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因子-毒素融合蛋白治疗恶性脑肿瘤的研究动向

    作者:刘爽;田增民

    恶性脑肿瘤经手术、放(化)疗后,其预后仍不理想.胶质母细胞瘤的两年存活率为20%;脑髓母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好发于小脑,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预后凶险.传统放、化疗对这些恶性肿瘤细胞缺少特异性的杀伤作用,从而导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及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开发新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利用脑肿瘤细胞与正常脑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受体数量的差异,设计的细胞因子-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高表达该细胞因子受体的恶性脑肿瘤的新策略可以弥补传统放、化疗的许多缺陷和不足[1]:(1)可避免由于全身给药引起直接或间接的脏器损害及患者难以耐受的毒副作用;(2)增加了毒素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增强了毒素的杀伤性;(3)增加了毒素杀伤肿瘤的特异性;(4)对具有多药耐药的脑肿瘤具有高度的细胞毒作用[2];(5)费用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显示了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测定

    作者:王小路;何维;张素梅;何洪彬;张连山;姜鸿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γδ表型细胞与TCRαβ细胞不同,识别抗原的方式类似于免疫球蛋白,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非限制性方式识别抗原分子[1,2],无需抗原呈递分子配合,直接识别广谱肿瘤抗原.我们以抗体固相法体外扩增7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及6例健康人外周血的γδT细胞,经原代NPC细胞同步培养,得到高纯度的NP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纯度,研究两种来源的γδT细胞对Daudi、CNE1、CNE2和新建的传代培养NPC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探讨NPC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 重组人IL-2激活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的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

    作者:万军;艾辉胜;郭子宽

    目的:观察重组人IL-2体外激活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物的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以及rhIL-2处理对PBSC移植物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条件下,PBSC移植物与不同浓度rhIL-2(1 000,500和250 U/ml)共培养24及72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激活的PBSC移植物细胞毒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变化;采用集落形成试验测定PBSC移植物形成CFU-GM、BFU-E的能力.结果:经rhIL-2体外处理的PBSC移植物,其细胞毒作用显著增强,不同rhIL-2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培养24及72 h则有显著差异.rhIL-2体外处理对PBSC移植物形成CFU-GM、BFU-E能力无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促进.结论:提示在临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前,体外以rhIL-2处理移植物,可显著增强其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有可能在输入体内后诱导和(或)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和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 NK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王文秀;习佳飞;赵月;何丽娟;周军年;范增;张彪;王海洋;曾泉;南雪;岳文;裴雪涛

    目的 以天然杀伤细胞(NK)-92细胞系为模型,研究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NK-92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实验(lactate dehydrogenase cytotoxicity assay)等体外实验验证NK-92细胞对多种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同时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每只裸鼠分别在荷瘤后第2、9、16、23天共4次通过尾静脉注射1×107个NK-92细胞,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密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大小、体积、质量以及裸鼠存活状态.荷瘤30 d后活杀裸鼠,取肿瘤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并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明确瘤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长期培养的NK-92细胞能保持典型的NK细胞表型特征,细胞活性好,利用ELISA和LDH实验对NK-92细胞的体外杀瘤能力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裸鼠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体内NK-92细胞对肝癌组织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实验组肝癌组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肝癌组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均表明GPC3表达明显降低.初步显示,NK细胞可能通过杀伤GPC3阳性肝癌细胞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NK细胞治疗有望作为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该研究利用NK-9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证明其在体外和体内均对肝癌细胞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同时初步表明其对肝癌的杀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杀伤肝癌组织内的GPC3阳性细胞;该研究对进一步提高NK细胞对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明确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NK细胞除抗肿瘤作用外对多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同时对进一步拓展NK细胞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 运动训练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现象

    作者:袁箭峰;常芸

    1.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细胞凋亡(Apoptosis,AP)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1972年,Kerr[1]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1977年,Don MM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凋亡现象i44];1980年,Wyllie[2、3]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归范出细胞凋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A降解为寡核苷酸片断等;随后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与核酸内切酶裂解其DNA成许多仅有180碱基对的小片断有关.近年来,由于实验模型和检测方法的完善,细胞凋亡的研究突飞猛进,获得了重大突破.大量的实验资料表明:PCD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功能活动所必须的,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而且细胞凋亡参与机体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如胸腺选择、获得性免疫缺乏症(AIDS)、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衰老过程等[4].

