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江苏汉族人群FⅧ基因内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为研究江苏地区汉族人群FⅧ基因内微卫星DNA CA-13、CA-22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在血友病甲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分别检测了86名(131条X染色体)和74名(109条X染色体)江苏汉族人CA-13、CA-22的长度多态以及三个血友病甲家系成员这两个微卫星的长度变化.结果发现CA-13、CA-22分别有7种、4种等位片段,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分别为0.5149、0.5202.用这两个微卫星进行家系连锁分析,两个家系得到诊断,并检出一名携带者.本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CA-13、CA-22具有高多态性,联合应用这两个微卫星,理论上可使家系完整的血友病甲携带者检出率及产前诊断率达77%.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血友病甲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的新方法.
-
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偶合血友病甲致出血1例报告
患儿,男,10月余.2004年3月20日,在当地接种点于右臂三角肌处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注射后出现右上肢块状血肿,家长经咨询当地接种人员后为患儿热敷.3月21日,因血肿迅速扩大,患儿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为血红蛋白(Hb)96g/L,红细胞(RBC)计数3.28×1012/L,白细胞(WBC)计数14.5×109/L,中性粒细胞(N)0.58,淋巴细胞(L)0.38,单核细胞(M)0.04,血小板(PLT)计数340×109/L,疑为药物性过敏.
-
云南省三民族人FⅧ基因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1],FⅧ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2区8带(Xq28)全长约186 kb,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目前多利用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2]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顺序(VNTR)[3,4]作为遗传标志进行有缺陷基因的连锁分析和产前诊断.但多态性位点在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各异,为获得不同民族FⅧ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信息量,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了云南省傣、彝、汉族人群FⅧ基因22内含子XbaⅠ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位点的DNA序列,以确定该位点在上述三个民族中的诊断价值.
-
血友病甲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因子Ⅷ制剂替代疗法的出现,使血友病甲患者的出血倾向得到明显的控制,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血友病患者产生了因子Ⅷ抑制物,这一严重的血友病治疗的合并症,给有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的止血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本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
自发性腹腔出血为首诊的血友病甲二例
例1 患者男,23岁.2个月前因剧烈活动后出现右下腹疼痛,在外院诊断为"右侧后腹膜血肿并行清除术",术中伤口渗血不止,经输新鲜血4 400 ml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5 d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伴右下肢疼痛.于1999年4月6日收入我院内科.既往无自发或创伤后关节出血,无肌肉内血肿病史.体检:右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10 cm×7 cm大小包块;右下肢活动受限,不能伸直.彩色B超示右下腹腹膜后可疑血肿.血象WBC 11.6×109/L,中性0.81,淋巴 0.14,单核 0.04,嗜酸0.01;RBC 4.56×1012/L,Hb 132 g/L,血小板 141×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2.5 s,凝血酶时间(TT)10.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6.4 s,纤维蛋白原3.43 g/L.以其父同时查凝血功能做正常对照,结果:PT 11.9 s,TT 11.2 s,APTT 29.8 s,纤维蛋白原3.58 g/L.患者A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6.6 s.血清Ⅷ因子含量0.082,Ⅸ因子含量1.10.诊断:血友病甲.给于Ⅷ因子等内科保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于1999年4月27日出院.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血友病甲合并尖锐湿疣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在外院诊断为血友病甲,多次输注凝血因子Ⅷ、冷沉淀、冰冻血浆等.近2周发现尿道口赘生物,生长迅速,于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尿道口赘生物呈菜花状生长,醋酸白试验阳性,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为6型,白细胞(WBC)8.07×109/L,红细胞(RBC)5.43×1012/L,血红蛋白(Hb)95 g/L,血细胞比容(HCT)33.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1.9 μ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17.5 pg,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21.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83 g/L,血小板(PLT)303×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0.7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S)78.2 s.结合临床病史确诊血友病甲、尿道口内尖锐湿疣.
-
非亲属尸体供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一例
血友病甲(hemophilia A)是一种常见的伴性隐性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乏性疾病.
