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质Nα-末端乙酰化的功能研究进展
蛋白质 Nα-末端乙酰化修饰是由 Nα-末端乙酰转移酶(NATs)所催化的酶促反应过程,其结果是蛋白质 N-末端的α氨基接受来自于乙酰辅酶 A(AcCoA)的乙酰基。在真核生物中 Nα-末端乙酰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修饰方式,大约有68%的酵母蛋白质和85%人蛋白质是 Nα-乙酰化修饰的[1],但原核和古细菌蛋白却很少发生乙酰化。目前已发现在真核生物中存在6个 N ATs 亚型(NatA~NatF),每一亚型由一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且各自都有其独特的底物特异性,如起始甲硫氨酸被切除后,N-末端的丝氨酸、丙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和缬氨酸都能够被NatA 催化乙酰化(N-末端第三个氨基酸为脯氨酸除外)[2]。尽管高等真核生物有更多蛋白质是 Nα-末端乙酰化修饰的,表达更多的 NATs,但是酵母等低等真核生物的 Nα-末端乙酰化模式和 NAT 催化机制与高等真核生物是相似的[3]。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 Nα-末端乙酰化具有调节蛋白质降解、抑制内质网易位和调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功能,但我们还没能完全了解 Nα-末端乙酰化的所有功能。本文主要对Nα-末端乙酰化和 Nα-末端乙酰转移酶的功能及其与病理联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3H-蛋氨酸/3H-缬氨酸空肠喂饲在荷瘤大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观察3H-蛋氨酸/3H-缬氨酸空肠喂饲在荷瘤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SD大鼠空肠营养性造瘘,皮F接种Walker-256癌肉瘤,分为A、B、C、D组,分别以含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及去缬氨酸的肠外营养空肠喂饲6天,再注入3H-蛋氨酸(A、B组)或3H-缬氨酸(C、D组)7.4×105 Bq,于0.5、1、2和4小时测肝、胰、小肠、肌肉、血浆及肿瘤组织的cpm,计算差示摄取率(DUR).结果A组及B组肿瘤组织DUR值仅低于胰腺组织(P<0.01);B组血浆DUR值低于A组(P<0.01).D组肿瘤组织DUR值高于C组(P<0.01);D组血浆DUR值低于C组(P<0.01).结论3H-蛋氨酸/3H-缬氨酸在肿瘤组织摄取率高;蛋氨酸、缬氨酸是肿瘤组织代谢的重要基质.
-
乳头状甲状腺癌BRAFV600E突变的表达及意义
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是常见的甲状腺癌.多项研究证实,BRAF基因第15外显子1799位点T→A转换(T1799A),即密码子600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替代(V600E)是PTC常见的基因变异.本研究对BRAFV600E突变在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病理分型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
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一、肾素概述 肾素(renin)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始和限速的蛋白酶,其作用是切断血管紧张素原第10位亮氨酸与第11位缬氨酸之间的肽键,裂介为10肽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Ang 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再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研究进展
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活性部位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抑制HBV DNA复制,抗病毒效果显著.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无应答或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HBV会发生突变并导致对拉米夫定耐药,影响拉米夫定的疗效,常见的突变位点在YMDD基序的第204位上,即蛋氨酸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rtM204V或rtM204I),分别称为 YVDD和YIDD突变.目前对YMDD变异的研究是一个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筛查发现首例枫糖尿病
患儿女,胎龄39周,出生体重2500 g;生后哭声弱,人工喂养,每次吃奶约40 ml,每3 h 1次,吃奶较费力、常停顿.生后第3天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接受串联质谱技术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发现患儿血亮氨酸670 μmol/L(正常<200 μmol/L),血缬氨酸322 μmol/L(正常<250 μmol/L),疑为枫糖尿病,通知回院复查但未遵嘱.
