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应用国产动脉导管封堵器成功封堵动脉导管未闭6例,随访1~5个月,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心脏外科手术185例治疗体会
我院1988年4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185例心脏外科病人,共进行心脏外科手术156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85例,男97例,女88例,室间隔缺损手术59例,其中伴主动脉瓣脱垂2例,伴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伴右室双腔心1例。房间隔缺损27例,左房黏液瘤3例,肺动脉瓣狭窄5例,法洛四联征3例。动脉导管未闭54例,其中心内直视缝闭6例,左开胸结扎49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7例,双瓣置换1例,其中左房血栓清除3例,巨大左房折叠1例,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闭式分离16例,二尖瓣球囊扩张3例,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3例,心脏破裂修补3例,其中右房、右室、左室各1例。左房黏液瘤中有2例为姐弟,为家族性。
-
法洛四联征术后低心排血量原因分析
低心排血量(简称低心排)是法洛四联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我们对1988年6月至2002年3月法洛四联征根治术145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术后低心排的相关因素,以有效地降低低心排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中男81例,女64例,年龄2~37岁,平均13岁.体重9~86 kg,平均29 kg.临床均有程度不等的紫绀、杵状指(趾)及蹲踞史,12例有缺氧发作史.心电图提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141例,双室肥厚44例.心脏远达片均提示肺血减少,心胸比率(CTR)41%~65%.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73例行右心造影)检查证实符合法洛四联征的诊断标准[1].室间隔缺损0.7~3.0 cm,平均1.3 cm,嵴下型112例,嵴内型18例,干下型15例.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41例,同时伴有肺动脉瓣狭窄74例,肺动脉瓣二瓣化38例.瓣环狭窄61例,主肺动脉或分支开口狭窄3例,左肺动脉缺如3例.主动脉骑跨15%~76%.合并房间隔缺损19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左上腔静脉2例,右位主动脉弓5例.血红蛋白(Hb)130~257 g/L,平均165 g/L.
-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体会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约为6%[1].1994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0例,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时机等问题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2例,男性3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5.5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32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24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14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12例.
-
HTHFR基因多态性与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关系
目的探讨亲代及子代5,10-亚甲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变异与子代发生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关系.
关键词: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基因多态性 -
二维应变技术评估藏区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估高海拔缺氧地区(平均海拔3500 m以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介入封堵前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批次来自藏区高原缺氧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31例患儿作为藏区组,于术前1 d及术后7 d在血流动力稳态情况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因其他疾病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或正常查体的儿童共25例做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连续采集3个以上心动周期,图像导入Echo PAC超声工作站,人工将左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划分为3个节段,测量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藏区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减低;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降低.术后与术前比较,左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应变均下降.室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应变较术前增加.术后与术前应变率比较左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应变率均减低,与应变曲线走形相一致,室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应变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藏区组术前左室游离壁3个节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应变高于对照组;室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应变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左室游离壁3个节段及室间隔3个节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估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心肌的收缩功能,且较EF值对心肌收缩功能变化的定量评估更加敏感.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藏区患儿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引导动脉导管未闭经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剑突区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于心脏外科准备经胸微创封堵的24例患儿,术前均行TTE检查,明确是否符合微创治疗的条件并初步选择封堵器.术中经TEE再次测量并选择封堵器,实时动态监测封堵器放置过程,并立即判断手术疗效.术后1~2 d行经胸超声(TTE)检查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4例全部封堵成功,术中更换封堵器3例,更换后仍存在残余分流2例.患儿均于术后3~5 d出院.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降主动脉及肺动脉分支血流速度增快,无瓣膜关闭不全加重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出现,2例残余分流患儿术后3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 TEE在经剑突下小切口胸微创封堵术中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一例Ebstein心脏畸形手术的护理配合
三尖瓣下移畸形又称Ebstein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以三尖瓣隔瓣、后瓣下移为特点,形成房化右心室,导致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右室流出道梗阻.常伴右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或闭锁.我院于2013年3月首次独立实施了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
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传统的外科手术需开胸,部分需体外心肺转流,损伤大,住院时间长,手术本身及输血后会有种种并发症,并有一定的死亡率,这些促使人们试图通过非开胸途径,将特种的导管及装置由外周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即称为介入性心导管术。我院近十年来主要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现报道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胚胎发育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组出生缺陷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为0.8%~1.2%[1],其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从外科修补方法逐步转为采用介入封堵.此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患儿痛苦少,损伤少,不留瘢痕,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经临床使用疗效满意,得到越来越多患儿家长的认可.但介入治疗也是创伤性治疗,极可能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本院分析了18小儿先心临床特点,制定了相应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的布洛芬对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研究
目的 比较口服不同剂量的布洛芬对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足月新生儿61例.患儿被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n=33)和低剂量治疗组(n=28).高剂量治疗组的布洛芬首日剂量为20 mg/kg,次日及第3日后再分别给予10 mg/kg;低剂量治疗组首剂量为10 mg/kg,次日及第3日后再分别给予5 mg/kg.治疗4天后两组分别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动脉导管的闭合情况并测量PDA肺动脉端内径.结果 治疗4天后,高剂量治疗组中有20例动脉导管闭合,低剂量治疗组中有12例动脉导管闭合,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治疗组PDA肺动脉端平均内径从2.09 mm降至0.82 mm(P<0.05),低剂量治疗组PDA肺动脉端平均内径从1.75 mm降低为0.89 mm(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布洛芬对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率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可显著降低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内径.
