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贲门部胃癌手术162例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贲门是其好发部位之一.贲门部胃癌容易浸润食管下段,根据胃癌手术根治原则,要求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消灭脱落癌细胞.但目前仍有很多普外科医生采用经腹手术,而很多胸外科医生采用经左胸手术,此二手术径路能否达到根治目的值得探讨.
-
直肠癌根治术后一周降结肠坏死一例
患者女,72岁。于2012-10-24因“直肠癌、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无肝脏等远处转移,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及肝肾疾病;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行肠道准备和阴道准备。手术中见:肿瘤位于直肠盆底腹膜返折水平上2~3 cm,可见浆膜反应,行腹腔镜辅助下Dixon′s手术,术中遵循无瘤操作原则,先解剖暴露肠系膜下动脉( IMA)根部,清扫根部淋巴结并于根部断扎IMA及其伴行静脉,结肠左动脉主干以远去除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同时清扫淋巴结,然后分离切除标本,肿瘤近端结肠切缘距离肿瘤约12 cm,肿瘤远端直肠切缘距离肿瘤约4.5 cm,连同原发灶、肠系膜及区域内淋巴结一并切除,直肠部位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术中操作轻柔,降结肠-直肠行端-端吻合后张力不高。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报告:直肠黏液腺癌浸及浆膜,中央淋巴结(1/4),中间淋巴结(2/5),肠旁淋巴结(2/7),直肠系膜及肠管上、下切缘(-)。患者术后转ICU病房进行治疗,术后第3天排气,肠鸣音恢复良好,心脏情况尚好,无肺、腹腔内及切口感染表现,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内,至术后第5天患者自觉良好,少量饮清水后无不适。于术后第7天4∶50患者突然出现腹痛伴发热,腹腔引流管可见粪水样肠内容物引出,考虑术后肠瘘,急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降结肠中-远段肠管缺血表现伴游离缘多处小瘘口,并有肠内容物流出,冲洗腹腔后检查降结肠系膜保留符合要求,肠旁动脉充盈差,考虑降结肠慢性缺血坏死,即行“降结肠切除、直肠残端闭合及横结肠造瘘术及充分腹腔引流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渐平稳,继续行相应抗炎对症支持处理。术后第16天顺利出院。术后4周返院行化疗治疗前复查腹部彩超发现肠系膜上动脉( SMA )硬化伴有起始部狭窄,造瘘口黏膜色泽尚可,愈合良好。
-
淋巴结清扫数目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共手术切除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85例,现通过探讨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说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中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腹腔镜下D2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要成为治疗胃癌的常规方法之一,必须遵循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原则,包括:(1)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2)肿瘤操作的非接触原则;(3)足够的切缘;(4)彻底清扫淋巴结.为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清扫淋巴结时应紧贴血管,从淋巴结的基底部,由下往上将脂肪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手术操作中尽量避免抓持肿瘤组织,以免造成肿瘤组织的挤压;取出标本时使用切口保护袋,避免癌细胞的切口种植.
-
胸段食管癌清扫淋巴结数对生存率的影响
长期以来,胸段食管癌以清扫全胸段食管淋巴结、隆突下、左右支气管旁淋巴结和胃贲门旁和胃左淋巴结的二野清扫为标准式而普遍应用.在不同医院或外科医师之间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清扫纵隔淋巴结的彻底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如何界定清扫的彻底程度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因其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尤其是淋巴结数少的情况下导致临床分期降期,放弃了恰恰需要进行术后放射的病例,对于预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回顾分析10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就纵隔淋巴结及胃周淋巴结清扫彻底程度的差异对生存率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附70例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130万-15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目前乳腺癌各种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我们共收治Ⅱ~Ⅲ期乳腺癌患者70例,分别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术式与Auchincloss术式加胸大肌劈开清扫淋巴结进行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
-
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及意义
肿瘤的微转移(micromatastasis)是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微小肿瘤细胞灶.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常规的检查方法如CT、MRI、普通的病理检查都很难发现[1].许多肿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肠癌及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时临床未见有转移,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仍有复发,这可能与患者在手术时未能清扫淋巴结、骨髓及腹腔内的微小转移灶有关.因此,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检测肿瘤微转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及肿瘤标志物,随着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微转移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染色Ⅰ、Ⅱ号标记胃癌转移淋巴结临床应用研究
1.目的和意义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而手术效果又取决于能否彻底根治,特别是彻底切除引流区域的淋巴结.但是,目前临床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根据其大小、硬度和形状进行判定并按规约进行清除的.至于切下的淋巴结那些癌那些是非癌淋巴结,是否有遗漏,临床上缺乏直观、实用的标识方法.我院普外科受吉林省卫生厅资助于1994年3月~1996年6月对105例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了胃癌淋巴结标记研究,试图寻找一种使胃癌淋巴结特异性标记或能提高胃癌淋巴结清除率的方法,用来指导术中清扫淋巴结,以达到术式合理、清除彻底的目的.