-
活体供脾脾脏移植治疗血友病甲5例
目的通过总结5例活体供脾脾脏移植治疗血友病甲的经验,分析脾移植对血友病甲的治疗作用以及脾移植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对5例血友病甲的患者分别进行亲属供脾的脾脏移植,其中父亲供脾3例,母亲供脾2例;全脾移植3例,部分脾移植2例.均采用右侧髂窝腹膜外移植,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脾静脉与髂内或髂总静脉端侧吻合.术后采用CsA 6~8 mg/(kg*d)+ALG 500 mg/d或OKT3 5~10 mg/d+Pred或加用Aza 1~2 mg/(kg*d)的抗排斥治疗方案.结果 5例脾移植手术均成功,术后脾脏有功能存活短30 d,长现在已3年多.其中1例于术后38 d死于免疫抑制剂并发症,1例于术后2年因经济原因停止服用免疫抑制剂致使移植脾功能丧失,一例患者因急性排斥反应致脾破裂于术后42 d切除移植脾脏,余2例移植脾功能均良好.5例术前Ⅷ:C浓度均<5%, 术后高达56%,低为15%.临床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有3例术后下肢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结论亲属供脾脾脏移植是治疗血友病甲的有效方法,对于控制自发性出血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
血友病甲伴膀胱大出血一例报告
患者,男,37岁.因尿痛、排尿困难伴肉眼血尿10 d,在外院留置导尿管后于2005年11月15日转入我院.原有血友病甲史(第Ⅷ因子缺乏)30年,膀胱结石取石史5年,股骨头坏死3年.体检:下腹部隆起,压痛,留置导尿管中为血性液体,引流不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90 g/L,凝血酶原时间12.3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90.6 s,凝血酶时间15.7 s,纤维蛋白酶原4.02 g/L,凝血第Ⅷ因子1%(正常值50%~100%).B超提示膀胱内大量凝血块,未见肾积水.CT示膀胱内凝血块,左股骨头坏死.入院后经导尿管冲洗,有大量凝血块,冲洗不通畅,经膀胱镜下吸血块后冲洗液转清.
-
血友病患者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以及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过去称为血友病C).血友病A(即血友病甲)又称遗传性因子Ⅷ缺乏症.此病为常见,约4倍于血友病B,通常所说的血友病实际上就是指血友病A.血友病B(即血友病乙)又称遗传性因子Ⅸ缺乏症[1].目前,因为有了替代疗法这个武器,人们不仅可以治疗血友病,而且不再恐惧血友病患者外科手术的危险后果.在国外早已开展了血友病患者的外科手术,诸如肺切除术(1968年)[2]、前列腺切除术(1975年)[3]、心脏换瓣手术(1979年)[4],甚至肝移植[5]及肺移植等,而且已经有脾移植治愈血友病的报道,国内虽开展脾移植治疗血友病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不乏成功的个案报道[6].现能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是同济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01年9月为一名重症血友病患者成功施行了肝癌切除术.经1年随访,至今情况良好[7].为进一步慎重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查阅了近国内外文献,将血友病患者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
血友病基因诊断的研究
目的 对20名血友病甲患者和4例血友病乙患者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1血友病甲患者FⅧ基因检测:(1)内含子22倒位检测:首先采用长距离PCR (LD-PCR)对患者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进行检测;(2)内含子1倒位检测:对内含子22倒位突变阴性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PCR进行内含子1倒位突变检测;(3)点突变检测:对内含子22和1倒位突变阴性患者,针对FⅧ基因26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点突变;(4)大片段缺失检测:对前三步检测阴性的患者,进一步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大片段缺失.2血友病乙患者FⅨ基因检测:(1)点突变检测:针对FⅨ基因的启动子、8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点突变;(2)大片段缺失检测:对点突变检测阴性者,进一步采用MLPA检测大片段缺失.结果 20例血友病甲患者,共检出内含子22倒位8例,内含子1倒位1例,错义突变5例,插入突变1例,大片段缺失1例,剪切突变4例.4例血友病乙患者检测出错义突变2例,缺失伴插入突变1例,大片段缺失突变1例.其中新发现FⅧ基因突变3例(c.1009 +2 C>T,c.670+1 G>C,c.4798 delA),F9基因突变1例(c.938-939indelT).结论 本研究对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患者的基因诊断阳性率为100%.
-
1992~2000年血友病甲患者HBsAg、抗-HIV和梅毒阳性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血友病甲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92~2000年山东省血液中心血友病研究室确诊和治疗的162例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清检测,并随机选择1 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62例血友病甲患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4.32%(7/162)和8.64%(14/162),无偿献血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1 000)和2.00%(20/1 000);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零.结论血友病甲患者ALT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x2=21.65,P<0.05),HBsAg阳性率低于无偿献血者(x2=6.72,P<0.05),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均无HIV和梅毒流行.
