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肩峰动脉肩峰支逆行锁骨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郑和平;林建华;许卫红

    目的:为修复肱骨近端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胸肩峰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胸肩峰动脉肩峰支沿途发出3~5支、外径0.3~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外段后参与肩峰网形成;其长度5.1±0.4cm、外径1.2±0.2mm.锁骨支有1~3支、外径0.2~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内段;其长度2.0±0.1cm、外径1.2±0.2mm.结论:可设计以胸肩峰动脉肩峰支蒂逆行锁骨骨膜(骨)瓣转位修复肱骨近端的新术式.

  • 改良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咽瘘缺损:九例经验总结

    作者:宋达疆;章一新;李赞;喻建军;周晓;陈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

    目的 介绍改良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皮瓣用于复杂咽瘘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改良带蒂TAAP皮瓣修复重建的9例复杂咽瘘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 ~ 72岁,咽瘘缺损面积范围自4.5 cm×2.5 cm至6.5 cm ×4.5 cm,TAAP皮瓣皮岛大小自7.0 cm ×4.0 cm至8.0 cm×5.0 cm;颈部皮肤软组织瘘口缺损大小自4.0 cm ×3.0 cm至6.0 cm ×4.0 cm,TAAP皮瓣皮岛大小自5.5 cm×3.5 cm至7.0 cm×5.0 cm.结果 9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所有供区直接闭合,未见皮瓣血管危象和皮瓣坏死情况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钡餐造影显示下咽通畅,无狭窄和咽瘘复发.随访8~ 32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均恢复经口进食.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无损伤.结论 改良带蒂TAAP皮瓣适用于修复复杂咽瘘缺损合并颈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 改良分叶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在下咽缺损合并颈前区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彭文;毛煌兴;柳泽洋

    目的 总结改良分叶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缺损合并颈前区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改良分叶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收治的7例下咽癌患者的下咽缺损合并颈前区缺损,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8~65岁,平均(50.0±3.4)岁.下咽缺损面积为5.5 cm×3.5 cm~ 12.0 cm×4.5 cm,颈前区缺损面积为8.0 cm×4.0cm~10.0 cm×4.0 cm.结果 胸肩峰穿支皮瓣面积为6.5 cm ×4.0 cm~ 13.0 cm×5.0 cm,胸大肌肌皮瓣面积为8.0cm×4.5 cm~11.0 cm×5.0 cm,血管蒂长度为6.5~8.5 cm,其锁骨下旋转点至受区边缘距离为7.0~9.5 cm.所有皮瓣完全成活,皮瓣供区均一期缝合.患者住院时间14 ~ 19 d,平均15.5d.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4、15、20、18、30、25、38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均可以完全经口进食,未见肿瘤复发,没有咽瘘发生,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改良分叶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适用于下咽缺损合并颈前区缺损的修复.

  • 腋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王博文;张鹏;姚景润;李玉泉

    笔者在对1具成年女尸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此类变异实属罕见,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右侧腋动脉在第1肋外侧缘从锁骨下动脉移行而来,该处血管外径为6.32 mm,在距第1肋外缘腋动脉起点5.90 mm处发出肩胛上动脉,该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30 mrn,经臂丛上干后方,锁骨后方,进入肩胛区.距腋动脉起点14.48 mm发出胸上动脉,该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00 mm,分布于腋窝前壁.距腋动脉起点27.72 mm发出胸肩峰动脉,该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44 mm,穿锁胸筋膜至胸大小肌、肩峰和三角肌.

  • 左侧腋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张凯辉;段晨颖;王丽娜;司道文

    笔者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169 cm,60岁左右)时,见其左侧腋动脉第2段发出一粗大的变异主干并被正中神经的2个根夹持,该变异主干发出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5个分支.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外径5.32 mm)在第1段发出胸上动脉(外径1.92 mm)和胸肩峰动脉(外径1.96 mm).腋动脉在第2段发出粗大的变异主干(外径4.46 mm),且该变异主干被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夹持.

