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制动对兔膝外侧副韧带影响的实验观察

    作者:张长杰;吴宗耀

    目的:研究8周制动对兔膝外侧副韧带的影响.方法: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0只,行右后肢膝关节全屈曲位内固定8周;对侧对照组10只,不作处理,正常对照组5只.取外侧副韧带行生物力学测试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制动8周后,实验组外侧副韧带横截面积缩小,大负荷、能量吸收明显减少,与后两组比较P均<0.05以上.大应力、材料常数等材料特性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应力-应变曲线呈分离状态,光镜下胶原纤维排列较紊乱,韧带腓骨止点出现溶骨性吸收,数据裂方式全为腓骨止点处撕脱骨折.结论:制动不仅改变韧带骨组合体的结构我,也影响韧带物质的材料特性.

  • 踝关节不同姿势下MRI检查对其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单中心、诊断性试验

    作者:刘国彬;张国平;任庆云;雷立存;赵峰;高宏阳;朱超华;李亚光

    背景:踝关节的伸屈动作包括跖屈与背屈,发挥着支撑承重、传递运动和杠杆作用,踝关节损伤常伴有骨折和周围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以往对踝关节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体征和X射线检查,而X射线检查只能对较为明显的骨折做出诊断,对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成像效果较差,因此对踝关节损伤诊断不够精确。MRI具有多序列、多平面成像和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是目前佳的无创性软组织损伤检查方法,但对于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诊断正确性的研究较为罕见。
      目的:试验旨在观察正常体位、完全跖屈及完全背屈动作下,MRI检查对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患者的诊断情况。
      方法: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诊断性试验方案,在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前瞻性收集对象60例,包括踝关节正常者及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者各30例,分别对各组踝关节进行自然体位、完全跖屈及完全背屈的MRI扫描,比较个体韧带及肌腱于不同扫描体位的扫描结果的差异。试验的主要结局指标为MRI检测完全跖屈体位下各组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敏感度;试验的次要结局指标为MRI扫描完全跖屈体位下各组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MRI扫描自然体位及完全背屈体位下各组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MRI扫描显示的踝关节形态。试验于2017年2月8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做注册(NCT03049423)。研究方案取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2015076),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均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讨论:观察MRI检查对临床诊断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明确不同体位MRI检查对踝关节各韧带和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MRI的量化诊断标准。

  • 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内翻及外旋时的应力

    作者:谢强

    背景: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周围其他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然而这些韧带之间内在动态应力变化情况的报道目前尚属罕见.目的:模拟正常及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Ⅲ度损伤)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正常膝关节模型和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模型中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的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采集正常志愿者右膝关节的CT及MRI图像,利用E-feature Biomedical Modeler,ANSYS等软件建立正常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膝关节屈曲0°、30°、60°时施加内外翻及内外旋力矩,分析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的应力,模拟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分析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应力.结果与结论: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数据显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外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内翻及外旋运动时应力明显增大,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的应力变化较小.提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可能造成膝关节其他韧带的继发损伤,进一步支持了恢复膝关节动态稳定的重要性.

  • 膝关节损伤的修复与置换

    作者:王广积

    1膝关节损伤的类型
      按解剖结构来分类膝关节的损伤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软组织损伤、软骨损伤、骨性损伤及复合损伤等。
      1.1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又可以细分为皮肤、筋膜损伤、肌肉组织损伤(股四头和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比目鱼肌等)、内外侧半月板、韧带(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肌腱(包括髌腱和腘肌腱)及血管神经损伤等。

  • 同种异体肌腱及自体腓骨短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比较

    作者:王成伟;郭鹏超;王雪;帕尔哈提;李璐兵;白靖平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年龄15-63岁,其中34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32例采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后随访观察两组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目测类比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低于治疗前(P < 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自体腓骨短肌腱组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高于治疗前(P < 0.05),同种异体肌腱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低于治疗前(P <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及腓骨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后的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效果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完整腓骨短肌的优点.