关键词: 血友病甲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艾滋病病毒 梅毒 -
长距离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重型血友病甲Ⅷ因子倒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血友病甲(HA)是由于凝血因子Ⅷ基因缺陷所致的X-连锁遗传性出血疾病,其基因突变高度异质.1993年,Lakich和Naylor分别发现,此前多年来找不到FⅧ基因缺陷的约半数重型HA的患者,是由于FⅧ基因第22内含子(IVS22)内的F8A1与其远端约400~500kb处高度同源的序列F8A2或F8A3发生基因倒位所致.迄今,国际上检测这种基因倒位都是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虽然这种技术能够准确地查出是否有基因倒位,并能区分远端倒位与近端倒位等不同的类型,但此技术操作步骤繁多,流程长,出结果慢,难度大,且要操作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等.我们从1996年开始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利用长距离DNA扩增技术(LD-PCR)替代Southern印迹杂交进行FⅧ基因倒位的诊断.经二年努力终获成功,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血友病大腿血肿破溃感染1例的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可彻底去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并保持有效吸引,促进伤口愈合。我科于2015年9月收治1例血友病甲(HA)伴发左大腿根部血肿破溃感染患者,通过清创+VSD、补液抗感染、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重型血友病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一例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3个月伴皮肤黄染1周"于2009年5月14日入院.在外院行抗炎支持对症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血友病甲史(FⅧ缺乏)30年.
-
肝、脾移植临床若干问题的争辩--2002年全国器官移植会议模拟主题辩论会纪要
编者按 2002年全国器官移植会议就目前临床肝脾移植的4个热点问题(肝移植术中是否施行静脉转流、肝癌病人是作肝叶切除术还是作肝移植术、亲属活体肝移植是否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血友病甲是否为脾脏移植的适应证),邀请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开展了学术辩论与讨论.辩论会形式新颖,学术气氛活跃.通过辩论和深入讨论,使与会者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这些问题对我国肝脏与脾脏移植的临床研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刊将辩论会纪要刊出于后,以飨读者.
-
甲型血友病并肌肉关节出血的护理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缺乏的出血性疾病,以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为主要临床症状.我科近年收治1例甲型血友病并发肌肉、关节腔出血,经治疗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
血友病甲的诊治体会(附一例报告)
1病例资料男,1岁.因碰伤致皮肤淤斑半月余,牙龈反复出血7天入院.患儿于半月前因碰伤后出现皮肤淤斑,未重视,7天前牙龈碰伤后出血不止,经一般压迫止血无效,渗血不止长达60小时,估计总失血量为200 ml,面色苍白.在门诊予肾上腺素液纱布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有针刺后出血不易止住病史.查血红蛋白82 g/L,红细胞3.21×1012/L,白细胞6.8×109/L,嗜酸细胞0.36,淋巴细胞0.64,血小板200×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8.8秒.
关键词: 血友病甲 -
血友病骨关节X线表现1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2岁,主因确诊血友病甲32年,左髋关节疼痛3 h急诊入院。患者32年前出生后不久因皮下血肿于某大医院确诊为血友病甲,患者多年来间断创伤或自发出现多关节腔出血、肌肉及皮下血肿。其父体健;其母及3位姨妈均为血友病甲携带者,其外祖父及一位表兄均系血友病甲患者;有一姐姐体健。现患者双下肢膝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患者入院3 h前摔倒,出现左侧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进一步诊治住院检查。查体:体温(T)36.6℃、脉搏(P)116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34/94 mm Hg;面色红润,意识清楚,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膝关节畸形,屈曲受限;左髋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X线表现:左股骨粗隆处可见斑片囊状低密度区,病变边缘清晰,可见骨质硬化,小粗隆处条状改变影,股骨头处可见纵形线样透亮影,股骨中段骨皮质不规则,骨轮廓变形,骨干可见骨膜反应,软组织内可见机化影。 X线诊断:结合临床左髋关节血友病表现,可疑骨折。 -
1例血友病甲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PICC置管的报道
目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化学治疗,需要有良好的血管通道来完成整个化疗过程[1].血友病甲(hemophilia A,HA)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报道极为少见,由于患儿在患有白血病的同时伴有凝血Ⅷ因子缺乏,因此,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具有较高的置管危险度.为了保证患儿的穿刺安全,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支持下,于2011年4月为1例血友病甲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非超声引导下以改良赛丁格尔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留置期间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共留置321个导管日,于2012年3月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支持下拔管,拔管后无出血相关并发症,穿刺处伤口愈合.
关键词: 血友病甲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