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豆芽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万京华;章晓联;辛善禄

    黄豆芽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前期研究表明黄豆芽能增强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2].大量研究表明,多糖不仅能提高正常小白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而且能恢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3].本研究观察了黄豆芽多糖(BSPS)对环磷酰胺(Cy)、应激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低下的恢复作用,以研究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31例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蕊

    目的 总结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 231 例过敏性结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31 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全部 为中青年患者,过敏性结膜炎常见症状为眼痒 (100.00%),常见的体征为结膜充血 (100.00%),大部分合并异物感、烧灼感.其中 99 例 合并有眼外过敏性疾病病史.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以青中年发病为主,以眼痒及结膜充血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对角膜通常没有明显影响 的非感染性眼表疾病,常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但对视力无明显影响,药物治疗有效.

  • 头孢曲松钠致迟发性超敏反应1例

    作者:许爱萍

    1病历摘要患儿女,6岁.主因1 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就诊,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曾用过青霉素,此次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遂在门诊静脉滴注10%葡萄糖200 ml加头孢曲松钠(欣乐新)1.5 g,滴速30g/min.20 min后,自诉喉头不舒服,遂暂停液体滴入.查体:P 108次/min,搏动有力;R 27次/min,呼吸平稳;意识清楚,全身未见皮疹.按其家属要求继续输注,并调节滴速至20g/min,1.2 h后,患儿自诉全身发痒,并出现散在皮疹.

  • 布洛芬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礼尧;朱农;孙信林;周建;张鑫

    报告一例布洛芬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由药物诱发的一种严重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起病急、病情重、致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时刻保持警惕.

    关键词: 超敏反应 速发型
  • 吡拉西坦片致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作者:熊修安;张逸仙;马朝阳

    患者女,75岁,既往患有高血压、脑梗死、脑萎缩、心律不齐,无糖尿病、肝炎、结核、哮喘,药物过敏史不详.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在家服用吡拉西坦(脑复康,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60105)2片,30 min后出现全身皮肤发痒,脸潮红,有发热感,头昏,胸闷,呼吸急促,咽痒,恶心,全身乏力,当时神志尚清楚,立即送往某医院就诊.

    关键词: 超敏反应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八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贵花;刘松;何丽蓉;贺正一;王浩彦

    目的 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8例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有关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文献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和肺部哮鸣音,其中7例既往有明确的支气管哮喘病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总IgE和烟曲霉特异性IgE升高以及烟曲霉皮肤点刺试验阳性.6例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有肺部渗出性病灶,6例患者有支气管扩张征象.肺功能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或以阻塞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 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学IgE水平和烟曲霉皮肤点刺试验等检查;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辅以抗真菌治疗.

  • 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作者:顾之燕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肥大细胞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的、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的速发超敏反应)性疾病,确切地说本病病理改变属Ⅰ型变态反应中的Va2亚型(慢性变应性炎症反应,嗜酸粒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性),此过程包括上皮细胞、树状突细胞和其他抗原呈递细胞、CD4+T辅助细胞和效应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的聚集.为常见鼻部变应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这种趋势为全球性.虽然本病不致死,但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表现为日常活动、体育锻炼、娱乐等受影响,工作效率减低或学习成绩下降,不能正常睡眠,令人感到烦恼、不安等,并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重要的是其可能引起多种合并症,其中主要的是支气管哮喘和鼻窦炎,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作者:徐新云;刘月峰;易娟;柯跃斌;袁建辉;黄海燕;毛吉炎;毛侃琅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表达.方法 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8例为病例组,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oxp3、GATA3、CT-LA4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15%、97%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be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的部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这些基因可能在TCE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树突状细胞用于化学物致皮肤变态反应的体外评价

