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罗帕酮引起阿-斯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有高血压病史17年,劳力型心绞痛7年,因急性下侧壁心肌梗死伴室性早博,于2002年10月4日急诊人院.体检:P 108次/min,BP 160/90mmHg,口唇和指甲紫绀,心尖博动不明显.
-
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劳力型心绞痛30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1999~2001年就诊的门诊病人,共51例。男性34例,女性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1例。其中,治疗组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7±4.5岁;对照组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2±6.9岁。治疗……
-
益气活血汤治疗胸痹心痛62例
胸痹心痛属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的范畴,是内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提前.笔者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运用自拟方“益气活血汤”治疗胸痹心痛患者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2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大79岁,小40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短1周,长16年.中医辨证分型:心血瘀阻型I5例,痰浊壅塞型6例,阴寒凝滞型4例,心肾阴虚型5例,气阴两虚型26例,阳气虚衰型6例.按现代医学冠心病分类,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43例,自发型心绞痛19例(包括卧位性心绞痛6例,变异性心绞痛2例.梗塞后心绞痛8例,中间综合征或称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 7例,不稳定型45例.
-
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硝异山梨醇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复方丹参滴丸合用传统的抗心肌缺血药物硝异山梨醇酯能否加强抗心肌缺血效果?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对1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了符合WHO关于SAP诊断标准(Circulation?1997;59∶607),至少有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病史、每周发作≥5次,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的门诊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除外无痛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按1∶1随机分为A、B两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动态心电图Q-Tcp延长的临床观察
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是目前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生急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指标之一。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快心率Q-Tc与慢心率Q-Tc之差,即Q-Tc延长部分(Q-Tc prolongation,Q-Tcp)较常规心电图Q-Tc更为敏感。1997~1999年以来,我们对冠心病患者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Q-Tcp延长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冠心病诊断根据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元柏民.心血管病诊断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139—141)规定,及全国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8∶311—319)而确诊。临床均属于稳定型冠心病。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3~76岁,平均(58.30±7.65)岁;病程0.3~21年,平均(6.75±3.81)年;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例,劳力型心绞痛6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5例,早搏8例,肺结核1例。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第1辑.1993∶41—45),其中气滞血瘀型14例,痰浊血瘀型3例,气阴两虚型9例。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56.25±6.76)岁;病程0.5~18年,平均(5.93±3.75)年;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例,劳力型心绞痛7例,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6例,早搏9例,肾功能不全1例。中医分型:气滞血瘀型15例,痰浊血瘀型3例,气阴两虚型8例,两组情况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心慌、乏力等症状。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回顾与展望
经过新中国几代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努力,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已经形成体系,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目前认为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冠心病的病症结合分析发现: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多属于气滞、血瘀、寒凝闭阻心脉,不通则痛;冠心病稳定期则正虚邪实并存.劳力型心绞痛:劳则气耗,病机多为气虚血瘀;不稳定性心绞痛因血小板激活、微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凝血酶原激活、血纤维蛋白水平升高,其病机以血瘀为主,其中自发性心绞痛多为阳虚、寒凝、气滞.急性心肌梗死除上述因素外,多兼有热毒、瘀毒和浊毒内结.
-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心绞痛188例
稳定性非劳力型心绞痛的病例病情稳定,易于长期观察总结.笔者多年来突出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结合门诊工作特点,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符合胃阳不举、心阳不振型病例,发挥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18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不同类型心绞痛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和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以胸痛或心前区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将心绞痛分为:劳力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三种类型.自1996年我科针对176名心绞痛患者,根据其不同类型的心绞痛表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对于提高疗效,及时掌握病人病情、情绪变化,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提高生理、社会两方面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病例49:52岁男性胸痛,冠脉造影正常
52岁,男性.主诉为典型劳力型心绞痛,胸骨下挤压痛,向颈部,左上肢放射.劳力时发生,休息后或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病人唯一危险因素是吸烟,数个月前停止吸烟.
