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选择素与血栓性疾病

    作者:孙桂芝;赵亚鹏;周同;王鸿利;陈楠

    细胞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其通过受体-配体相互黏附作用而发挥生物学功能.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细胞间信号转导、血栓形成、创伤愈合、炎症免疫反应以及肿瘤浸润与转移等机体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1~3].P-选择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属选择素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活化的血小板/内皮细胞表面,介导这些细胞间以及与白细胞的黏附,而有利于炎症部位白细胞招募到血栓部位[2~4],进而促进血栓的形成.本文就P-选择素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简述.

  • 细胞粘附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黄怀宇;陈文煜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由多因素引起,其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确定,而脂代谢异常和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脂质和纤维成分的增加,当它们的数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出现临床心、脑血管病变[1].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注意到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相一致,并认为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3].本文将对三种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_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_1,VCAM-1)、E-选择素(E_selectin)以及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即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sE_selectin)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浆P-选择素的改变

    作者:戴越刚

    本文应用ELISA法测定了60例冠心病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旨在探讨其对冠心病患者及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 年青高血压患者HS-CRP、P-选择素与IL-6表达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继红;常文青;张顺利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情况调查,显示我们高血压病患率为13.6%,其中20%为40岁以下的年青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30.1%,治疗率为24.2%,控制率为7.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致死、致残率并症必然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年青高血压发病特点,为寻找防治手段依据,我们对186例25~45岁高血压病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与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吴刚;张世明

    选择素是黏附分子的一个家族,由P-选择素、L-选择素和E-选择素组成.这3种黏附分子均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过程.P-选择素在激活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达,而E-选择素仅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两者共同介导白细胞、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L-选择素主要在白细胞表达,介导白细胞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滚动接触.

  • 选择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阎俊;周红

    黏附分子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家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文章就P-、E-和L-选择素的作用、特征、相互关系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做了综述.

  • P-选择素、溶酶体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其中活化血小板起着关键作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的血小板受各种因子的作用被激活后,原来存在于静息血小板胞浆内的P-选择素(CD62p)迅速与血小板质膜融合转移至膜表面,同时血小板内的溶酶体蛋白(CD63)也在血小板活化时表达在血小板膜表面.因此,此2种蛋白已成为识别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1].现对血小板膜表面的CD62p、CD63表达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 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王宇卉;邵福源