    作者:张玉彬;林惠芬;吕洛;华伟光;田芳;沈光祖;夏昭林;金锡鹏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于化学物致皮肤变态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已知化学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硫酸镍(NiSO4)、乙基肉桂醛(HCA)和皮肤阳性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分别染毒,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在0、1、6、12、24、36,48 h不同时点检测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表达和培养液中自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2的浓度.结果 CD86分子在DNCB作用后48 h表达高,较空白对照组增加约279%;NiSO4和HCA作用后,在1、6 h时较空白对照组表达低;SDS作用后,36 h后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IL-1B含量在NiSO4染毒后1 h即明显增加,48h时达到大值(298 pg/ml),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在6 h时出现IL-1β含量增高,至48 h时达大值(84 pg/ml),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CB和SDS染毒后无明显变化.NiSO4组培养液中IL-6浓度在1 h时增高,24h达大值(2152pg/ml);HCA染毒后1 h即达大值(1403 pg/ml),随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CB和SDS组未出现该变化.各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均未检测出IL-12.结论 DNCB可使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高度表达,NiSO4和HCA可使培养液中IL-1β和IL-6浓度明显增高.皮肤阳性刺激物SDS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反应.

  • 大鼠矽肺模型对绵羊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应答

    作者:黄曙海;葛宪民;潘瑞辉;汤俊豪;廖瑞庆;郑艳艳;欧军荣;樊建康;周少诗

    目的探讨大鼠矽肺模型对绵羊红细胞(SRBC)抗原的免疫应答.方法矽肺模型大鼠分别通过气道、腹腔给予SRBC,观察其血清溶血素、血清与肺泡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DTH)以及肺引流淋巴结、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1)第一次抗原免疫后第7、12、20、25、32天,第二次抗原免疫后第5、12、15天,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指数(HC50)分别为47.4±1.0、52.2±4.6、31.1±11.9、43.8±3.5、33.6±16.8、49.0±2.3、92.9±20.2、87.7±5.2,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4±10.6、2.8±2.5、0.8±0.6、6.6±5.8、1.4±0.1、36.5±16.5、53.0±33.2、2.6±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第一次抗原免疫后第12、20、25、32天,第二次抗原免疫后第5、12、15、27天,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血清特异性IgG(A490 nm值)分别为1.67±0.19、1.98±0.36、1.12±0.50、1.38±0.30、2.75±0.15、2.60±0.28、2.86±0.10、2.50±0.20,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9±0.30、0.56±0.21、0.21±0.16、0.22±0.10、0.81±0.25、0.74±0.25、0.69±0.26、1.38±0.4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DTH异常强烈,皮内注射SRBC攻击24、48、72、96h后,大鼠皮疹直径>5mm的比例分别为16/16、16、16、16/16、15/16,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15、1/15、1/15、1/15.矽肺腹腔免疫组大鼠以上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矽肺气道免疫组.结论矽肺机体异常强烈的DTH以及持续高度的体液免疫反应可能是促进矽肺结核发生和恶化的原因之一.

  •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承藩;沈彤;朱启星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是指接触外源化合物而导致的皮肤炎性疾患,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1].ICD是一种不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皮肤炎症,而ACD属于T细胞介导的Ⅳ型超敏反应,需要预先致敏才能发生.另外,ICD形态变化广泛,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脱屑和角质形成细胞囊泡化样变,在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裂隙、苔藓化和角化过度.由于这些变化都是非特异性表现,使得ICD通常很难与ACD以及内源性皮炎相区别.

  •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中的免疫反应

    作者:卢宏章;朱天岳;柴卫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的免疫反应状况及其与无菌性松动的关系.方法对9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 8)、IL-2受体(CD25)、巨噬细胞(CD68)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所有界膜标本中均可见肉芽肿性组织,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其中5例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的分布大致相同,且3例T淋巴细胞呈现IL-2R阳性.T淋巴细胞的增加及IL-2受体阳性的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巨噬细胞、HLA-DR的表达和炎症反应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在部分假体周围存在着针对假体材料的超敏反应,并且可能是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之一.

  • 对平阳霉素严重毒副反应的再认识(附1例超敏反应死亡报告)

    作者:陈怀云;杨一民;宁四清

    平阳霉素(争光霉素、博来霉素)是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于G2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对骨髓造血功能毒性较小,因此临床应用较广泛,特别对头颈部鳞癌、食管癌、肺鳞癌、恶性淋巴瘤有较好疗效.

