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状及启示

    作者:邱诗林;钟小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主要与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如何早期、有效地抗炎治疗是目前慢阻肺治疗的难点.现有的抗炎方法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亟待新的抗炎药物和治疗靶点.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抗炎药物已应用于多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且目前在慢阻肺的应用研究有很大进展,有希望成为今后慢阻肺的有效抗炎治疗药物之一.

  • 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新观点

    作者:康健

    在抗生素问世之前,肺部感染被认为是严重的疾病,其病死率很高.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应用以来,该病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此后伴随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的研制开发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人们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更加乐观,甚或还有"肺炎还能死人吗"的说法.但这种乐观仅持续到60年代,其病死率的下降趋势不再明显而出现停滞.时值今日,我们虽然生活在广泛应用抗生素时代,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世界范围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有增无减,在中国农村,呼吸疾病仍是第一杀手,而肺部感染首当其冲.造成这种严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问题还是病原菌的耐药性.本文就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新近观点进行概述,以期对"难治性肺部感染"的处理有所裨益.

  • 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1例报告

    作者:文仲光

    1 病历资料患者女.15岁,学生.因高热、干咳4 d于2008-12-11入院.入院前4 d无明显原因出现高热、轻咳,门诊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给予克拉霉素0.5 g,每日2次;酚麻美敏片(泰诺)1片,每日 3次,治疗4 d无效.入院查体:体温39.8℃,呼吸22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100/65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

  • 有关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问题答读者问

    作者:陈萍

    1 关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按理论讲,均要求每天分次静滴,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往往均用1天1次大剂量冲击治疗,孰对孰错?

  • 莫西沙星的临床药理学介绍

    作者:张家军;韩绍杰;刘道轩;孟冬娅

    在世界范围内,对治疗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s)的常用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如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RTIs的病原体还可包括革兰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和一些"非典型"病原体(例如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和肺炎支原体).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细菌性)的病例中,23%~60%的患者涉及流感嗜血杆菌感染,7%~42%的患者涉及卡他莫拉菌感染[1].

  • 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于艳艳;刘继贤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等在治疗慢性呼吸道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对其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兴趣.目前认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可能与以下免疫调节机制有关:(1)调节中性细胞凋亡,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局部浸润;(2)抑制嗜酸性细胞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3)可以对许多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化学介质产生影响,如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等;(4)抑制气道黏液的分泌.可见,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一种抗炎药物有可能为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等慢性呼吸道炎症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 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郝春莉;张建华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的常见病原,不仅可引起肺部炎症,还可出现全身各脏器并发症,但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MP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又缺乏早期、快速的特异方法,故其诊断仍存在挑战性.此外,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正在不断蔓延,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MP感染的相关机制、诊断和耐药方面作一综述.

  • 小剂量阿奇霉素对哮喘儿童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王峥;刘长山;杨静;李霞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对哮喘儿童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中重度持续哮喘患儿104例分为A组(56例)和B组(48例).所有患儿均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50/100μg/剂)2剂/d,吸人4周,重度持续哮喘患儿加服孟鲁司特5 mg/d,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加糠酸莫米松100~200μg/d喷鼻,然后进入观察期.A组继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剂量同前),并加口服阿奇霉素7.5 mg/( kg·d)(大剂量250 mg/d),每周服药2d;B组仅继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剂量同前).观察期为12周.试验结束两组分别评定观察期内有症状天数;开始及结束时,两组分别检测一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大呼气峰流量(PEF)占预计值的百分率,观察期第15天及结束时检测使FEV1下降20%的组胺激发剂量(PD20-FEV1);观察开始前24h及结束后24h分别检测24h尿17-羟皮质醇(17-OHCS)和17-酮皮质醇(17-KS);试验结束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1)A、B两组有症状天数分别为(2.13±1.18)d、(2.25±1.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4,P=0.59).(2)观察前、后PEF占预计值百分率:A组分别为(49.77±15.02)%、(82.73±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P=0.000),B组分别为(52.69±13.90)%、(81.15+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00);观察前、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A组分别为(50.48±15.08)%、(83.18±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5,P=0.000),B组分别为(53.29±13.89)%、(82.73±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0).(3)观察期第15天、结束时PD20-FEV1水平:A组分别为(65.13±26.08) μg、(460.79± 221.72) 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P=0.000),B组分别为(65.27±25.75) μg、(65.66±25.09) 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5);观察期结束时A、B两组间PD20 - FEV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P=0.000).(4)观察前、后24h尿17 -OHCS水平A组分别为(14.27±3.41) nmol/L、(14.43±3.69) nmol/L,B组分别为(14.31±3.66) nmol/L、(14.56±3.37)n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前、后24h尿17-KS水平A组分别为(22.43±5.69)nmol/L、(22.07±5.21) nmol/L,B组分别为(22.40±5.04)nmol/L、(22.54±4.74)n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观察期结束后2周血清ALT水平A、B两组分别为(20.39±9.12)U/L、(20.83±7.83)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79);AST水平A、B两组分别为(20.68±8.67) U/L、(21.44±8.60)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66).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12周,并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可降低哮喘患儿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但未减少患儿的有症状天数,也未使FEV1、PEF较单独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改善明显,对患儿肾上腺功能及肝功能无影响.

