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Akt的关系

    作者:王波;阎德民;李庆志;陶凉;朱楠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2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组.观测各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量、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 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灌注流量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明显较好.结论 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kt激活有关.

  • 孕酮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作者:李晓娟;李新娟;朱晓谦;程远;张利彬;王小引

    目的 探讨孕酮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方法 取40只7d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仅做颈部切口,不做缺氧缺血处理;模型组:按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孕酮组:动物进行缺氧缺血处理且在缺氧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孕酮溶液;抑制剂组:在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前30 min,按16 μg/kg剂量在大鼠左侧海马区注射Wortmannin.电镜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pAkt及NF-κB的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Akt及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 24 h后假手术组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神经元由于缺氧缺血损伤呈空化改变,给予孕酮后的缺氧缺血神经元受损情况改善,空化现象减少,应用抑制剂神经元空化改变明显.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pAkt蛋白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孕酮预处理可增加pAkt的表达,降低NF-κB表达;使用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结论 孕酮可通过激活PI3 K/Akt信号通路,增加pAkt的水平,抑制NF-κB表达,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 熊果酸抑制矽肺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白介素1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彭海兵;王永恒;曹福源;朱丽艳;刘岩;肖永红

    [目的]研究熊果酸抑制矽肺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IL-1)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组、溶剂对照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二氧化硅(SiO2)悬液(250 mg/kg)建立动物矽肺模型.熊果酸组自注射SiO2后每天灌胃熊果酸40 mg/kg,溶剂对照组每天灌胃质量分数为0.6%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mI/kg),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10mL/kg),连续56d.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和TGF-β1的质量浓度(后称“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大鼠IL-1和TGF-β1含量、p-AKT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熊果酸组大鼠IL-1和TGF-β1含量、p-AKT1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分别进行各时间点的IL-1、TGF-β1含量与p-AKT1线性回归分析,各时间点相关系数均r>0(P<0.01). [结论]熊果酸减少TGF-β1和IL-1表达,减缓矽肺的发展进程,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AKT1激活有关.

  • 针刺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中PTEN、p-AKT和p-GSK3β的影响

    作者:刘勇;孙嘉靖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局灶性脑缺血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中双特异性磷酸酶(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的影响.方法 将2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造模后2 h针刺组)、D组(造模后72 h针刺组)和E组(造模后168 h针刺组),每组4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各组术后1 d、3 d、7 d及14 d分别采用Garcia复合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PTEN、p-AKT和p-GSK3β基因的转录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和E组在不同时间点(术后1 d、3 d、7 d和14 d)Garcia复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D组术后7 d和14 d Garcia复合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3 d、7 d和14 d Garcia复合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不同时间点(术后1 d、3 d、7 d和14 d)PTEN、p-AKT、p-GSK3β蛋白表达及PTEN mRNA、p-AKT mRNA、p-GSK3βmRNA表达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组和E组术后3 d、7 d和14 d PTEN、p-AKT、p-GSK3β蛋白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组和E组在不同时间点(术后1 d、3 d、7 d和14 d)PTEN mRNA、p-AKT mRNA、p-GSK3βmRNA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针刺可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中PTEN的表达,显著升高p-AKT和p-GSK3β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和修复受损神经元细胞,且越早进行针刺,效果越好.

  • 染料木黄酮通过下调磷酸化蛋白激酶B减轻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莹莹;王琳琳;马琳琳;王语;肖丹丹;张晓萍;于向民;荆昭;李玲

    目的:检测染料木黄酮对小鼠颈总动脉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究染料木黄酮对于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实验选用50只6周龄的SPF级纯种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低浓度染料木黄酮组和高浓度染料木黄酮组.颈总动脉套管后喂养14周处死小鼠,血清检测血脂4项,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含量,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p-Akt蛋白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高、低浓度染料木黄酮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颈动脉结构均无斑块形成,且脂滴含量较少.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分析显示,模型组p-Ak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染料木黄酮组、阿托伐他汀钙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染料木黄酮可通过下调p-Akt进而减轻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大鼠心肌肥厚中磷酸化磷脂酞肌醇3-激酶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表达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穆灵敏;闫晓晓;张光谋;郭志坤;马贵州;冀艳;王文锋;殷国田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中磷酸化磷脂酞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为探讨大鼠心肌肥厚中心肌纤维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和改善心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肥厚模型;取心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荧光显色,检测p-PI3K和p-Akt的表达及分布.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p-PI3K和p-Akt的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实验组的心肌肥厚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细胞较对照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变大,细胞间距变大,细胞间纤维细胞增多,呈现区域性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实验组心肌组织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面积和平均光密度较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心肌组织p-PI3K和p-Ak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p-PI3K和p-Akt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在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甲状腺癌中p-Akt、c-Myc、E-cad及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裴小娟;薛秀芬;朱影玲;刘少杰

