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性椎动脉出血二例

    作者:于涛;朱冬冬;杨占泉

    颈部外伤单纯伤及椎动脉出血临床少见.由于伤后出血凶猛、量多,在未经手术探查和动脉造影时多误诊为颈动脉损伤.我们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 颈外动脉栓塞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刘雅敏;魏锐利;蔡季平

    患者女性,50岁,因头痛伴右侧面部麻木感半年,病情加重1个月,于2002年11月22日收住本院脑外科治疗.当日体检右侧面部感觉减退,伸舌偏向右侧,四肢感觉和运动正常.双眼视力均0.4.MRI检查:提示右颞底有一6.2 cm×6.0 cm×5.0 cm占位性病变,T1WI低信号,T2WI中等信号,信号有明显增强.CT扫描:显示右颞底巨大脑膜瘤.入院诊断:右颞底巨大脑膜瘤.为了解局部肿瘤供血情况,于同年11月26日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从右侧股动脉内插管,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大脑中动脉颞前、颞中分支弧形抬高移位,左侧颈内、外动脉造影未见异常改变.

  • 动脉造影诊断电击伤后血管损伤31例

    作者:刘向业;匡新建

    电击引起肢体血管损伤复杂而隐匿,其严重程度难以估计[1].近年来,我们采用动脉造影技术诊断电击伤后血管损伤31例,为判断其形态改变及损伤程度提供了依据.

  • 肝门区巨大肝动脉瘤一例

    作者:刘玉林;徐海波;许林锋;孔祥泉

      患者 男,59岁。右上腹隐痛1个月,餐后加剧。体检:腹软,剑突下偏右侧触及一质硬包块,压痛,活动度差,3年前曾作右半结肠结核切除术。  超声:肝左外叶、右后叶各见一均匀无回声暗区,右上腹另见一10.0 cm×9.2 cm无回声区,其内见2处强回声光团,约5 cm×3 cm,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示其内为漩涡状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主动脉及门静 脉正常。  MRI : 肝左右叶各见一长T2信号囊肿,肝门区见一10.5 cm×10.5 cm球形占位,边缘光滑,T1WI 以低信号为主,T2WI 其内为混杂不均的涡流信号,其前后壁各见一5.0 cm×3.5 cm实质信号影向腔内突出,以宽基底附壁(图1);静脉推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30 ml,行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3D-DCE-MRA), 动脉期示肝总动脉未显示,肝内动脉正常,门脉期示门静脉主干受压 (图2);延迟5 min,肝门区病灶内充填高信号对比剂,平扫所示附壁实质区为充盈缺损(图3)。诊断:(1)肝门区血管性病变,动脉瘤或血管瘤,伴附壁血栓形成;(2)肝左、右叶图1 平扫T1WI,肝门区病灶呈长T1信号,边缘清晰,后壁菜花样突出为附壁血栓,右后叶肝囊肿 图2 3D-DCE-MRA门脉期重建图像,门静脉主干中段受压,近段门静脉内径正常 图3 延迟期T1WI,瘤体内充填对比剂,瘤壁显示清晰,附壁血栓为低信号区 图4 腹腔干动脉造影,动脉瘤由肝总动脉供血,对比剂充填不均匀,胃左动脉侧支入肝内 图5,6 术后3D-DCE-MRA,动脉期肝总动脉未显示,肝内动脉正常;门脉期门脉主干及分支正常囊肿。  血管造影:腹腔干造影,肝总动脉增粗,近端见一直径约8.0 cm大小球形瘤体,由肝总动脉供血,对比剂进入瘤内呈涡流,内部充盈欠均匀,可见胃左动脉侧支入肝(图4);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对比剂经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弓吻合支入肝。因瘤体近段肝总动脉较短,不宜栓塞。  手术所见:右上腹肝下见一10.0 cm×8.0 cm球形瘤体,触之有搏动,切开小网膜囊,丝线结扎肝总动脉,切开瘤体,吸出积血,可见块状血栓;病理结果为(肝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真性动脉瘤。  术后20 d,复查MR平扫,示原肝门区瘤体消失,3D-DCE-MRA示肝动脉未显示,但肝内动脉血供丰富,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正常(图5,6)。  讨论 内脏动脉瘤少见,好发于脾动脉,其次为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肾动脉亦有较高发病率[1-3],而发生于肝总动脉如此巨大的动脉瘤实属罕见。肝动脉瘤可以是真性、假性或夹层动脉瘤。本例病检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真性动脉瘤,但其与3年前 手术是否有关尚不得知。肝动脉瘤在破裂之前可无症状,约1/3患者有腹痛、黄疸、胆道出血的典型症状,称之为Quink三联症,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35%[1,3],所以,破裂前的诊断尤为重要。典型的肝动脉瘤X线平片上可见弧条形的瘤壁钙化,上消化道钡餐见胃肠道受压改变,超声上表现为液性暗区,CDFI可显示其血流信号特征;CT平扫为圆形稍低密度区,CT值约30 HU,进一步诊断需要增强,瘤腔强化与主动脉一致,血栓表现为强化缺损区[1,3];本病的诊治,过去认为血管造影具优势,诊断同时可进行栓塞,对不能栓塞的病人亦可较好显示瘤体、载瘤动脉、动脉瘤周供血及肝侧支供血的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1-3]; MR 对血流敏感,较小病灶即呈流空影或涡流的不均匀信号影,较CT有明显优势,3D-DCE-MRA可清晰显示正常的肝动脉,动脉瘤时可因为载瘤动脉变细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肝动脉显示率降低,但可显示肝内侧支供血动脉及瘤体与门脉的关系;文献中较少提及肝动脉瘤的MR表现,可能因为肝动脉瘤患者多以急腹症就诊,临床医师首选血管造影,而未作MR检查,本例以腹部包块首诊,MR表现典型。随着MR技术的发展,简便、无创的 MR平扫和3D-DCE-MRA有希望替代诊断性的血管造影,用于肝动脉瘤的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