    细胞粘附分子(CAM)与白细胞的滚动、粘附、迁移有关,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阻断CAM的作用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并已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现谨就CAM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1 急性脑缺血的组织学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脑实质对各种类型的损害的常见反应,组织学特征是白细胞浸润,脑缺血时主要是多形核白细胞(PMNL)和单核/巨噬细胞(MNC).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6~12小时在少灌注区即发现放射性标记PMNL数增多,2~3天时脑脊液(CSF)白细胞数增加[1].一尸解报告脑卒中后2~3天脑实质白细胞浸润强烈.缺血脑实质的炎症反应在动物实验中已有详尽的研究,推测这种炎症反应是迟发的,继发于组织坏死,意在从梗死区清除组织碎片 .但在一侧持续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鼠,早在闭塞后30分钟即在微血管中发现白细胞 ,尤其是PMNL[2],而MCA闭塞模型76~96小时后才检测到坏死[3],提示早期模型脑实质中白细胞存在是不依赖于坏死存在的.并推测这些细胞在缺血脑组织发展为梗死的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4].白细胞通过一系列机制对缺血脑实质产生有害作用,如阻塞微血管,促成所谓的"无回流”现象:即再灌注后缺血区脑血流量难于完全恢复.在缺血状态下微血管堵塞可能是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c1],这种作用由粘附分子和/或由肌动蛋白聚合作用和伪足突出引起的细胞变形能力丧失来介导[4].缺血期白细胞的其他有害作用可能由于血管收缩因子如过氧离子、血栓素(TXA2)、内皮素-1和前列腺素H2(PGH2)的释放、脑动脉血管反应性的改变和细胞毒性酶、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及磷脂代谢产物的释放,蛋白水解酶如弹性蛋白酶的释放可能破坏内皮细胞膜和基底层,改变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促使缺血后水肿形成[5].此外,内皮细胞基底层完整性的丧失可能使红细胞易于逃逸及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白细胞积聚的程度与脑CT证实的梗死面积之间显著相关[6].2 CAM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白细胞到达缺血区是多步过程,它们首先在小静脉着边,然后粘附于内皮细胞,后迁移进入脑实质.在这三步中的每一步过程中,其功能均由一系列分子调节,这些分子位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粘附分子,包括4个主要家族: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和Ca2+依赖粘附分子家族,每家族功能不同.正常情况下细胞表面很少或不表达粘附分子,它们的表达由一些炎症过程诱导.Wang和Fenerstein在鼠脑卒中模型中发现损伤后6小时内皮E选择素(E-Sel)表达增加,12 小时达高峰,第5天降至正常,损伤后3小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增加,持续增高5天[7].Clark等[8]用短暂MCA梗死鼠模型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NS) 再灌注损伤,发现损伤后1小时开始皮质ICAM-1表达,与ICAM-1表达区域PMNL中度浸润相关,还发现P-选择素(P-Sel)表达增加,ICAM-1缺乏鼠则不易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9].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症状发作72小时内白细胞CD11a的表达高于年龄和危险因素匹配的对照者[10].另一研究中发现卒中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增加,可溶性L-选择素(sL-Sel)降低,可溶性E-选择素(sE-Sel)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浓度增高.sL-Sel降低解释为活化的内皮反作用受体耗尽(mop up ) 血清中的sL-Sel"库”[11].Frijns等[12]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sP-Se l)和sE-Sel浓度显著增高.后来,他们研究了新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有TIA或轻度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有中重度症状的颈内动脉(ICA)狭窄患者的血浆粘附分子水平,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急性阶段和既往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sP-sel和 sE-sel浓度均增高,而s I CAM-1和sVCAM-1不增高,认为sE-sel血浆浓度增高提示内皮细胞的活化,而sP-sel浓度增高反映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活化.Sobel等[11]在4例脑皮质梗死患者的血管表面检测到高表达的ICAM-1.人们相信CAM的可溶性形式由活化细胞表面释出,可在血清中定量测出.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内皮-白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初期增高(至卒中后24小时) ,VCAM-1水平持续增高(至5天).