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的急症外科处理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compression syndrome,ICS)是指左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受到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引起左下肢静脉血流障碍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股青肿(phelegmasia cerulea dolens,PCD)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肢体高度肿胀压迫动脉引起患肢血供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我科2003年连续收治2例ICS合并PCD患者,经急诊手术与介入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射钉枪击中颈部致心脏异物的救治
患者,男,20岁,因房屋装修时钢钉击中天花板反弹后击伤颈部而急送我院骨科.钢钉残端位于颈内静脉血管鞘内,局麻清创取钉时钢钉钻入血管内,X线透视下可见一约长1 cm、直径0.3 cm高密度阴影位于右心房水平,略变动体位又滑入右髂总静脉,左侧卧位于左肾静脉,向右侧卧后平卧,位于第12胸椎右侧,屈髋头低位又位于肺动脉瓣处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急诊于全麻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主干,探查右室流出道未及异物,复于C型臂X线透视下发现异物位于左下肺动脉,打开左侧胸膜,C型臂引导下于左肺下叶探及并夹住异物,切开左下肺动脉,取出异物,术后抗感染、抗凝祛聚治疗12 d,治愈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血栓形成、心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
超声诊断巨大腹主动脉瘤继发子宫静脉扩张1例
患者,女,39岁.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半年,肿块进行性增大并腰酸、双下肢酸痛,加重气短左下肢水肿一周入院.查体:左上腹膨隆,触及一15cm×20c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有明显膨胀性搏动感及震颤,无触压痛及反跳痛;听诊有明显血管杂音,与脉搏节律一致;腹壁无静脉曲线,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移动性浊音.超声检查:腹主动脉(AO)失常态,起始段内径1.7cm,腹腔动脉干水平内径1.6cm;自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明显增宽,大内径11.3cm,增宽段显示长度17.0cm;PW示动脉充填型湍流频谱Vmax 116.0cm/s,瘤样扩张近心端呈‘S'型屈曲,CDFI呈明亮高速五彩镶嵌状血流束,Vmax 261.9cm/s(图1).瘤样扩张远心端管壁可探及2.6cm×1.2cm低回声区(图2),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双髂外动脉起始段内径0.8cm;双髂总静脉内径2.4cm,呈五彩镶嵌状,盆腔探查子宫6.5cm×5.7cm×3.9cm内回声明显不均,肌层周边部可探及较多点、条状无回声.CDFI探及丰富静脉血流信号,高流速16.0cm/s.超声提示:1.AO、髂总动脉瘤样扩张(自AO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至髂总动脉分叉处)并附壁血栓形成;2.髂总静脉增宽(外压性回流障碍);3.子宫肌层无回声考虑子宫静脉扩张(外压性回流障碍);AO选择性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腹部CT扫描均显示AO瘤.
-
彩超检查腹部多血管畸形2例
例1,女,29岁.反复便血29年,超声检查偶然发现腹部一异常血管就诊.彩超检查:于下腹部膀胱、子宫的右侧见一粗大管腔,向左上方走行,内径1.7cm(图1),内有旋涡状淤血,彩色及多普勒显示为静脉.髂总静脉、髂内、外静脉内膜光滑,右侧较左侧略粗.
-
右卵巢静脉-右髂总静脉至右房内平滑肌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8岁.主因间断胸闷心悸1个月入院.3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剥脱术.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未触及震颤,P2>A2,周围血管征阴性.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示:心腔不大,于右房及下腔静脉内可见高回声团,舒张期经三尖瓣延伸入右室,收缩期全部回右房,随心脏舒缩略变形,剑突下四腔观:下腔静脉肝后段内径约14.1 mm,下腔静脉及右髂总静脉内几乎被条状高回声团充填.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进展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指左侧髂总静脉受到右侧髂总动脉的压迫而引起左下肢以及盆腔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亦被称为May-Thumer综合征(May-Thumer syndrome)[1]和Cockett综合征(Coekett syndrome)[2].多数学者认为,引起IVCS的主要原因为解剖因素[2-3],左髂总静脉在前方受到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在后方又受到腰骶部生理性前凸的骶骨岬或第5腰椎的推挤而处于前压后挤的特殊解剖位置.
