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群血压升高的危险及其控制策略(上)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SBP)升高.因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这一人群常见的高血压类型.造成ISH的主要原因是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具体表现为SBP升高,舒张压(DBP)降低和脉压(PP)增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ISH和PP增大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DBP更有效地预测未来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的降压治疗,包括ISH(SBP≥140mmHg,DBP<90mmHg),不论是应用传统的降压药物,还是新型的降压药物都能显著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卒中、冠心病和总死亡率的危险.临床上更应重视这一群体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管治疗目标是<140/90mmHg,但SBP降低20~30mmHg,即使未达到总体目标,也伴随着预后的改善.
-
近10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及预后的变化趋势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情严重性的异质性较大.尽管病因仍不明,近年来针对其发病机制的治疗如炎症因子,T、B细胞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尤其是生物制剂问世和MTX作为治疗的锚定药物使得RA的治疗有了明显改善,并使以疾病缓解为治疗目标成为可能.本文以日本历时8年的NinJa研究为背景资料,通过横断面、纵向研究、比较研究3个层面的资料分析,展示近年来RA治疗及预后的变化趋势[1-5].
-
2009日本高血压指南简介
2009年3月日本高血压学会发表了新的日本高血压指南,该指南结合了日本本国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少部分有别于欧洲高血压及我国高血压指南,具有一定特色.该指南第一次将家庭自测血压引入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目标中,分设了青年、成年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在危险分层中强调日本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地位.五类降压药物仍认可作为单药或联合治疗的首选.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中,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更强调个体化原则,并提出简明的老年高血压治疗流程图.指南重新强调隐蔽性高血压的危害,指出隐蔽性高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危害相同,并且不易发现,在高危人群中加强家庭白测血压监测可发现更多的隐蔽性高血压并及时治疗.该指南对我国新指南的制订有一定参考价值.
-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4天内)伴发的急性血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的20%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外科手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即使手术前没有高血压病史,麻醉时也易发生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已有许多研究探索手术当中如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此病症的发生,但是结果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预防标准。对于围术期高血压何时开始治疗以及治疗目标也没有统一意见,难以推出统一的治疗建议。
-
美国高血压协会/国际高血压协会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简介
新近,美国高血压协会(ASH)与国际高血压协会(ISH)联合颁布了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ASH/ISH指南)[1]。该指南旨在为美国初级保健医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提供简便实用的高血压管理模板,以期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全文共分15部分,包括引言、流行病学、黑人高血压患者的特殊性、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分类、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诊断、患者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降压治疗目标、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评价以及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与同期颁布的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疾病控制中心(CDC)共同颁发的降压治疗科学建议[2]以及国家联合委员会第8版指南(JNC8)[3]相比,ASH/ISH指南主要针对基层医务人员所制定,因而其形式与所做出的推荐建议均有所不同。
-
高血压治疗需要抗动脉粥样硬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新策略
降压药物出现近50年来,在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丽取得了重要进展.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但纵观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降压治疗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相比之下,其在减少冠心病事件方面的疗效则远未尽如人意.
-
妊娠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
妊娠糖尿病(GDM)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防止代谢并发症及产科并发症、稳定已发生的并发症并尽量保证足月妊娠.大约80%以上的GDM孕妇都可单纯采用饮食指导的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只有不到20%的GDM孕妇需进一步加用运动治疗或胰岛素治疗.所谓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是指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3.3~5.8 mmol/L(60~105 mg/dl),餐后1 h血糖<7.8 mmol/L(140 mg/dl)、餐后2 h血糖 4.0~6.7 mmol/L(70~120 mg/dl).
-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规范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在循证心血管医学以前的时代,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肺和体循环淤血,改善临床症状.人们习惯于将这一水平的治疗概括为"强心、利尿、扩血管".洋地黄类强心药物临床应用的历史为悠久,它除有"正性变力性作用以外,同时具有负性传导作用(增强房室交界区的隐匿传导,有益于减慢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和负性频率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继发于心力衰竭的室性心率减慢)".
