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林平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差异;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差异;分析研究组服用药物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用药物期间出现1例头晕、1例腹泻,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提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使用安全.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降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能够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

    作者:吴建昭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15例与对照组2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调节血压、血糖,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TC、TG、L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皮疹、发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血脂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分析

    作者:陈静

    目的 探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49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形成部位为:颈动脉的分叉处26例、颈内动脉的起始处14例、颈总动脉的主干处者9例.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可分为四类: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在早期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判断,能够更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可对患者出现的缺血性脑卒中形成良好的预防作用.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况技兵;王娅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不同性质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1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2组,即软斑组和硬斑组,然后随访观察2组1年、2年和3年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1年内2组发生脑梗死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校正x2 =5.51(p<0.05);2年内2组发生脑梗死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校正x2=4.13(p <0.05);3年内2组发生脑梗死的比较有显著差异,x2=5.25(p <0.05).结论:颈动脉软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关系,早期对软斑块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颈动脉软斑块的数量与脑梗死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付丽佳;杨宝峰;邹清波;姚晓颖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高度狭窄(多数>75%),并多数有符合病变及痉挛.

  • 椎动脉病变的手术和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任华亮;郑月宏;李汇华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病变的发病情况逐渐被认识.对于手术、介入方式,本文对于VA重建术、VA腔内治疗、VA狭窄、夹层等治疗进展加以综述.VA解剖上分为V1~V4四段,由于V2和V4显露的难度,外科手术主要集中在V1和V3段.VA常见病变有栓塞、粥样硬化、夹层、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外力压迫改变及钝性或锐性创伤,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及相应症状.

  • 腘动脉瘤致蓝趾综合征一例

    作者:方伟;郭曙光;陈翠菊;周兴立;尹存平;张鹏

    患者男,56岁.2年前因发现右腘窝搏动性包块在我院门诊初步诊断右腘动脉瘤,拒绝住院治疗.2004年6月出现右下肢活动后酸痛、乏力.2004年11月在外院行右下肢动脉造影确诊右腘动脉瘤(图1).2004年12月29日突发右足趾剧痛入院.查体:右小腿皮肤散在花斑,皮温低,右足趾坏疽.足背、胫后动脉可触及.多普勒检查示股动脉三相波,足背胫后动脉二相波.踝肱指数(ABI):0.93.右腘窝可触及6 cm×5 cm搏动性包块,质硬无压痛.术中见腘动脉扭曲呈"S"型,瘤体大小4 cm×3 cm×3 cm.(1)阻断血流,瘤体远心端动脉前壁切开插入4F Fogarty取栓管,未取出血栓.(2)行0.8 cm×40 cm带外支持环ePTFE人工血管移植.瘤体切开,见血管内膜粥样硬化,瘤体内附着大量胆固醇样血栓.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IU,1次/12 h,及前列腺素E等药物扩血管.术后患者足趾坏疽,伴趾间溃疡(图2).经创面消毒换药,坏死皮肤脱落,溃疡愈合,跛行出院.

  • 应用游离右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作者:程兆云;陈重;谢周良;李国庆;顾以茼;高恩民

    目前,大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后临床随访资料表明,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搭桥,在桥的远期通畅率、减少心脏缺血事件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大隐静脉桥(SVG)[1,2],且罕有粥样硬化改变[3].据此,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我们对35例冠心病病人同时使用 LIMA和游离右乳内动脉 (FRIMA)进行CABG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 胃网膜右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齐敏;细田泰之

    胃网膜右动脉(RGE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用的一种动脉血管材料,具有管径适中,粥样硬化轻,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等优点.现总结报道93例带蒂RGEA行CABG的临床效果.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傅静;高眉扬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学者发现,妊高征患者的子宫、胎盘、肾小球和小动脉壁上有IgG、IgM和补体沉积形成的免疫复合物[1],说明正常情况下,母体对胎儿及胎盘的抗原有防御作用.当防御作用受到破坏或抑制时,母体可被滋养细胞致敏而产生相应的抗体,使滋养层细胞受损.而后者可直接导致胎盘发育缺陷,终造成一系列临床症候,如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妊高征等[2-4].大量临床事实证明:妊高征是母胎间不相容疾患,如首次妊娠易发,改变配偶增加了经产妇的易发性.显然,配偶的特异性只能以免疫学机制加以解释[1].另外,临床病理学证实,妊高征患者子宫螺旋小动脉存在着类似于移植肾排斥反应所出现的典型的血管炎病变,即螺旋小动脉急性粥样硬化.这说明免疫因素在妊高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俊艳;董玉娟;任士卿;刘玮;魏娟红;李春岩

    目的旨在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8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形态学表现,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相关性.结果86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皮质下梗死的患者,63例(73.3%)呈多发性病灶,主要累及内交界区及半卵圆中心.TCD监测到14例(29.8%)皮质下梗死患者的微栓子,其中13例为多发性病灶,多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梗死(P<0.001)、皮质播散性小梗死(P<0.001)以及多发性脑梗死(P<0.02).结论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的共同作用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内交界区梗死、半卵圆中心梗死为不同发病机制的两种梗死类型,后者与栓塞机制关系更为密切.

