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频与高频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者:王进;孙岩

    目的:分析常频与高频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RDS早产儿80例,按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高频呼吸机(HFOV),B组采用常频呼吸机(CMV),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拔管失败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B组,呼吸累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早产RDS的效果确切,其治疗效果优于CMV,可优先择取该治疗方法.

  • 高频通气研究应用进展

    作者:季勇;黄亮

    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lilation,HFV)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实验和临床验证的通气技术.60年代后期瑞典人Siostrand试将略高于死腔量的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同时将呼吸频率提高到100次/分,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了良好的通气效果.德国Lukenheimer等于1972年首次研究出高频振荡通气人工呼吸机.在80年代加拿大Bryan及日本宫坂发明了活塞式HFO人工呼吸机Hummingbird[1].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作者:严小莉;苏卫东;朱爱武

    总结11例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认为密切的临床监护,掌握适宜的气道管理技术,重点掌握完善的气道加温湿化及正确的吸痰时间和方法,预防感染及其他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 高频通气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效应的影响

    作者:阳子华;韦群梅;尹莉芳;俞振华

    目的 探讨高频通气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中对患者术中呼吸、血流动力学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55例;均采用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全身麻醉,其中28例应用高频通气(H组),27例鼻导管给氧(D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过声门时(T1)、过隆突时(T2)、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T0、T3时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患者术中各种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T0时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时H组的MAP、HR较D组低,SpO2则较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H组动脉血气PaO2较D组高,而PaCO2较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MAP低于60 mmHg或高于120 mmHg及SpO2低于 85%的发生率H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术中心肌缺血、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H组亦明显低于D组患者(P<0.05),D组有1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发生快速心房纤颤术后出现继发脑栓塞症状,转入内科治疗,两组均无气道损伤.结论 高频通气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中,较鼻导管给氧方式能更好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

  • 机械通气下置入支架治疗气道狭窄1例

    作者:陈永倖;陈丽珠;罗美娟;吴海洪;程宏宁;黄奕江

    患者,男,57岁.因"左肺鳞癌行左全肺切除术后3年,气促3个月"于2006年11月12日入住我院(图1).入院时患者稍微活动即觉气促,查血气分析吸空气状态下PaCO2 37 mmHg,PaO2 46 mmHg,SaO2 8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中下段及右主支气管开口处肿物广泛浸润生长并向气管腔内突出,中段气管腔明显狭窄.在基础麻醉下,经口腔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直径7.5 mm)至气管上段肿瘤组织上端,高频通气下,行高频电刀烧灼肿瘤组织并活检钳取出坏死物治疗.

  •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周伟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低潮气量、低呼吸压力变化,以超生理通气频率的振荡产生双相压力变化,继而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一种肺泡通气方式.尽管没有实验数据能比较不同的高频通气(HFV)的有效性[1],但HFOV作为一种肺保护策略,能够在不增加气压伤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氧合,近年来得到了重症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机型有两种:Sensor Medics 3100A(美国)和Humming BirdⅡ型或V型(日本),而以前者更常用.应用HFOV常根据临床需要采取两种不同的通气策略,即高肺容量策略和低肺容量策略.高肺容量策略适合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其他一些以弥漫性肺不张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低肺容量策略主要用于限制性肺部疾患,尤其是气漏综合征和肺发育不良等;两种策略均提倡用于阻塞性肺疾病如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混合型疾病如生后感染性肺炎以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2,3].

  • 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观察

    作者:唐建平;孙红芹;郑玉辉;卢国辉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足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治疗措施不同分为HFOV组、常频机械通气(CMV)+西地那非组、HFOV+西地那非组.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12 h后的P/F比值、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力,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转归.结果 治疗3、6、12 h后HFOV+西地那非组P/F、OI、肺动脉压力均优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优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西地那非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短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西地那非联合HFOV治疗PPHN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氧合情况,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病死率没有影响.

  • 双腔气管导管与高频通气在胸科手术中应用

    作者:伍荣志

    目的 探讨研究胸科手术中使用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另一侧肺使用高频通气,从而稳定术中双肺通气以及明显改善分流问题,使术中血气稳定在正常生理范围.方法 分别设置实验组30例胸科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另一例肺高频通气;设置对照组30例胸科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结果 实验组通气频率每分钟16次,高频通气每分钟60次,潮气量300ml.而对照组通气频率每分钟20~25次,潮气量在400~500ml之间波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实验组术中血气稳定在正常状态,而对照组术中血气波动较大,处在不平稳状态,两小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术中分流较小,而对照组术中分流较大和不平稳.两小组术中分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血压及心率两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加另一例肺高频通气,术中通气频率、潮气量稳定,血气分析较正常而平稳,分流较小,有利于胸科手术进行,是较为理想通气方法之一.

