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的诊断进展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工业化国家的肺癌死亡数,男性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女性约占1/5.在多数国家发病率都有明显增高趋势.在我国,近十年来肺癌发病率迅速增高,在许多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省、江苏省等城市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肺癌死亡人数可达90~100万人/年,形势严峻.有关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际和国内受到广泛重视,近些年来,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均有不少进展,以下主要讲述临床诊断方面的进展.
-
光棒联合喉镜在肥胖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肥胖人数显著增多,目前我国肥胖者已远远超过9000万名。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肥胖人群将会超过2亿。肥胖患者因下颌圆钝使托起困难,易致全身麻醉诱导时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环枕关节、颞颌关节活动受限致头后仰困难,声门裂位置高难以窥视,致使气管插管困难。快诱导时常遇到插管困难的患者,因反复试行插管屡遭失败,往往缺氧严重情况危急。为了避免意外发生,有充足的插管时间,可保持患者清醒和自主呼吸,充分镇静、镇痛行气管插管。本研究探讨慢诱导保持自主呼吸下光棒联合喉镜为肥胖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社区养老将成中国人养老新趋势
中国目前已进人老龄化社会.就北京而言,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京的老年人口将增至416万,比例也将上升至总人口的30%,老年人如何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
医院信息系统的选择与评估
从1993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实施我国第一个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成功研发"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在全国推广,至今已有十年.医院信息系统已由初单一的HIS系统发展到拥有许多实际业务功能的系统.上述系统已基本形成成熟的产品,对提高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规范医疗业务流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3万多家医院,5万多个防疫站.据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国6000多家医院中,只有31%的医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统,而在这些信息系统中,主要以财务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等流程,而真正涉及临床医疗、为病人服务的信息化还不多.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5年多将是我国数字化医院长足发展时期,将有70%80%的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市场投资总量将达数百亿元人民币.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中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而医院则转变为管理病人需要的服务模式.怎样选择和评估医院信息系统呢?我们从如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
投资生物医药:政府导向意味更浓
2008年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有专家预测,此举可直接带动40亿元投资,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化、推动生物等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今冬明春乃至今后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
儿童药"空白"何时补
婴儿潮在2007"金猪"年已经集中进发了.2008年将有更多的宝宝奔向"奥运".专家预测,近3年中国将迎来第4次生育高峰,2010年将达到高峰.当新生儿以年平均1 700~1 800万增长的时候,婴幼儿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将随之大幅增加.
-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国产化机会与挑战
微创介入医学技术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微创介入医学技术是20世纪末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这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尤为突出.微创介入手术及相关精密医疗仪器的出现,使2001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1980年下降了40%,是医学的巨大进步."微创、无痛、舒适"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的医疗理念,而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符合这种医疗理念,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因而微创介入医疗作为一种崭新的手术方法,以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手术范围几乎涵盖了心血管、脑血管、癌症、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等学科.微创介入技术一方面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疾病,提供一种创伤较小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使一些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得以完满解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因而专家预测21世纪微创介入技术会取代外科手术,在很多领域成为一项主要治疗手段.
-
我国健康科普的瓶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水平也随之提升,人们在经济宽裕的背后突现出了强大的健康保健需求,健康相关产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早在2004年健康产业论坛上,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教授就指出[1]:建立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可有效达到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也可带动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卫生宣传从此被赋予了健康管理的新含义.专家预测,健康管理将成为未来的热门行业[2],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其相关的产业政策、投资前景、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等环节,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与思考.
-
21世纪科学护理模式初探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及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科的管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据专家预测,21世纪,护理将作为不可替代的独立学科,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得到更快的发展.因此,护理学科将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医疗服务及护理人员素质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内驱力,也开始成为护理界同仁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
-
数字化医院建设模型探讨
数字化医院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字化医院是可以实现的.在美国、欧洲或亚洲的一些国家,数字化医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国内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也正在开展.有专家预测今后的5~10年是数字化医院的长足发展时期.