-
心搏骤停的院前急救--基本生命体征的维护
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脑复苏的治疗目标和要点:①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主要措施有电击复律、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供氧;②脑保护和脑复苏,大限度地恢复脑组织的功能,主要措施有强化脑部血供、降温疗法、降低脑代谢和对抗自由基的药物疗法等;③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律和电解质平衡等,主要措施有各种相关药物的应用.呼吸的建立和维护已经在前面的讲座介绍,本文重点讨论血压、心律和电解质平衡的维护.
-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和自我监测:随机对照试验和费用效益分析
-
释疑解惑
问:在“《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指南( 2008)》关键内容解读”一文中指出:“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危险程度和血脂异常类型决定治疗目标和措施,对于中、低危人群可采取饮食、生活方式及中药综合调理原则,如血脂控制不佳可酌情加入降脂西药”.请问:控制不佳的指标是多少?如何掌握加入西药降脂药的时机?或者说是使用中医药方法干预多长时间血脂仍控制不良就要服用西药?是不是不管干预前血脂多高,都先采取生活方式改变和中药调理.
-
关注高密度脂蛋白:从量到质的转变
在大规模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及一系列大规模降脂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脂蛋白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但目前认为还没有探究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底线浓度.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提出他汀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不能单纯归功于其降低LDL-C作用,降脂外的作用也很重要.而且即使强化降脂,也只能降低25%~40%的心血管病事件,仍然有60%~75%的事件不能单纯靠降低LDL-C预防,这提示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目标,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符合作为主要治疗靶点的条件.尽管早期的研究已证实了HDL-C与冠心病危险呈显著负相关,甚至部分研究发现HDL-C较LDL-C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的危险[1],但对HDL-C的重视远不如LDL-C,其中原因之一是目前没有有效和安全地升高HDL-C的药物.
-
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防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表明患者临床状况恶化、疾病进展,并与并发症的产生相关,增加以后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使患者健康状态和体力活动下降、肺功能降低、死亡风险增加.因此,预防急性加重成为COPD的主要治疗目标.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有关临床指南推荐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线维持治疗,但并未明确哪种药物效果更佳可优先使用.
-
抑郁障碍治疗目标及药物治疗原则
临床治愈是抗抑郁治疗的目标对于抑郁障碍的治疗,过去人们强调治疗有效;不过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临床有效只是治疗的基础,临床治愈才是治疗的目标.
-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二)
推荐意见7: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尽早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推荐级别为E级)推荐意见8:CVP 8~12 mm Hg、PAWP 12~15 mm Hg可作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目标,但应连续、动态观察(推荐级别为E级)
-
支气管哮喘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
GOAL(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研究证实,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持续治疗1年,可使大多数未控制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实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提出的哮喘治疗目标,即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复合定义.据此,2006年修订的GINA以及其后多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均把哮喘治疗的目标锁定为哮喘的完全(或良好)控制,旨在(1)树立医生和患者的信心,即只要认真贯彻GINA精神及哮喘防控策略,就有可能控制大多数(80%)的哮喘.(2)让医生和患者把主要精力用于哮喘控制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而不是根治哮喘.对于根治哮喘,至少现阶段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还不能实现.
-
第五节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一、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总体风险.这就要求对所有已知的可逆性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包括吸烟、胆固醇水平升高或糖尿病等,并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有关的临床疾病进行适当的治疗.
-
糖尿病的治疗进展(四)第四节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下)
一、2型糖尿病管理的传统治疗策略2型糖尿病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单药治疗→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胰岛素加或不加口服降糖药.但是临床观察发现,采取以上的传统治疗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UKPDS研究对HbA1c的治疗结果显示,在单药治疗时,开始的反应很强,但是无法长期维持.
-
糖尿病治疗达标,全球专家共识
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根据Diabete Care的亚洲地区调查,中国糖尿病患者96%~97%是2型糖尿病患者.尽管各国的指南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但在现实中指南的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超过60%的患者未能达到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在帮助糖尿病患者达标上,临床医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糖尿病关键的危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由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就越加重要.这些都敦促我们有必要采取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让更多患者达到治疗目标,从而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中国心律失常学科进展
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心脏起搏器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伴随研究和认识的发展,治疗目标逐步从心律失常本身的控制,转移至更注重于整体生活的改善和病死率的降低,尤其是上游治疗的概念和抗血栓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