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LA-Ⅱ类基因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HLA-DRBl、-DQAl和-DQBl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2例性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HLA-DRBl、-DQAl和-DQBl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HLA-DRBl*l 001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4.1%vs1.9%,x2=19.2 997,Pc=0.0281,RR=9.78).HLA-DQAl和HLA-DQBl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LA-DRBl*l 00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重型化有关,可能是一个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价值的实验指标.
-
胆道术后并发胰腺炎及重型化的原因初探
胆道手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及重型化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我们于1990至1999年收治8例胆道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患者,报告如下.
-
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18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意义。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11年2月间18例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结果18例轻型胰腺炎,除1例重型化,其余17例治愈,平均治愈时间9天。结论轻型胰腺炎腹痛缓解,可减少并发症,节省医疗费用。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重型肝炎有关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个遗传容量很小的DNA病毒.尽管如此,HBV的高复制活性以及复制过程中的逆转录机制都使HBV比其他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HBV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野毒株,在全球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基因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乙肝病毒基因型和变异对肝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也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这些研究为阐明HBV的致病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许多参考数据.HBV相关的重型肝炎是临床实践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病程凶险、死亡率高的疾病.本文主要就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重型化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
-
胆胰和胃冲剂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
目的:观察胆胰和胃冲剂在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胆胰和胃冲剂,B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胆胰和胃冲剂治疗组(A组)在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总疗效及APACHEⅡ评分等评价中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B组),P<0.05.A组有1例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较B组的7例明显减少.结论:胆胰和胃冲剂可使急性胰腺炎的急性生理过程在早期就保持稳定,使其转化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降低.
-
丙型肝炎中医研究近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研究发现,急性HCV感染后,约75%~85%进展到慢性肝炎,慢性HCV感染发展到肝硬化的危险性20年内达10%,30年内达20%,肝硬化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每年增加1%~7%.目前全球约1.7~2.0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国HCV健康人群感染率平均3.2%,这是不容忽视的数字.与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症状轻,发展慢,重型化少,但终末期肝病和癌变是大问题.近年来,干扰素(INF)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已成为西医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它受到疗效有限、价格昂贵、副作用多的限制.我国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
HBV感染者在不同感染期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及意义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感染者大多可清除病毒,慢性感染者反复发作,部分演变成重型化、肝硬化.血清HBV DNA的复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其病变活动及不同临床演变过程.本文收集了272份HBV感染者在不同感染期血清标本,检测HBV DNA含量,并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探讨不同感染状态下的HBV复制水平.
-
左旋肉碱对内毒素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在慢性肝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内毒素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关注.慢性肝炎的反复发作和重型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脏循环障碍、黄疸、出血、腹水、肝肾综合症等,均与内毒素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发现,一种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营养素,左旋肉碱(L-carnitine,以下称肉碱),对内毒素血症有保护作用.本文从防治肝病的角度对此作一简单综述.
-
复方甘草酸苷针治疗妊娠乙肝患者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的影响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型化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正常人群差[1].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复方甘草酸苷针(SNMC)是强的护肝药物之一,也是美国FDA认定为妊娠B级药物,对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较为肯定[2~4].但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有激素样的作用,而无激素样副作用.考虑到其可能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故是否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应答有影响值得探讨,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结论.
-
早期胆管减压在防止胆源性胰腺炎重型化方面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胆管减压在防止胆源性胰腺炎重型化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1~2006以来,收治的178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胆管减压(早期手术、内镜治疗)90例(发病1~3 d),占50.5%;延期手术45例(胰腺炎控制1~3周),占25.3%;31例择期手术(胰腺炎控制后1~3个月),占17.8%;非手术治疗10例,占6.8%;死亡2例,占1%.住院时间:2~110 d.治疗费用:平均0.5~6.9万元.结论 早期胆管减压在胆源性胰腺炎(ABP)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在防止胰腺炎重型化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在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的方面,效果亦很明显.
-
肝衰竭相关致炎因子与TLR4的关系
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肝衰竭过程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表达,认为内毒素一细胞因子一肝损伤是肝炎重型化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
101岁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一例报道
对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年龄、发生重型化的可能性等临床特点和转归,人们的认识尚不全面.现将新近收治的1例101岁戊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报道如下.
-
内毒素对大鼠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的影响
各种肝炎与肝病多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ITEM对肝炎的重型化与慢性化具有重要作用[1,2],但实验结果多来自注射内毒素或体外细胞培养的观察,肝损伤伴有IETM的体内实验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应用饮用硫代乙酰胺(TAA)复制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动物模型,以探讨内毒素对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影响及其机制.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情呈慢性化重型化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病情呈慢性化和重型化的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但尚未阐明的重要课题,先后提出过免疫耐受、免疫过强及病毒变异等学说.
-
内毒素及其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与重型肝炎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肝炎重型化的重要诱因之一,LPS(细菌性脂多糖)是常见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SR、CD14、TRL样受体的高亲和力和敏感性研究日渐明确.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炎重型化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发生率高,程度重已取得共识.本文就肝炎重型化相关因素、内毒素及内毒素受体及细胞因子研究现状和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的研究近况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的感染和发病率为世界之.据统计我国HBV人群总感染率达60%,现已有慢性肝病患者约3000万人,约10%~30%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90%与病毒性肝炎有关.慢性乙型肝炎至今无特效疗法,其重型化发生频率及病死率高.故寻求一种有效的抗HBV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拉米夫定(Lamivudine)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抑制HBV复制作用,从而为抗HBV治疗开辟了一条令人鼓舞的途径.本文就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急性胰腺炎重型化的机理及预防策略
不同类型的急性胰腺炎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都存在很大差别,轻型者多表现为自限性特征,可以满意治愈.约12%的轻型患者可在一定时间内发展成重型,其病死率则高达20%~30%.即使能治愈也要付出十分昂贵的代价.因此,如何避免急性胰腺炎由轻型转化为重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尚不尽如人意,有许多课题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
中西医结合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56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的价值.方法 对112例AP病例行随机配对对比分析,中西医结合组56例,单纯西医组56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日及中转手术率、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简便、价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