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治疗舌血管瘤36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电针疗法治疗舌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应用ZAY-B型电化学治疗仪和铂金电极针,直视下将套管针插入血管瘤内后导入电极针,以绝缘套管保护正常舌体组织,将电极针连接于电化学治疗仪上进行通电治疗,瘤体固缩变硬后终止治疗,电针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
-
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治疗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一例
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术(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embolizqtion technique,GDC)是将电解脱铂金弹簧圈盘绕成圈置入血管异常瘘口内,造影证实后通过1~10V直流电将弹簧圈解脱,以栓塞靶血管的一种血管内治疗技术,目前多用于治疗颅内血管瘤.
-
应用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一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4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2年,加重1周于2004年4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7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全身大汗淋漓、恶心、面色苍白来我院急诊,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出院.近2月又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持续时间不等,长可达1小时,可自行缓解.近1周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
-
血管内栓塞治疗中脑动脉瘤破裂
我科1999年以来共采用电解解脱铂金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68例,发生术中破裂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45、40、51岁,详细资料见表1.2.讨论:据文献报道,下列因素可能与术中动脉瘤破裂有关:(1)存在假性动脉瘤,造影发现动脉瘤呈葫芦样;(2)曾多次发作SAH;(3)直径<4 mm的动脉瘤[1];(4)填充"后"1~2个GDC时;(5)近期曾发生动脉瘤破裂者.
-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致残率高.随着神经介入栓塞材料的更新,对于适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手术夹闭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明显优于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例亦不断增高[1].我院从2004年9月起,应用一种新式的水解脱铂金弹簧圈(Trufill DCS)对9例患者的10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CVS的铂金级低成本环保店
2014年11月,CVS旗下康涅狄格州西港店(West Haven,Conn.)获得能源与环境设计认证领导力(以下简称LEED)铂金奖,成为美国节能的CVS药店.铂金级店透视康涅狄格州西港店标志着CVS药房第一次被授予铂金认证,并且是公司的第8个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也就是说,西港店是全美节能的CVS药店.
-
组织工程弹簧圈与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通常应用弹簧圈和支架.弹簧圈的发展经历了解脱方式的变迁和制作材料的更新.传统的铂金弹簧圈置入动脉瘤后,腔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形成血栓填塞动脉瘤.铂金为生物惰性金属,存在致血栓作用弱、瘤腔填塞不够致密、瘤颈部内皮细胞不易黏附覆盖及填塞后动脉瘤腔可以再通等问题,因而难以有效防治动脉瘤填塞后复发或再出血的可能.
-
电针治疗体表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研究
应用我国研制的直流电治疗仪和铂金针,在B超或CT引导下将铂金针插入海绵状血管瘤内,按血管瘤直径大小决定插针的数目,呈圆柱状杀伤,其杀伤半径为8~10mm,所以布针的间距以15mm为宜.铂金针要贯穿整个血管瘤的直径,铂金针插妥后分为阴、阳极连接在直流电治疗仪上进行通电治疗.电压为4~8V,电流为40~100mA,电量按血管瘤直径每10mm给100库仑.治疗结束后先将电压降至零度,然后拔除电针,并用纱布压迫针眼,偶见肝血管瘤拔针后有针眼渗血压迫无效时,可用无创针缝合结扎.
-
后交通动脉瘤栓塞的护理配合
可脱节铂金微弹簧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致残率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安全等特点.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考虑为一种侵袭性介入治疗,同时伴有危险性.故严格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我院共进行弹簧圈治疗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6例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达42%[1].随着介入神经外科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对于同时适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神经外科夹闭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明显优于外科手术.2003年7月一种新式的水解脱铂金弹簧圈(trufill detachable coil system,trufill DCS)在我国上市,我院于2003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此弹簧圈对6例患者7个动脉瘤进行栓塞,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对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哲学思考
1 血管内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发展过程1.1 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回顾宽颈动脉瘤如果采用常规的开颅神经外科手术 (动脉瘤颈夹闭术) 手术成功率较低,主要是因为瘤颈宽大,不容易充分地暴露,而且开颅手术的创伤较大,故目前逐渐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来治疗宽颈动脉瘤.初期人们用电解可控铂金弹簧圈技术(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来治疗宽颈动脉瘤.但逐渐认识到该技术的复发率较高.对于宽颈动脉瘤(颈宽>4mm、直径>10mm),初次治疗的完全栓塞率只有31.2%~50.0%[1].对于不完全栓塞的动脉瘤的长期随访发现:小而宽颈的动脉瘤复发率则达到42.0%,大或巨大的动脉瘤复发率为87.0%~90.0%[2].
-
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前多无症状,其患者多因动脉瘤破裂后出血而就诊.本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术39例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院用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男25例,女14例,33~65岁,平均45.6岁.瘤体直径2.47~13.2 mm,平均7.8mm.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动脉瘤压迫引起眼睑下垂9例.
-
人工肩关节的研究进展
1历史回顾文献记载,肩关节是早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关节,1892年3月11日法国医生Jules Pean在巴黎的Hospital St.Louis对一个患有肱骨近端大结节脓肿的年轻人进行了第一个有报道的人工肩关节手术,并于1893年第一个报导了人工肩关节手术;Pean医生使用的假体用铂金管子置换肱骨干,橡胶球充当肱骨头,用马毛将周围的肌肉缝合于铂金管子上,手术后功能效果非常好,但由于持续的感染两年后不得不取出了假体[1].
-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现代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都能经血管内途径栓塞治愈,从而免除了开颅手术.自2003年以来,我科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1991年Guglielmi等[1]首次报道了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动脉瘤.我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成功为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术,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GDC栓塞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1例报告
颅内假性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我们于2001年10月收治1例,结合病史、头颅MRA和全脑DSA证实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经电解可脱卸铂金微弹簧圈(GDC)栓塞术后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历经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和电解可控性微弹簧圈等阶段的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和成功率均大幅度提高[1].我科从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对12例患者的12个颅内动脉瘤采用新式的水解脱铂金弹簧(Trufili DCS)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二例报告
2000年5月我们用电解式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例病人,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就诊.2例均为非急性期治疗,经数字减影(DSA)全脑造影明确诊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