-
X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
X综合征是指临床上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国外研究发现在X综合征患者中内皮素(ET)浓度明显升高,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比较X综合征和正常对照组血浆ET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
大动脉炎以劳力型心绞痛为首发症状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劳力型心前区疼痛10个月,于1999年3月26日入院.1998年6月起,在快速走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向左肩部放散,休息5~10分缓解,当时查心电图示Ⅱ、Ⅲ、aVF、V1~6导联ST段下移0.1~0.3 mV.9月份起卧位时亦有发作.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
病例7卧位型心绞痛改变治则的首例男性患者,49岁,司机,于1980年11月10日因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已10小时,加剧4小时入院,既往有劳力型心绞痛史10年,高血压史已30年,高达200/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在160~170/100 mmHg左右.
-
心绞痛危险度分层
心绞痛的病生理基础为心肌供氧和需氧失衡导致心肌缺氧的结果.在氧的供需矛盾中,供血减少是关键的因素.如果供血减少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固定性狭窄所致(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则表现为活动或运动诱发的劳力型心绞痛;如果供血减少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多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自发型或变异型心绞痛;如果供血减少兼有固定性狭窄和血管收缩因素参与,心绞痛常表现为混合型.
-
误诊16年的β受体亢进综合征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6年.自1989年开始,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钝痛,持续时间数秒到3 min不等,偶向左腋下、肩部、背部放射,休息后可缓解.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诊断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此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硝酸异三梨酯、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症状时有发作.2001年曾做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为阴性.2004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无明显狭窄,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左心室各节段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80%.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观察CM3G能否改善患者的QT离散度(QTd).资料和方法55例进行了CABG的患者(男性45例,女性10例),年龄37~80岁,平均60.1岁.其中48例手术前有不稳定型或劳力型心绞痛,2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
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一例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心前区憋闷3年,加重4个月于1999年4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 入院后给予大剂量氨酰心安、硫氮酮及双硝酸异山梨醇等药治疗,活动量仍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心电图即有心肌缺血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100%闭塞,回旋支(LCX)近段95%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40%~50%狭窄。其中LAD病变不仅闭塞时间较长,而且闭塞处形态提示不宜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而较适合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另一支病变血管LCX,狭窄以远分成四支较小的边缘支,若行CABG术,需搭四支“桥”,且效果不会满意,而较适合于PTCA及支架置入术。经内外科会诊认为无论内科还是外科,单方面治疗的效果将不满意。决定行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ICR)。术前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1周后于5月11日,先在导管室先行回旋支PTCA及支架置入术,术前即刻常规给予肝素90 mg,支架很快置入成功。随后送外科手术室通过左胸前区微创小切口采用乳内动脉直接进行前降支CABG术(MIDCAB)。术中追加肝素20 mg。整个手术创伤极小,效果满意。手术第2天静脉给药肝素35 mg,日2次。第3天始服用巴米尔(水溶性阿司匹林)0.3 g日一次,噻氯匹定0.25 mg日2次。数天后,患者很快恢复出院。3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AD的内乳动脉桥及LCX的支架
-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
根据2013年欧洲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定义,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慢性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稳定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性心绞痛[1]。冠心病具有慢性迁延性和高复发性特点,急性期通过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出院后稳定期6个月内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22.6%,死亡病因中50%为再发心肌梗死[2]。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治疗策略应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并重,以期有效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反复住院和不必要的血运重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使患者恢复佳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功能。近5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心脏康复是冠心病稳定期治疗的佳管理模式。
-
中药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患者98例为例,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平均分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9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4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舒降之致严重肌肉疼痛一例
患者,男,61岁.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劳力型心绞痛、高血压病Ⅲ期,于98年6月12日入院治疗.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8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及闻干湿性罗音,心腹正常,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血胆固醇水平增高.患者入院后予2%硝酸甘油及普乐林静点,抑平舒、消心痛、倍他乐克、舒降之等第13天时出现腰骶部及双膝关节以上肌肉疼痛,并逐渐加重,口服芬必得及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止痛,效果不佳.第14天时,患者自觉疼痛难忍,给予强痛定100mg对症止痛.请外科会诊除外外科情况.怀疑舒降之引起可能性大,嘱其停用.停用舒降之2天后,患者诉以上症状消失.
-
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初发性劳力型心绞痛,心梗前状态及心梗后心绞痛.亦有将变异性心绞痛包括在内者,本组专指前4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往往是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前驱信号.因此,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