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必氨基酸致过敏反应1例
肾必氨基酸注射液具有缓解尿毒症症状,纠正氮质血症,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血磷和增加机体抵抗力等作用,过敏反应较少见.
-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PN)在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炎补液基础上行胃肠道外营养,对照组常规补液治疗.结果 胃肠道外营养(PN)组出院前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子以PN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空输液袋瓶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常一些用大玻璃瓶装的液体,例如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聚明胶肽注射液等瓶装液体,瓶盖往往很难直接用手拔开,有些护理人员会利用桌角来撬开瓶盖,可能一不小心滑脱导致玻璃瓶破碎;若用蛮力直接用拇指拨开可能导致指甲断裂甚至手指受伤。临床上一般都是用开瓶器来打开瓶口,但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寻找开瓶器往往会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为了节约成本,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本人经临床实践,发现100 ml软包装空输液袋瓶口用于开启玻璃瓶瓶盖的便利性。现报道如下。
-
注射用棓丙酯与氨基酸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棓丙酯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用于预防与治疗脑血栓、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血栓性深静脉炎等.氨基酸注射液是复方制剂,由18种氨基酸配制而成,为无色或黄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改善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我科于2011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例,在临床用药中发现注射用棓丙酯与氨基酸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市售三厂家1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目的对市售3厂家(A、B和E)共9批1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质量比较.方法参考国内外同类产品质量标准,从澄明度、透光率、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抗氧剂量、细菌内毒素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外观均为无色澄明液体,430 nm波长处透光率均大于99%,pH在5.42~6.61间;A、B、E 3厂不溶性微粒≥10、≥25μm的粒子数分别为1.41、0.32,0.83、0.21和1.55、0.56个/ml;抗氧剂的量分别为<33、近330和>500 mg/L;细菌内毒素检查与含量测定符合中国药典及国家标准要求.结论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
新发现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与几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multitrace elements injection(Ⅱ)]为复方制剂,主要成份为:氯化铬、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锰、钼酸钠、亚硒酸钠、氯化锌、碘化钾、氟化钠、山梨醇.本品为几乎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为肠外营养的添加剂,制剂规格:2ml.在外科临床治疗中,与氨基酸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一起应用,10ml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能满足手术后禁食患者对上述微量元素的基本需要.配伍禁忌[1]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
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在急诊断流术后应用的疗效
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40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8例,其中12例因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急诊手术,术后应用复方支链氨基酸治疗,止血效果较佳,肝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脂肪乳注射液及氨基酸注射液持续合用致肝损害
患者男,66岁.因结肠造瘘术后1年,要求行结肠造瘘还纳术,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查体:T 36.8℃,P 78次/min,P 18次/min,BP135/75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脏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sAg(-),抗HCV(-),HBV-DNA(-),ALT 14 U/L(正常值0~40U/L),T-Bil 12.7μ mol/L(正常值4.3~22.5 μ mol/L),D-Bil 6.7μ mol/L(正常值0~8.84 μ mol/L).于2004年5月28日在全麻下行结肠造瘘还纳术,手术过程顺利.
-
中药诱发的药物性持续耳鸣
患者男,52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在我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药物有奥美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颗粒剂、克拉霉素分散片等,同时给予输液,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静滴18种氨基酸注射液治疗.住院18天后,患者出血停止,出血性贫血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转而出院.出院后患者自感体弱,即服用中药调养.处方:党参15g,白术、杏仁、橘红、当归、厚朴、白芍、旋复花、生赭石、生甘草各10g,煎服;三七粉3g分冲.服用该方剂两日时,患者出现持续性耳鸣.患者服用中药时未服用其它药物.因该患者亲属中曾有长期服用呋喃唑酮(痢特灵)引起视神经炎的不良反应病史,对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警觉,故怀疑其持续性耳鸣与服用上述中药方剂有关.停用中药1日后,耳鸣消失.复用中药治疗,耳鸣现象复现.因此确定为上述中药所致.
