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潮气量通气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

    作者:杜琨;高瑾;肖曙芳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通气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40例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小潮气量组)应用小潮气量通气治疗,20例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常规潮气量组)应用常规潮气量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及并发症、死亡率.结果 两组呼吸末正压、吸气峰压、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通气12 h后小潮气量组PaO2较常规潮气量组上升,Pa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潮气量组的气压伤发生率及死亡率比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潮气量通气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氧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静;毛健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确诊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加用吸入NO的方法治疗,观察NO吸入前及吸入后的平均气道压力( MAP )、氧合指数( OI )、血压、动脉导管前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 TcSaO2)等观察指标;同时在治疗前后监测凝血功能、NO2及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患儿在吸入NO 48 h内氧合指标均明显改善,OI由吸入前的26.600±4.169降至7.500±1.716,MAP由(15.100±2.132)cmH2O(1 cmH2O =0.098 kPa)降至(8.000±0.81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凝血功能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吸入NO的患儿高铁血红蛋白值均<3%,NO2值均<1×10-6;21例患儿中,18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退院1例。结论早期吸入NO治疗能够短期有效改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氧合状态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其远期预后及其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有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 早产儿氧疗与慢性肺疾病的防治

    作者:常立文

    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氧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和抢救措施,但用氧不当或长期用氧可导致氧中毒,引起相关并发症.

  • 2009甲型H1N1危重患儿救治体会

    作者:刘春峰

    2009年11月5日至2009年12月3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2009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确诊患儿12例~([1]),平均年龄3岁2个月(16个月~8岁),全部病例均有重症肺炎和低氧性呼吸衰竭,6例出现肺气漏,其中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给予机械通气6例,氧合指数(PiO_2/FiO_2)87~148(平均105.5),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60%~100%,PIP28~40 cm H_2O(平均32.3 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 10~20 cm H_2O,机械通气时间6~44 d(平均15.5 d).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高宝安;丁琳;詹庆元;罗祖金;李洁;夏金根;姚秀丽;王辰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应用NPPV治疗AH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NPPV模式和时间以及NPPV前和2 h、24 h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①59例患者NPPV成功率为62.7%(37/59).②与NPPV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平均年龄及因肺部感染导致AHRF比例较低(P均<0.01).NPPV前成功组PaO2/FiO2与失败组无显著差异,但成功组NPPV后2 h和24 h PaO2/FiO2均较失败组显著改善(P<0.05和P<0.01),且NPPV后24 h成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失败组显著降低(P均<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PV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比值比(OR)=8.30,95%可信区间(CI)2.49~27.60,P=0.002]、呼衰诱因为肺部感染(OR=6.19,95%CI 1.90~20.20,P=0.027)、NPPV后2 h PaO2/FiO2<150 mm Hg(1 mm Hg=0.133 kPa,OR=3.65,95%CI 1.20~11.04,P=0.044)、NPPV后24 h心率>100次/min(OR=7.45,95%CI 2.15~25.58,P=0.010)和呼吸频率>30次/min(OR=7.26,95%CI 1.88~24.49,P=0.018).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AHRF的一线呼吸支持方式,但对老龄和肺部感染诱发的AHRF患者失败率较高;短期应用NPPV治疗后呼吸、循环和氧合状况无显著改善的AHRF患者,应及早改为有创通气.

  • 加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英智

    心功能失常可能是收缩功能失常,亦可以为舒张功能失常,还可以是心律失常或心脏前后负荷失调,其发作通常是致命的,需紧急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严重阶段,是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机械通气脱机困难的重要原因.ACPE常由各种心脏病的急性失代偿所致,其中常见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及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炎、心律失常并发症等;同时ACPE也可是很多疾病的伴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重症肺炎、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目前,重症监护室(ICU)医师越来越关注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机械通气下的心肺相互作用,现重点论述缺血性心脏病所致ACPE的临床研究现状.