-
25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较少见且恶性度高,手术治疗效果差.我院在1964年1月~2003年5月手术治疗食管癌4 768例,行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根治术25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及进行分析.
-
上腹部正中切口经膈肌进胸法行贲门癌根治术2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用上腹部正中切口经膈肌进胸法行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用上腹部正中切口经膈肌进胸法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食管上切缘距肿瘤平均长度为5.8c m,下切缘距肿瘤均大于5c m。手术平均用时25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50毫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枚,术后肠蠕动恢复平均时间为3.5天,术后病理报告示食管切缘和远侧切缘均无癌残留。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12-40月,12月内全组患者未发现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结论用上腹部正中切口经膈肌进胸法(无胸壁切口)行贲门癌根治手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符合胃癌根治手术要求。
-
高压氧治疗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延迟愈合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63.6%,其中绝大多数为切口并发症[1].由于游离皮瓣范围较大,以及处理不当时皮瓣张力高致皮瓣坏死,游离清扫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瘘及合并糖尿病[2]等,均能导致皮瓣延期愈合.我们自1998年以来对此类患者部分行高压氧治疗,以探讨高压氧对皮瓣延迟愈合的影响.
-
乳腺癌简化根治术146例报告
我院从1996年以来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共施行乳腺癌简化根治术146例.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对手术切口设计、皮瓣分离技巧、彻底清扫淋巴结技巧、保护胸肌神经、防止皮下积液等,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早期乳腺癌的哨兵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半患者未能早期发现,就诊时60%~70%已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至今乳腺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根治性腋淋巴结清扫术(ax 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已为大家所接受,它能很好地控制局部复发,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及判断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淋巴结清扫,易导致伤口积液、愈合延迟、淋巴水肿及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且清扫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有时无转移;而淋巴结切除过少,又可能遗漏转移淋巴结。因此,新的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node biopsy SNB)有可能取代早期乳腺癌的A LND。根据SN是否转移而决定是否ALND。本文就哨兵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一、ALND与SNB
-
分区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
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对3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分区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不行全颈清扫,根据原发病变设计手术方案,仅清扫区域淋巴结,在清扫淋巴结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伤,能更有效保留患者的外观及功能.
-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初步体会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我院行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1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 14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术中出血量20-1800 ml(平均500 ml),手术时间100-500 min(平均280 min),术中输血量0-975 ml(平均187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9 d(平均4 d),术后住院天数5-22 d(平均10 d),8例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共87枚,人均10.8枚.术后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14例随访1-9月,8例肺癌患者均无转移与复发.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及部分肺部良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
两种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2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者6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者6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25±3.28及14.37±3.36个(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3.3% vs 22.6%,P<0.05),两组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后疼痛及肺部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
探讨《中国肺癌临床指引》在外科治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照《中国肺癌临床指引》(2005年版,以下简称《指引》),检查肺癌外科治疗在术前基本诊断步骤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规范程度.方法 以《指引》为依据,对2003~2006年34例肺癌外科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因术前相关检查缺项,而致术前肺癌基本诊断步骤不能尽善;18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纵隔淋巴结采样术,8例未清扫淋巴结.结论 基层医院非胸部肿瘤外科医师,在肺癌外科治疗方面存有一定缺陷.必须自觉认真学习《指引》,以求肺癌病人都能够得到国内统一标准的规范化治疗.
-
贲门癌根治术的手术途径
贲门癌是指癌中心在食管胃连接线(esophageal-gastric juntion,EGJ)上下2 cm之内的癌.胸外科医师与普外科医师一直在争论贲门癌的归属,他们选择经胸、经腹手术的途径也不同.根据贲门癌根治原则,在手术中应完整切除肿瘤,彻底清扫淋巴结,消灭脱落癌细胞.本文对比经胸、经腹手术途径在肿瘤根治原则方面的差别,旨在寻找合理的手术途径,提高贲门癌的根治水平.
-
25例食管癌、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治体会
随着食管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范围的扩大和近年来肺癌手术适应证扩大及对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重视,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院1996年7月~2006年7月住院手术的食管癌及肺癌患者共982例,其中发生乳糜胸25例,发生率为2.55%,现报告如下.
-
胃癌根治术中变异肝动脉的辨认
胃癌根治术中常常要彻底清除分布于胃左动脉干上的第7组淋巴结、沿肝总动脉干分布的第8组淋巴结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第12组淋巴结.正常情况下,肝总动脉较短,自腹腔干分出后,沿胰头的上缘行向右前方,至十二指肠的上方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向右上方,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于门静脉前方、胆总管左侧至肝门分左、右两支分别进入肝的左右叶.如无肝动脉变异,清扫淋巴结较易,不会伤及肝动脉.但有部分患者肝动脉有变异,如辨认不清,常可伤及此动脉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我院自1990年开展胃癌根治、淋巴结清除术以来,共施术313例,其中41例发现有肝动脉变异.现进行分析,以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变异肝动脉的辨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