVT形成的发生率约4.8/10000.国外的调查显示,大手术后DVT发生率为27%~50%,不同手术DVT发生率为:腹部14%~33%、胸部26%~65%、妇产科14%~27%、泌尿科手术尤其是前列腺手术21%~51%、骨科尤其是髋关节和骨科下肢手术48%~54%、心脏手术1.5%~2.5%[1].早期病人表现为肿胀、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发展为肺栓塞,而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针对围术期DVT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减少DVT 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2].
-
中国富余产能迎接国际医药外包
"除了已成规模的原料药外包外,目前国外药企制剂、研发外包业务需求猛增,而跨国药企专利药到期、中国成本低廉、药企产能过剩三大因素,将使中国成为世界医药外包市场的热土."日前,在江苏泰州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医药产业大会"上,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会长周小明有关承接国外药企外包业务机遇的一席话,给与会的国内制药企业代表很大启发.
-
防治高血压任重道远
据国内保健委报道,中国有38%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病,国际上已经研究确定造成高血压主要是以下三大因素:体重超重和肥胖、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的饮酒.
-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外科护理
术前护理评估1.1 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国外学者Vivchow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而其中尤以血液高凝状态为重要[1].脾切除术中由于麻醉导致静脉扩张,血液流速减慢;术后卧床致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血流缓慢;脾切除术后2周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增多[2],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合伤如肋骨、四肢骨折,多发骨折,患者因疼痛或功能障碍影响功能练习及活动;另外术前、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
中风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
中风、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是当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三大因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许多地区,中风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国内外均非常重视其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的研究,由于中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故中风的防治以个人预防为主.一级预防就是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的各类和各种危险因素.
-
浅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患者劳动能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①血液滞缓;②静脉壁的损伤;③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
糖尿病足部溃疡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糖尿病足部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的局部恶化性表现,其发病和进展与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原发、继发)感染三大因素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小面积DFU的早期局部处理不妥往往引起创面恶化,导致截肢或死亡事件发生,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我科近几年来对所收治的小面积DFU病例采取综合性创面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比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42%~65%,血液有形成份的改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血小板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尤为重要.本文检测了5项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纤维蛋白原(Fb).报告如下:
-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肾脏疾病
参与慢性肾脏病(CKD))高血压发生的许多机制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兴奋,小血管病变以及肾脏水钠潴留所致的容量过多等三大因素已受到重视,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参与CKD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机制尚未得到重视,往往将β-受体阻滞剂(BB)列为三线用药,透析病人使用中枢性交感神经阻滞剂和a、β-受体阻滞剂也不足15%[1].本文就CKD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原因,对CKD影响和干预治疗策略等综述如下.
-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其形成的三大因素,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 [1].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症状.
-
肠系膜血管栓塞及肠套叠的CT诊断
1 CT在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1.1 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多见.常见的原因有高凝状态(如真红细胞增多症、癌肿)、SMV损伤(如外伤、手术、放疗)、腹腔感染、长期服用避孕药等.近半数病人有周围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史.血流滞缓、静脉壁结构改变和血液组成成分变化是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但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
骨产道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在分娩三大因素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骨产道的大小与形态能否适应胎儿是决定分娩顺利与否的关键.骨盆某个径线或某几个径线过短,骨盆形状异常,下肢、髋关节、脊柱病变影响骨盆发育,骨盆骨折或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盆病变,均可致使骨产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