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SEP及EMG观察

    作者:李明;胡怡;孙彬

    对我院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针极肌电图(EMG)的检测.以探讨该二项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 重症肌无力常规针极肌电图表现

    作者:侯世芳;刘银红;王湘;时苗;秦绍森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常规针极肌电图(EMG)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完成右侧三角肌针极EMG、腋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和伸指总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的MG患者的有关资料,分析针极EMG的表现及其与RNS的相关性.结果 83例中EMG检查结果正常12例(14.5%),异常71例(85.5%).在EMG异常者中,出现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缩短67例(94.4%),多项波增多者37例(52.1%),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呈病理干扰相19例(26.8%),异常自发电位3例(4.2%),结果符合"肌源性损害"表现19例(26.8%).腋神经RNS时三角肌波幅衰减幅度与三角肌平均MUAP时限呈负相关.结论 MG患者常规EMG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少数可见"肌源性损害"的EMG表现.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MG患者应检查EMG并结合RNS和SFEMG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对比研究

    作者:卢福昌;施晓耕;郑瑜;侯晓妹;卢明;杜宝新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的肌电图特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对7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并与18例年龄相匹配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进行对比.结果:KD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动作电位波幅与A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高(71.43%);两组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传导速度、F波出现率及H反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D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低于ALS组(P<0.05),而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高于ALS组(P<0.05).两组的针极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但KD组出现进行性的神经源性损害比例要低于ALS组.结论:与ALS比较,KD的肌电图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及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要表现,且神经传导以感觉神经轴索损害更常见.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测试与分析

    作者:冼珊;张勋;莫缮如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刘磊;李延平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观察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电生理特点,尤其是在早期GBS神经电生理是否有变化.方法:选择GBS患者34例,根据病程分为≤2周组(n=15)和>2周组(n=19),所有患者进行MCV、SCV、EMG及F波检测.结果:与≤2周组比较,>2周组患者F波、MCV、SCV异常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组患者F波、MCV、SCV异常率分别为57.5%、44.7%、33.8%,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组患者F波、MCV、SCV异常率分别为75.0%、65.6%、60.5%,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CV、SCV、F波是检测GBS的重要方法,尤其F波是早期判断神经根受损的指标.

  •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作者:王珏

    第五章针极肌电图十五、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坐骨神经实际上是由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组成.近端主要支配的肌支:①股二头肌,主要功能是屈膝;②半腱肌和半膜肌,其主要功能是伸大腿小腿屈和内旋,屈膝;③大收肌,其主要功能是大腿内收、伸和外旋,骨盆后倾;④梨状肌,其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外展和外旋,使骨盆转向对侧,协调其他肌肉(图5-65).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主要支配的主要肌支,见腓神经和胫神经.

  •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作者:王珏

    第五章 针极肌电图第一节 概 述针极肌电图在司法鉴定肌电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神经传导速度的进一步验证诊断和独立诊断,它与神经电图的诊断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完整的司法鉴定肌电图中是不可缺少的两大部分.

  • 肌电图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同病程中的特点

    作者:林霞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GBS多呈单向病程,目前对其不同病程中电生理诊断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为此,将15例GBS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F波和针极肌电图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 电针治疗肩周炎冻结期疗效观察

    作者:江永;许多

    目的: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查,探讨电针频率2/100 Hz的疏密波治疗肩周炎冻结期愈后情况。方法:测定肩周炎冻结期治疗前、后肩背部肌肉针极肌电图的异常自发电位。结果:120例肩周炎冻结期患者电针治疗后肩背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频率明显衰减。结论肩周炎冻结期患者通过检测肩背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证实了电针频率2/100 Hz的疏密波治疗的疗效。

  • 腓总神经损伤的电生理学分析

    作者:孙敏娟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患者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支配肌行肌电图(E MG)检查。结果患者组中腓总神经5例未引出运动波幅,有31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12例未引出感觉波幅,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支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腓总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边红霞;杨建仲;侯玉立