  • 左耳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费军;张朝利;畅坚

    患者女,23岁,无意中发现左侧听力下降,无耳痛及流脓,专科检查见左侧外耳道中部后壁可见黄豆大小肿物,质软,无明显触痛,无活动.CT检查:可见左侧外耳道及鼓室内有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影,局部乳突见骨质破坏,左侧中耳及乳突腔密度增高(图1);DSA检查:示左侧颈外动脉造影显示中耳区有血流丰富的肿瘤影,供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及耳后动脉(图2).

  • 介入治疗甲状腺上动脉瘤一例

    作者:孔铭新;赵廷常;于桂云

    患者男,54岁.因突发口鼻大出血(出血量约500 ml)急诊入院,经耳鼻喉科积极治疗出血暂时得到控制.患者于1988年因扁桃体霉菌病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放疗3个疗程;3个月前因憋气行气管切开和造瘘术.体检:面色苍白,颈前皮肤触之坚硬,似瘢痕增生,气管造瘘口处通畅,有血痂附着,瘘口上方见手术刀口,大致愈合.纤维喉镜:见咽喉壁弥漫性血肿,呈紫红色,双侧梨状窝变窄,一侧声门变短小,披裂血肿明显.入院5 d内又出现4次出血,每次出血约400 ml,虽经治疗控制症状,但临床缺乏明确病因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患者仍处于病危之中.我科会诊后认为颈外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原因,必要时行栓塞治疗.

  •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术前栓塞的意义

    作者:张儒焱;陈勇;李彦豪;曾庆乐;赵剑波;卢伟;刘战胜;王玉丹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craniofacial giant neurofibromatosis,CGN)严重影响美观,并会对视、听、呼吸及语言等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CGN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出血量大是外科手术治疗中面临的大困难.我院2006至2009年共收治6例CGN,均于术前行经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术中出血较少,为手术切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

    作者:朱巧洪;孙翀鹏;林翰菲;曾庆思;李新春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是指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异常直接分流,同时合并咯血和心肺病变等一系列临床病征[1].以往,此病需行DSA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诊.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同时由于患者存在个体解剖差异,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分布复杂多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也可能造成介入治疗的失败.多层螺旋CTA因其优良的时间分辨率,能够分别显示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分支及走行.笔者拟通过肺动脉、主动脉MSCT双期成像,利用异常血流导致两个不同时相肺动脉的特征性强化模式来显示并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影像表现.

  • 手部动脉造影的简易方法

    作者:孙政育;魏林;刘雅君;张慕骞

    手动脉造影大多采用经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插管法,或逆行桡动脉穿刺插管经导管鞘和导管进行造影.操作繁琐,对穿刺插管处血管创伤较大.为此我院介入室改良上述习惯的造影方法,使之变为更简便安全,并大程度地减少对穿刺插管部位的血管损伤.

  • 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术中麻醉管理

    作者:李爱芝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多发性、全层动脉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头臂干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以严重的脑缺血、缺氧为主要症状,术中风险大、死亡率高.近期我院完成3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累及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等动脉造影完全不显影的患者,行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 CT肺动脉造影与肺灌注断层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孙朋涛;王铁;梁福兵

    目的 对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两者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关于CTPA和SPECT显像的文献,应用Meta-Disc软件分别汇总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根据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curve,AUC),得出各自的Q*值,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CTPA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0.75,0.83)和0.90(0.87,0.93),SPECT显像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6(0.78,0.93)和0.95(0.92,0.98).两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72%和97.64%.两者的Q*值分别为0.8740和0.9306.比较两者Q*值,CTPA与SPECT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与SPECT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CT灌注随访TACE治疗后肝癌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作者:赵立峰;赵恒宇;张妍芬;王丽萍;徐克