    目的: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c-Myc、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乳头状增生(thyroid papillary hyperplasia,TPH)、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及正常甲状腺(normal thyroid,NT)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各指标之间及其与PT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136例 PTC、80例 TPH、57例 NG、42例 FA 及50例 NT 组织中 p-Akt、c-Myc、E-cad 及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①p-Akt、c-Myc及VEGF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TPH、NG、FA和NT组(P均<0.01);E-cad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TPH、NG、FA和NT组(P<0.01)。②PTC组织中p-Akt、c-Myc及VEGF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三者的高表达同时均伴有E-cadherin 低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57, P<0.05)。③p-Akt、c-Myc及VEGF阳性高表达与PTC多灶性、滤泡亚型、甲状腺外浸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④E-cad在PTC中阳性低表达与年龄≥40岁、腺体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PTC组织中p-Akt、c-Myc及VEGF的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可能促进 PTC的发生、发展和肿瘤淋巴结转移,这可能与调控肿瘤新生血管有关,同时检测这4项指标对PTC的临床诊断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 大鼠妊娠期母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下调后代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通路相关蛋白水平

    作者:范雨鑫;张媛媛;暴素青;范晨玲;滕卫平;单忠艳

    目的 探究妊娠期母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否可以导致后代仔鼠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 R)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降低,进而影响后代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方法 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20只,亚临床甲减组(SCH)20只,甲减组(CH)20只.仔鼠出生后的第3天和第7天冰上断头,分别取海马组织,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GF-Ⅰ mRNA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IGF-Ⅰ、IGF-Ⅰ R蛋白表达,以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及p-Akt蛋白表达.仔鼠出生后第40天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及海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长时程增强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仔鼠相比,亚临床甲减组仔鼠海马IGF-Ⅰ mRNA水平的表达在第3天和第7天时降低幅度分别为27% (P<0.01)和21% (P<0.01),IGF-Ⅰ蛋白含量的表达降低幅度分别为29%(P<0.01)和25% (P<0.01),IGF-Ⅰ R蛋白的表达在第3天和第7天时降低幅度约为23% (P<0.01)和19% (P<0.05),p-Akt蛋白的表达在第3天和第7天时降低幅度约为19%(P<0.01)和11% (P<0.05).与甲减组相比,仔鼠IGF-Ⅰ mRNA水平的表达和IGF-Ⅰ蛋白含量的表达在第3天和第7天时均增高(P<0.05),而IGF-Ⅰ R和总Akt蛋白含量的表达在第3天时高于甲减组(P<0.05),而在第7天时与甲减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0天时,对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向检测,各组仔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随训练天数的增加而缩短.甲减组的逃避潜伏期始终长于正常对照组.亚临床甲减组的逃避潜伏期在第1、2天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3、4天逃避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P=0.047).在第40天时对仔鼠进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长时程增强检测,海马经强直刺激后各组仔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斜率均增加,亚临床甲减组仔鼠电位斜率增加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于甲减组(P<0.05).结论 妊娠期母体亚临床甲减可能和仔鼠海马与长时程增强相关蛋白IGF-Ⅰ、p-Akt蛋白含量的表达降低有关,减弱了长时程增强的产生,进而损害仔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 依维莫司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相关口腔炎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白雪;斯璐;毛丽丽;王轩;迟志宏;崔传亮;盛锡楠;唐碧霞;鄢谢桥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相关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服用依维莫司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口腔炎相关指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口腔炎总发生率为57.14% (16/28),严重口腔炎(Ⅲ/Ⅳ度)发生率为7.14% (2/28); 10.71% (3/28)的患者因口腔炎而减少依维莫司剂量或停止依维莫司治疗.口腔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服药后9.5 d(95%可信区间:1.0~~36.5d),口腔炎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1.0 d(95%可信区间:22.1~61.8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的口腔炎总发生率显著高于< 60岁的患者(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口腔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999).肾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阳性患者的口腔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Akt表达阴性患者(P=0.048).口腔炎严重程度与依维莫司相关PF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190).结论:口腔炎(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肾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口腔炎的预测因子,而口腔炎可能不是依维莫司相关无进展生存的预测因子.

