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体液预扩容复合血管活性药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中的应用

    作者:饶培豪;吕涵

    目的 探讨胶体液预扩容复合血管活性药物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胶体液预扩容复合血管活性药物组(A组)、胶体液预扩容组(B组)、晶体液预扩容复合血管活性药物组(C组)、晶体液预扩容组(D组),各30例.A、B组在麻醉穿刺前输注聚明胶肽注射液500 mL,C、D组在麻醉穿刺前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CSEA成功后A和C组分别于1 min内泵注血管活性药物甲氧明10 mg.分别记录入室时(基础值,T1)、扩容后(T2)、麻醉后2 min(T3)、手术开始切皮时(T4)、胎儿娩出时(T5)、手术结束时(T6)产妇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产妇胸闷、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与本组T1时点比较,A组1个时点(T3),B组2个时点(T4、T5),C组2个时点(T3、T5),D组3个时点(T3、T4、T5)HR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D组上升的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上升幅度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点比较,A、B组T2时点MAP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3、T4时点MA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T5、T6时点MA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B、C组T3、T4时点MAP上升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D组T5、T6时点MAP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D组恶心呕吐、胸闷、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液预扩容复合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地稳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且胸闷、恶心呕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

  •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纠正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廷旭;朱琳;夏铭;苗龙;曾海龙;王伟;姚建华

    作者在本实验中选择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纠正感染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 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兰兰;刘瑞杰;韩雪萍

    目的:比较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下,感染性休克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急诊手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45例,其中69例(CVP 组)监测中心静脉压中35例 CVP≤12 mmHg(1 mmHg =0.133 kPa),34例 CVP≥13 mmHg,其余76例(对照组)未监测中心静脉压。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每搏输出变异(SVV)及 CVP 选择输血、输液或血管活性药物,并记录术中的输液种类、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心率失常发生情况、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术后所有患者统一送入 ICU,按照 ICU 的管理标准对待,并记录术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肾脏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 ICU 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VP 组术中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明显增加(P ﹤0.05),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VP 组的 ICU 滞留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而肾脏损伤、病死率及总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情况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不仅减少了术中输液或输血的剂量,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使用硝酸甘油对患者预后的长远影响及确定其合适剂量,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应用离心泵成功救治CABG术后低心排1例

    作者:李凤杰;吴骏;孙林;肖锋

    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胸痛2d,于2002年8月6日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Ⅱ级,高血压3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后冠脉造影示:左主干狭窄90%,回旋支开口狭窄20%,远端70%,右冠中段50%~90%弥漫性狭窄.入院第2d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两下肺满布湿啰音等急性心衰的症状,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壁缺血加重.应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循环不稳定,血压(80~60)/(50~30)mmHg,意识不清.

  •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作者:陈红琴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大、身上留置管多、术后早期病情变化快、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特点,故术后病人必须尽快得到呼吸和循环支持.我院ICU通过对300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套人住ICU护理程序,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处于监测之下,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而得到早、快的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余上斌;杨莹;柯丹;冯秀玲;晏汉姣

    目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处理组(C组),多巴胺处理组(D组),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组(E组),山莨若碱处理组(F组).实验采用动脉放血至动脉血压为60mmHg左右,同时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改变来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各组行相应药物处理后,分别测量动脉血压和检测肠系膜微循环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大鼠动脉血压,肠系膜微血管出/入口管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血液流态由线流改变为粒流.与B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D、E、F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脉血压均有显著升高作用,依次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茛菪碱(P<0.05或P<0.01),多巴胺对微血管出/入口管径恢复明显(P<0.01),山茛菪碱和多巴胺对肠系膜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山莨若碱还能使肠系膜血流流态恢复为线流.结论:实验性治疗失血性休克需适度补充血容量,同时选用山莨菪碱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有利于休克复苏.

  •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王信;吕秀云;王秀梅;刘长山

    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贺斯)作为一种新的人造血代用品在欧洲已广泛推广应用,它具有扩充血容量快、维持时间长、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国内研究报道不多,我们随机选择30例择期手术病人输入6%贺斯,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探讨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随机选择30例择期大中手术病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25~74岁,平均45.1岁.其中头部手术5例,胸部手术6例,上腹部手术9例,下腹部手术6例,骨科手术4例.排除应用激素、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

  • 重症休克实验治疗的进展

    作者:赵克森

    重症难汉性休克(irreversible shock)是指在应用输血、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等各种治疗手段以后仍然未能抢救存活的休克状态,它是目前休克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

  • 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在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贾晓娜;陈文秀;仇海燕;武曌

    目的 探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在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奶酪原理对30例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进行剖析,并梳理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流程,设计出思维导图,进行理论培训和情景模拟实践.应用前后分别对100名护士进行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项目考核,同时比较应用前后护士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操作规范率及药物外渗率.结果 应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后护士理论知识得分(93.98±2.67)分、操作考核得分(94.60±3.02)分,操作规范率为91.25%,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应用奶酪原理联合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护士对静脉用血管活性药物知识的掌握度和规范操作率,从而提高血管活性药物用药安全性.