    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对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早期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各项参数.结果 30例患者中感觉传导检查(MCS)异常20例(66.7%),神经传导检查(SCS)异常20例(66.7%),F波异常13例(43.3%),针极肌电图(EMG)异常16例(53.3%),8例阴性者于2周后复查神经电生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异常,20例中1周~2周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15例(75.0%).结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较1周后出现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能提前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 雷火灸治疗急性颈筋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江永;许多;张秀华

    目的: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查,探讨雷火灸治疗急性颈筋膜炎愈后情况.方法:测定急性颈筋膜炎雷火灸治疗前、后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的异常自发电位.结果:120例急性颈筋膜炎患者雷火灸治疗后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频率衰减程度.结论:急性颈筋膜炎患者通过检测颈部肌肉针极肌电图异常自发电位,证实了雷火灸治疗的疗效.

  • Kennedy病患者电生理、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康健捷;杨红军;邓兵梅;彭海燕;黄永君;王蔚;彭凯润

    目的 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电生理学特征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探讨临床误诊原因,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和肌肉病理学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9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肌电图取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神经电图取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神经.1例患者取股四头肌肌肉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肌电图检查显示9例肯尼迪病患者均表现为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CMAP和SN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1),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高(88.89%),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延长(P<0.01).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损害,表现为肌纤维萎缩,萎缩纤维群组化分布.结论 KD患者电生理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要改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且感觉神经受累较运动神经受累更多见,病理学表现为肌肉萎缩及群组化分布.电生理和肌肉活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神经电图25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丹;杨玉梅;叶玉琴

    为进一步探讨针极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对我院2005年~2007年25例GBS患者的神经电图和针极肌电图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针极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叶玉琴;金海莲;朱丹;邓方

    肌电图是用电极记录到的肌肉的动作电位,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肌电图可分为表面肌电图(sEMG)和针极肌电图(nEMG),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肌电图检查在神经肌肉疾病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诊断作用[1].但是nEMG和sEMG在操作、观察指标及临床应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本文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对sEMG和nEMG做详细的分析对比.

  • 肯尼迪病的电生理研究

    作者:乔凯;陈嬿;吴志英;吕传真

    目的 探讨肯尼迪病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特征和诊断要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42例肯尼迪病患者的运动和感觉传导、F波和H反射等电生理指标分析,观察针极肌电图中神经源性损害的范围和特点.另选择77名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42例肯尼迪病患者平均年龄(51.1±10.8)岁,起病年龄(44.5±10.8)岁,病程(79.6±61.0)个月.针极肌电图检查发现42例肯尼迪病患者的4个下运动神经元支配区均有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且累及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肌;神经传导检查发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为明显.结论 肯尼迪病电生理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要改变,多伴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且感觉异常比运动异常更多见.对肯尼迪病电生理特点的认识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并对缺乏基因诊断的地区提供了电生理诊断的思路.

  • 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倪少波;林清洋;李勇;张顺开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其是否发生肩-手综合征将其分别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正中神经的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变化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针极肌电图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均出现异常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其中,对照组患者纤颤电位例数为2(5.26%),观察组为21(65.6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54,P =0.026);对照组患者正锐波例数为1(2.63%),观察组为11(34.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23,P=0.014)。神经传导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波幅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为(7.48±4.12)m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3±1.61)ms,观察组波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4,P=0.017)。结论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可进一步为早期发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

  • 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骶神经根电刺激和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齐宗华;西永明;王德春;刘勇

    腰椎管狭窄(LSS)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背部和下肢疼痛、感觉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其特征性症状为间歇性跛行(NIC)、部分患者有双侧感觉运动障碍-马尾综合征(CES).鉴于LSS可导致神经功能不可逆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对32例LSS患者行腰骶神经根电刺激(ERS)和针极肌电图(EMG)检查,旨在探讨LSS的电生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陈小红;周凤;樊海风;杨得奖;李新明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 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 神经肌电图对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意义

    作者:安梅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脱出症所致脊神经根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 对50例临床上已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H反射3项联合检查和分析.结果 EMG的异常率为82.0%;NCV的异常率分别为44.0%(运动神经)和58.0%(感觉神经);对有S1神经根损害者,H反射的异常率达80.7%.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腰椎间盘脱出所致脊神经根损害的检出率,还可以对神经根损害程度、范围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等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