  • 丙戊酸钠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自噬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洋;师水生;刘庆彤;谢江柳;马西强;王永翔

    目的 对丙戊酸钠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发生自噬性死亡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丙戊酸钠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丹酰戊二胺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荧光测试仪检测自噬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结果 随着丙戊酸钠处理浓度的递增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抑制率逐渐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P均< 0.01);同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中自噬泡数量增多,荧光强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丙戊酸钠处理后,自2 mmol/L浓度始,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自噬相关基因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而mTOR、p-Akt和p-p70S6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丙戊酸钠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TOR-Akt信号转导通路及激活Beclin-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爱萍;杜玉晓;王军;陈炳强;周延辉

    目的 研究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LSCC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LSCC标本癌组织和20例声带息肉中pPKB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LSCC中pPKB和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68.0% vs 0,χ2=26.44,P<0.01;64.0% vs 0,χ2=23.58,P<0.01).LSCC中pPKB和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高分化与中低病理分化的LSCC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PKB和HIF-1α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PKB和HIF-1α可能与喉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能成为LSCC早期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蛋白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小燕;江爱桂;卢慧宇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B,p-AK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组37例,腺癌组50例,并收集16例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3K和p-AKT蛋白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3K和p-AKT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0.005)。p-AKT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6),而与肿瘤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体力状态(PS)评分无关。PI3K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I3K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17.699月(95%CI 15.114-20.283)/13.426月(95%CI 11.832-15.021),P=0.004],p-AKT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亦优于阳性表达组[17.134月(95%CI 14.927-19.341)/13.067月(95%CI 11.316-14.817),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PI3K (HR=2.128,P=0.009),p-AKT (HR=0.501,P=0.045),TNM分期(HR=4.808,P<0.001),PS评分(HR=3.277,P<0.001)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3K、p-AKT与晚期NSCLC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PI3K、p-AKT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不利因素。

  • 腺癌组织中p-Tyr、P-Akt和p-p70S6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江辉;李代强

    目的 探讨p-Tyr、P-Akt和p-p70S6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导管内癌组织中p-Tyr、P-Akt和p-p70S6K的表达.结果 p-Akt表达与p-Tyr和p-p70S6表达呈正相关(r=0.211,P=0.021;r=0.199,P=0.03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Tyr、P-Akt和p-p70S6K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9,P=0.002和P=0.044),与绝经状态、年龄、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P>0.05).p-Tyr、P-Akt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52,P=0.006;r=0.229,P=0.012),p-Akt和p-p70S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4,P=0.022),p-Akt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与PR表达呈负相关(r=-0.201,P=0.028).结论 p-Tyr、P-Akt和p-p70S6K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Akt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黄芪甲苷对高胰岛素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贵平;李维祖;段文婷;李卫平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IV)对高胰岛素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MCs 为研究对象,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对 HMCs 增殖的影响,筛选胰岛素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实验设正常组、高胰岛素(64 nmol/L)组、二碘苯(DPI 10μmol/L)组、抗氧化剂 Tempol(100μmol/L)组、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剂 LY294002(10μmol/L)组与黄芪甲苷(As-Ⅳ25、50、100μmol/L)组。培养48 h 后,MTT 法检测 HMCs 的细胞增殖状况,DCFH-DA 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 Western blot 法检测 NADPH 氧化酶4(NOX4)、磷酸化蛋白激酶 B(p-PKB)(又称 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浓度增加与作用时间延长,胰岛素对 HMCs 增殖有促进作用且有量效与时效关系;与高胰岛素组比较,DPI 组、Tempol 组、LY294002组与 As-IV 25、50、100μmol/L 组均能有效抑制高胰岛素诱导的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 ROS 含量,降低 NOX4、p-Akt、p-mTOR 蛋白的高表达(P <0.05,P <0.01)。结论胰岛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促 HMCs 细胞增殖;As-IV 对高胰岛素诱导的 HMCs 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HMCs 的过度增殖,减少细胞内 ROS 生成,降低 NOX4、p-Akt、p-mTOR蛋白高表达有关。

