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2/3表达与分子分型及临床指标间的关系

    作者:周萍;王莉;王琼;黄一凡;文彬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2/3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子分型以及相关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样本中雌激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HER2、Ki-67、HDAC1、HDAC2和HDAC3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HDAC1/2/3均高表达于管腔A型, HDAC3在HER2过表达型中的表达高于基底亚型。 HDAC1与ER、PR、Ki-67蛋白的表达正相关,高表达HDAC1提示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HDAC1/2/3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肿瘤关系

    作者:周晓林;唐圣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其抑制剂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可诱导细胞生长阻滞、分化、凋亡及逆转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Tubacin上调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表达并增强其抑制功能

    作者:赵曙光;陈子英;于丁;唐闽;张文立

    目的 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HDAC6i) tubacin在体外对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并鉴定经tubacin处理后的Treg的免疫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磁珠双阳性分选的方法从C57BL/6J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得CD4+ CD25+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应用tubacin对天然型Treg (nTre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分化的诱导型Treg(iTreg)进行诱导培育,鉴定各群细胞Foxp3的表达状况,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实验分析各群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及相关机制.结果 小鼠nTreg及iTreg经tubacin孵化后Foxp3表达均明显增强,通过MLC实验证实,nTreg及iTreg经tubacin培养诱导后可获得更强的免疫抑制活性,能显著抑制同基因CD4+ CD25-T细胞的活化.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tubacin可上调CD4+ CD25+ Treg的Foxp3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免疫抑制活性.

  • 人参皂苷Rh2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HDAC1/2活性和周期蛋白的影响

    作者:夏菁;陈地龙;左国伟;魏强;游智梅;李丹阳;刘泽洪;李静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h2[20(S)-ginsenoside Rh2,Rh2(S)]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HDAC2活性和周期蛋白的影响.方法 以10~80 μmol/L的Rh2(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Rh2(S)对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中HDAC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10、20、40、60) μmol/L Rh2(S)诱导48 h后HDAC1、HDAC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p16INK4A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Rh2(S)在20~80 μmol/L浓度范围内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FCM结果显示,60 μmol/L Rh2 (S)将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20、40、60) μmol/L Rh2(S)诱导K562早期凋亡,其凋亡率分别为(8.09±0.86)%、(9.44±0.53)%、(22.80 ±2.16)%,与空白对照组(2.63±0.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60 μmol/L Rh2(S)能降低K562细胞中HDAC的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2(S)能够下调HDAC1/2和cyclin D1、CDK4,激活p16INK4A和p21的表达.结论 Rh2(S)可能是通过抑制HDAC1、HDAC2的活性,下调cyclin D1激活p16INK4A和p21的表达,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 HDAC在心脏病理性重构中的调控机制及意义——“精准医学”模式下的潜在干预靶点

    作者:李一飞;华益民;周开宇

    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临床转归,其中心脏病理性重构是HF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尚缺乏针对心脏病理性重构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目前对于HF的治疗尚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已经被证实参与调控多条心脏病理性进程通路.同时多种针对特定HDACs的靶向干预药物已经面试,这为HF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将对HDACs在心脏病理性重构中的意义及潜在靶向干预靶点进行综述.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娟;刘继彦;郑玲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基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通过有效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阻断肿瘤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选择性凋亡来治疗肿瘤.近年来,HDACIs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新热点,其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也被证实.

  • 丙戊酸钠对小鼠原代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明;刘丁溪;芦国珍;朱媛媛;武胜昔;赵湘辉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PA)药物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纯化小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增殖或诱导分化的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VPA组.利用CCK-8试剂检测VPA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活性的影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检测增殖期细胞并计算所占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在细胞不同分化阶段时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和髓鞘碱性蛋白(MBP)、髓磷脂脂蛋白(PL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等标志性分子的表达情况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分化时期相关分子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VPA在l mmol/L时对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显著;免疫细胞化学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VPA处理组BrdU阳性增殖细胞数量显著增加,CNP和MB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T-PCR法检测到与Control组相比,VPA处理后少突细胞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mRNA表达水平增加,CNP、MBP和PLP等分化相关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同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细胞分化阶段MBP蛋白水平表达显著降低.结论:VPA能够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小鼠少突前体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分化.