  • 合并交叉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联合重建

    作者:马志恒;陈崇民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韧带结构联合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外侧副韧带结构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双股半腱肌腱或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构.关节镜下于前或后交叉韧带止点处分别钻隧道,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半腱或股簿肌肌腱用Aesculap聚乙烯缝线编织缝合肌腱两端,在腓骨及股骨外侧副韧带附着点处钻骨隧道,用缝线钢板悬吊固定;加固胭肌腱股骨止点,同时修复胭腓韧带.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活动度进行至少1年(12~26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1]评价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结果: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膝关节完全伸直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屈膝30°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10例.膝内翻Ⅰ度不稳定者2例;俯卧位膝关节屈膝300,所有患者小腿外旋活动均与对侧相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38.1分,术后平均87.3分.结论: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联合双股半腱或股薄肌腱移植联合重建合并有交叉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具有移植肌腱创伤小、材料理想、解剖等长重建及固定强度高的特点,近期疗效理想.

  • 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怀霞;王丽芹;于莹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损伤,在急诊病人中占很大的比例.踝关节是一个复合的关节,由距骨、腓骨形成的外踝和由距骨、胫骨形成的内踝所组成.踝关节是一个仅一个方向运动的铰链式关节,靠周围的韧带维持其稳定性,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发生于胫距关节,内外翻发生于距下关节.在足跟突然承受超出人体体重5倍以上的重力作用于关节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容易被损伤的.而距腓韧带损伤常见,其次是跟腓韧带.大多数损伤发生在踝关节脱位或突发错位时,在运动时常发生内翻或外翻损伤.

  • 消肿止痛液外敷治疗踝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雅杰;谷成;王富森;郑辉;谷力;王世清;谷永秀;王鹏

    自1994年以来,用消肿止痛液外敷治疗踝韧带部分损伤37例,与麝香虎骨膏(现已改为麝香壮骨膏)贴敷做对照组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诊断标准: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裘法祖主编的《外科学》第四版中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依据。治疗组:踝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37例,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4岁~36岁。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1cm~1.5cm者31例,其余6例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不足1cm,有明显皮下瘀斑的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踝关节功能障碍,内翻角度不增加,但疼痛加剧。对照组:踝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8岁~38岁,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1cm~1.5cm者29例,其余8例患侧踝部周长比健侧长不足1cm。有明显皮下瘀斑者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踝关节功能障碍,内翻角度不增加,但疼痛加剧。1.2 方药:三七等中药制成的外用“消肿止痛液”。1.3 方法:治疗组,均采用消肿止痛液外敷,每天早、午、晚各1次。将消肿止痛液倒在6层纱布敷料上,浸透为止,把敷料敷在患处,保持敷料湿润,每次敷1h,直至痊愈。对照组均采用麝香虎骨膏贴敷,24h更换1次。贴敷直至痊愈。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用过消炎药、镇痛药及麻醉药,也未服过任何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

  • 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内、外副韧带慢性积劳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诸国庆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慢性积劳性损伤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容易复发的特点.我院推拿科门诊采用阿是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慢性积劳性损伤患者各30例,报道如下.

  •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晓辉

    目的 探讨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物理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裸外科(AOFAS)裸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治疗优良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的AOFA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t=2.183,P >0.05),而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上升,但以观察组重建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佳,差异有显著性(=11.236,P<0.05);(2)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复发率为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05%、13.16%、21.05%(x2=9.28,11.12,10.7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疗效显著,并且预后疗效良好,显著优于保守治疗,可见该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作者:黄婷敏;钱宏

    胫骨平台骨折时由于患者受到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内骨折,常合并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不积极或功能锻炼不当,可致膝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和功能障碍.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体外皮肤移植模型与移植卵巢的GVHR类同变化/小儿膕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壬基酚对雄性大鼠支持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

  • 老人不能忽视脚扭伤

    作者:增年

    老年人踝关节扭伤,往往因内翻损伤造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完全撕裂,重者可发生完全断裂,甚至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或脱位.脚扭伤后,局部出血肿胀,疼痛明显,影响行走.老年人一旦发生踝关节扭伤,应及时去医院治疗.若拖延不治,会使急性损伤发展成慢性损伤,遗留慢性关节肿痛、跛行等后遗症.诊断确定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下地时拄拐杖,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要过早弃拐行走.脚扭伤初期不宜热敷和揉搓.如果伤情较重,有骨折移位,要及时复位.关节脱位或韧带断裂,也要进行复位和修补.