    目的:探讨CTPI随访肝脏恶性肿瘤TACE治疗后病灶诊断效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0例TACE治疗后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47个DSA诊断阴性同时行CTPI检查的病灶。以CTPI诊断是否与DSA一致分成A组(符合组22个)和B组(不符组25个),分析末次TACE距CTPI检查时间(d),病灶的大径(cm),患者的肝脏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3个因素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末次TACE距CTPI检查时间和病灶大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而Child-Pugh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末次TACE距CTPI检查时间以及病灶大小是影响CTPI随访TACE治疗后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考虑TACE术后组织坏死、化疗药物缓释及栓塞物的异物刺激引起病灶周边无癌肝实质内的炎性反应是导致该现象的病理学基础。全肝CTPI检查于炎性反应的消退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DSA检查评价TACE术后病灶区肿瘤组织生长情况。

  • 血管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生命质量评价

    作者:王成德;王爱;张凯凯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的意义.方法 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共102例(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病37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子宫肌瘤并怀孕2个月1例),产后大出血6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均经B超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对于栓塞方法、栓塞剂的配比及注入方法、术后处理等进行了阐述.结果 108例患者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技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55例中,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肌瘤平均缩小42%;12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65%.子宫腺肌病37例,有32例术后痛经完全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症状总缓解率为94~95%.产后大出血患者中,除一例因3天后再出血,改用大颗粒PVA外,其余均立即止血.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大出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一般不会影响子宫卵巢的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对于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 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现代策略

    作者:吴文辉;戴汝平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确立一个准确、无创、简单易行、高效价比和能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诊断的不足,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有创性,被近年发展起来的CT和MRI技术所补偿,逐步形成了肺动脉栓塞现代诊断策略.电子束CT或螺旋CT被成功作为一线的筛选工具,确诊肺动脉栓塞准确性达90%-100%.

  • 基于CT动脉造影计算颈动脉分叉粥样硬化狭窄处流体力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清;范洪禹;于晓艳;刘芳

    目的 通过CT动脉造影(CTA)采集的数据进行颈动脉分叉粥样硬化狭窄处的流体力学分析,预测斑块脱落的风险.方法 选取10例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伴管腔狭窄的患者,采集CTA数据,进行流体力学分析,着重观察管壁剪切力分布与斑块的关系.结果 10例患者颈动脉分叉处存在湍流区域,不同方位管壁剪切力分布不均,部分软斑块去剪切力较低,为斑块脱落高危病灶.结论 通过对于颈动脉分叉狭窄处的流体力学分析有利于预测斑块脱落风险.

  •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进展

    作者:郑孝群

    肝血管瘤就病理性质而言,在临床属良性血管瘤类,采取手术切除方案治疗较难达根治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发几率,相关统计可高达42%,同时,因血型和手术过程中引发出血原因,易增加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采用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瘤的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血供来源进行分析,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瘤术中并发症发病几率和术后复发几率。临床针对肝血管瘤行诊断及治疗时,采取肝动脉栓塞可获得较佳预后,患者痛苦较轻,临床医生操作简便,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率,医疗费用低,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有较广的适应征范围,临床病程恢复快,具微创特点,且安全性较高,相信随着医疗科技的飞跃发展,此项技术会更趋完善,在肝血管瘤及其它相关疾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吴作莉

    目的:分析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确诊和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方法整群选择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首次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冠脉成像,并在10 d后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经皮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为参照,50%狭窄为阳性,评估螺旋CT冠脉造影的准确性。结果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98.38%,k值为0.9611,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准确度接近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无创的、可靠的冠心病筛查手段。

  • 64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渐元修;刘猛;石小正

    本文主要探讨了64排螺旋 ct 下肢动脉造影在诊断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Mscta 可以准确评估下肢动脉损伤,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和长期预后分析

    作者:杨春青

    目的 探讨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和长期预后.方法 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32例,其中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38例(心肌桥组),38例患者中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0%12例(Ⅰ组),狭窄程度50%~75%15例(Ⅱ组),狭窄程度>75%11例(Ⅲ组).另取同时期1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心功能参数及随访结果.结果 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38例,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6.0%(38/632),发生在左前降支占76.3%(29/38).各组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36个月,心肌桥组84.2%(32/38)的患者持续进行了药物治疗,在此过程中1例患者突发死亡,研究结束时有5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仍有劳力性心绞痛,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需要介入治疗.对照组无死亡、劳力性心绞痛、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Ⅰ、Ⅱ、Ⅲ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有症状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即可改善症状、预后较好,只有严重的症状并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才需要外科及介入治疗,但少数严重变异的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甚至猝死事件的发生.因此,对孤立性有症状心肌桥患者可考虑进行长期随访.

  • 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作者:周志强;汪忠镐;余军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9例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995年8月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1995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一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426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