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毕会芹;陈丽丽;袁丽;刘江;王素洁;张建兴;陈国娟;李晶晶;李培;王海英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于该院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5例,其中HT组47例,非HT组(NHT组)28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史、心房颤动病史、神经功能评分(NHISS评分)、入院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大面积梗死及溶栓治疗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病史(OR=2.703,95%CI 1.169~6.250)、高空腹血糖(OR=2.098,95%CI 1.532~2.875)、大面积脑梗死(OR=9.999,95%CI4.648~21.510)及溶栓治疗(OR=6.557,95%CI 1.954~22.003)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房颤动病史、高空腹血糖、大面积脑梗死及溶栓治疗是发生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需安排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利于疾病治疗.

  •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冯怡墨;石滴坚;程泽沛;孙晓川;张晓冬;夏海坚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组(B组)。跟踪随访两组患者死亡数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以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中线回复、病死率、痊愈率3个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小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

    作者:钟建荣;肖东泉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和小脑梗死,病死率、致残率相当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 19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承能;谢坚;陈志俊;吕西

    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损伤导致局部脑血流供应改变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其对病情的加重和预后的不良影响逐渐为临床医生所重视.有报道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0.53%[1].现就我院从2001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19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虹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致残致死率高、治疗棘手的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大面积脑梗死2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做回顾性分析.

  •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

    作者:彭艳

    脑硬死为多发性、常见性脑血管疾病,尤其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我科2004~2006年采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4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大面积脑梗死25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柱文;汤建平

    我科于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救治大面积脑梗死25例,就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分析如下.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作者:董学正

    对我院2001年~2005年收治的4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5岁.有高血压史25例,冠心病史28例,糖尿病史15例,风湿性心脏病史3例,高脂血症11例,房颤17例.

  • 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于东;刘建生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5月入院的62例符合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手术分成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其中保守组28例,保守组进行常规标准的内科治疗;手术组34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都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后随访6个月,将两组的NIHSS、ADL评分、死亡率和致残率、住院时间、ICU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手术组的死亡率(20.6%)显著低于保守组(60.6%),P<0.05;手术组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率(14.7%)和轻度致残率(47.1%)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显著长于保守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极显著高于保守组,P<0.01;平均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手术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否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尚存争议,同是相对费用较高.

  • 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28例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爱宁

    [目的] 评价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48 h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Glassgow昏迷量表评分、改良的RankinScale量表(mRS)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可靠.

  • 高压氧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探讨

    作者:王维嫣;曾宪容

    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是一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预后极差的疾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高压氧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纯物理疗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已有一定成果,但目前在LHI的治疗中是否获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高压氧治疗LHI的机制、疗效、安全性及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探讨,讨论LHI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价值.

  • 碘造影剂脑病1例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汪健;叶飞;张文均;秦碧勇;刘南暖

    患者,男,64岁。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0余天,伴走路发飘,有一过性视物旋转,于2014年1月6日收住院治疗,住院号:644077。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高达180/120 mmHg,平素血压控制尚可;有冠心病史3年,于2011年曾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搭桥手术。入院前半月余查头颅MRI示右侧颞叶白质、丘脑、基底节、左侧小脑斑片状长T2信号,FLAIR及DWI均为高信号,双侧额顶叶白质见斑点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提示多发性性脑梗死(亚急性期)。入院查体:BP 120/90 mmHg , P 68次/分,神志清楚,双侧瞳孔正常,颈软;心界稍向左扩大,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平软。神经专科检查:颅神经(-),左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右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肢体痛觉稍减退,共济运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辅助检查: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T波改变;TCD示基底动脉低流速,脑动脉硬化改变;EEG示正常范围脑电图;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左侧椎动脉内血流信号不明显(闭塞?)。入院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③脑供血动脉狭窄?④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冠脉搭桥术后。在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下于住院第7日(2014年1月13日)下午3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DSA ),术中发现患者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多发脑供血动脉狭窄,其中狭窄较重的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约60%,狭窄长度为11.6 mm。告知家属和患者病情并征得同意后行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较为顺利,术中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明显不适,术毕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约10%(图1),于下午4时30分安全返回病房。下午5时左右,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不断挣扎起床,言语稍显含糊,右侧肢体活动较前稍差。体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呈轻度瞻望状态,查体不能配合,心肺腹检查无明显异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病理征未引出。2小时后查脑CT示左侧颞顶叶脑沟脑裂变浅,不排除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可能(图2)。

  • 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红青;刘鸣

    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差及治疗困难等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可能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研究证据.本文综述了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处理相关的研究进展.

  • 红景天苷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谢松

    目的:分析红景天苷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红景天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纤维蛋白原( FIB)表达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 31% ,高于对照组71. 79% (P<0. 05);治疗后观察组MDA、MMP-9、SOD及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FIB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红景天苷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有效促进受损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大面积脑梗7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小芳;聂本刚

    大面积脑梗死多见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脑相应供应区缺血、水肿、坏死,其约占整个脑血管病的10%-15%[1],其一旦发生即产生明显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往往很快出现昏迷,死亡,故有人将其称为恶性脑梗塞或占位性脑梗塞,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远较一般脑梗死高,故提高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认识对临床尤为重要.现对我院诊治的7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期对该病有更深入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 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辉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和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昱晓;周红青;刘鸣

    目的 了解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结局,并探讨其与TOSA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平台,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1日-2012年2月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进行入院评定,随访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改良Ranl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3分]结局.根据TOAST病因分型分为不同亚组,对LHI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729例,其中LH1317例(18.3%),非LHI 1 412例(81.7%).与LHI发生独立相关的因素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组中为男性、高血压和入院时间延迟(p<0.05),在心源性栓塞型亚组中为心房颤动和心脏瓣膜病(P<0.05).年龄较轻、非高血压、入院及时、GCS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低与LHI患者预后较好(病后3个月时mRS<3分)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史、性别、入院时间延迟、心房颤动、心瓣膜病史与LHI的发生独立相关.预后较好的LHI患者高血压比例更低,GCS评分更高,NHISS评分更低,年龄更小.

  • 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信东;张利娟;赵丽君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子以常规脑梗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7d和14d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和28d进行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评定,对两组的死亡率、总有效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28d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4d和治疗28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14d和治疗28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各时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抢救成功1例

    作者:郑刚;施贤清

    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范围一般在局部脑叶,大面积的梗死比较少见,并且预后不好.我院ICU 2004年11月收治1例颅脑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经过积极的非创伤性的保守治疗后取得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罕见巨大倒置U波与形态多变ST-T电交替1例

    作者:张梅林;刘明艳

    患者,女,72岁,2002年9月5日因突发意识障碍1h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史.查体:T 36.2℃,R 26次/min,BP 210/90mmHg(1mmHg=0.133kPa),中度昏迷,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双肺(-).CT示:大面积脑梗死.监护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f波,R-R间距不等,QRS波呈室上性,心室率80次/min,ST段下移0.05~0.10mV,T波低直<同导联R波1/10,巨大倒置的U波(时限0.26s,倒置深度0.5mV)呈2∶1交替出现.

897 条记录 40/45 页 « 12...37383940414243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