  • 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介导信号通路的放射增敏剂

    作者:薛丹;徐文清

    据统计,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肿瘤发病率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到2020年全球肿瘤发病率将上升50%,达到每年1500万.在大多数实体瘤的治疗中,放射疗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癌细胞本身所固有的或是在放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抗性,以及放疗对正常细胞产生的细胞毒作用使放射疗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了巨大的临床潜力.经研究表明,激活EGFR,启动其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可以调节转录因子,激活基因的转录,指导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凋亡.射线能够增加EGF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而EGFR抑制剂能够提高放射敏感性亦在临床前期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得以证实[1].因此,通过调节EGFR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条途径.

  • 新型宫颈癌治疗性疫苗肿瘤杀伤作用

    作者:张卓梅;宋海晶;李娜;邹佳;季颖;王清清;陈方;高新;董立厚

    目的 研究新型治疗性疫苗NTV的体内外宫颈癌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51Cr释放法研究脾淋巴细胞对宫颈癌细胞TC-1的体外杀伤活性,将正常小鼠体内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输给荷瘤小鼠,采用过继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转移实验研究CT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CTL杀伤实验设置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分别为3∶1、10∶1及30∶1,51Cr释放分析结果显示,疫苗NTV能够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变化,杀伤效率高可达到53.5%;疫苗NTV在过继性CTL转移实验中的肿瘤抑制率为64.7%,上述结果均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疫苗NTV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对淋巴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邓予晖;李素珍;马艳艳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毒性剂范围及抗PEA血清对PEA的中和作用.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的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不同浓度的PEA与PBMC37℃、5%CO2共同孵育48h,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和四甲基偶氨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和MTT法结果一致,PEA在1000ng/ml时PBMC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PEA剂量在0~80ng/ml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而抗PEA抗体完全中和PEA的细胞毒作用.结论PEA在1000ng/ml时,对PBMC表现出细胞毒作用,而抗PEA血清可以中和PEA的毒性作用.

  • 用生物检定法研究力达霉素在小鼠和犬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陈淑珍;汤仲明;甄永苏

    目的用生物检定法测定力达霉素活性浓度和研究其药代动力学.方法体外细胞毒检测法测定血清力达霉素浓度.结果方法学确证基本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小鼠iv力达霉素100,50和10μg·kg-1后浓度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α和β相T1/2分别是0.77~1.8 min和5.6~7.2 min.AUC分别是2 851.3,887.8和166.4μg·min·L-1,随剂量非线性增加.AUC增加和抑瘤疗效增长趋势相似.犬iv力达霉素12μg·kg-1后浓度低并迅速下降,AUC仅16μg·min·L-1,比小鼠浓度低和消除快.首次给药后15 d进行第2次给药,第2次给药浓度低于首次.结论用生物检定法成功测定血清力达霉素浓度和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力达霉素药代动力学存在种属、单次及多次给药差别.

  • 川桑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作用

    作者:甄攀;倪刚;陈晓光;陈若芸;杨翰泽;于德泉

    从川桑树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notabilisin K(1),4个己知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morusin (2)、mulberrofuranA (3)、neocyclomorusin (4)和momigrol F (5),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来.notabilisin I和notabilisin J对HCT-116、HepG2、A2780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IC50为1.47~5.46 μmol·L-1;Morusin对5种人肿瘤细胞(BGC823、A2780、HCT-116、HepG2和NCI-H1650)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IC50为0.74~1.58 μmol.L-1.