  • 高分辨率MRI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

    高分辨率核磁(HRMRI )常用来扫描颅内动脉的血管壁,韩国有学者使用HRMRI比较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影像学特点。
      他们回顾2009年9月-2010年8月MCA狭窄且进行TOF MRA检查的连续病例,共有14例症状性和16例无症状性MCA狭窄患者。HRMRI共包括3种序列:T1、T2和质子密度(PD)加权黑血MRI成像。比较两组MCA血管壁横断面的狭窄程度、血管重塑比、外向或内向重塑、斑块信号强度、斑块表面的不规则性以及是否存在完好的内壁。

  • 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初步建立

    作者:刘加春;王大明;李雅国;钱江南;杨重庆;翟乐乐;姜学丽;姜寿峰;黄抒伟

    目的 探索建立适合于神经介入研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以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以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为模型建立的主要手段.应用体外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颈动脉狭窄的形成情况,并对颈动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评价,后分析总结出创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案.结果 16周时的DSA发现: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组平均狭窄率达33.32%±12.84%;病理检查证实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高脂饲养加动脉球囊损伤,16周可以初步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

  •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作者:许百男

    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指由于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而给外科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的动脉瘤,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直径>25 mm的巨大动脉瘤.(2)部位深在难于暴露,或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动脉瘤,如颈内动脉的岩骨段、海绵窦段和床突旁动脉瘤以及后循环动脉瘤.(3)动脉瘤的构型复杂,如宽颈动脉瘤,梭形、半梭形动脉瘤,巨长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缺乏动脉瘤壁的泡状动脉瘤或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瘤壁、瘤颈粥样硬化或钙化的动脉瘤,血栓性动脉瘤,载瘤动脉囊性扩张致使重要穿通支血管或远端分支起于动脉瘤壁的动脉瘤,以及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失败的动脉瘤.(4)一次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病变的多发动脉瘤[1-2].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永革;周定标;郑集义;姚林;王嘉玲

    目的探讨建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适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S)外科治疗研究的CASS动物模型的条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采用血管内膜气体干燥损伤法在动物的颈总动脉上造成特定条件的损伤,然后以特定高脂饲料喂养动物不同时间.评价各组动物血管狭窄程度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1月组、2月组和3月组各组中重度狭窄均达到80%.病理检查证实高脂喂养2个月时,动脉的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已属于较成熟的纤维斑块期.结论按本实验方法,损伤后喂养2个月的动物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理改变程度皆符合CASS外科治疗之实验研究需要.

  • 黄芪甲苷Ⅳ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勇;肖尚志;葛亚坤;郑筱祥

    目的 探讨从黄芪提取物黄芪甲苷Ⅳ对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测定黄芪甲苷Ⅳ作用前后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用WS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通过annexin Ⅴ标记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NO和钙离子用荧光素DAF-2和Flue-3/AM分别标记,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其浓度变化;细胞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通过测定NADPH在340 nm的吸收光谱来表征.结果 黄芪甲苷Ⅳ显著抑制了由血清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P<0.01);流式细胞测定表明黄芪甲苷Ⅳ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凋亡(P<0.01);黄芪甲苷Ⅳ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斯他显著抑制了醛糖还原酶的活性(P<0.01);在黄芪甲苷Ⅳ作用下,平滑肌细胞NO和钙离子浓度增加.结论 黄芪甲苷Ⅳ可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增加NO的产生和钙离子浓度的途径来抑制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作者:

    关键词:
  • 冠状动脉迂曲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艳芳;迟红卫;张玉环;门明;王淑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迂曲病人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华北油田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93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资料(迂曲组)和选取2012年9月-12月连续检查的无冠状动脉迂曲的患者80例患者的资料(非迂曲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迂曲组中女性明显的高于非迂曲组(P<0.05);两组年龄、糖尿病、高血脂和心电图异常的人数以及体重指数、冠脉Gensini评分等指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中女性、高血压以及吸烟人数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冠脉狭窄积分、体重指数均与冠脉迂曲支数无直接的关系(r=0.113,r =0.231,P>0.05).结论 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迂曲与年龄、高血压均以及吸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中应引起注意,从而合理的为该病进行诊断.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分析

    作者:薛慧英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9月接诊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皆予以双源CT冠脉造影(DSCTA)处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5.00%,而对照组则为17.8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左主干(LM)、左回旋支(LCx)、左前降支(LAD)、右冠脉(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群、Ⅱ群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者比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更广,程度更严重,而且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冠脉中远段,应加强重视.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颖;程冠昌;洪岩;万琪琳;王刚;朱丹茹;王静;宋涛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1、2、3支冠脉狭窄组.测定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冠脉狭窄组IMT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但冠脉狭窄组之间无差异.冠脉狭窄组的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2、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四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512 条记录 5/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