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搭桥术后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再狭窄机制

    作者:何维来;汪渊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aery bypass graft,CABG)损伤冠状动脉和桥血管,同时冠状动脉病变不断进展,移植血管桥发生加速粥样硬化病变等,影响术后近、远期血管通畅率和生存率.术后动脉桥10年内发生再狭窄率为5%~10%;静脉桥再狭窄率第1年接近15%~30%,10年内发生阻塞率高达50%[1].再狭窄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损伤诱发血管痉挛、炎症和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vessel smooth muscle cell,VSMC)迁移和过度增殖、脂质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是导致术后再狭窄的关键因素.

  •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艳;洪涛;赵春玉;薛林;高炜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254例患者冠脉造影的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冠心病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58%∶27%,P<0.05)及临床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多(86% vs 72%,P<0.05);肾动脉狭窄组中轻度血肌酐升高者增多(33% vs 11%,P<0.05),60%的单侧肾动脉狭窄者狭窄侧肾脏缩小,肾动脉狭窄程度与分肾肾小球滤过率之间无相关性(r=-0.208, P>0.05).结论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肌酐轻度升高可能是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 血脂异常的治疗第1讲血脂异常的概念与类型

    作者:陆宗良;顼志敏

    [编者按]高血脂即血脂异常,系人类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迅速上升.目前,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约为25%,对于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早期诊断、强化预防、规范治疗非常重要,已成为一项全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从本期开始,我刊与北大维信集团联合开办"血脂异常的治疗”栏目,特邀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及临床血脂研究专家陆宗良和顼志敏教授撰稿,进行系列讲座,拟分为12期连续刊登.后一期将刊登复习思考题并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敬请广大读者踊跃参与. 业已证实,血脂异常与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下面以心血管病的防治为中心,介绍与血脂异常治疗有关的基本知识.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与超敏CRP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林少华;姜领;楚存坤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脑梗塞患者34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比较两组间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的IMT、EI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1),血清CRP水平脑梗塞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梗塞的发生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与血清CRP水平密切相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国平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3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43例(73.2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

  • 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观察与应用

    作者:马彩虹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 2009冠心病研究进展回顾

    作者:李为民

    2009年在冠心病领域,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分述如下:1 基础研究进展1.1 microRNA 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通过对靶mRNAs降解或转录抑制负性调节基因转录表达.研究发现,miR-145是一种新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和调节者,能够控制病理性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1,2].miR-145在正常动脉和血管平滑肌中数量多,在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粥样硬化和球囊损伤动脉中则表达下调.

  • 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MDCTA研究

    作者:于淑靖;李忠信;张军

    目的:应用MDCT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征以及不同性质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 682例患者的头颈部CTA结果和临床资料.以斑块的密度、形态以及纤维帽的完整性,作为斑块风险性的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性质斑块之间临床症状的异同.结果:3 682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 984例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1 728例为双侧颈动脉发病.在1 170例检出高风险斑块患者中,临床有反复TIA发作或脑梗死者728例;仅发现稳定斑块(不含高风险斑块)的814例中,临床有反复TIA发作或脑梗死者146例.经卡方检验,高风险斑块和稳定斑块之间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双侧发病.不稳定斑块是造成TIA发作或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应积极干预.

  • 压力导丝腔内侧压评估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

    作者:吴旸;胡大一;彭建军;李瑞杰;庞文跃;任文林

    目的:评价压力导丝应用于肾动脉内压力测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经压力导丝测定的压力阶差以及计算的生理学参数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共入选19例患者,其中男15(78.9%)例,年龄49~78岁,平均(62.0±8.5).入选病例均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测定肾动脉主干直径狭窄(%)程度,对于直径狭窄≥30%的肾动脉主干病变,行压力导丝(PressureWire,Radi Medical Systems,瑞典)检查.结果:共25处病变接受压力导丝检查,无并发症.开口病变13处,其余12处为肾动脉主干病变,病变平均长度(12.8±6.1)mm.入选病变狭窄程度为33%~89%,平均(65.5±14.9)%.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直径狭窄程度与压力导丝测定的压力参数及其推算的生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好.收缩压阶差与平均动脉压阶差之间,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前、后的压力阶差之间,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压力阶差之间,都显示较好的相关性.根据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直径狭窄50%、60%和70%对应的收缩压阶差分别为14.09mmHg、26.00mmHg和46.40mmHg,平均压阶差分别为2.68mmHg、4.98 mmHg和8.91mmHg,以及FFR分别为0.96、0.90和0.8l.结论:压力导丝应用于肾动脉腔内压力测定,操作简便、安全无并发症、结果可靠.经压力导丝测定的跨病变压力阶差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测定直径狭窄之间相关性良好.

