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ADHD脑沟形态学研究
目的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为临床表现的儿童精神疾病,并伴随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相比于传统的皮质厚度等度量,脑沟的形态学特征分析,能更有效刻画大脑灰质和白质的异常.脑沟曲面是脑灰质和脑脊液的分界面,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受年龄、疾病因素影响较小.本文分析了ADHD患者与正常儿童脑沟形态学的差异,为ADHD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本文以NITRC数据库中19名ADHD患者和50名正常儿童的磁共振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BrainVISA软件提取大脑18条主要脑沟,并测量它们的长度、深度、曲面积等形态学参数.排除年龄性别差异后,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DHD患者与正常儿童在这些脑沟的形态学参数中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同正常儿童相比,ADHD患者左侧中央后沟和右侧枕叶的沟的平均深度显著增大,左侧额下沟的平均长度显著减少.结论 ADHD患者大脑的顶叶、枕叶及额叶的脑沟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病变可能与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有关,有助于进一步探究ADHD的神经发育机制.
-
颅内压升高伴急性水中毒患者1例分析
1病史摘要
患者女,44岁,既往有“甲亢”病史,长期服用甲巯咪唑,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重要病史,否认慢性头痛病史。于医院查体行妇科彩超检查前30 min内饮约3000 ml水后急性起病,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头痛,主要位于后枕部,呈持续性,性质不清;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喷射性,无发热,无肢体活动不灵及抽搐,在家未进行处理,症状约持续2h有加重趋势来诊,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症状加重,出现烦躁不安,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行颅脑CT检查示脑沟显窄浅,不排除脑水肿,收入病房继续治疗[1]。 -
Lhermitte-Duclos病二例
例1 患者男性,18岁.因头昏2个月入院.查体:头围67 cm,共济运动障碍,左侧肢体明显,肌力、肌张力、全身浅深感觉及反射无明显异常,巴宾斯基征阳性,颈抵抗.MRI检查发现左侧小脑半球有一约为7.0 cm×6.0 cm×5.0cm的异常信号改变区,T1像上可见呈小脑沟回样排列的低信号和等信号、T2像为高信号与等信号交错的分层结构,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为典型的"虎纹征"表现(图1).MRS检查提示乙酰天冬氨酸下降不明显,乳酸增加,胆碱降低.
-
胎儿无脑回-巨脑回畸形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无脑回-巨脑回畸形(agyria-pachygyria),又称光滑脑(lissencephaly),是指大脑半球脑沟、脑回形成障碍的一类疾病[1,2],其中无脑回畸形(agyria)为大脑皮层完全无脑回[3],而巨脑回畸形(pachygyria)为伴浅小脑沟的宽大脑回,即不完全性脑回缺如,病变程度比无脑回畸形轻[4],两者均属神经元移行异常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癫痫、智力及语言障碍和其他神经功能异常[5],大多数患者生存期较短,且脑回缺如程度越重预后越差[1,2].因此,产前胎儿无脑回-巨脑回畸形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
婴儿脑面血管瘤病一例
患儿男,7个月,因18 h内抽搐7次入院.病史:生后右侧面部即有血管痣,18 h前无诱因出现无热惊厥.体检:神清,右侧面部血管痣,颈软,前囟平软,0.5 cm×0.5 cm,头围42 cm,双肺闻及痰鸣.辅助检查:头颅CT平扫见脑室脑沟增宽.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脑电图检查:异常脑电图.
-
克-雅氏病误诊为神经症性障碍一例
患者男,60岁.2009年1月19日因双下肢无力,走路前倾、不稳住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1月22日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小脑脑沟稍增宽,诊断"小脑萎缩".患者被告知诊断时表现紧张,不能言语及行走;经专家解释后方恢复如常.
-
脑梗死后罕见顽固低血压一例
临床资料 女性,76岁,因"左侧肢体瘫痪,血压低30余天"于2006年12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0余天起床上厕所时突发昏倒,呼之不应.急诊CT:右颞顶叶低密度灶,脑沟脑回渗血.
-
多发性硬化误诊为脑转移瘤一例
患者 女性,48岁.1999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易激惹,记忆力减退.3月6日突然发生头痛,左下肢无力.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额、颞、顶叶可见多个1~2.5cm大小不等、不规则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周围可见轻度水肿,腑室、脑沟轻度受压,注射Gd-DTPA后可见不均匀斑块状、环形、半环形异常强化,诊断为:多发性脑转移瘤(图1a~c).