-
镰状细胞病的研究进展
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又称镰状细胞贫血[1,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Hb)病.因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构成镰状血红蛋白(HbS),取代了正常Hb(HbA).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易感染和再发性疼痛危象以致慢性局部缺血导致器官组织损害[3].也是严重危害母子健康的疾病,可使胎儿死亡率达5%,孕妇死亡率达4.62%[1].近年来在流行病学、遗传学、免疫学、血液学和诊治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
卡托普利和缬沙坦防治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DR的防治作用.方法 72只3周龄雄性C57BL/ksj db/+小鼠随机分成4组,其中3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2个干预组每日分别予缬沙坦40 mg/kg体重或卡托普利12.5 mg/kg体重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则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后4、8、12周时各组摘除6只眼球,行免疫组化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Ang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进行平均灰度和面密度分析.结果随病情进展,糖尿病组的AngⅡ和VEGF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面密度值均明显增加.同一病程阶段卡托普利干预组的VEGF面密度值明显低于缬沙坦干预组的面密度值,而且第8周和第12周卡托普利干预组的VEGF面密度值均明显低于第4周的值.AngⅡ和VEGF呈显著正相关.卡托普利干预组的VEGF面密度值和病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早期应用ACEi或AT1R拮抗剂均可一定程度改善DR,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短期内ACEi防治DR的效果优于AT1R拮抗剂.
-
运动中补充支链氨基酸对肌肉代谢的影响
支链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是机体不能合成而由食物蛋白提供的三种必需氨基酸,是长时间持续运动时参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肌肉内BCAA分解代谢非常活跃,与其它多数氨基酸相比,BCAA能以相当快的速率转氨基和完全氧化,并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提供氨基.BCAA代谢的限速酶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物(BC复合物)在肌肉中的活性较强,使肌肉具有很强的氧化和利用BCAA的能力,所以BCAA主要在肌肉中代谢[1].BCAA在肌肉中氧化脱氨,生成相应的α-酮酸,进入三羧循环氧化供能,而脱下的氨基则由丙酮酸接受生成丙氨酸,经血液到肝脏,其氨基形成尿素,碳架经糖异生作用转化为糖,进入糖代谢.因此在运动中补充BCAA对肌肉代谢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帮助全面了解BCAA,为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阿胶鉴别方法的商榷
阿胶(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1].2005年版药典开始增加了以甘氨酸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鉴别项目,我们根据此新标准对阿胶进行鉴别试验时,发现此鉴别方法容易造成薄层色谱板吸附剂脱落、托尾现象.为此,我们对展开剂及薄层色谱板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更换展开剂或薄层色谱板类型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同时不但能检出甘氨酸,还能检出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
-
抗病毒药-盐酸万乃洛韦
盐酸万乃洛韦是L-缬氨酸阿昔洛韦酯,本品是阿昔洛韦的前体,水溶性好,进入体内迅速吸收,并水解出母体阿昔洛韦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从而抑制其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强,对水痘疱疹病毒、EB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弱.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及Ⅰ型、Ⅱ型单纯疱疹,包括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疹,对于阿昔洛韦治疗无效或不敏感的严重疱疹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也仍然有效.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简介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lc)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HbAlc是指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即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条β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升高时,人体所形成的HbAlc含量也会相应较高,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机体糖代谢的状态.
-
缬氨酸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缬氨酸对复合法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缬氨酸治疗组.应用复合造模法完成肝纤维化模型,缬氨酸治疗组于第7周开始用大鼠灌胃针灌注缬氨酸1.2g·kg<'-1>·d<'-1>,实验于10周末全部结束.采用HE和Masson两种染色方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TGF-β<,1>在肝脏内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变化特点.蛄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较正常组纤维化程度加重,且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增多(P<0.01);缬氨酸治疗组中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减少(P<0.05).结论 缬氨酸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表达,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环孢菌素对宫颈癌细胞化疗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环孢菌素D的衍生物3′-酮基-去甲基苏氨酸1-缬氨酸2-环孢菌素(3′-Keto-bmt1-val2-cyclosporin, SDZ PSC 833 )作为耐药修饰剂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有关环孢菌素对宫颈癌化疗增效方面的报道尚少见,所以我们观察了该药对丝裂霉素(mitomycin,MMC) 化疗增效作用,报道如下 。
-
益母草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益母草注射液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4个:N-异丁基缬氨酸(1)、缬氨酸(2)、丙氨酸(3)、L-焦谷氨酸甲酯(4);生物碱类9个:水苏碱(5)、胆碱(6)、葫芦巴碱(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2',3'-O-异亚丙基尿苷(10)、3-羟基吡啶(11)、5-羟基-2-羟甲基吡啶(12)、2-甲基-3-羟基吡啶(13);呋喃羧酸2个:2-呋喃甲酸(14)、5-羟甲基-2-呋喃甲酸(15).结论 化合物2~4、6~7、9~15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了其NMR数据.