  • 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p2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乔玉环;文政芳;郭瑞霞;侯艺芳;陈志华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p2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PKB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PKB的阳性表达率(74.5%)明显高于CIN组(52.8%)和正常宫颈组(15%)(P<0.05),P-PKB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癌(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9.0%)明显低于CIN组(80.1%)和正常宫颈组(90.0%)(P<0.05),p27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者(P<0.05).宫颈癌中P-PKB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P-PKB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p2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降低,与P-PK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PKB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Cx32和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程玉;薛晶;次云哲

    目的 观察间隙连接蛋白32 (Cx32)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Cx32和p-AKT,并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x32表达降低、p-AKT表达增高(P均<0.05),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7、-0.431,P均<0.05).不同年龄、性别间Cx32及p-AK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胃癌高、中分化及TNM Ⅰ~Ⅱ期、无浆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胃癌低分化及TNM Ⅲ~Ⅳ期、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者Cx32表达降低而p-AKT表达增高(P均<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x32表达降低、p-AKT表达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在胃癌生物学行为中可能具有相互抑制作用.

  • CD147对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方芳;赵臣;郝峰;王立国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对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AR)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前列腺癌LNCaP细胞,随机分为LNCaP/Scramble组、LNCaP/shCD147组,分别感染阴性对照病毒、CD147 RNA干扰病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CD147表达效率.收集两组细胞,加或不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AR(p-AR)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结果 LNCaP/Scramble组CD147相对表达量为1.19±0.09,LNCaP/shCD147组为0.71±0.03,两组比较P<0.01.与LNCaP/Scramble组比较,LNCaP/shCD147组p-AKT、p-AR和PS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LNCaP/shCD147组p-AKT、p-AR和PS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下降(P均<0.05).结论 沉默CD147可降低AR磷酸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拉帕替尼诱导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作者:张红;毛晓韵;林哲洙;房月;金锋

    目的 探讨拉帕替尼诱导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株SKBR-3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KBR-3细胞,接种于96孔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6个复孔.实验组加入终浓度500 μg/L拉帕替尼,对照组加入含DMSO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SKBR-3生存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survivin蛋白.结果 拉帕替尼作用24、48、72 h时SKBR-3生存率分别为100%、69.4%、62.0%(P均<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1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 (P<0.05);实验组p-AKT与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9±0.12、0.51±0.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 ±0.13、0.89±0.36(P均<0.05).结论 拉帕替尼诱导Her-2高表达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其下调p-AKT、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运起;白进良

    目的 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因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mTOR及AKT抑制剂应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p-AKT和p-mTOR 的表达情况.结果 p-AKT在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26.1%(P<0.01),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28.3%(P<0.05).p-AKT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临床分期越高,其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p-mTOR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也具有相关性(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 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3,P=0.000).结论 AKT/mTOR 信号通路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被过度激活.理论上,应用mTOR及AKT抑制剂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

  • miR-2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徐津

    目的:观察微小RNA-21(miR-2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口腔鳞状细胞癌UT-SCC-15细胞传代培养后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转染反义miR-21、无义序列48 h,C组不予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miR-21,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Transwell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率、穿过率、周期分布及凋亡率。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鉴定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PTEN)是否为miR-21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miR-21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率、细胞穿过率、MMP2、Bcl-2、Cyclin D1表达均降低,G1期细胞比例、凋亡率和PTEN均升高,P均<0.05;B组与C组比较,P均>0.05。 A组荧光素酶活性值高于B、C组,P均<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反义miR-21可逆转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表型,可能与上调其靶基因PTEN表达、抑制Akt通路有关。

6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