-
颅骨嗜酸细胞肉芽肿一例
患者男性,48岁.因发现前额部隆起2年入院.检查:前额部隆起,无压痛,触及约3cm×4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X线头颅正侧位片:头颅额部见多发性有规则透亮区,无硬化边缘,无骨膜反应,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状.头颅CT扫描:额部软组织影增厚,额骨呈穿凿状大小不等的骨质缺损,脑质密度未见异常,脑室系统、脑沟、脑裂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诊断:嗜酸性肉芽肿.
-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7例报告)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3例,受伤至入院在48小时以内.其中因合并血肿及脑挫裂伤而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者9例.Fisher分级2级21例,3级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基底池、环池11例,大脑半球脑沟7例;血肿发生于前侧裂6例,纵裂2例,天幕下1例.
-
二例高原性脑水肿的CT和MRI表现
例1 男,32岁.平素体健,无任何疾病史.于2004年11月8日从甘肃到青海玉树州曲麻来县(海拔4600 m)打工.患者到该县后当天出现头痛、呕吐并进行性加重,随之出现抽搐并昏迷,急诊送至我院,诊断为高原性脑水肿.入院当天行CT平扫检查,示脑沟、裂模糊,两侧白质密度略低,CT值为35 HU(图1).经吸高浓度高流量氧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患者清醒并逐渐好转.
-
左颞顶部毛囊癌一例
患者 女,78岁.左侧颞顶部肿物3年余.近期流涎,言语欠流利,右侧肢体乏力.MRI见左侧颞顶部有一3.0 cm×3.6 cm×4.1 cm大小的类圆形囊实性混杂信号影,肿块包膜清楚,病灶边缘光滑锐利,肿块周围骨质侵蚀缺如,囊性肿块旁实性部分向颅内侵犯,压迫额颞顶叶,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影,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小,左侧额颞叶脑沟裂受压变窄、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
脑萎缩性痴呆病人的社区护理
脑萎缩是指脑的体积和重量减少,大脑呈弥漫性萎缩,脑回缩小,脑沟加宽,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
-
囊性脑膜瘤
患者男,48岁,头痛半年,加重半个月.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近半个月来头痛加重.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CT平扫示右侧额叶脑脊液样囊性低密度影,其上部密度不均,CT值12~50 HU不等,边界尚清.磁共振平扫T1WI右侧额叶可见50 mm×78 mm×87 mm大小、境界尚清与大脑镰呈广基底的囊性低信号影,囊影内可见等信号的条状、结节状及网状影,周围可见少许低信号的水肿带,邻近脑沟受压变浅,中线结构左移(图1).
-
老年人硬脊膜下肿瘤切除术并发血肿3例报告
1 病例资料例1男,79岁.双下肢疼痛,无力半年.经MRI诊断为La~3髓外硬膜下肿瘤.入院检查:神志清晰,反应灵敏,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侧Babinski's 阳性, Chaddocki's阳性,头部CT检查脑室系统稍大,脑皮层脑沟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施La~3椎板切除硬膜下肿瘤切除术.
-
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报告
例1.男,59岁,在车间劳动中突然剧烈左偏头痛,恶心,在厂医院按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不见好转,左偏头痛持续性加重,左侧胀痛、顶痛.次日住入本院(1995-04-03),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后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当时头部CT扫描显示:"左侧脑室内高密度影,脑质密度均匀,余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CT诊断:"左侧脑室内出血”.在治疗上绝对安静卧床,避免探视等不良刺激,并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静滴,6-氨基己酸6.0g每日1次静滴,安络血10mg每日4次肌注,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口服.1周后头痛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头部CT:脑质密度均匀,各脑室大小形态正常,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CT诊断:"脑室内出血完全吸收”.
-
急重症诊治第5讲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头痛、呕吐、颈强、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的一组疾病,急性期CT表现为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改变.
-
断面图像上脑沟、回的定位研究进展
现代神经外科学对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要求在脑沟、回上精细定位.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断面图像上脑沟、回定位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以利于临床应用及对其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抢救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我们打用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抢救5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5~68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经腰穿证实为血性脑脊液,且经CT证实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患者示纵裂池、前脑脑沟高密度影;1例以大脑外侧裂、基底池高密度影为主,1例示右外侧裂、纵裂及基底池高密度影.意识不清3例,嗜睡2例,属于Hess分级Ⅳ~Ⅴ级.
-
经脑沟入路切除中央区肿瘤(附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央沟区肿瘤手术切除的方式和方法.方法 24例位于中央沟区的病变,均采用解剖脑沟的方式进行切除.结果 获得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2例短期内存在功能下降,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通过解剖脑沟进行中央沟区占位的切除,可以在保留皮层功能的情况下大限度的切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