  •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作者:辛德莉;韩旭;李靖;魏田力;侯安存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方法 2004-01-2005-07于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6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用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及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结果 260例标本中,分离阳性株13例,耐药株9例,占69.2%(9/13).结论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株产生,耐药监测非常必要.

  • 我国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严重性及对策

    作者:沈叙庄

    1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国内外儿科使用现况大环内酯类系一类含有14、15和16元大环内酯环.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14元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等)、15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阿奇霉索)和16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索、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索、罗他霉素等).

  • 人工晶状体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杨玉珠;刘永民;于强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观察,提出治疗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4例4眼人工晶状体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观察其发生时间、眼部体征。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眼内注入万古霉素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玻璃体和撕下的晶状体后囊膜进行涂片和培养微生物检查。复发病例联合全身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术后观察其眼部情况、视力。结果 4例平均发病时间是人工晶状体术后8周(5~11周)。其中女性3人、男性1人,年龄平均75岁(67~81岁)。玻璃体切除前视力分别是眼前手动1眼、数指2眼、1眼0.06。丙酸痤疮杆菌感染3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眼。其中两眼分别于术后7周和5周复发。复发的两眼间断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妥布霉素,联合全身应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8周,炎症控制。随访16~36月,无复发。后随访眼部无炎症表现,晶状体囊膜清晰和玻璃体腔均清澈,佳矫正视力分别是0.8、0.5、0.2和0.3。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除术后,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时间要适当延长以防治复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作用应受到重视。

  • 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及安全性

    作者:张怡;范莉超;徐金富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作为我国的常见病,由于患者认识不足、不重视,症状常见易误诊漏诊、缺乏简单准确的普查手段等原因,我国的支扩患病率被远远低估.目前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广谱抗生素,不仅有抗菌作用,还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支扩患者时,有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痰量及清除痰菌、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带来细菌耐药和菌群失调等风险,其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器官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循环系统,用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确保用药安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扩的潜能不容小觑,其对支扩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对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成人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指征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 抗生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刘畅;马力

    抗生素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选择有效药物,应用合理方法,防止不良反应,避免引起病原菌耐药性的用药原则,其中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应用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就抗菌治疗而言,应关注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及毒副作用的关系.抗菌活性的持续时间是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两者内在关系的反应,根据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时间依赖性和极短后效应者,如β-内酰胺类;(2)浓度依赖性具有持续后效应者,如氨基糖苷类;(3)时间依赖性又有持续后效应者,如大环内酯类.现就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临床合理使用的几个问题叙述如下.

  • 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

    作者:邢建华

    林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谱相似,但胃肠反应较红霉素轻,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但随着临床应用,其不良反应也与日俱增.

  • 社区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沈克

    1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滥用抗生素首先会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增加.在未确定某种致病菌对该种抗生素有无敏感性的情况下使用,只会给机体带来伤害.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长期注射庆大霉素会造成患者听力及肾脏损害.其次,滥用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在给药时间、给药频率、给药量等几个因素的作用下,致病菌会发生变异,形成新的菌株(如L型细菌),从而使原来敏感的抗生素失去作用.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不仅对所有具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耐药,还对绝大多数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也耐药.后,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在人体的皮肤上、肠道中、鼻咽部等,存在着多种细菌.常态下,它们相互制约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使机体出现病理症状.但在不正常地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中的某类细菌被杀死,其他细菌在缺少制约因素后,异常繁殖,引起人体的二重、甚至多重感染,增加了感染的难治性.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及其耐药趋势

    作者:當山真人;万献尧;毕丽岩

    临床医师在门诊中经常接触到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诊断,除传统的检查方法外,随着以PCR为中心的基因检查和尿抗原检测等检查方法的进步,迅速确定病原体已成为可能,以选择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方法.近20年来,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病原体的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粘膜炎莫拉菌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成了一大问题.肺炎球菌不仅耐青霉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还呈耐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多重耐药现象而成为全球性难题.

  • 分析基层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中大环内酯类抗生

    作者:高鹏飞

    目的:分析和调查我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中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情况。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900份,并总结分析了在处方中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结果:抗生素的使用率为63.4%,其中183例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占抗生素处方的32.0%,药物主要以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为主。结论:我院儿科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本上比较合理,但是在儿科临床使用中应该加强管理。

  • 儿童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件及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赵国静;高春燕;刘树平

    目的:研究介导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相关基因.方法:选自儿童感染的32株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以PCR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mefA、mefE.结果:32株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ermB占93.7%,mefE占6.3%,未检出mefA.结论:ermB编码23Sr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是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不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有效药物.

  • 儿童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查琳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对儿童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大叶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共收治122例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大叶性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化痰及止咳等对症处理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口服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X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息儿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RP、ESR及IL-6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出50%肺活量时大呼气流量(FEF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大叶性肺炎患儿,除常规对症处理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外,还应当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治疗,以改善患儿肺功能,减轻体内全身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免疫金标斑点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小儿肺炎诊治的意义

    作者:李轶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儿科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很多,但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致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引起局部流行[1].由于其病程表现与其它类型肺炎没有特异性区别,而且,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长,病情较重,在治疗用药上,因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仅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较为敏感[2].所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患儿是否为MP感染而致的肺炎尤为重要.我们采用了金标免疫斑点法,对28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探讨其在小儿肺炎诊治中的意义,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517 条记录 11/26 页 « 12...89101112131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