-
先心病病因及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占存活的新生儿的0.7%~0.8%.在世界各国这个数值大致相当,其中不包括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的双瓣畸形或二尖瓣脱垂.在西方国家,先天性心脏病是引起儿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
脑钠肽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脑钠肽(NT-proBNP)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31例PDA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48例无PDA的早产儿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出生第3天和出生第5天,PDA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PDA组(t1=43.355,t2=16.369,P<0.05);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开放的患儿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已关闭渚(t1=8.932t2=ll.991,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早产儿PDA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高危因素与并发症探讨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高危因素及并发症.方法:收治PDA早产儿100例为观察组,收治无PDA早产儿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儿PDA的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前应用硫酸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败血症,保护因素为呼吸支持、产前应用硫酸镁.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0%.结论:早产儿PDA的发生与败血症密切相关,发生后较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要及早实施干预和治疗.
-
国产封堵器对动脉导管未闭术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国产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治疗对左侧心房心室的大小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40例PDA患者,均采用国产封堵器和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手术.患者在介入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PDA患者的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侧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侧心房内径(LAD)和左侧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患者于术后1 d复查LVDd、LVDs和LAD,均比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于术后1 d复查LVEF,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于术后3个月时复查,LVEF仍然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心力衰竭.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PDA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改善PDA患者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围术期护理方案研究
目的 研究围术期动脉导管未闭术患儿的护理方案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均给予介入封堵术治疗,并且在围术期开展专业的护理干预,记录患儿围术期出现的并发症状况,观察患儿术后体征变化.结果 经过介入封堵术治疗和专业护理干预后,本组130例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开展,护理后呼吸急促、心悸或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术后回访患儿各项指标均接近或达到正常儿童水平,并发症患儿为23.85%.结论 对围术期PDA患儿采用专业护理,可以保证动脉导管未闭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研究.
-
心内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重症动脉导管未闭的改良处理
目的:总结改良经肺动脉动脉导管闭合术治疗重症、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方法:本组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未闭(PDA)缝合或补片修补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灌注肺综合征,1例出现轻微精神症状,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此种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成人巨大动脉导管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较为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术后的近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手术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1年进行PDA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搜集110例接受PDA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02岁(0.3~14.0岁),平均体重12.61kg(5.0~50.0kg).PDA类型以漏斗型为主,占所有病例的93.6%,PDA直径介于1.85~11.10mm.1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展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和PDA直径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年龄和PDA直径对PDA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有影响.
-
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早期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年龄为出生24h~1.5岁的118例临床疑诊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婴幼,均于体检时临床听诊有心前区心脏杂音.在3~5天临床药物治疗后,再次或三次复查心脏超声,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结果:在118例疑诊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76例单纯性PDA,18例PDA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PDA合并室间隔缺损,16例PDA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P D A合并肺动脉瓣闭锁.经过3~5天临床药物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发现婴幼儿动脉导管多数可自然关闭.结论:对疑诊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明确心脏杂音的产生原因,同时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动态检测动脉导管的关闭时间,对诊断PDA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