-
第16例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一例——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本例简要病史见上期)血管超声检查:双侧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右侧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全程及上腔静脉腔内均可见条状中等强回声,并随呼吸飘动.下腔静脉内中等回声条状物经右心房开口直至右心房内,并随心脏舒张收缩经三尖瓣口运动于右心室与右心房之间(图7~9,动态图1,2).
-
自发性左髂静脉破裂二例
患者1,女性,55岁.因腹痛3小时于2004年5月8日入院.患者晨练后蹲下时,突感左下腹部剧痛,继而下腹部胀痛进行性加重,排正常大小便一次.排便后下腹部胀痛无好转,且疼痛向左腰部及左大腿根部放射,伴有恶心.患者否认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20/0 mm Hg( 1mm Hg=0.133 kPa),脉搏136次/分,腹部中度膨隆,左中下腹肌轻度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无明显移动性浊音,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5次/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21×109/L,红细胞总数3.20×1012/L,血红蛋白86 g/L,红细胞压积21%,尿常规潜血(++).B超检查:左下腹、左肾下极团块状强回声,范围广,界限不甚清晰,无包膜,腹腔内血管探查不清.入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当时考虑怀疑为左髂总动脉瘤破裂出血.入院后即刻行探查手术.进入腹腔后,可见有约150 ml淡红色血性液体存留,后腹腔广泛血肿膨隆,尤以盆腔为重.手术清除大量凝血块及暗红色血性液体共约3000 ml左右.术中见左髂总静脉前壁有一纵行长约2.0 cm的不规则破裂口,有血液自创口涌出,左髂总静脉近心侧受右髂总动脉压迫前后径变窄.缝合静脉破裂口,恢复髂静脉的血液回流.术后给予抗凝、祛聚治疗.1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复制的改进
2002年2月至2002年9月,我们改进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在左肾静脉缩窄基础上,分离结扎左精索内静脉与左髂总静脉间的分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左髂总静脉异常
我们自1997年7月至1998年2月为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前行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和左髂总静脉(LCIV)造影,以了解LCIV异常(cockett 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73例,均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男46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20~79)岁,左侧25例,右侧21例,双侧27例。平均病史14(2~40)年。均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 2.方法:全部病例于术前用胃肠造影机行双下肢逆行深静脉造影。(1)表现为左或双下肢静脉曲张者平卧位行右股静脉穿刺插管至左髂总静脉,注射造影剂行LCIV造影,而后将导管经左髂外静脉插入股总静脉,于头高脚低斜坡位60度以上行左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2)表现为右下肢静脉曲张者行左股静脉穿刺插管至左髂外静脉行LCIV造影,而后将导管经LCIV导入右股总静脉近侧,同样于头高脚低位行右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
-
左下腔静脉畸形并胡桃夹综合征的外科治疗一例
患者男,20岁,身高172 cm,体重61 kg.因无痛性肉眼血尿7个月于2007年12月3日人院.尿液镜检:红细胞满视野;CTA示: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水平汇合后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约13 cm,在第2腰椎上缘肠系膜上动脉(SMA)下方跨腹主动脉移行为正常下腔静脉(IVC)右侧,SMA明显压迫跨越腹主动脉前的异位IVC,该段IVC的远侧及在该处汇人的左肾静脉(LRV)明显扩张(图1);膀胱镜检示左输尿管开口喷血.全身麻醉下经降结肠外侧显露SMA、腹主动脉及沿其左侧上行的左位IVC和LRV(图2).
-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基因突变和临床表现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肢突发肿胀5d于2010年9月急诊入院.无胸闷胸痛,咳痰和咯血,否认发热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心、肾功能不全,无VTE病史.既往无抗凝药物及激素应用史,2009年3月体检发现血小板40×109/L,无出血症状.体检发现右下肢全程肿胀,皮肤及肌肉张力高于左侧,皮色暗红,大腿可见浅静脉扩张,腹股沟区压痛(+),右大腿周径大于左侧5 cm,右小腿周径大于左侧5 cm.辅助检查结果显示:①静脉CT血管造影:右侧股浅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和下腔静脉(L1水平)管腔内充盈缺损影,双侧肾静脉、左侧髂静脉未见充盈缺损.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未见充盈缺损.②血液学:血小板:36 × 109/L.IgG-Beta2GP1抗体:(-),IgM-Beta2GP1抗体:(-),IgA-Beta2GP1抗体:(-).抗Sm:(-),抗RNP:(-),抗SSA:(-),抗SSB:( ),抗Smm:( -),抗U1RNP:(-),抗SSA/Ro:(-),抗SSB/La:(-),抗Jo-1:(-),抗Scl-70:(-),抗核糖体:(-),抗心磷脂抗体:IgG型:(-),IgM型:(-),抗ANA:( -).③骨髓: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象.
