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作者:王继跃;张士刚;吕明;杨凤海;孙学礼

    我院从1992~1998年共收治疗外伤性脑梗死38例.我们采用高压氧(HBO)治疗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52岁,平均2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伤3例,平地跌倒2例,打伤3例.本组患者均行头颅CT、MRI检查确诊.1.2 治疗方法①个别大面积脑梗死引起中线移位明显者,先行手术治疗;②常规治疗: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镇静剂及输液扩容、解痉、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神经细胞营养药物等治疗,并加上肢体功能锻炼;③高压氧治疗:采用YC2270型高压氧舱,空气加压,面罩吸氧,治疗压力为0.25mPa,升高25分钟,速率0.006mPa/min,稳压60分钟,戴面罩或头盔吸纯氧25分钟,休息10分钟,再吸氧25分钟,减压2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少数可达5个疗程.

  • 急性脑血管病

    作者:余华峰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急性脑循环障碍,可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能引起昏迷的和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大面积脑梗死、椎-基底动脉闭塞、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 大面积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闭塞

  • 常见急症疾病的诊治第2讲 昏迷

    作者:余华峰

    1 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急性脑循环障碍,可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能引起昏迷的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大面积脑梗死、椎-基底动脉闭塞、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 小儿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

    作者:赖润龙;郑丰任;杨应明;蔡楚伟;曾尔明

    小儿轻度脑外伤后继发急性偏瘫较为常见[1],创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虽较少见但进展迅速,预后不良.1993年1月至2000年6月我院共收治小儿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17例,现报告如下.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玉琪;赵英萍;张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如合并脑梗死则由于症状隐蔽而不易被发现,两者治疗上的矛盾导致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预后更差.现将我院综合ICU病房近五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衰竭的护理体会

    作者:董红梅;张金艳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原因,除少数大量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于脑疝;部分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和进展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于中枢衰竭外,更多的患者是死于原发病以后出现的重要脏器并发症,终发展成多脏器衰竭,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救治困难,导致患者死亡.

  • 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学伟;田君

    目的 比较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入院的7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西医内科治疗组20例,B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C组为去颅骨瓣减压术组29例.A组采用脱水、脑保护、改善循环、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B组是在A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方剂及针灸治疗;C组采用先期手术治疗加上A组治疗.观察1个月,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观察1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为35%(7/20),B组总有效率为63%(17/27),C组总有效率为69%(20/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颅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较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继新;依斯哈尔;王志丹;迪里夏提;李春丽;熊志刚;李文娟;庾建英;赵鼎

    目的 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行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2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能正常生活人数及轻中度病残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病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宋薇;苏江波

    目的:探讨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等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改善微循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甘油果糖降颅内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采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14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甘油果糖可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帮耀;王亚亮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 5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颅内压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广泛脑挫裂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以及颅内压,值得推广.

  • 浅析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作者:何奇檀;钟盛武;高文蓝;钟玲玲

    目的:研究分析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大面积脑梗死治疗的病患122例,按照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转化组(n=49)和非转化组(n=73),对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22例病患中,有49例病患为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占比40.2%;而心房颤动、血糖水平、血压水平与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有一定关联.结论: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糖、心房颤动,而高血压是大面积脑梗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平肝运脾化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45例

    作者:熊军清

    近几年来,笔者用以平肝运脾化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4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均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43~72岁,伴高血压26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8例.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相关诊断标准,发病在1个月内,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并排除血液病、大面积脑梗死伴意识障碍者.

  • 亚低温治疗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来兴;王翔毅;栗济深;陆钰;朱玉德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2例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未采取亚低温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预后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与去大骨瓣减压术均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

  • 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40例临床分析

    作者:隋欣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本科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GOS预后评分判断:恢复良好21例(52.5%),中残8例(20.0%),重残4例(10.0%),植物生存4例(10.0%),死亡3例(7.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致残率高,如有手术指征则应及时行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愈后.

  • 临床护理路径在ICU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顾宏英

    目的:研讨ICU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ICU救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做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接受常规ICU护理,Ⅱ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评估两组的Barthel指数、临床服务满意度.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临床服务满意度上有明显提升,达到96.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施护前的Barthel指数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护后,Ⅱ组相对Ⅰ组在Barthel指数上的评估明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服务体验,改善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值得推荐.

  • 标准大骨瓣、传统去骨瓣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于铁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传统去骨瓣治疗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去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率(75.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91%),P<0.05.结论 利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提高其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 大面积脑梗死老年病人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探讨

    作者:施红杰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CT表现、治疗及转归、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有房颤的病人更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也较为严重,本身的基础疾病也会加大脑梗死的治疗难度.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速度快,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找到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鉴别并处理并发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尽可能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 MRA与DWI联合应用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宋德明

    目的:研究血管成像(MRA)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超级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甲组给予MRI与DWI联合检查,乙组给予MRI检查,丙组给予DWI检查。观察三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结果甲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乙组的69.2%及丙组的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能将颅内靶血管的异常情况清楚显示出来,DWI能够将颅内脑实质责任病灶清楚显示并准确定位,提高了超级性期脑梗死的灵敏度,二者联合应用,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 丁苯酞联合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方面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丽芸

    目的 对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其中一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列为观察组,将两组治疗后效果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两组患者的NIHSS分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0天以及第90天,两组的分数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7天、14天两组的Barthel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30天、90天两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来说,采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应用.

  • 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贤键;马宇强;高杰;张杰华;刘俊;陈保东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因颅脑损伤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13例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根据其头颅CT检查结果是否发生创伤性脑梗死(PTCI),分为PTCI组及非PTCI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危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对外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止血药的应用6个危险因素在两组间进行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低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伤后止血药的应用为外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止血药的应用是PTCI的重要危险因素,低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伤后止血药的应用是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对科学预防与治疗创伤性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897 条记录 43/45 页 « 12...37383940414243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