  • 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aculeatus中一个新的具有长交叉共轭系统的甾体

    作者:王宇;李占林;刘涛;田黎;裴月湖;华会明

    本文对海洋来源的内生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有较长交叉共轭系统的甾体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为15α-羟基-(22E,24R)-麦角甾-3,5,8(14),22-四烯-7-酮(15 α-hydroxy-(22E,24R)-ergosta-3,5,8(14),22-tetraen-7-one).测试了该化合物在体外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P388、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细胞毒作用.

  • 兴安藜芦中一个新橙酮苷

    作者:郭敬功;陈寅生;李静;王天晓;李沙沙;丛悦

    本文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 (Turcz.) Loes.f.]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橙酮苷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MS、NMR和UV)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为(Z)-7,4'-二甲氧基-6-羟基-橙酮-4-O-β-吡嘀葡萄糖苷((Z)-7,4'-dimethoxy-6-hydroxyl-aurone-4-O-β-glucopyranoside).测试了该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毒作用.

  • 百士欣

    作者:王志宏;张玉凤

    【通用名称】ubenimex,乌苯美司【化学名称】N-[(2S,3R)-4-苯基-2-羟基丁酰]-L-亮氨酸【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双重抗癌作用。激活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抗肿瘤效应细胞的产生和增殖。在腹膜巨噬细胞:瘤细胞=100:1的细胞密度下,用百士欣处理的巨噬细胞显示出对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巨噬细胞的活化程度取决于百士欣的浓度。在小鼠体内百士欣不但诱导细胞内、外IL-1的产生,而且显著增强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IL-l。5mg/(kg·d)百士欣可明显促进C57BL/6小鼠生成IL-2,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生成IL-2抑制。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的IL-2水平,增强癌症患者NK细胞活力,使T细胞亚群的比例正常化。本品对肿瘤细胞膜上的氨基肽酶B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复可托

    作者:卢海儒

    【通用名称】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组成成分】本品从健康新鲜动物脾脏中提取,主要成分为肽及核苷酸类复合物,平均分子量3500左右,并含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药理作用】本品具有下列作用:①特异地将供体某一特定细胞免疫转移给受体;②非特异地增强受体的细胞免疫体系;③改善单核细胞与含有IgG复合体结合的能力;④具有促进干扰素及淋巴因子释放的机能。其作用过程为:本品可能是起传递免疫信息给正常淋巴细胞,或作为正常淋巴细胞的去抑制剂,或作为淋巴细胞受体的调节剂。通过本品的作用,可诱导非致敏淋巴细胞或处于静止状态的淋巴细胞合成膜上特导抗原的受体,或使原有的受体暴露出来,从而成为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则与靶细胞(如肿瘤细胞、抗原性改变的自身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或微生物寄生的细胞)相遇,即发起细胞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包括:①杀伤效应,即致敏淋巴细胞直接发挥细胞毒作用而杀伤靶细胞。

  • 半边旗提取物6F抑制HL-60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

    作者: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李金华;张晓

    目的探讨半边旗提取物6F的细胞毒作用及诱导DNA片段化与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检测6F对PKC活性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HL-60细胞,超速离心法获得的胞液(可溶部分)及颗粒(不可溶部分,包括细胞膜系统及胞核)部分用作PKC活性测定.经0.4 g@L-1磷脂酰丝氨酸,0.04g@L-1甘油二油酸酯激动剂作用酶粗提物后,用液体闪烁计数仪计数[γ-32P]ATP参入外源底物的量以测定PKC活性.MTT法测定HL-60细胞的活力,二苯胺法测定6F诱导DNA片段化程度.结果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0.5~312 μmol@L-1),化合物6F显著抑制胞液及颗粒部分PKC活性,大抑制率达88.6%,呈浓度依赖关系(胞液部分r=0.781,P<0.05,颗粒部分r=0.931,P<0.01).6F诱导HL-60细胞DNA片段化及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被具有致癌作用的PKC激活剂肉豆蔻酸酯(PMA,浓度为65 nmol@L-1)拮抗,抑制率分别是30%和44%(P<0.01).PMA单独用使HL-60细胞线粒体将MTT还原为甲臜的能力增强14%(P<0.01),即增强细胞活力.结论化合物6F是PKC的抑制剂.6F对HL-60细胞DNA片段化的诱导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至少可部分归因于其对PKC活性的抑制作用.