-
基于代谢组学的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损伤程度评价
目的 以代谢组学技术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的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样本进行分析,鉴定反映肾病进程的进展性标志物,并依据相关标志物的变化率对肾脏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终得到9个潜在的病理标志物,分别为含氧异己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酮酸、3-羟基丁酸、柠檬酸、肌酐和肉毒碱;其中含氧异己酸和肉毒碱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即阿霉素造模剂量越大,这些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异越大,表明肾脏损伤越严重,可作为反映肾病进程的进展性标志物.结论 这一研究为肾病提供了诊断标志物,为研究其他进展性疾病的发病进程及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发现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
菜篮子药店(之二)
11.蒿菜 学名茼蒿,又名蓬蒿菜、菊花菜,为菊花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含有丝氨酸、天门冬素、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和β-丁氨酸等成分.其性平,味辛甘,入脾、胃经,可和脾胃,利二便,消痰饮,通血脉,治偏坠气疼,除膈中臭气.
-
ACEI与 AT1受体拮抗剂合用治疗轻中度慢性肾衰高血压临床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0%~100%[1],高血压是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有效地控制血压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亚型Ⅰ受体拮抗剂(At1RA)的联用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笔者使用福辛普利联合缬沙坦和单独使用治疗30例轻中度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探讨ACEI与At1RA联用降压疗效及安全性.
-
缬沙坦在缺氧状态下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NOS和NO的影响
目的:研究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AⅡ)对缺氧状态下培养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三代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Ⅱ(10 μmol/L)组、缬沙坦(10μmol/L)组及AⅡ(10μmol/L)加上不同浓度缬沙坦(0.1、1、10 μmol/L)组.当细胞长满培养瓶面积60%时加入缬沙坦和AⅡ,先后常规培养32h,缺氧培养4 h,检测NO含量及NOS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AⅡ能显著降低NOS活力并抑制NO的合成(P<0.01),单独应用缬沙坦对NOS活力及NO的合成均无明显影响(P>0.05).缬沙坦和AⅡ合用时可逆转后者对NOS及NO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AⅡ在缺氧状态下能降低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NOS活力并抑制NO的生成,缬沙坦在缺氧状态下能逆转AⅡ的上述作用,提示缬沙坦在缺氧状态下可改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预防或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TGF-β1的表达及缬沙坦与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缬沙坦与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一侧肾切除加重复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建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缬沙坦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及模型组.动态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 UP)及血生化值,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SI)、肾小球细胞外基质与肾小球面积之比(ECM/G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并分析TGF-β1水平与SI、ECM/GA的相关性.结果:实验8周时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示24 h uP降低,总蛋白、白蛋白增加,胆固醇降低,Ccr升高;SI、ECM/GA减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治疗组TGF-β1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或P<0.01).缬沙坦联合罗格列酮组尿蛋白降低、TGF-β1表达减少的作用均优于各单一药物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TGF-β1水平的变化与SI及ECM/GA同样可反映FSGS的程度,TGF-β1可以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疗效评估指标.缬沙坦、罗格列酮均可能成为防治FSGS的不同靶点,缬沙坦与罗格列酮组合可以作为FSGS非激素治疗时联合用药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