  • 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36例体会

    作者:苏绍雄;谢艳红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影响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导致肺部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呼吸系统输入氧气及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的外呼吸功能障碍.以前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效果不明显.高频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呼吸衰竭时具有常规机械通气(CMV)难以达到的临床效果,使呼吸衰竭的治愈率明显上升.我院2001~2004年其收治36例早产儿呼吸衰竭病儿,现将治疗体会总如下.

  • 高流量氧驱动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作者:喻宁芬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将58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以低流量及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布地奈德三者的混合溶液,C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氨茶碱+地塞米松,同时予吸氧,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率为53.3%(8/15),B组 92.9% (26/28),C组80.0% (12/15) ,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 12例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

    作者:李翠玉;陈继昌;龙苹;覃文华;蒋永江;梁卓信

    目的 研究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24例分为两组,每组12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并进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过庋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C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撤机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R在撤机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V在撤机前明显升高,MAP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对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高频通气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

  • 高频氧雾化吸入应用于肺结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

    对90例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的肺结核病人,分别应用高频启动氧雾化吸入和止咳化痰平喘药进行症状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在用药4天后症状好转或消失分别为62.22%、13.33%,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症状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5)。

  • 高频通气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翠玉;陈继昌

    高频通气(HFV)为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是应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高频通气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由Lunkenheimer医师提出,在1980年Bohn等医师首次报道了HFV的应用.迄今为止,HFV的临床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1].国内近年来应用HFV的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就HFV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频通气 婴儿 新生
  • 高频通气加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效果观察

    作者:郑大伟;李茂作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FJV)加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COPD)的效果.方法:84例COPD均给予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激素、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24例采用经鼻塞吸氧和静滴呼吸兴奋剂;治疗组60例应用HFJV加呼吸兴奋剂,对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该疗法效果显著,使用方便,患者乐于接受,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高频通气治疗肺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赵丽萍;林秋艳

    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逐年加重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目前尚无法治愈.我科应用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HDP-D)治疗肺心病患者4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 高频喷射通气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农光;李泽均;李聚禧;黄伟芝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机在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方式.方法 本组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65例,术中均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机供氧,保留自主呼吸,支气管铲进人气管后经支气管镜侧孔高频喷射供氧,支气管镜在气管内操作期间若SPO2下降<90%则以支气管镜侧孔为进气口,操作孔为出气口,利用高频喷射通气机辅助或控制呼吸.结果 65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39例患儿在支气管镜取异物期间SPO2下降<90%,其中35例利用高频喷射通气机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维持正常SPO2,不必退出支气管镜而保证手术操作的相对连续性.结论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合理应用高频喷射通气机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供氧方式,供氧效果良好,便于手术操作,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供氧方式.

  • 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路;余宝梅;谭霞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 RDS )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至2014年3月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症状减轻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O2、PaCO2、pH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临床疗效明显,同时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郭天舒;雷宏涛;武海滨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至县人民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通气及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 ,维持量0.50~0.75μg/(kg ?min)微量泵持续给入。治疗3 d 后,对比治疗前后患儿临床有效率、血气及血压。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血气水平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改善,且治疗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能够明显改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西地那非治疗新牛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作者:黄玲莉;韦红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又称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circulation,PFC),是指多种病因引起新生儿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的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从而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青紫,甚至死亡.PPHN在活产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43%~6.8%,病死率10%~20%[1].因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PPHN的治疗手段有很大进展,但基本的治疗是高频通气、维持体循环、降低肺动脉压等,包括人工呼吸机高频通气、碱性药物应用、血管扩张剂应用、表面活性物质替代、一氧化氮(NO)吸入及体外膜氧合.不同方法各有利弊,佳治疗方法尚有争论.

  • PiCCO在高频通气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崔利丹;金志鹏;成怡冰;王琪;王群思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轮廓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在指导高频通气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ARDS患儿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入住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确诊ARDS患儿56例,将其按入院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监护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OI)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危重症评分在治疗24、72 h时均明显升高,OI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入住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iCCO指导高频通气儿童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入住时间,对改善预后无明显影响.

224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