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

    作者:季雪亮;隋岩永;郭克光;王忠竹

    目的:探究与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代谢、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1%,71.11%,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搏动指数(PI)、颅内压降低,脑摄氧率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与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提高疗效,改善脑血流指标,提高脑摄氧率.

  • 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国昌;王诚

    自1905年Cushing首先提出去骨瓣减压术以来,其一直是神经外科急症患者特别是各种原因所致脑疝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待病情恢复后,绝大多数病人都要行颅骨修补术,行该手术原始动机是美容与对脑组织的机械保护.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注意到有许多病人在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1,2],但目前对这方面的深层次研究不多.

  • 选择性深低温脑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马进;高宜录

    脑是人体耗氧量大的器官,需氧量占全身的20%~25%,但其能量储备却很有限,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差,大脑完全缺血5~7 min后即出现不可逆的形态学改变.临床上有很多手术需临时阻断全身或脑的血供,如没有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手术将无法进行.此时多应用深低温技术进行脑的保护.

  • 200例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龙健中;李欣明;黄金君;杨乃勇;吴锦英;杨培全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检测意义.方法 将200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在急性发作期进行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 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偏头痛患者MCA及PCA、VA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偏头痛患者TCD检测的总体表现脑血管血流速度增快.有先兆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的2组血流速度比较不明显(P>0.05).结论 TCD能敏感地反映偏头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颅脑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TCD检测结果可作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依据.

  •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秦文军;苏达京;李通;徐华智

    目的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甘露醇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为靶血管,观察3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变化的趋势及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Ⅰ组静滴甘露醇前后MCA和EI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用药后MCA的Vd、Vm、Vs增加,PI降低(P<0.05);EICA的Vd增加(P<0.05),Vs、Vm、P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脑损害较轻的患者应用甘露醇可改善脑灌注,甘露醇对严重脑损伤患者难以发挥调节脑血流作用.

  • TIA患者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的研究

    作者:张桂莲;程宏渭;吴海琴;王社教;展淑琴;袁海峰;屈伟;赵英贤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间歇期的局部脑血流状况.方法用99mTc-ECD对41例TIA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分析轻、中及重度低灌注与TIA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IA次数的关系,并与同期脑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脑SPECT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域,其中82.9%的患者发现有与症状相关的低灌注区,而脑CT仅显示了31.7%的临床责任病灶,SPECT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脑CT(x2=21.983,P<0.01),且这种差异对脑叶尤其颞叶病灶表现得更明显(x2=31.694,P<0.01);随着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及TIA次数的增加,脑SPECT灌注显像低灌注区范围越大.结论SPECT发现的局部低灌注现象可能是以前或正在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反映;用SPECT可观察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状况,判断TIA的预后并调整治疗.

  •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作者:郭富山;迟兆富

    目的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方法分别对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及10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60%,内膜粗糙率为3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0 mm者占24%,颈动脉狭窄率为23%,颅内血流异常率为60%,颅内血管狭窄率为16%,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4%,4%,6%,8.1%,4.8%;脑梗死对照组分别为90%,62%,51%,45%,88.9%,50%,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阶段,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兆.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吴非;钟雷;陈文军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向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向逐渐分为改善缺血区域供血及保护缺血神经细胞两方面,其中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是一项重要的内在脑血流调节剂及保护剂.本文综述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保护及治疗意义.

  • 20例偏头痛患者TCD分析

    作者:李金凤;毛善平;段申汉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血流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TCD仪测定20例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 并与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流速度多减慢, 尤以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明显, 仅有4例典型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

  • 西比灵治疗神经源性升颌肌群强直1例报道

    作者:章宏毅;周先略

    患者,女,41岁,因上下牙在口腔息止状态下持续性的紧密咬合(在睡眠时减轻),影响睡眠与休息于三年前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检查,上下颌关系呈咬合状态,无息止颌位,扪双侧嚼肌呈收缩状态,但可正常张口,张口度、张口型正常.口内上下后牙呈中性牙合、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以2%利多卡因行咀嚼神经阻滞麻醉,上下颌紧密咬合状态得到缓解,1h后恢复到紧密状态.颈侧位X片示:患者有轻度颈椎病,脑血流图示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给予患者口服西比灵,辅以谷维素治疗1周.症状好转,持续治疗1个月无复发.

  • 老年人和青年人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

    作者:肖瑞;刘洪臣;邵龙泉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和青年人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观察咀嚼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老年人和青年人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咀嚼5 min后、咀嚼10 min后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咀嚼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时间段上,老年人除在舒张期峰流速均数低于青年人外,在收缩期峰流速均数和平均峰流速均数与青年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正常咀嚼功能时脑血流指标趋向与青年组脑血流指标相似,提示咀嚼运动对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同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2型糖尿病脑改变的fMRI研究进展

    作者:孙倩;于瀛

    糖尿病为常见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可进展为痴呆,但T2DM脑部变化特征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神经影像学为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及进展提供了重要线索,随着MRI技术的进步,扩散张量成像(DT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等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广泛应用于T2DM脑病的研究.本文对T2DM相关脑结构、血流及功能改变的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aCA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冬松;敖金江;王宁;屈铭芳;郜锦英