这种短暂形式符合目前观点,即选择素如内皮-白细胞粘附分子-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初期的低亲和性相互作用,并促进白细胞在血流中迁移和滚动;继之,是VCAM-1引起紧密的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和跨内皮迁移[4].另一组CAM整合素家族涉及细胞基质相互作用,它们是由一个亚基与细胞内和胞外区形成的异二聚体膜糖蛋白.在基底膜,整合素使内皮细胞与胞外成分如层蛋白和胶原连接,在脑、内皮细胞、星形细胞和基底膜组成BBB,它们的相互连接由整合素介导,这些分子的破坏可能引起BBB严重受损.Wagner等[13]证实整合素在生理状态下介导星形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迅速被破坏.其它整合素在炎性新血管生成、创伤修复和个体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对缺血性损害后组织修复很重要,其中整合素是共有精-甘-门冬氨酸(RGD)序列的分子(如vetronectin、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素和昆布氨酸)的受体,在非人灵长类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早在MCA闭塞后2小时即在基底神经节微血管表达.配体与整合素结合改变胞内区的构造,因而干扰细胞骨架排列, 改变细胞结构,使细胞具有迁移能力,通过这些机制,可能在脑缺血后血管重建的早阶段发挥作用[4].3 抗粘附分子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前景针对脑缺血中炎症机制的治疗在动物实验研究中有效,可能在人急性脑卒中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力.主要有两种:一是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关的治疗对策,二是致力于研究能阻断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之间粘附的分子,包括抗CAM单抗和其他CAM拮抗剂.3.1 抗CAM单抗研究发现鼠MCA闭塞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用抗整合素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 CD11b/CD18)单抗缩小梗死面积,具有剂量依赖性[14],尽管持续MCA闭塞后1 小时单用同一制剂引起的效果不太惊奇[15],用抗ICAM-1或整合素CD11b/CD18治疗也能减少缺血脑区凋亡细胞的数目[16].在鼠短暂MCA闭塞中,用抗ICAM-1抗体减小梗死面积并减少组织PMNL 数目,但该治疗对持续闭塞无效.在一脊髓缺血模型中也发现用抗整合素CD18抗体和ICAM- 1 抗体使神经功能障碍显著减轻,且也有类似的短暂和持续缺血的二分法,这些发现提示阻断白细胞-内皮粘附的药物仅在再灌注存在时才有效[4].Zhang等[17]研究组在鼠脑卒中模型中也发现不同的CAM抗体减小梗死面积和PMNL浸润,近他们研究了在缺血发作后而不是发作时给予抗体的作用(这种情况与临床更接近),结果发现在缺血发作后几小时用抗整合素或抗IC AM-1抗体减小梗死的面积.3.2 其他CAM拮抗剂由于单抗有免疫原性,可能对脑卒中患者有有害作用,目前新的无免疫原性分子正在进行动物实验并有令人鼓舞的结果.这些是肽或糖蛋白,由细菌产生,在结构和功能上酷似CAM并抑制白细胞功能,如肝素寡糖与L-选择素(L-sel)和P-选择素(P -sel)结合,因而抑制它们与其他反作用受体的结合[9].3.3 治疗前景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在以后的几年中可能会发生变化,重要的转变点之一可能是确定干预的时机,此间用药可能有效(治疗窗),但这不容易,因为病人有个体差异 .迄今进行的多数实验提示在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很窄(3小时)的治疗窗,超过此限治疗无效,更主要的是由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和人类研究已表明脑梗死的进展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因此,在较晚时间动脉的再通还有可能[4].能够干扰炎症相关机制的药物应用的一个前景是扩大治疗窗的可能性,在一兔栓塞性脑卒中模型,已发现用抗ICAM-1 抗体延长了溶栓剂有效溶解血凝块的时间[18].脑实质炎症反应的损害作用发生在动物缺血发作后几天,在人类可能也如此,因此,理论上说这些治疗对策可在远远超过严格的时间限制内应用并取得一些有利的效用.将来的药物治疗可能是对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抑制,或对抗炎症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增强.一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似乎从炎症反应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均有作用,第一阶段的特征是存在PMNL,第二阶段是单核/巨噬细胞(MNC)浸润并发生症状明显的坏死,阻断这些分子可能保护部分脑实质免于坏死.干扰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是第二种治疗的选择,一方面尝试增强整合素促进细胞再塑形和新血管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的药理作用目标是对细胞因子产生至关重要的特异的转化通道信号(如胞浆内激酶)及其作用.尽管应用阻断白细胞粘附和迁移进入组织的有害作用的制剂可减轻人继发性脑损害,但我们仍必须清楚白细胞粘附和迁移是机体对损伤的自然反应,这些作用的拮抗剂可能减少炎症反应的正性作用.抗ICAM-1的应用可能仅在与溶栓剂合用时是有效的,用药的时机和途径也至关重要,首剂抗ICAM-1抗体延至再灌注后1小时以上,且全身用药可能引起宿主防御功能下降并出现易感染素质,因此,抗ICAM-1抗体的免疫作用需要很审慎地重视.