  • 凉血消风汤对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乙酰化内稳态的影响

    作者:房慧媚;贾瑞璇;李凤迪;王亚翠;王文欢;王红梅

    目的 探讨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去乙酰化酶(HDACs)的关系;研究凉血消风汤对HATs和HDACs平衡的影响,从而揭示银屑病乙酰化内稳态的变化.方法 收集寻常性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设立中药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凉血消风汤6g,2次/d,治疗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含量,PBMC提取组蛋白后应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活性和去乙酰化酶活性试剂盒测定组蛋白HATs和HDACs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表达降低(P<0.05),HATs表达上升(P<0.05),HDACs表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血消风汤能够降低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含量,从而治疗银屑病,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乙酰化内稳态平衡有关.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3在炎症牙周膜中的表达

    作者:肖蕊;刘大勇;赵梦明;荆晓艳;贾智

    目的: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3在炎症牙周膜和健康牙周膜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分别收集炎症牙周膜和健康牙周膜,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3的mRNA表达,以管家基因作为内参,进行灰度值比较.结果:与健康牙周膜相比,炎症牙周膜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3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牙周膜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3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牙周炎症反应的基因调控.

  • 丁酸钠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红;陈琦;刘文佳;杨振华;杨倩娟;李东;金钫

    目的:探究丁酸钠(NaB)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PDLSCs,分别采用含NaB终浓度为0、40、200、1 000、5 000 μmol/L的NaB α-MEM处理72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改变;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aB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40、200 μmol/L的NaB对hPDLSCs的形态均无明显影响,而当NaB浓度为1 000、5 000 μmol/L时,其细胞数目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扁平、伸长或多角状,且浓度越大变化越明显;当NaB浓度低于200 μmol/L时对hPDLSCs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当NaB浓度为1 000、5 000 μmol/L时,hPDLSCs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其中5 000 μmol/L组的抑制作用强(P< 0.05);40 ~5 000 μmol/L NaB作用于hPDLSCs后,浓度依赖性地增加G2/M期细胞的比例.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NaB能影响hPDLSCs的形态和能力,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

  • 曲古菌素A和ATRA合用对PLZF-RARα转基因阳性发病鼠骨髓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陈思宇;董颖;陈丽娟;张龙;王龙;陈强;王振义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和ATRA对PLZF-RARα转基因发病鼠骨髓细胞的作用. 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CG-PLZF-RARα转基因构件. 显微注射建立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LZF-RARα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DNA-PCR,Southern blot,RT-PCR,免疫荧光,血象,骨髓象,脾细胞形态,病理等检测分析基因整合表达及发病情况. 取PLZF-RARα转基因发病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经TSA和ATRA作用一段时间后,Wright-Giemsa 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17等的表达,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 结果:TSA(30 μg/L)联合ATRA(1 μmol/L)使发病鼠骨髓细胞核质比缩小,幼稚细胞比例减少,细胞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PLZF蛋白的表达呈局部聚集的趋势,但NBF还原试验变化尚不明显. 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联合ATRA可使PLZF-RARα转基因发病鼠骨髓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PLZF-RARα阳性U937细胞分化

    作者:陈思宇;马立恒;董颖;贾培敏;陈丽娟;郑磊贞;王振义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α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α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TSA, ATRA作用一段时间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64,CD14等的表达,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U937/PLZF细胞在去除四环素条件培养后,PLZF-RARα表达明显增加.TSA (30 μg/L)联合ATRA (1 μmol/L)使U937/PLZF细胞核质比缩小,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CD11b表达增高,PLZF-RARα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以胞核弥漫细小颗粒为主,细胞功能上的分化可能尚不成熟.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联合ATRA可使U937/PLZF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 宫颈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艳娥;薛琴琴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预后差,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研究以宫颈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转导环节为靶向,寻找新药物和治疗策略,包括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环氧合酶-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虽然还没有任何药物被准予临床应用,但有关贝伐单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颇具吸引力的宫颈癌治疗策略.随着宫颈癌成因机制的明了,分子靶向药物的产生及应用将会为宫颈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研究进展

    作者:李光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增长,使其进一步分化并凋亡,在治疗肿瘤上很相当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方面,已经有超过二十种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供选择,并且还进行着上百个相关的临床实验。

  • 表观遗传学与食管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赖麒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表观遗传学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靶向治疗的表观遗传修饰剂上,如DNA甲基转移酶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本综述通过食管癌标本和与之相关的前期病变中微小RNA、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改变,来展示食管癌表观遗传变化的进展.