  • 多发性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马建敏;万斌;胡小令

    在尸体解剖时发现1具男尸右侧腋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以及左侧肾动脉多发性变异,现将变异情况报告如下.1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右侧腋动脉起始处外径为6.9mm,其第1段距第1肋外缘11.5 mm处发出胸上动脉,分布于第1、2肋间隙前部.第2段距第1肋外缘29.8 mm处,发出胸肩峰动脉和一较粗大的动脉干,此干的起始处外径为3.6mm,在距此动脉干起始26.5 mm处发出胸外侧动脉至前锯肌;距起始30.5 mm处发出胸背动脉至背阔肌;距起始40.6 mm处发出旋肱后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分别穿四边孔和三边孔至冈下窝.第3段距第一肋外缘43.3 mm处发出旋肱前动脉,绕过外科颈的前方走行.

  • 胸肩峰动脉的超声检测及其在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成忠;范小明;韩建一;徐佩莲;张新满

    目的 对行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患者应用超声探测胸肩峰动脉,评估血管情况,配合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例准备行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患者和2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共66支胸肩峰动脉,观察胸肩峰动脉总干和胸肌支的走行,并测量血管内径(D)、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结果 胸肩峰动脉总干在锁骨中点稍外侧从腋动脉前壁发出,内径(2.24±0.35)mm;胸肌支垂直向下走行于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内径(1.51±0.36)mm;约在乳头内上方向前移行为胸肌支的穿支.胸肩峰动脉为低速高阻血管,左侧与右侧胸肩峰动脉总干比较,D、Vmax、Vmin及 R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5、0.83、0.09、0.69,P均>0.05);左侧与右侧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比较,D、Vmax、Vmin及R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8、0.72、1.52、0.92,P均>0.05).结论 术前利用超声能对胸肩峰动脉有一个全面了解,有利于术前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

  • 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信斌;林立忠;潘印;郑志保

    胸肌间淋巴结(IPNs)位于胸大小肌之间,沿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排列,接受胸大小肌之间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输出淋巴管注入尖群淋巴结.目前乳腺癌手术方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为主,而有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中,IPNs清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本院近7年行乳腺癌根治术的3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并就IPNs对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颈胸部巨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梁海龙;刘吉福;薛文平

    患者,男,35岁.于2005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锁骨上软组织肿胀,逐渐加重,于2006年1月于北京某医院行DSA检查,未见明确血管病变.予2006年5月在当地行局部穿刺,抽出血色液体300ml,当时疼痛稍缓解,次日肿胀又加重,致右臂无法上举.后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锁骨上可见隆起肿物,大小约12cm×20cm,向下延伸达右侧腋下、前胸壁,质较硬,局部有囊性感,不可活动,无搏动感,皮肤如常.行颈胸CT示:右颈肩部巨大囊性肿物,包膜部分清楚,内见多条分隔影,囊内CT值11Hu,分隔CT值45Hu,明显压迫右侧胸廓外上缘.再次行血管造影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近段受压,右胸肩峰动脉及肋颈干向右肩胛区及胸壁外侧区分支增多.实质期见部分片状浓染区,但未见造影剂外溢或血管畸形.颈胸MR示:右侧胸廓外、胸小肌下、前锯肌内、肩胛下肌内侧、斜角肌外侧间隙内见14cm×9.2cm×22cm类卵圆形肿物影,内信号混杂,肿物包膜

  •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颈咽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杰;黄文孝;李赞;宋达疆;钟外生;张海林;谭平清;包荣华;李晋芸;崔捷

    目的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 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缺损.本组患者年龄48 ~ 68岁,平均年龄53岁.下咽癌切除+全喉切除10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7例,颈部皮肤缺损3例.咽部黏膜缺损4.5cm×3 cm~6.5cm×5 cm,颈部皮肤缺损5.5 cm×4cm~8 cm×6 cm,皮瓣大小6cm×4 cm~8 cm×6 cm.结果 18例术后皮瓣成活,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其中15例行下咽黏膜修复的患者,术后2~5周恢复经口进食并行术后放疗,剂量60 ~ 67 Gy.另2例术中发现穿支血运障碍,更换成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缺损.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胸段食管癌,1例术后18个月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均予以放化疗,1例术后1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予以化疗,余病例无复发.结论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因为邻近颈部、血管相对恒定、皮瓣薄适用于修复咽部黏膜和颈段食管缺损;胸肩峰动脉为血管蒂的一蒂双岛的TAAP和胸大肌皮瓣同时修复复杂的颈部皮肤和咽部黏膜缺损.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细小,穿越锁骨下隧道时穿支区域和血管蒂不能扭曲,发现皮瓣血运异常应及时更换其他修复方法.