  • 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病预后生存分析

    作者:赵瑛瑛;刘章锁;刘东伟;王建生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亦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主要的原因.在欧洲,由糖尿病肾脏病导致的ESRD占15%~33%[1].美国NHANES研究显示,34.2%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尿[2].相关研究证实,前列地尔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在防止肾小球硬化及减少蛋白尿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前列地尔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陈新;周丽娜;马捷;徐碧芳;殷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多脏器多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基础,MODS是SIRS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后果[1],当SIRS发展至MODS时,死亡率将高达50%以上.SIRS的病理基础是体内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因此,有效地清除大中分子的炎症因子是成功治疗SIRS的关键.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血液净化模式,旨在非选择性地降低循环中炎症和抗炎症介质的水平和活性,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SIRS患者进行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ontinuous plasma filtration absorption,CPFA)治疗,疗效显著,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总结如下.

  • 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灌注的影响

    作者:陈颖;陈雯;许国根;吴锦鸿;缪群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灌注的影响.方法: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以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的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尿量明显多于基础值时(P<0.05);Ccr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高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FeNa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低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多巴胺组与基础值时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能改善肾脏灌注,显著增加Ccr;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FeNa,但改善肾脏灌注作用不确切;多巴胺加间羟胺不能改善肾灌注.

  • 联用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作者:俞峻;钱国全;孙军;王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的死亡原因,到目前为止,血管活性药物仍是控制EVB的重要方法.我们自1993年以来,联用垂体后叶素占硝酸甘油治疗EVB26例,与奥曲肽治疗的EVB23例作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 重症胆管炎术后长期大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一例报道

    作者:尹同治;郑泽昊

    病人:男性,57岁,因突发右上腹疼痛7 h入院,既往曾因胆囊结石,复发胆总管结石,分别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等两次手术.

  • 分娩并发坏死性结肠炎一例

    作者:李晓军;邓文耀

    患者: 27岁, 因妊娠足月伴阵发性腹痛2h, 于20h前在当地医院顺产一健康女婴. 产后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 伴恶心、呕吐.腹泻7~8次, 为暗红色血样便.产后4h 出现高热、血压下降, 以产后感染中毒性休克转入我院.分娩前有便秘病史半个月.入 院体检: T 39.4℃, P 120/min, R 32/min, BP 80/60mmHg.神清, 面色苍白, 表情淡漠, 被动体位.四肢湿冷, 腹部略膨隆, 全腹肌紧张, 有压痛、反跳痛, 移动性 浊音(+), 肠鸣音消失.妇检未发现明显异常.白细胞21.0×109/L, N 0.92, L 0.08.大便潜血(+), 脓球(++), 蛔虫卵(+).腹部立位片: 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 结肠扩张, 盲肠直径11cm.入院诊断: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感染性休克.经补充血容 量, 大剂量抗生素, 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4h, 病情无好转, 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 腹腔有淡黄色混浊恶臭液体约1 200ml, 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及结肠脾 曲有5处直径约3~6cm片状坏死灶, 濒临穿孔.坏死肠段切除后行末端回肠造瘘.3个月后 行回肠、降结肠端端吻合, 痊愈出院.病检报告: 坏死性结肠炎.

  • 心源性猝死成功抢救一例

    作者:孙延辉;倪志林

    患者,男,16岁.因运动中突然神志丧失15min后送到急诊室.即往不明确原因晕厥5次,并逐渐加重.查体:呼吸、血压、脉搏为零.周身青紫、四肢厥冷,呈花斑样改变.神志丧失,双瞳孔散大至边缘,对光反射消失.双颈动脉波动、心音均消失,周身未见外伤性改变,心电图为直线,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患者平卧硬床、气道开放、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监测.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静推,快速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呼吸兴奋剂后,心电图仍为直线,行床旁开胸,术区创口无活动性出血.暗紫色的心脏如婴儿拳头大小,停搏于收缩期.持续胸内按摩约15min后,心电图显示为室颤,随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和下颌式呼吸.继续抢救后转送手术室.术中见心脏表面正常,心外未触及震颤,期间心脏出现了心脏扩张和二次停跳.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供肝质量及肝移植受者的影响

    作者:邰强;何晓顺;王东平;胡安斌;巫林伟;鞠卫强;朱晓峰;王国栋;马毅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维护中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19例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DCD供者在器官切取前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将19例DCD供肝移植的供、受者分为血管活性药物组(用药组)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未用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供、受者间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等.结果 术后两组受者间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者均未出现与供者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等.用药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4.2±4.2)个月,未用药组为(6.2±4.2)个月,两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 在DCD供者的维护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无明显影响.

  •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的影响

    作者:陈美华;吴益芬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所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分为3组各16例,A组给予多巴胺,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C组给予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和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变化,同时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和用药后6 h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3组患者用药前胃黏膜Phi差异无显著性;与基础值相比,A组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无显著变化;B组和C组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均明显高于基础值(均P<0.05);用药后C组胃黏膜Phi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组患者用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与基础值相比,3组患者在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均明显升高;B组和C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与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升高(均P<0.05);A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均使胃黏膜Phi升高,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使用升高胃黏膜Phi较单独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者明显;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

  • 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赤;李家文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导致皮肤和内脏纤维化的自身免疫疾病,病因不明,考虑与遗传、环境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激活、微血管功能障碍、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增生有关.目前没有一种绝对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围绕发病机制展开,包括血管活性药物、阻止纤维化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治疗.

  • 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的效果

    作者:吴雪梅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7年1月经外周静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分级.结果 :观察组无静脉炎Ⅱ度与Ⅲ度患者,0度患者51例,Ⅰ度9例;对照组静脉炎0度22例、Ⅰ度21例、Ⅱ度11例、Ⅲ度6例,观察组静脉炎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缓解静脉炎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用药安全性得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予以推广.

440 条记录 16/22 页 « 12...13141516171819...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