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高血压药的进展与评价——心血管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1 邹阳春: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1.1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1.1 治疗目标: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生、致死与致残的总危险度;同时干预所有可控性危险因素.
-
对《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关于利尿药抗高血压的地位分析与评价
《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第8次报告,简称“JNC8”)于2013年12月18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成功在线发布[1].与2003年发布的JNC7[2]、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2013年ESH/ESC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3]及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等多国指南相比,其对高血压的定义、治疗目标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包括利尿药(Diuretics)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变化.现对此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评价.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强化他汀治疗推荐解读
通过分析进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我们发现ACS患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ACS患者后期的死亡风险高。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并且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随着我国ACS患者逐年增多,他汀类药物的规范使用指导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中我们主要解读的是《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并对其中推荐强化他汀治疗作深度分析。《共识》中涉及的ACS患者主要包括:急诊PCI、择期PCI及药物治疗者。对强化他汀治疗的定义为:大剂量和/或大幅度降低LDL-C值的他汀治疗。其中包括:(1)急性期强化治疗,是他汀剂量的强化。《共识》建议使用他汀类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大耐受剂量,以保护心肌、减少围术期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2)长期强化治疗,是为达到治疗目标的强化。建议低密度胆固醇(LDL-C)<1.8 mmol/L(70 mg/dl)或降幅>50%,目的是降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终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共识》对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具体方案的推荐包括:(1)ACS患者入院后,应尽早(24 h内)启动强化他汀治疗;(2)入院后应常规在24 h内进行基线血脂水平检测,对于基线LDL-C<1.8 mmol/L的患者,同样启动强化他汀治疗;(3)通常使用大剂量他汀,如阿托伐他汀80 mg、qd;(4)长期强化他汀治疗目标是LDL-C<1.8 mmol/L或降幅>50%;(5)强化剂量的他汀治疗应维持3~6个月,期间复查血脂水平,并可适当调整他汀剂量,确保LDL-C<1.8 mmol/L或降幅>50%。 -
精神与神经疾病药物治疗进展——精神-中枢神经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1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舒良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1.1 抑郁症概述抑郁症是一组以心境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改变,为发作性病程,可反复发作(单相),或与情感高涨(躁狂)交替发作(双相).预后一般良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加心理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治疗目标为临床痊愈.
-
解读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4年指南将正常血压定为<16.0/10.6 kPa(120/80 mmHg).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指标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型肥胖(腰围)、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颈动脉壁内膜中层增厚(IMT≥0.9 mm).指南确定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目标是18.6/12.0 kPa(140/90 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17.3/10.6 kPa(130/80 mmHg)以下,调整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为20.0/12.0 kPa(150/90 mmHg)以下.
-
脑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评价
脑血管病不仅可引起感觉、运动障碍,是还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1].在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上,以往人们没有重视脑的高级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脑血管病的治疗目标应该是使患者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这就需要对患者的全脑功能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2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不同疗法进行评定,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病理生理已阐明,在大多数病例,冠状动脉斑块是非对称、边缘不规则、其核心充满脂质伴纤维帽的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非完全堵塞性血栓形成在UA为常见。此外,炎症反应在粥样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中起了重要作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解除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防止死亡。UA的长期治疗(即二级预防)目标是准确评价预后、治疗促发因素、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反复住院及采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UA患者应住进CCU病房,如基层医院无CCU设备,患者应住院或留观,以便由医务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多次复查心电图以明确诊断,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并制订治疗对策以及调整用药等。在护理方面,患者应卧床24小时,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输液建立静脉通道及持续心脏监护,在8小时内应每半小时测血压和心率,以后每1小时测量1次直到病情稳定。可予鼻管吸氧,适当应用镇静剂。 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胸像、血糖、血清胆固醇、HDL-C、LDL-C、甘油三酯和肌酸磷酸激酶(CK),反复或持续心绞痛患者应密切监测CK同功酶(CK-MB),每6小时测1次,持续24小时。有条件者可测定肌钙蛋白T(TnT)或肌钙蛋白I(TnI),有助于UA的危险分层。
-
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
2010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由于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和停药后病毒反弹的风险,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以达到持久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而长期用药则会带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实现CHB患者的治疗目标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包括疗效、耐药风险、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其中安全性是核苷(酸)类似物长期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核苷(酸)类似物一般具有良好耐受性,但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证实。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与患者群体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关注高风险CHB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进行重点介绍。
-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分析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以锁骨中1/3及中外1/3连接处为多见[1].治疗目标是达到功能复位,骨折愈合.绝大部分病人可经保守治疗痊愈,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于对美观的考虑,手术治疗病人逐渐增多.我院自2000年以来分别用"8"绷带'克氏针及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001冽进行比较分析.
-
如何管理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尽管对于高血压的佳治疗目标存在一些争议,但多数指南都继续推荐多数成年人血压应低于140/90 mmHg,虽然年龄超过80岁的人血压低于150/90 mmHg即已足够。我们如何处理那些即使已经接受了有效的治疗、但血压仍未达到目标血压(BP)的患者?该类患者约占所有患者的20%。在此,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可以帮助鉴别潜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步治疗给出指导。
患者是否服用了处方药物?
