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知柏地黄丸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致肾阴虚幼龄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对肾阴虚幼龄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每日腹腔注射法造成幼龄大鼠肾阴虚模型,以幼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脾指数及脾组织学检查为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cAMP含量无变化(P>0.05),(cGMP)含量明显降低(P<0.05),cAMP/cGMP含量明显升高(P<0.05),说明造模成功.知柏地黄丸可明显提高血清IL-2、IL-6、IgG及脾指数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增加脾脏淋巴小结、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且其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六味地黄丸.结论:知柏地黄丸能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肾阴虚幼龄大鼠的免疫功能.
-
知柏地黄丸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肾阴虚幼龄大鼠血浆CORT、ACTH、CRH及肾上腺指数和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对肾阴虚幼龄大鼠血CORT、ACTH、CRH及肾上腺指数和肾上腺组织学结构的影响.方法:用氢化可的松每日腹腔注射法造成肾阴虚模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AMP含量无变化,cGMP含量明显降低,cAMP/cGMP含量明显升高,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知柏地黄丸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血浆CORT、ACTH、CRH及肾上腺指数.其疗效明显优于六味地黄丸组.知柏地黄丸低剂量组与六味地黄丸组比较,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肾上腺各层明显变薄,皮质层萎缩尤为明显,部分细胞退行性变,类脂质空泡减少.知柏地黄丸治疗后,肾上腺各层增厚,退行性变细胞明显减少,类脂质空泡较多.结论:知柏地黄丸能显著提高激素性肾阴虚幼龄大鼠血浆CORT、ACTH、CRH及肾上腺指数,故证实该药可有效拮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HPA轴的抑制作用.
-
湖北钉螺中枢神经节研究概况
钉螺中枢神经节是研究药物或各种生物与理化因素对钉螺的影响及杀灭作用的重要观察指标.不同灭螺药物或影响因素对钉螺中枢神经节的细胞结构、生化指标和酶学特点等可产生不同影响,现就湖北钉螺中枢神经节的解剖方法、解剖形态、组织学结构及酶组织化学特点等研究进行综述.
-
细针穿刺诊断中应用细胞块的价值分析
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其大的不同是标本量少,标本中组织学结构大部分或完全丧失,这也是造成FNA局限性大的原因[1].细胞块的应用正是为了减少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之间的这种差异,提高FNA准确性而发展起来的.细胞块制作的基本原理是将液体中样品通过离心,细胞和碎片被高度浓缩后用琼脂、石蜡包埋,再做成切片.经过高度浓缩压紧,细胞和碎片形成组织学的模式.我们通过分析细胞块在细针穿刺中应用的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细胞块在细针穿刺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
乳腺超声分型的组织结构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分型的解剖组织学依据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651例,术前根据超声图像确定乳腺超声分型,术后选取手术切除的乳腺标本,常规制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各型乳腺的解剖组织学结构,并评估不同超声分型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导管型中腺体组织比例大(54.72%),其次为混合型(43.76%),致密型中的纤维结缔组织比例大(71.36%),不均型中的脂肪组织比例大(67.94%).不同超声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检出率高(54.30%),其次为不均型(24.50%);混合型乳腺良性病变检出率高(53%),其次为致密型(22%).导管型乳腺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均低.结论 乳腺超声分型与组织学结构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乳腺的良恶性病变相关.
-
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与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与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探讨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8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对全部肿块进行间断连续切片后,在光镜下检查,以出现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组织学亚型为有组织学异质性.对切除的淋巴结进行全数检查,并按照UICC/AJCC的标准进行N分期,比较不同的N分期中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的分布.结果:138例胃腺癌中组织学异质性的出现率仅为58.7%.组织学异质性以同时存在两种组织学亚型者居多(69/81,85%),其中半数以上是管状型腺癌+低分化型腺癌(42/69,60%).138例胃腺癌检查出淋巴结8 568个,平均每例62.1个.N0:33例,N1:36例,N2:29例,N3:40例.N0组中有组织学异质性的胃腺癌仅占36%,N3组中占80%.有无组织异质性在不同的N分期中分布不同,差异有显著性(X2值=14.86,P<0.001).若按照占优势的组织学结构进行分型,138例胃腺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之间并无以上关系(X2值=5.24,P>0.05).结论:胃腺癌的组织学异质性常见,出现率为58%.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
-
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与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与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探讨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8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对全部肿块进行间断连续切片后,在光镜下检查,以出现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组织学亚型为有组织学异质性.对切除的淋巴结进行全数检查,并按照UICC/AJCC的标准进行N分期,比较不同的N分期中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的分布.结果:138例胃腺癌中组织学异质性的出现率仅为58.7%.组织学异质性以同时存在两种组织学亚型者居多(69/81,85%),其中半数以上是管状型腺癌+低分化型腺癌(42/69,60%).138例胃腺癌检查出淋巴结8 568个,平均每例62.1个.N0:33例,N1:36例,N2:29例,N3:40例.N0组中有组织学异质性的胃腺癌仅占36%,N3组中占80%.有无组织异质性在不同的N分期中分布不同,差异有显著性(X2值=14.86,P<0.001).若按照占优势的组织学结构进行分型,138例胃腺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之间并无以上关系(X2值=5.24,P>0.05).结论:胃腺癌的组织学异质性常见,出现率为58%.胃腺癌组织学异质性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
-
冠状静脉窦的解剖和电生理
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日益认识到,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与多种心律失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与冠状静脉窦独特的解剖位置及组织学结构有关.本文综述其解剖学和电生理特性及其与多种心律失常的关系.