  • 右侧腋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马向群;马建军;邢勇杰;岳亚辉;周晓丹;赵晓博;岑艳灵;马海燕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程度较大,较少见[1],现报道如下.右侧腋动脉第一段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变异干.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其起点、分布无异常.变异干在胸小肌上缘发出,起点外径为3.84 mm,向外行于正中神经的深面.其分支有:第1支、第2支距变异干起点19.02 mm处发出,起始外径分别为1.84 mm、2.16 mm.第1支即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行,分支、分布均正常.第2支向内上方走行,距起点9.06 mm处发出4支,分布于肩胛下肌.第3支即胸背动脉距变异干起点28.84 m处发出,起始外径为2.90 mm,沿前锯肌外缘下行,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

  • 成人双侧粗大胸骨肌变异一例

    作者:王乃利;曹承刚

    男性国人尸体一具,约65岁,身高177cm,发育正常.在解剖过程中,发现双侧较大的胸骨肌.该胸骨肌位于胸骨两侧各一块,尤以左侧更大.左胸骨肌以扁腱,起自胸骨柄中份和胸骨体上份的表面,及胸大肌表面的胸肌筋膜,肌纤维斜向外下方阔展成腱膜状,止于第六肋软骨上缘.此肌全长18.5cm,上部肌腱长6.5cm,宽1.3cm;下部肌腱长:2.5cm,宽3.8cm,肌束长9.5cm;宽处5.5cm,肌腹厚度为0.5cm.此肌血液供应和回流:内侧份有胸廓内动脉、静脉的穿支,外侧份有胸肩峰动脉、静脉的胸肌支分布,神经支配由第1~6肋间神经前皮支、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支配.

  • 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海芳;廖进民;徐达传;王兴海;钟桂午;钟世镇

    目的:为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标本上,观测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结果:锁骨上神经的血供近侧段(颈丛根)来源于颈升动脉神经支,起始处外径为0.8±0.3 mm;中段来源于颈横动脉筋膜皮支,起点外径为1.2± 0.3 mm;远侧段来源于胸肩峰动脉肩峰支,起始处外径为1.5±0.4 m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和神经旁相互吻合成纵行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构成丰富的皮下筋膜血管网. 结论:以锁骨上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形成锁骨上神经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并有设计游离皮瓣的条件,可行皮瓣游离移植.

  • 腋动脉分支变异与正中神经位置异常1例

    作者:安高;洪丽;彭田红;万炜;蒋穗斌

    笔者在一成年男性右侧上肢标本上,发现其腋动脉分支变异并有正中神经位置(行程变异)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腋动脉第1段发出胸上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这些分支起止、走行、分布基本正常.该例变异主要见于腋动脉的第3段:

  • 双侧胸小肌止点变异1例

    作者:孟文件;常宝林;刘汉锋;赖照坤;郑广臣

    在解剖一具60岁左右男性尸体过程中,发现其双侧胸小肌止点变异,报道如下:其双侧胸小肌起点正常,起于第3、4、5肋骨前面;止点以肩胛骨喙突为滑车,以肌腱绕过喙突在冈上肌肌腱上方止于内侧肩关节囊的内层.腱长度为3 cm.在胸小肌肌腱绕行喙突的行程中,有一束增厚的扇形纤维将该肌腱与喙锁韧带相连.胸小肌血液供应是来自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神经支配为胸前神经.