  • 不同品种大枣对 DNFB 诱导小鼠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淑萍;张静泽;张志丹;高文远;陈虹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大枣对二硝基苯(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评价不同品种大枣在免疫抑制作用上的差异。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TH 组与不同品种大枣给药组,通过致敏剂 DNFB 诱发DTH 模型,检测不同品种大枣给药后模型小鼠耳廓重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肝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表明行唐大枣、山东长枣、诺羌大枣、宁夏滩枣能够明显抑制 DNFB 引起的超敏反应,同时,还可对免疫器官胸腺起到保护作用。结论:不同产地大枣的免疫活性存在差异。

  • 生苦黄颗粒对小鼠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作者:吕宁;匡朴;李景云

    目的:研究生苦黄颗粒剂对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方法:分别建立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 对实验小鼠给予生苦黄颗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生苦黄颗粒剂浸膏0.16 ml/20 g抑制实验鼠毛细血管通透性(P<0.001),0.16 ml/20 g抑制Weister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0.01),0.16 ml/20 g 抑制二硝基氟苯所致昆明种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P<0.01).结论:生苦黄颗粒剂对于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药理学初探

    作者:李响;赵国骥;李亚新

    目的:通过药理学方法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肌体的致敏作用.方法:取KM小鼠,设计给药方案,分别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小鼠脾脏组织的超敏反应介导物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并对其肾脏行病理检查,以评价脾脏及肾脏内超敏反应程度.结果:给予临床剂量葛根素注射液(相当于每鼠葛根素20μg/d)可导致:①KM小鼠脾脏IgG水平明显高于同条件空白组小鼠(P<0.01);②已经高于正常的IgG水平KM小鼠脾脏再次发生升高;③KM小鼠肾脏组织中免疫复合物沉积量高于同条件空白组小鼠.结论:给予临床剂量葛根素注射液:①可导致受药个体超敏反应的发生;②可加重体内已经存在的超敏反应倾向;③可导致不同程度、全部或部分可逆性的免疫性肾脏损伤.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和T淋巴细胞检测

    作者:赵宏丽;孙晓慧;李孟娟;赵俊芳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因素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IgE,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10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35.74%,57例健康献血员的特异性IgE检测全部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2.95,P<0.05).在18种常见变应原的检测中发现,户尘螨的阳性率高,达13.77%,而且中重度过敏者(Ⅲ级以上)达4.92%.结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部分患者是由于接触变应原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同时伴有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嗜酸性粒细胞在腺样体肥大患儿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奇雪;曹媛;张桂敏;赵秀娟;阮宏莹;郑永哲;杜建群;鲁宏华;林鹏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腺样体肥大患儿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分布水平及与变应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7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112例患儿分为单纯腺样体肥大(AH)组62例,腺样体肥大伴变态反应性鼻炎(AH+AR)组50例.高倍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EOS数量,抽取外周血检验EOS百分比,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组织和外周血中EOS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组织和外周血EOS水平对AH+AR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H+AR组EOS明显高于AH组(P<0.05),不同过敏原等级E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中,伴重度变态反应性鼻炎组EOS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变态反应性鼻炎组(P<0.05),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中,变态反应性鼻炎症状愈严重,EOS水平愈高(均P<0.05).根据ROC曲线,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外周血(AUC=0.791,95%CI:0.705~0.878,P<0.001),截断点(cut-off值)为2.6%,此时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4.2%;组织(AUC=0.843,95%CI:0.765~0.920,P<0.001),cut-off值为3/10个视野,此时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0.6%.结论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腺样体组织和外周血EOS的水平增高,提示AH患儿的病因中有变应因素存在.组织中EOS水平较外周血对于变应因素的鉴别更具诊断意义.

  • 结核变态反应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樊晓宁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患病率的回升,结核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亦有增多趋势,且因结核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多样,无典型结核病症状,故临床极易误诊,导致延误或错误的治疗.

    关键词: 结核 超敏反应 误诊
  • 静脉丙种球蛋白改善肾移植患者致敏状态

    作者:宋文利;刘俊铎;李代红

    受者致敏是导致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也会增加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影响移植物的远期预后.本研究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静丙)在体外和体内对肾移植致敏受者体内血清群体反应抗体(PRA)及淋巴毒交叉配型试验(CMX)的影响.

420 条记录 7/21 页 « 12...45678910...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