治疗依从性差可能是BP控制失败常见的解释。尽管患者强烈反对这种说法,但尿检结果已经表明,至少有一半被称为治疗失败的患者没有服用所有的处方药物,有的患者甚至根本不服药。让患者在临床医务人员的见证下服用药物,通常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出现BP的大幅下降,并证明患者的治疗获益。直接跟配偶或伴侣交谈并检查药瓶上的配药日期是检查依从性的另一个简单方法。 -
正确理解年龄与降压目标值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控制目标的确定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合并存在临床疾患、靶器官损害情况以及年龄等。近年来先后更新的欧美国家高血压指南放宽了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年龄成为影响降压强度的唯一因素。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所建议的年龄界限不尽相同(例如60岁、65岁、75岁、80岁不等),但其基本原则相似,即对于较年轻的患者建议采用较低的目标值(<140/90 mm Hg),而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更为宽松(<150/90 mm Hg)。这种以年龄为依据区分降压治疗目标的做法简便易行,很易被临床医师所掌握。但在临床实践中,为高血压患者确定治疗目标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并非影响降压强度的绝对因素。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11月23发表的一项研究对年龄≥75岁患者的糖尿病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管理方法。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评估应该是全方位和多学科的,而且,老年糖尿病治疗目标制定应该包含个体化、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低血糖仍然是老年糖尿病备受关注的问题,且这些患者可能并不总是需要严格的血糖控制,同时,治疗目标的制定应当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功能状态相符。加拿大心脏中心Peter Lin 博士对此进行了点评。 -
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型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患者良好的感觉是糖尿病治疗目标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其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和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
-
牡丹江市2001年度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2001年度牡丹江市卫生局系统共获科研成果23项,现综述如下:一、外科学1.手指撕脱伤的临床研究:手指皮肤撕脱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创伤.因受伤的机制和损伤的程度不同,常出现肌腱、关节囊或骨骼外露,临床上处理比较困难.牡丹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对手指血管的解剖观察和对1996年以来采用以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并联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撕脱伤的16例病例的临床研究,提出一种简便易行、副损伤小、一次可完成手术、缩短病人疗程、患指恢复良好的新的治疗手指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方式和方法,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手指皮肤撕脱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手术方案.该项成果获国内先进水平.2.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研究:目前国际公认的现实的脑瘫治疗目标是,缓解张力,降低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根据这一目标,近年来已由传统的矫形外科手术发展到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通过选择性部分切断马尾部兴奋性较高的脊神经后根,从而达到降低相应的肌张力,改善病人下肢功能的效果.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γ-环路理论,SPR手术,对21例痉挛性脑瘫进行治疗,目的为切断脊神经后根中的Ⅰ a类纤维、阻断脊髓牵引反射的γ-环路,从而达到解除肢体痉挛的目的,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痉挛性脑瘫先进有效的方法,临床操作容易,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该项成果获省内先进水平.
-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社会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不再单是血糖等代谢指标的控制,人们更关注并发症防治及症状缓解,减少痛苦,而患者生存质量备受关注.我们对住院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适当的三级预防提供参考.
-
Ramsay评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1],但是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会出现躁动,导致发生人-机对抗和拔管等意外[2],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可减少躁动,使患者能耐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且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从而降低氧耗量,进而降低病死率[3]。因此,镇静治疗已成为ICU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4],使ICU 患者保持理想的镇静状态,是一项可以达到但相对困难的治疗目标,问题在于既要合理应用镇静药物使患者相对舒适,又不能过度抑制某些重要的生理反射,如咳嗽反射[5]。程序化镇痛镇静(Procedural sedation and analgesia,PSA)是以镇痛为基础,有镇痛镇静计划和目标,并根据镇痛镇静深度评分调节药物剂量的系统镇静,是目前临床上掌握镇静不足与过度平衡的理想的个体化策略,是ICU镇痛镇静患者安全性的重要保证[6]。然而,有文献报道在中国31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ICU开展PSA治疗比例仅占14.7%[7]。ICU护士是执行镇静治疗用药的直接实施者和观察者,如何在护理实践中有效落实PSA治疗值得探讨,我科自2013年10月起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护理中引入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深度以指导临床镇静用药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5月镇静护理实施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期待能使镇静护理更加高效、规范、安全。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的机制、意义和治疗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50%以上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脉压(PP)增大.收缩压(SBP)升高及PP增大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独立而显著的相关性,是CVD独立的预测因子.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动脉增厚变硬、弹性减退是ISH患者主要的发病机制,这种结构及功能病变与CVD的发生有关.合理的研究治疗目标应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或逆转血管病变,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
特殊情况下哮喘的诊断与治疗
与既往的GINA不同,2009版本GINA强调哮喘的治疗目标不仅是达到并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而且在评估时应重视未来风险的评估,还特别强调介绍"特殊情况下的哮喘的处理".强调除了应遵照GINA的基本原则外,尚应针对部分特殊哮喘病例的特点给予特殊的处理,才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本文就几种特殊情况下哮喘病例的诊治要点讨论如下.
-
慢性疼痛的评估与治疗策略--JCAHO标准解读
慢性疼痛是病人来院就诊的重要原因.新修订的JCAHO指南对慢性非恶性疼痛的临床诊疗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医生们应该对慢性疼痛的严重影响有充分认识,并及早展开治疗.治疗目标不仅是缓解疼痛症状,还应该治疗病人的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心理社会问题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和劳动能力丧失等.
-
代谢综合征(3)
8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代谢综合征治疗目标是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根据ATPⅢ、ADA及中华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等文件,治疗分为三个方面:①根本治疗,治疗性改善生活方式; ②全面控制各项代谢危险因素; ③改善胰岛素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