-
正常前列腺组织结构的加龄性变化
正常前列腺组织学结构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资料还不能为临床研究提供足够证据.因此,我们对88例不同年龄的正常前列腺组织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口腔临床病理诊断Ⅱ.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涎腺上皮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涎腺肿瘤组织学结构较其他肿瘤复杂,不仅有多种病理学类型,而且每种类型又包含多个亚型;
-
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组织学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成人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组织结构特点.方法:14例患者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髁间窝成形时取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标本进行HE、甲苯胺蓝染色,分析组织学结构.结果:浅表层软骨细胞伸长且长轴与关节表面平行,甲苯胺蓝染色淡染或失染.中间层较宽,含有较多随机分布的细胞;软骨细胞外观近似圆形,排列较散在,无明显方向一致性,细胞分布不均匀.深层软骨细胞呈球形,柱状层不明显,或具有不典型柱状层.组织HE染色"潮线"较完整.结论: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在组织结构上虽有一般软骨的共性,但不同于负重区软骨,有细胞散在,方向性不明显,并且不具备典型柱状层的特性.
-
小肠上皮细胞电离辐射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小肠属于快速自我更新组织,隐窝细胞对细胞毒性损伤十分敏感,全身放射性损伤(核爆炸、核事故所致)以及腹部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等都可引起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和吸收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小肠上皮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隐窝前体细胞区和绒毛分化细胞区有明显界限,细胞增殖、分化移行路线清楚,用射线诱导隐窝细胞凋亡,观察肠上皮细胞的反应和细胞更新是研究小肠干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笔者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等级性排列特点,以及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总结了目前关于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p53和NF-кB在辐射后小肠隐窝细胞死亡和存活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类癌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1914年Gossett揭示这种肿瘤的细胞核具有嗜银性,并指出类癌来自肠黏膜上皮的Kultschitzsky细胞.它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但常见的是胃肠道.Modlin等[1]报道胃肠道类癌占所有类癌患者的66.9%,其中直肠占13.7%,仅次于小肠,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直肠类癌多属非嗜银性,不产生生物活性胺类,无类癌综合征表现,多呈局限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非常困难.现总结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
阑尾类癌14例临床诊治分析
类癌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位置,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4%~2%[1],临床上以阑尾类癌为常见,其组织学结构似癌,但发展缓慢,极少转移,术前确诊困难[2].本院自198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阑尾类癌14例,现报告如下.
-
乳腺组织学结构与乳腺癌的分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35~55岁(更年期前后的妇女多发).乳腺癌的发生主要与性激素紊乱有关,应强化认识.
-
多生牙与正常牙的组织形态学对比
目的观察多生牙与正常牙组织学结构异同.方法选择32颗多生牙,在光镜下观察其切片及磨片的组织学结构并与正常牙对照.结果切片观察多生牙见较多的球间牙本质,与成年牙比较钙化球不明显,牙髓组织与正常牙髓基本一致;磨片见釉质生长线、釉板常不明显,透光性低,童氏粒层无或少.未见典型细胞性牙骨质.结论多生牙组织学形态基本正常,但钙化程度低.
-
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病损特点
黏膜是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等与外界相通的体腔的湿润衬里.口腔的衬里就叫口腔黏膜.口腔黏膜和皮肤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但其临床表现却有明显不同.
-
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制备及体外检测
背景:目前临床上修复膝关节叉韧带断裂的材料有自体膑腱(BTB)、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以及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研制人工韧带希望能够代替自体和异体移植.目的:探讨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经新的组织处理技术构建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可行性.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试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材料:肌腱韧带的来源成年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S-520型扫描电镜为日本日立公司产品;LWK-10B微控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广州实验设备厂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中山大学动物中心完成.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应用环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加上专门的除抗原技术及蛋白修饰技术制作生物型人工韧带.将来源于6周龄山羊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于人工韧带支架中培养3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韧带形态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应用力学测试分析生物型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韧带形态结构、细胞相容性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①人工韧带的形态结构: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外观与正常肌腱外观相似.组织学检查显示韧带为无细胞的胶原纤维.电镜检查显示韧带为走向一致的发状纤维样物紧密平行排列,表面有棉絮样物附着,未见细胞.②人工韧带细胞相容性:扫描电镜观察,异种骨髓基质细胞于支架中培养3周后,细胞呈球形黏附在韧带材料表面及孔隙侧壁,并可见细胞分泌的基质沉积于细胞周围,但基质分泌量较少.③力学测试结果:人工韧带直径约5 mm,大拉力为927.19 N,抗拉强度47.22 N/mm,速度100 mm/min,而正常山羊的ACL直径约5 mm,大拉力为807.50 N,抗拉强度41.13 N/mm. 结论:应用新的组织处理技术研制的生物型人工韧带有效地去除了猪肌腱异种蛋白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生物性人工韧带的理想产品.
-
肝硬化与肝细胞癌
由于肝脏自身组织学结构的特点,所有引起肝细胞损害的因素,长期作用后终都可发展为肝硬化,只是时间及程度上的不同.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特别是在病理学为大结节性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而病因学上尤以乙型和丙型病毒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更易发展为原发性肝癌.其发病过程目前较普遍认为是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硬化→癌变的演变过程;尤其是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癌,其演变过程较为恒定;而乙肝则不恒定,可有跳跃演变,故进展快,起病时病灶可很大,病人有年青化趋势.一般认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
胃肠道息肉及息肉病诊治的有关进展
胃肠道息肉系指隆起于胃肠粘膜面上的赘生物, 可单发亦可多发, 若数目众多、分布广泛则称之为胃肠道息肉病.胃肠道息肉病常伴有胃肠道外表现.根据组织学结构及是否有家族史, 胃肠道息肉病可分类如下(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