  •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作用

    作者:徐仁艳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 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周隽;于宠;王玮;田青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住院高血压患者146 例,行无创血压检测,根据血压节律变化分为杓型和非杓型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形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杓形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明显高于杓形组.结论 非杓型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临床研究

    作者:张官霖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并发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症中医证型.方法 采取四诊方法回顾收集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300例高血压病并发颈动脉硬化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实际情况将其分为A组(正常组)与B组(IMT增厚)以及C组(斑块组)予以辨证.结果 患者中医证型中,有气虚表现者81.13%.其中39.37%表现为气虚痰瘀型粥样斑块,31.50%表现为气虚血瘀型,7.87%表现为气虚痰浊型.患者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增厚时多以血瘀气虚为主证,患者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在形成时多以痰瘀气虚为主证.结论 患者高血压病并发颈动脉的粥样硬化以痰瘀气虚证及血瘀气虚证为其主要证型,血瘀气滞证与痰浊气虚证以及痰热证和阴虚证则为其次.

  • 血浆载脂蛋白A-Ⅳ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马布依阿;郭静萱;赵一鸣

    目的 了解血浆载脂蛋白A-Ⅳ(apoA-Ⅳ)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181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患者的血浆apoA-Ⅳ水平。根据冠脉情况将患者分为冠心病(CHD)组(CAG有狭窄病变,n=118)和对照组(CAG正常,n=63)。计算不同病变的狭窄积分以评价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同时测定apoA-I、apoB、Lp(a)、HDL-C、LDL-C、TG和TC。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冠脉粥样硬化与血浆apoA-Ⅳ水平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浆apoA-Ⅳ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apoA-Ⅳ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弱的负相关。apoA-Ⅳ是CHD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还发现apoA-Ⅳ与TG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poA-Ⅳ可能对于预测CHD和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非常重要,它还可能在甘油三酯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 Notch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损伤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秀;程世翔;孙圣凯;陈旭义;刘洋;王志宏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因此,深入探讨其损伤与保护机制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反应元件(P-CREB/CRE)、Notch、核因子-κB (NF-κB)等信号通路[1-2].本研究主要就Notch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及其参与调控血管生成、影响粥样硬化过程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3].

  • 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越低临床获益越大

    作者:赵水平

    已发表的5项著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如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胆固醇和再发事件研究(CARE)、普伐他汀长期治疗缺血性疾病研究(LIPID)、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和德克萨斯空军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AFCAPS/TexCAPS),为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这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认为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共同的特点是:试验所采用的都是他汀类药物;总胆固醇(TC)、LDL-C和甘油三酯(TG)都有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升高,其中特别显著的是LDL-C有大幅度的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尤其是总体死亡率降低明显;非心血管病死亡率(如癌症、自杀等)并未增加.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应用他汀类药积极降低LDL-C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益处.

  • 脂质代谢异常与妊娠期特发性肝脏损害

    作者:王伽略;杨孜

    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与多种不同的脏器损害密切相关,例如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有关,高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与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一)

    作者:杨跃进;赵京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我国老、中、青三代人的生命安全.由于AMI是心脏自身供血动脉--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引起急性闭塞所致,所以,行冠脉再灌注治疗[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PCI)]尽快使堵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AMI的佳治疗措施.其主要目标是:(1)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供;(2)恢复心肌组织再灌注.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AMI溶栓和急诊PCI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改善AMI患者的预后,使AMI 30天的住院病死率已从单纯药物治疗时代的10%进一步降低至冠脉再通时代的5%左右.

  •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丁帅;李宏亮;王凤林

    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异性病变,早在1972年,Buber等人根据4个成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ms,DM)患者在无明显的冠状动脉及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酗酒的情况下罹患充血性心衰首次提出DC的概念[1].迄今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部分DM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与大血管的粥样硬化无关,而由DC所致[2,3].本文就DC的发病机制、心功能改变及干预治疗作一综述.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相关性的MR研究

    作者:赵洪力;董光;王琦;郑兆凤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以及MR在CAS斑块性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住院并经CT或MRI证实为初发脑梗死患者80例,经复查后将全部患者分为脑梗死复发组和脑梗死未复发组各40例.所选初发脑梗死患者均行3D-TOF、(DIR-FSE)T1WI、双回波T2WI和PDWI扫描.运用多序列对比MRI分析CAS斑块成分并进行AHA分型及稳定性评估,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的狭窄程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复发组以IV、V、VI型斑块为主,其中VI型斑块所占的比例,脑梗死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复发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及中、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的比例.结论 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相比,CAS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复发更加相关,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多序列对比 MRI具备对CAS斑块进行MR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能力.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平

    心脑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大类严重疾病,是由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脑缺血或出血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我国约有1.1亿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6 000万人患有冠心病,7 000万人患有脑梗死或者脑溢血,4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5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高,兼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当今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

512 条记录 8/26 页 « 12...567891011...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