  • 紫草萘醌(阿卡宁)衍生物SYUNZ-4的抗瘤作用研究

    作者:谢冰芬;冯公侃;黄河;朱孝峰;王一;邓蓉;刘宗潮;黄志纾;吴海强;古练权

    目的 探讨半合成的一种新的阿卡宁衍生物-3,11-双(2-羟乙巯基)-6-异己萘茜(代号为SYUNZ-4)体外对各种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体内的抗瘤作用.方法 体外细胞毒作用是应用四氮唑蓝(MTT)法测定,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进行评价.体内抗瘤作用是应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和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结果体外细胞毒试验表明,SYUNZ-4对7种人癌细胞有强的细胞毒作用,它们的IC50为0.32~7.75 mg·L-1,对耐药细胞株MCF-7/Adr和KBV200的IC50分别为1.96和7.87mg·L-1.体内抗瘤试验,SYUNZ-4在2.0,6.0和10.0 mg·kg-1,ip,q2d×10d,对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epS的抑瘤率分别为31.5%~69.7%和45.9%~67.5%(P<0.05~0.01).SYUNZ-4在2.0,6.0,10.0和14.0 mg·kg-1,对小鼠肿瘤艾氏腹水癌实体型ESC的抑瘤率为30.2%~58.1%(P<0.05~0.01).在6.0和10.0 mg·kg-1,ip,q3d×18 d条件下,SYUNZ-4对人肺腺癌(GLC-8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为48.4%和61.7%(P<0.001);在2,6和10 mg·kg-1剂量下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5.5%、41.9%和48.3%,P<0.01~0.001.结论 新合成的紫草醌衍生物SYUNZ-4具有强的细胞毒作用和抗小鼠肿瘤作用.

  • 5-氟尿苷棕榈酸酯脂肪质体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作者:吴镁春;朱莉;赵怡;潘黎军;王驰

    目的 制备前药5-氟尿苷棕榈酸酯(5-FURP)脂质体,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5-FURP脂质体的佳处方,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5-FuRP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及理化性质;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人喉癌细胞系HEP-2为模型细胞,考察5-FUR前药脂质体的细胞毒性.结果 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4.35%,将脂质体分别在4和25℃下密闭放置1个月,以包封率、脂质体中磷脂含量变化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显示,脂质体于4℃贮存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脂质体比较稳定;细胞实验表明,5-FURP经脂质体包裹后,细胞毒性较游离药物增高,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人喉癌细胞系HEP-2的IC50分别是游离药物的5.0,3.4,2.6倍.结论 实验室制备的5-FURP经脂质体包裹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具有提高药物疗效的效果.

  • HPLC-ELSD测定熊果酸磷脂纳米粉针中磷脂的含量及氧化指数

    作者:刘亚妮;龙立活;易以木

    熊果酸(ursolic acid,UA)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抗肿瘤的作用已日益受到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的重视,对多种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且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和诱导分化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为更好的发挥其抗肿瘤活性作用,增强对肝脏等靶组织的选择性,同时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用药剂量,笔者采用磷脂为载体,制备了可静脉注射的熊果酸磷脂纳米粉针.

  •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血液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作者:段宁;陆道培

    1 吴彤:氟达拉滨在血液科的应用1.1 概述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于1969年合成,是一种氟化腺嘌呤类似物.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复制和修复起到细胞毒作用.口服牛物利用度为55%,不受食物的影响,可通过血脑屏障,主要经肾脏排泄.

  • CIK细胞对G0 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惠吴函;徐娟;万岁桂;孙雪静;刘聪艳

    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是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由于只有处于细胞周期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敏感,有研究[1]表明残留白血病细胞多为G0期细胞.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IK细胞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G0期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从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培养CIK细胞,测定其扩增数量,观察其对自体G0期CD34+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为临床应用自体CIK细胞清除残存白血病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323 条记录 4/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