  • 095 红皮病、蕈样肉芽肿、特应性皮炎患者内皮细胞上VCAM-1,ICAM-1,E-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原位表达

    作者:

  •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测定

    作者:刘宝军;陈萍;陈伟;王晶;李淑琴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endothelial-leukocyteadhesionmolec ules,ELAM)-1是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是介导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重要分子[1].为探讨E LAM-1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我们检测了26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LAM-1(sELAM-1)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的检测

    作者:刘翠杰;刘华昌;朱彤宇;尹格平

    研究表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CD106)和E-选择素(CD62E)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表达异常[1-4].我们检测了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血清CD106和CD62E水平,并探讨其在DM/PM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 选择素及其配体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作者:李清;李红娜;张嘉宁

    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与炎症反应乃至肿瘤的转移相关.故在了解二者分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试剂去阻断其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防治炎症、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思路之一.此文对选择素及其配体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 肝素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佳凤;蒋婷婷;邱晓东;夏江燕

    肝素除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对炎症过程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关注.作者就肝素对炎症过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指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无抗凝活性肝素的出现,肝素在炎症反应领域中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不同全麻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vWF的影响

    作者:范瑛;谢红

    P选择素是活化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血小板合成,是人体内参与血栓形成与止血的主要糖蛋白之一.研究提示,血浆P选择素和vWF的改变与多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丙泊酚TCI麻醉和静吸复合两种不同全麻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vWF的影响,探讨丙泊酚TCI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更安全地应用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

  • 选择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

    作者:钱珂;秦锡虎;邱国强

    目的研究选择素的表达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激素治疗ITP23例中,13例疗效不良者为A组,10例疗效良好者为B组;另8例肝硬化脾亢者为C组,15名健康献血者为D组.抽全血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P-selectin)及L-选择素(L-selectin).结果血小板计数,A组为34.2×109/L,B组35.6×109/L,C组56.3×109/L,D组166×109/L.A组sE-selectin水平为53.1ng/ml,明显高于D组(28.3ng/ml,P<0.05);B组为21.2ng/ml;C组61.8ng/ml,也高于D组(P<0.05).A组sP-selectin水平上升(15.3ng/ml),高于B组(3.2ng/ml,P<0.01)和D组(10.9ng/ml);A组sP-selectin/Plt显著高于D组(6.9 vs 0.6fg/platelet、P<0.01);B、C组P-selectin低于D组,但sP-selectin/Plt却高于D组.A、B、C 3组sL-selectin、L-selectin水平与D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selectin、E-selectin参与了ITP时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selectin、sP-selectin/Plt明显上升的IT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可能较差,白细胞的活化与否和ITP无关.

  • 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作者:陶志强;刘志华;程绪杰;李红霞;陈弹;杨向军;蒋文平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肯定.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都证明这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能明显降低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其所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降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黏附分子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的重要环节.应用药理途径降低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或功能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本研究观察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E-selectin和ICAM-1的影响,以阐明其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降脂外作用.

  • 卡维地洛对内皮细胞分泌E-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周琳;程绪杰;李红霞;陈弹;蒋文平

    新近有研究发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除具有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抗氧化作用及心肌保护特性外,还兼有额外的血管保护作用,即减少白细胞浸润,降低血管炎症反应[1],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观察卡维地洛对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系统的保护机制.

  •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尹忠诚;黄健;冯霞;王秀英

    为了了解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CRF患者(除外糖尿病肾病所致)外周血小板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并观察了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作者:卢国元;成兴波;施毕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特别是肾脏受累者常伴发高凝状态,易引起肾内微小血栓形成,是影响SLE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以检测全血中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大聚集率(PAmax),了解SLE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SLE组,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确诊,32例住院病人,男3例,女29例,年龄21~38岁,平均26.7岁;其中有肾脏受累21例。14例曾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或骁悉(MMF)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18例初发者未用上述药。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感染并除外可引起高凝、血栓形成性疾病及其它免疫性疾病。对照组,体检健康的本院工作人员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8~48岁,平均35.9岁。  二、方法:(1)P-选择素测定:分别吸取磷酸缓冲液(PBS)100μl至对照管、测定管中,各加入2%EDTA(Na2)抗凝全血5μl,然后对照管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直接标记的小鼠IgG1,测定管加入FITC直接标记的抗CD62P(GMP-140)单克隆抗体(法国国际免疫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室温下避光孵育25~30分钟,加入2ml PBS,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EPICS XL)检测,P-选择素的表达率以阳性细胞百分比表示。(2)PAmax测定:3.8%枸橼酸钠抗凝的肘静脉血2ml,ADP诱导比浊法(浓度0.5μmol/L),TYXN-91型智能血液凝集仪(上海通用电机厂生产),按操作程序2小时内测定。(3)数据以±s表示,显著性用t检验。

  • 严重烧伤大鼠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mRNA的表达

    作者:倪俊;于宝军;石胜军;张杏梅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大鼠中性粒细胞(PMN)L-选择素mRNA的表达.方法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随机分为早期复苏(BE)组和延迟复苏(BD)组.伤前、伤后1、3、6、9h用持续灌注法收集血细胞,分离PMN,抽提总RNA,用RT-PCR法测定PMN L-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BE组在烧伤后1h L-选择素mRNA表达增高,两组在伤后6h、9h的表达均再次增高.结论烧伤后L-选择素mRNA的表达存在动态变化,早期增高可能与烧伤后的休克状态有关,后期增高则与L-选择素参与烧伤后细胞的信号传导有关.

293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