-
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完善保障制度的建议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也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到1999年底,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市截至2004年底,60岁以上人口260.78万人,占总人口19.28%;65岁以上人口201.06万人,占总人口14.87%;80岁以上高龄老人40.70万人,占总人口3.01%.据专家预测,上海市的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未来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等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
多发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的动态变化
创伤已成为我国第五位死因,是1~ 34岁居民的第一位死因[1].专家预测,21世纪,创伤人数可能成倍增长.寻找简单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成为创伤研究的内容之一.CK是肌肉损伤程度敏感的指标[2],与损伤严重度及ARF的发生率、病死率都有相关[3].本研究检测了41例多发伤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CK)浓度,研究血清CK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
禽流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分布全球.所有禽类对禽流感病毒易感,很多野禽类可携带这些病毒而没有明显的症状.禽流感病毒有严格的种族特异性,一般不感染人类,仅少数人在与病禽密切接触后可发病,但当病毒抗原发生明显变异时,就可能在人间引起大流行.据记载,20世纪,全球共发生3次人间流感大流行[1-4].1997年,香港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2003年再次在香港出现,随后,暴发的范围不断扩大,病人数增多,专家预测,极有可能再次引发流感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5].
-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第一次报告)
概要血管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安静少动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压力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有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幸存下来的患者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更多患者留有精神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大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5岁人群占有相当比例,30岁即突发心肌梗死也不少见.而二十世纪末期及以后出生人群,从少年时起即受不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影响,因此,医学专家预测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年龄还会提前.
-
抗醛固酮药物治疗进展
过去30余年心血管病防治取得巨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房颤及终末期肾病仍不断增多,有专家预测21世纪它们将是人类面临的大挑战.近20年ACEI与β阻滞剂应用初步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而抗醛固酮(Ald)药物的潜在效益,直到1998年RALES研究的发布才开始受到关注,但迄今仍只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里一颗遥远的,并不耀眼的新星.
-
关键词之二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增多
近日卫生部发出通报,今年报告病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专家预测,我国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有可能提前.
-
继往开来加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DM)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医史记载已逾千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其患病率明显增加,20世纪末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及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而受到世人的关注。与此同时,对DM复杂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胰岛素,这是对糖尿病病因和治疗史上的一次突破;50年代胰岛素放免测定技术开创了微量激素的测定,大大促进了对DM及各种内分泌疾病的研究;70年代揭示了Ⅰ型DM的免疫机制;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胰岛素基因遗传密码的解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合成激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问世,从而结束了依靠由猪、牛胰脏提取胰岛素的历史。与此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对DM遗传病因的研究,某些单基因遗传DM的致病基因被查明如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DM等。这些成果已集中反映在ADA(1997)和WHO(1999)糖尿病专家组对DM诊断标准和分型的新建议中,但目前对绝大多数(90%)2型糖尿病的复杂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DCCT和UKPDS等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也只说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和生化异常的纠正只能部分减少DM血管并发症。因此,DM专家预测21世纪到2025年全球DM的患病人数将继续增加,特别是2型糖尿病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仍将是糖尿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继往开来如何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仍是广大糖尿病专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与艰巨任务。在此,我们建议除有条件的单位可继续进行对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外,建议大多数临床医生宜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条件开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为此,根据以往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几点意见作为开展糖尿病临床研究的参考: 首先应尽量开展前瞻性研究,既往来稿中回顾性总结多,因此文章中存在资料不完整,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而影响论文的质量。而前瞻性研究不仅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进行严密的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的选择等,一篇好的论文研究设计本身就等于成功一半。
-
肺癌诊断水平的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其发病率上升速度亦高居各种肿瘤之首。专家预测,肺癌将是本世纪常见的两种疾病之一。在工业发达国家,死于肺癌的患者人数占各种癌症死亡人数总和的29%;肺癌5年存活率仅13%;80%的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肺癌早期诊断率仅15%,但这些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60%~90%。我国是香烟销售大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73年至1990年17年间肺癌发病率平均每年递增11.9%,为各种癌症之。以上可见,控制肺癌是摆在我们临床医师尤其是呼吸科医师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
重视老年慢性致残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均呈现普遍的老龄化趋势,而中国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人口的比例和数量的快速增长已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1.6亿,与日本人口总量相近,且据专家预测,至2050年,中国≥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0.4%,而其中≥80岁的高龄老人将超过1亿,占当时老年人口比例的23%!
-
医药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
业内有关专家预测,2007年国家对医药行业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药品政策性降价继续进行,外资企业介入程度加深,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跨国公司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民族药业发展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