-
腔内重建髂内动脉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一例
患者 男,64岁,主因突发右下腹、腰部剧烈疼痛13 h于2007年10月23日人院.入院时血压80/45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膨隆,右下腹压痛明显.腹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腹主动脉瘤(AAA)累及双髂内动脉,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图1).诊断:破裂性A从.急诊动脉造影:右侧髂总动脉大量造影剂漏出,并进入左侧髂总静脉,并迅速回流入下腔静脉.鉴于病变特点,拟行AAA腔内修复术和右髂内动脉腔内重建术.
-
下腰椎前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经腹膜腰椎微创手术导致血管损伤,尤其是左髂总静脉和髂总静脉汇合点(conflunce of the common iliac veins,CCIV)损伤,是目前经腹膜腰椎微创手术多,也是严重的并发症[1-2].
-
一期手术治疗心脏平滑肌瘤1例
患者 女,42岁.活动后心慌伴双下肢乏力9月余.11年前因“右侧卵巢囊肿”行右侧卵巢囊肿剔除术;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入院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房内可探及约79 mm ×41 mm实性团块,延伸至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肝后段处宽约20 mm,向下逐渐增宽,宽处32 mm,其内见充满管腔的低回声团反射.MRI检查可见右心房腔内偏心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经下腔静脉延续至右侧髂总静脉内,右侧髂总静脉下段显影差;延迟期增强见病灶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
患者38岁,孕3产1.因双下肢水肿半年,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房,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于2001年6月18日入我院心外科病房.患者于1999年3月因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妊娠3个月大小,子宫表面血管呈串珠样增粗改变;右侧宫角和右侧附件融合为一体;右侧骨盆漏斗韧带血管内可触及实性肿物,行全子宫及右侧附件切除术.
-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二例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罕见,笔者报告2例如下.例1 男,35岁.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右侧腹痛,疼痛局限,无放射,无恶心呕吐、腹胀,伴有反复发热(38~39 ℃),经抗炎治疗无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右下肢肿胀,皮温升高,主动脉搏动正常.CT平扫示右肾上腺区见一11 cm×7 cm×6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尚清,密度均匀(图1),增强后肿块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图2),肿块向前生长推移并包绕下腔静脉,致其以下至右侧髂总静脉水平管腔内均见明显瘤栓形成(图3),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术后巨检示:肿块切面呈灰白色,部分质韧,肾上腺正常结构消失,被瘤细胞弥漫浸润,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白细胞抗原(LCA)阳性,全B-淋巴细胞标记抗体(L26)阴性,全T淋巴细胞标记抗体(UCHL-1)阳性,碳水化合物抗原(CD15)部分阳性,嗜铬素(CHG)阴性,甲胎蛋白(AFP)阴性,单核细胞(CD68)组织细胞阳性.病理诊断:(右肾上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弥漫型,T细胞型,大细胞型.
-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
1956年May和Thurner[1]描述了由于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和搏动的机械作用使左髂总静脉内膜肥厚进而出现左髂总静脉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1965年Cockett[2]报道了2例在右髂总动脉横跨左髂总静脉的水平上,由于腔内或腔外病变引起的左髂总静脉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称之为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亦称为Cockett综合征.
-
99mTc-MAA行耻骨上转流术前和术后下肢静脉显像1例
患者,女,38岁,入院前左下肢肿胀8个月.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5/85mmHg.一般情况良好,左下肢肿胀,皮温皮色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凝血4项均正常,术后D-二聚体402ug/dl(<350ug/dl).辅助检查:术前彩超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前X线造影:左下肢股总静脉中断,髂外及髂总静脉未显影.
-
以囊性表现的静脉平滑肌瘤病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4岁.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来院就诊.患者4年前曾有子宫肌瘤切除史,子宫肌瘤黏液变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右房、右室明显扩大,下腔静脉扩张,于右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及右房室内可见一长管状囊性肿物,肿物壁较薄,尚光滑.厚约1.2 mm,内呈无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其内可见低速静脉血流信号,峰值血流速度为6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