  • 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

    作者:寇冬权;王伟;林忠勤;陈少文;张伟;陈庆玉;彭磊

    目的 探讨足-踝关节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中用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缝合锚钉治疗11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足-踝关节损伤.踝部按Danis-Weber分型,其中1例A型,4例B型,2例C型,足部距骨骨折2例,跟骨骨折2例,据韧带损伤分型均为Ⅲ度韧带损伤.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11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8周.按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足功能,本组优(90~100分)3例,良(75~89分)8例.按照Good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价标准评价患足外侧韧带功能,达到Ⅰ级者2人,Ⅱ级者8人,Ⅲ级者1人.结论 用缝合锚钉修复足-踝关节骨折伴外侧副韧带Ⅲ度韧带损伤是一种简单高效而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

  • 胫骨平台骨折51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何建飞;毛光烽;周洲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两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中央有交叉韧带附着,当胫骨平台发生骨折时,多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容易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左膝外侧骨化性肌炎1例

    作者:汪志中;周茂生

    患者男,53岁。因右膝外侧包块30年增大伴疼痛1年余入院。患者30年前即发现右膝外侧包块,约小拇指头大小,无特殊不适感。近一年来发现包块增大,并出现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既往否认有明确外伤史。体检:神清,心肺(-),右膝外侧可见一4cm×3cm×1cm包块,质硬、光滑、固定,似与腓骨小头相连,压痛(±)。右膝正侧位片提示右腓骨上头上方(不与腓骨小头相连),相当于外侧副韧带处可见一直径2cm大小高密度影,边缘光滑,内呈卵壳囊肿样,入院后术前准备,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包块约3cm×2cm×1cm大小,与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相连,包膜欠完整,予以切除,连同部分变性的肌二头肌腱及其周围组织。病理提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局部生长活跃。

  • 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15例手术配合

    作者:孙榕健;邓卫红

    关节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采用该手术不仅能准确判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程度,还可以发现是否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髌韧带、滑膜等关节附件损伤,而且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佳、安全性较高等优点[1].关节镜手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室护士快速、准确、到位的手术配合对关节镜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现对我院15例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配合和体会报告如下.

  • 带线锚钉治疗踝部外侧副韧带止点撕裂性骨折

    作者:陈卫东;何建华;谢水华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治疗踝部外侧副韧带止点撕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止点撕裂性骨折46例患者,采用带线锚钉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24个月,根据改良Bair-Jackson评分,23例优,4例良,2例可,17例失访;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踝部外侧副韧带止点撕裂性骨折以下优势:①操作简便,所需手术时间短;②软组织剥离少,手术创伤小;③固定牢固;④适用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练;⑤对细小骨折块不造成任何损伤,无须二次手术取出.

  • 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研究

    作者:孙培阳

    目的 通过研究用自体半腱肌或异体同种胫前肌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以探讨该手术的方法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患者1 3例,全部患者均为复合损伤,术前胫骨外旋程度与健侧相比均>10°.患者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解剖重建腘腓韧带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均进行胫骨外旋角度、关节活动度检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膝关节MRI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膝关节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比较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胫骨外旋角度与健侧相比全部>10°,术后胫骨外旋角度与健侧相比减少0°~5°者8例,占61.5%,减少5°~10°者3例,占23.1%,减少10°~15°者2例,占15.4%.术前患者伸膝受限者2例,与健侧相比屈曲受限5°~10°者3例,11°~20°者5例,>20°者3例;术后屈曲受限5°~10°者2例,占15.4%,屈曲受限>10°者1例,占7.7%,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都有所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8.3±2.9)分增加到术后的(82.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是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良好方法,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特性的研究

    作者:陈雷;朴成东;张维蛟;刘月莹

    比较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外侧副韧带的应力松弛流变特性,确定骨性关节炎对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各8个试样进行应力松驰实验.应力松弛实验的应变增加速度为5%/s.设定实验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正常和病态组试样应力松弛初600 s变化较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正常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为2.231 Mpa,病态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为2.458 Mpa.表明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关系变化的,骨性关节炎对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90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