  • 静脉-静脉体外生命支持可改善存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成人创伤患者的生存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喻文;罗红敏

    静脉-静脉体外生命支持(V-V ECLS)运用于成人创伤患者重型呼吸衰竭治疗已有报道。然而,许多创伤中心并没有开展ECLS技术,有经验开展ECLS和管理ECLS患者的创伤外科医生还比较缺乏,目前也几乎没有明确证据支持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开展ECLS。近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确定V-V ECLS是否可以提高创伤后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者对有详细记录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数据经过2个美国大学1级创伤中心外科医生验证)。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龄16~55周岁、存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创伤患者。在其他抢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一组接受V-V ECLS治疗(ECLS组,26例),另一组接受机械通气管理(CONV组,76例)。主要终点指标为出院生存率;次要终点指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需要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调整后的生存率在ECLS组更高〔调整后的比值比=0.193,95%可信区间(95%CI)=0.042~0.884,P=0.034〕。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无差异。ECLS组患者接受了更多的输血,有更多的出血并发症;而CONV组患者肺部并发症较多。在年龄和肺损伤严重程度相匹配的17例ECLS患者与17例CONV患者的队列分析中,ECLS组也表现出更高的生存率(调整后的比值比=0.038,95%CI=0.004~0.407,P=0.007)。该研究显示:V-V ECLS与存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成年创伤患者的生存率独立相关。创伤患者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V-V ECLS治疗,如果无法开展ECLS,可转移到ECLS中心治疗。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作者:郭静;张耀东;金娟;孙慧清;康文清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联合应用对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HRF)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血气指标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收治重度HRF患儿18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观察组给予HFOV联合iNO治疗,对照组进行常频通气联合iNO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呼吸功能变化、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24~48 h,两组患儿PaO2水平呈逐渐升高(治疗组治疗24h由37.16 ±4.98上升至52.11±4.84,治疗48 h上升至67.91±6.71,对照组治疗24 h由38.02±4.77上升至45.49±5.03,治疗48 h上升至55.33±6.28),PaCO2水平呈现逐渐下降(治疗组治疗24h由68.49±6.81下降至45.94±6.02,治疗48 h下降至38.75 ±4.41,对照组治疗24h由68.51±6.77下降至66.33±5.97,治疗48 h下降至54.61±5.16)(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H值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NO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48 h,两组患儿PaO2/FiO2呈现逐渐升高趋势,OI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发生脑出血、肺气肿以及死亡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度HRF患儿实施HFOV联合iNO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氧合状态,有助于提高患儿存活率.

  •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孙波

    1 概述特殊呼吸治疗采用的吸入一氧化氮(NO)气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新生儿呼吸医学技术理论的重要突破,也适用于危重监护、心胸血管内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临床医学.用于人工机械通气或辅助通气时,针对肺血管痉挛导致呼吸衰竭和肺动脉高压性肺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小婴儿中有大量的持续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肺血管持续痉挛,导致通气-灌流失调,一般机械通气和扩张肺血管药物不能有效改善,但吸入NO具有迅速改善低氧血症的作用[1].

  • 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雪芹;唐军;李志博

    目的 分析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对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入氧气治疗,持续机械间歇正压通气,根据患儿血气变化及时调整通气参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PaO2、血PaCO2、平均气道压,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搏指数、心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5.23±1.88、PaO5(52.29±2.86)mm Hg,低于对照组8.64±1.75,(66.34±1.57)mm Hg;PaCO2(45.67±2.38)mm Hg,平均气道压(12.95±1.27)cm H2O,左室射血分数(79.83±1.35)%,心搏指数(3.64±0.15)L/(min·m2),心率(79.36±1.11)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35.61±2.29)mm Hg,(9.53±1.37)cm H2O,(74.25±1.52)%,(3.15±0.38)L/(min·m2),(75.27±1.1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效果较好,且能明显改善患儿心功能,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eNO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中勇;张伟忠