    目的 探讨并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狭窄>70.0%)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5/2017-05月作者医院收治的100例aCAS 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支架植入术前1周内及植入术后3个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检测手术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脑血管储备能力(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apacity,CVR).观察并记录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分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A,TMTA)、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B,TMTB)评分.并按照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将患者分为完全开放、不完全开放型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aCA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改变.结果 患者术后ADAS-Cog、MMSE、TMTA、TMTB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患者PSV、PI及CVR分别为(57.21±22.41) cm/s、0.65±0).15、(17.93±7.2)%,手术后患者PSV、PI及CVR分别为(97.45±31.54)cm/s、0.91±0.22、(31.43±8.2)%,明显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开放、不完全开放型患者术后PSV、PI及CVR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完全开放型患者术后PSV、PI及CVR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完全开放型,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能有效改善aCA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 小剂量甘露醇静脉滴注对长时间后腹腔镜手术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作者:周翔;吴明春;陈敏;宋晓阳;王焱林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静脉滴注,对长时间后腹腔镜手术后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lgist,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甘露醇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于气腹150min时予以小剂量甘露醇(0.5g/kg)快速静脉滴注,C组于气腹150min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min、60min 和180min,抽取颈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不同时点血气中各数值的变化.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后10min、60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球二氧化碳分压(PjvCO2)均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pH (apH)、颈内静脉血pH(jvpH)均明显降低(P<0.05);颅内动静脉氧含量差(AjvDO2 )、乳酸(jvLac)、动脉血糖(aGS)、静脉血糖(jvGS)与气腹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气腹后180min,C组apH、jvpH、AjvDO2降低(P<0.05);PaCO2、PjvCO2、aLac、jvLac升高(P<0.05); aGS、jvGS无显著变化(P>0.05).而M组PaCO2、PjvCO2明显升高(P<0.05) ;apH、jvpH明显降低(P<0.05); AjvDO2、aLac、jvLac、aGS、jvG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期间,随着气腹时间延长,脑氧供需失衡,小剂量甘露醇可有效改善脑氧供.

  • 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胡小军;余长江;沈玉杰;雷建荣;夏遂辉;袁崇昊

    目的 观察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对照组根据入选病例的实际情况,脑出血病人给予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等.脑梗死病人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大脑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均有增快(P<0.05),而治疗组能更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状况(P<0.05).结论 针刺回阳九针穴能显著增加大脑中、后动脉血流供血,加速受损脑组织的修复.

  • 颈部腔镜手术中CO2压力对脑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武晖;王卫星;周丁华;陆才福;赵玮

    目的:通过脑氧代谢探讨颈部腔镜手术中CO2充气压力对兔脑血流量(CB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运用CO2气建立和维持兔颈部的手术空间,实验动物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维持0 mmHg(对照组)、4 mmHg、8 mmHg、12 mmHg气压.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分析观察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变化. 结果:12 mmHg气压组150 min CVP增为(7.54±0.23)cmH2O(P<0.05),而MAP基本不变.8 mmHg气压组、12 mmHg气压组150 min PjvO2、SjvO2与对照组和4 mmHg比较分别下降(P<0.05).各实验组Ca-jvDO2上升(P<0.05).8 mmHg以上气压组有超微细胞学改变.结论:颈部腔镜手术中CO2压力影响颈静脉回流是导致CBF改变的主要原因.CO2压力可以引起脑充血、缺氧反应、脑组织变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冬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也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重,病死率高,幸存者往往产生智能障碍、癫痫等后遗症.因此,在救治该病患儿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护理和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现就我科1999年3月-2002年5月救治的21例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紧张型头痛的脑血流变化

    作者:周伟;李京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以往治疗多采用药物,疗效不肯定,有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效果较好,2002年12月~2004年5月,我科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技术对16例紧张型头痛病人治疗前后的脑血流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 重度窒息新生儿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文蕊;萨亦军;刘奕华;夏悦

    目的了解出生时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速度变化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于复苏后24小时内及72小时内分两次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根据发生HIE的程度分为中重度组、 轻度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窒息所致HIE患儿24小时内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增加,大脑前动脉的上述值在HIE中重度组改变明显,轻度组左侧大脑前动脉的P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HIE患儿之间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 PI、 RI及大脑前动脉的PI在72小时内有所恢复,但中重度组患儿大脑前动脉的Vm及RI与轻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度窒息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脑血流速度减慢,脑灌注减少,如果脑血流速度尤其是大脑前动脉的Vm、 RI 72小时不能完全恢复,则提示脑的缺血性损伤较重.

  • 压宁定控制高血压病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实;陈学泉;陈文波;黄少林;赵彩明

    高血压病患者在全麻拔管期极易出现剧烈的心血管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脑血流增多,容易发生心脏、脑血管意外[1].近年来,笔者对15例高血压病患者围拔管期出现的剧烈心血管反应,应用压宁定处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849 条记录 33/43 页 « 12...30313233343536...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