  • Nampt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洁;陈静瑜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l)又称为内脏脂肪素(visfatin)和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enhancing factor,PBEF),是NAD补救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Nampt通过调节细胞内NAD水平间接调控NAD依赖蛋白的活性,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Sirtuins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ampt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就Nampt与肿瘤的关系以及Namp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曹鹏;宋振全;于春泳;冯思哲;胡国汉;卢亦成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抑制剂MS-275对大鼠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68只SD成年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无损伤对照+安慰剂组(对照组)、脑损伤+安慰剂组(损伤组)、脑损伤+ 15mg/kg MS-275组(治疗Ⅰ组)和脑损伤+45mg/kg MS-275组(治疗Ⅱ组).大鼠侧方液压打击装置诱导形成中度实验性TBI模型.MS-275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15,45 mg/kg两种浓度的MS-275伤后连续7d(1次/d)腹腔注射大鼠体内,首次给药于伤后30 min完成.伤后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伤后10 ~ 14 d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空间探索及记忆存储功能.脑组织经提取固定后通过免疫组化及甲酚紫组织染色方法比较不同组别海马CA2 ~3区乙酰化组蛋白H3水平和存活神经细胞数量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伤后前3d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伤后4~5d体重逐渐增加至伤前基础体重水平,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9,P>0.05).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损伤组比较,两治疗组均可明显改善大鼠伤后认知行为表现(P<0.01).组织染色结果显示,两治疗组均可明显增加脑组织乙酰化组蛋白H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14 d两治疗组均表现出脑组织海马CA2 ~3区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加的趋势(P>0.05). 结论 MS-275可显著改善大鼠TBI后急性期乙酰化组蛋白水平及认知行为功能,同时改善TBI后的病理变化,对神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SIRT1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碧兰;曹伯进

    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其治疗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一些功能性基因的变化被认为是诱发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是一种依赖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抑制细胞凋亡、修复DNA损伤、抵抗应激反应、延缓衰老等重要作用.此外,SIRT1的活性影响软骨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进而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SIRT1调控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却非常复杂.对近年来SIRT1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骨关节炎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SIRT1对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菊红;陈莉明;常宝成;王静宇;韩菲;杨笑云;张祎;郑妙艳;王颖

    目的 分析高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 1,SIRT1)对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slet endothelial cells,I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1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IEC后以高脂或高糖高脂处理48 h.高脂组以0.5 mmol/L棕榈酸处理;高脂高糖组以33.3 mmol/L葡萄糖+0.5 mmol/L棕榈酸处理.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T1基因转染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 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IEC eNOS基因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高脂高糖环境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高脂培养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且可升高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eNOS 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下降,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NO水平进一步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的NO水平,且可升高高脂、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的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RT1可改善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及活性,使内皮源性NO分泌增加,因而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在糖尿病的药物开发、基因治疗及胰岛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逆转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耐药机制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灵;马艳萍;贾谷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产生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逆转MM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LBH589单药(0、20、50 nmol/L)及50 nmol/LLBH589联合5μmol/L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h后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程度及bcl-X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BH589(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μmol/L地塞米松分别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TOSO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组蛋白H4乙酰化的程度逐渐上调[(0.205±0.008)%、(0.346±0.009)%,(0.580±0.053)%、(0.986±0.012)%,F=992.957,P=0.032];bcl-X基因的表达则逐渐下调[(1.210±0.160)%、(0.930±0.036)%、(0.730±0.017)%、(0.488±0.029)%,F=56.432,P=0.028],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TOSO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24 h:(1.00±0.00)%、(0.55±0.01)%、(0.47±0.01)%、(0.38±0.01)%,F=1006.344,P=0.040;48 h:(1.00±0.00)%、(0.39±0.04)%、(0.05±0.01)%、(0.03±0.00)%,F=2383.977,P=0.045],变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通过影响bcl-X及TOSO基因的表达,恢复MM1R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61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