    目的:分析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HRF)新生儿呼出气一氧化氮(exhaled nitric oxide,eNO)的变化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呼吸功能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l天、2天、3~4天和5~7天的eNO水平、动脉血气指标、氧合参数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eNO水平和氧饱和度与吸人氧分数比值(SpO2/FiO2)、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rterial-alveolar oxygen fraction,a/A)和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分数比值(PaO2/Fi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在日龄1天、2天、3~4天和5~7天的e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日龄1天、2天、3~4天和5~7天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和氧饱和度(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日龄1天、2天、3~4天和5~7天的SpO2/FiO2和a/A显著低于对照组,OI、A-aDO2和eNO/ (SpO2/FiO2×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eNO水平和SpO2/Fi02之间存在负相关,r=-0.542,P=0.024<0.05;eNO水平和OI、a/A和PaO2/FiO2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eNO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随着氧合改善而逐渐下降,可以用来反映HRF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特点.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作者:潘璐

    目的:研究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吸入NO治疗,并对患儿肺出血、肺气漏、死亡数据及PaO2、MAP、OI、PaCO2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肺出血率占2.38%,肺气漏率占4.76,死亡率占0.00%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MAP、PaCO2数值高于研究组,OI、PaO2数值低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采用吸入NO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无创伤通气在急诊科的应用

    作者:李振军;黄席珍

    无创伤通气(NIV)就是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不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提供通气支持.这项技术初采用是负压通气(铁肺).但随着正压通气的出现,其应用越来越少.自从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慢性疾病及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成功应用以来,不通过气管插管来进行通气的治疗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近10年,这项技术在急诊和ICU的应用倍受关注,已进行了一系列病例研究、生理学研究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

  • 麻疹并发低氧性呼吸衰竭

    作者:单小鸥;陈益平;严纯雪;何时军

    虽然麻疹的预防接种已使麻疹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在已经免疫接种的人群中仍有发生甚至有较高的发生率.麻疹除临床表现如卡他症状、结膜充血、发热、咳嗽、皮疹外还可以有各种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文献均有报道,但严重并发症低氧性呼吸衰竭(ARDS)发病率低,国内文献未见报道.现将1999年4月~2001年5月温州地区3次麻疹流行期间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4例麻疹并发ARDS的患儿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

    作者: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

    目的 总结国内、外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iNO治疗早产儿HR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iNO治疗早产儿HRF的临床文献.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iNO治疗早产儿HRF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选取iNO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作为近期观察指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或脑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1岁时随访脑瘫、Bayley精神发育指数(MDI)或精神运动发育系数(PDI)<2个标准差(s)的发生率作为终点疗效观察指标,得出合并后疗效的优势比(OR)及其95%CI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结果 共检索出883篇文献,对符合标准的9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漏斗图检验未发现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的近期观察指标:3项RCT研究:用氧时间:iNO治疗组(n=259)低于对照组(n=259),P<0.05;机械通气时间:iNO治疗组(n=259)和对照组(n=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iNO治疗组(n=259)低于对照组(n=259),P<0.05;6项住院期间患儿病死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1 084)和对照组(n=1 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终点疗效观察指标:5项BPD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618)低于对照组(n=621),P<0.05;5项颅内出血(所有级别)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787)和对照组(n=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项颅内出血(3级或4级)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767)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784),P<0.05;5项颅内出血(3级或4级)或PVL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1 021)和对照组(n=1 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项阈值ROP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608)和对照组(n=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项ROP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474)和对照组(n=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项需要手术治疗ROP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294)和对照组(n=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项随访至1岁时脑瘫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168)和对照组(n=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项Bayley MDI<2s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156)和对照组(n=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项Bayley PDI<2s发生率的RCT研究:iNO治疗组(n=155)和对照组(n=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的RCT研究结果还不支持iNO作为早产儿HRF的常规治疗方法,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RCT研究和远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随访来探讨iNO治疗早产儿HRF的确切疗效.

  • NF-κB与细胞凋亡在ARDS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韩伟;周新;朱光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临床危重症.