  •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2支交通支1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刘润涛;孙文友;韩文祥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之间有2个交通支相连,现报道如下:组成右侧臂丛的5个神经根先形成上、中、下干,每干都分前、后股,其上、中干的后股在腋动脉的后方合并下行2.7 cm后再与下干后股合并形成后束,其合并处横径2.1 mm ,后束下行1.8 cm分出桡神经和腋神经.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外侧束在胸小肌上缘后方胸肩峰动脉起始处的外侧发出正中神经外侧根(横径0.8 mm)和肌皮神经(横径2.3 mm). 肌皮神经在腋动脉的外侧向外下行至2.5 cm处胸小肌下缘后方发出:①喙肱肌支,支配喙肱肌的一部分,其横径0.2 mm;②第一交通支,其起始处横径0.7 mm,长3.1 cm,斜向内下加入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本干继续向外下行斜穿喙肱肌,在穿出喙肱肌处上方1.1 cm处即在喙肱肌内发出向上逆行的2小支支配喙肱肌的另一部分,在穿出喙肱肌处下方1.3 cm处即喙肱肌止点附近发出2个分支:①第二交通支,起始处横径0.9mm,长2.3cm斜向内下加入正中神经,②肱二头肌支,横径0. 4mm.肌

  • 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彭文;欧延

    目的 观察应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0年6月至2015年4月,共收治口腔肿瘤12例,其中牙龈癌4例,舌癌3例、口颊癌5例,病程2~12个月.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4.5 cm×3.5 cm~ 6.0 cm×4.5 cm大小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长(6.5±0.6) cm、宽(4.3±0.5)cm、厚(1.1±0.3)cm,血管蒂长(8.4±0.2) cm.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病例胸肩峰动脉穿支恒定存在,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4~3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色泽好,供区损伤小,是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

  • 胸肩峰动脉肩胛冈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振光;郑和平;张发惠;谭金海

    目的为以胸肩峰动脉为蒂肩胛冈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胸肩峰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胸肩峰动脉主要分支中的肩峰支长度(5.1±0.1)cm、外径(1.2±0.2)mm,其三角肌支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走行,除分支到三角肌和胸大肌外,与旋肱前动脉有恒定吻合,其外径(1.9±0.2)mm,发出点至三角肌、胸大肌入肌点长分别为(4.8±0.5)cm和(3.2±0.4)cm.结论可设计以胸肩峰动脉肩峰支为蒂,或在胸肩峰动脉肩峰支和三角肌支分支前结扎动脉干,以三角肌支-肩峰支为蒂的肩胛冈外侧段骨瓣移位以修复肱骨近端.

  • 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咽瘘修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杨丽嫦;彭文

    目的 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咽瘘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月应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对8例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的咽瘘缺损进行修复重建.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2岁,平均51.8岁.病程8~62个月,平均27.5个月.咽瘘缺损范围为4.0 cm×2.5 cm~6.0 cm×4.0 cm,颈部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3.0 cm~6.0 cm×4.0 cm.皮瓣大小为7.0cm×4.0 cm×0.3 cm~9.5 cm×6.0 cm×0.5 cm.以胸肩峰动脉穿支为蒂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3±0.5)mm,其旋转点至受区中心距离为(94.5±1.9) m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7~14d,平均9.6 d.改良吞钡试验未发现瘘或狭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42个月,平均28.5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咽瘘复发或咽食管狭窄.胸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均恢复了正常饮食.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一旦发生咽瘘应早期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修复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的咽瘘缺损.

  • 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彭文;毛煌兴;柳泽洋

    目的 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8例复杂性下咽环周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45~80岁,平均57岁.均为外院治疗后下咽癌复发者,结束治疗至复发确诊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6.5个月.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分类分期:T2N1M03例,T3N1M02例,T3N2M01例,T4N1M02例.全喉全下咽切除术后,下咽环周缺损范围为9.0 cm×8.5 cm~12.0 cm×10.5 cm;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的穿支皮瓣皮岛范围为7.0 cm×4.0 cm~ 9.5 cm×6.0 cm,胸大肌肌皮瓣皮岛范围为9.0 cm×5.0 cm~ 14.5 cm×6.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12~ 22 d,平均14.5 d.术后8周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45个月,平均18.7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未发生咽瘘、切口裂开和肿胀等情况,皮瓣不臃肿,重建的下咽腔无狭窄.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复杂的下咽环周缺损往往存在颈部受区血管缺如情况,不适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可以作为一种局部重建替代治疗方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