  •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联合治疗的护理技巧与分析

    作者:马晓艳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5例出生后经确诊为低氧性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并用联合的方案治疗病例,分析用药后1 h和用药后24 h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3例患儿因病情危重死亡,12例患儿治疗后缺氧症状改善,各改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未出现NO和P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联合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儿氧合,纠正低氧血症,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 早期一氧化氮吸入对低氧性呼吸衰竭早产儿的疗效研究

    作者:韦秋芬;潘新年;李燕;冯琳;姚丽平;刘桂良;蒙丹华;许靖;郭小芳

    目的 探讨早期吸入一氧化氮(NO)在改善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2~2013年收治的胎龄≤34周患HRF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NO组和对照组(n=30).2组均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同时NO组吸人NO治疗.比较2组血气、并发症及转归等资料.结果 NO组在治疗后12h血气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此后(≥24h)随治疗时间的变化2组氧合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辅助通气总时间及氧疗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及气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7%vs 17%.3% vs 13%; P<0.05).结论 早期吸人NO能改善早产儿氧合状态,降低早产儿病死率,但不能降低BPD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或nCPAP辅助通气总时间及氧疗时间;吸人NO治疗可能对HRF早产儿有脑保护作用,且未增加临床并发症发生.

  • 吸入一氧化氮对早产猪未成熟肺的作用

    作者:杨群;邵肖梅;王晓宁;郭春宝;孙波

    目的研究早产猪在机械通气下吸入一氧化氮(NO)对未成熟肺的呼吸功能、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以研究出生早期吸入NO是否对不成熟肺产生不良反应,并判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NO的肺保护作用效果及其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101~103 d孕龄(89%足月孕期)母猪,行剖宫产获得32头早产猪(平均出生体重870 g),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随机分成4组(每组n=8)治疗:单纯机械通气(C组);吸入NO(NO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组);NO和PS联合应用(SNO组).另选同窝自主呼吸组(N组)用于比较NF-κB水平、肺湿干重比及肺组织病理学.机械通气各组分别测肺功能,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通气指数(VI).机械通气6 h后处死动物.结果治疗6 h肺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aw)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OI在SNO组显著低于C组2.3±1.9 vs 9.5±7.5(P<0.05),VI在NO和SNO组低于C组和PS组(P<0.05或P<0.01).NO组及N组NF-κB活性低,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O吸入过程中监测NO2水平均<1 ppm.所有动物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浓度均<4%.NO和SNO组肺组织湿干重比显著低于C组6.88±0.53 vs 7.77±0.76(P<0.05)和6.61±0.56 vs 7.77±0.76(P<0.01).病理检查见各组不同程度肺水肿、白细胞浸润,肺泡扩张度(Vv)和变异度(CV[Vv])显示肺泡中度成熟,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出生早期应用iNO或联合应用PS治疗可改善早产猪氧合和机械通气效率;小剂量短时间NO吸入有利于肺液清除,没有显著改变PS成分和/或直接致肺损伤;NO通过下调NF-κB可能具有抑制/调节早产肺炎症反应启动机制的作用.

  • 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新祝;郑直;李雅丹;赖基栋;姚岭松;兰朝阳;黄静;林雅茵;陈潘虹

    目的 探讨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的疗效.方法 116例HRF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组和二联组,各58例.三联组采用HFOV、PS联合iNO治疗;二联组采用HFOV联合iNO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的血气分析、PaO2/FiO2(P/F)、OI值和肺动脉压力(PA)的变化,比较不同P/F值、OI值和是否合并PPHN患儿的治疗结局.结果 三联组的上机时间和iNO治疗时间均短于二联组(P<0.01),且治疗后24h、48 h的血气指标PaO2、PaCO2均优于二联组(P<0.01).三联组合并PPHN的患儿治疗后24 h、48 h的PA值均较二联组下降明显(P<0.01).在P/F值≤50的病例中,三联组的治愈率优于二联组(P<0.05);两组死亡者的P/F值均低于存活者(P<0.01).在OI值≥40的病例中,三联组的治愈率优于二联组(P<0.05);两组死亡者的OI值均高于存活者(P<0.01).三联组合并PPHN患儿治愈率优于二联组(P<0.05).三联组住院时间较二联组缩短(P<0.01).三联组总治愈率高于二联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均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FOV、PS和iNO三联治疗较HFOV和iNO二联治疗新生儿HRF更为有效,可显著改善氧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尤其是为患严重肺部疾病合并PPHN,且P/F值≤50或OI值≥40的病情极危重患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