-
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修订人血白蛋白说明书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分别使用人血白蛋白和氨基酸注射液患者,分析指标包括:人血白蛋白消耗量、科室分布、临床诊断、单次用量和使用两药前后患者的白蛋白值.结果:人血白蛋白和氨基酸注射液使用人数共计5032例,白蛋白消耗量共计72336支;使用量居多的科室是肿瘤科,主要治疗低蛋白血症(46.28%),仅220例(5.18%)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指征符合指南;使用氨基酸注射液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升至36 g?L-1的平均时间为13 d,长于人血白蛋白(8.4 d).结论:人血白蛋白说明书中防治低蛋白血症的适应证建议修改,其风险处理有待补充;在治疗轻度低蛋白血症方面不推荐作为一线用药.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包装材料改进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在非PVC五层共挤膜软袋包装基础上,另加外阻隔袋内置抗氧剂并抽真空封口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根据《药物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的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与结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在非PVC五层共挤膜软袋包装基础上,另加外阻隔袋内置抗氧剂并抽真空封口包装条件下,与非PVC五层共挤膜软袋包装比较,其性状、透光率、含量明显改善,但pH值有所下降.
-
中药诱发的持续耳鸣一例
患者,男,52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主要治疗药物有奥美拉唑、果胶钅必、阿莫西林颗粒剂和克拉霉素分散片,以及十八种氨基酸注射液、电解质与血容量补充剂.住院18天后,患者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出血治愈、伴发的出血性贫血好转而出院.出院后病人自感体弱,自行服用中药调养.处方如下:党参15g,白术、杏仁、橘红、当归、厚朴、白芍、旋复花、生赭石、生甘草各10g,三七粉3g分冲.
-
静脉滴注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例
氨基酸类药具有促进人体蛋白质代谢正常,纠正负氮平衡,补充蛋白质,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主要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氨基酸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患者,亦用于改善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笔者从医近40年,曾遇静脉滴注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例,现报道如下:
-
谷氨酰胺在创伤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烧伤、化学伤、辐射损伤及外科手术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可造成机体发生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甚至危及生命.以氨基酸为氮源的复合结晶氨基酸注射液,成为临床营养支持疗法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近20年来,我国氨基酸注射液的研究与开发,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国外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现有生产品种结构老化,有的已经被淘汰,可供临床病人选择使用的品种很少.因此,研究与开发新型氨基酸注射液,势在必行.有研究已筛选出含高浓度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酰胺二肽的新型20种氨基酸制剂处方;肠内营养实验证明,在促进创伤愈合、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肠黏膜增生等方面,效果优于国产18种氨基酸制剂.
-
新型氨基酸注射液对创伤大鼠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以国产创伤用17种和18种氨基酸注射液为对照,观察20种新型氨基酸注射液(含有谷氨酰胺、精氨酸、牛磺酸等)对创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行创伤和中心静脉插管手术后随机分为创伤对照组、17 AA组、18 AA组和20AA组,每组8只.分别输以生理盐水、2.6%17种氨基酸注射液、2.6%18种氨基酸注射液和2.6%20种新型氨基酸注射液.7 d后经眼眶采血,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创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同时测定血浆MDA浓度.结果20AA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移动距离[(16.92±4.24)μm]和尾长[(8.31±1.49)μm]分别明显低于17AA组[(28.00±5.27)μm、(13.47±1.94)μm]和18AA组[(25.25±4.57)μm、(13.32±1.75)μm];而其血浆MDA值[(9.20±1.05)μmol·L-1]较17AA组[(15.88±1.40)μmol·L-1]和18AA组[(19.95±8.65)μmo1·L-1]下降(P<0.01,P<0.05).结论新型20种氨基酸注射液可减轻创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并抑制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
-
含谷氨酰胺二肽氨基酸对创伤大鼠肠外营养的效用
目的 探讨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新型氨基酸注射液对创伤大鼠肠外静脉输注营养支持疗法效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非手术)、葡萄糖对照组(Gluc)、18种氨基酸注射液组(18AA)和20种氨基酸注射液组(20AA),内含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酰胺二肽,每组8只动物.非手术对照组动物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行创伤和中心静脉插管手术,分别输注葡萄糖、18AA和20AA注射液,浓度均为2.5%.实验期14 d.实验结束时观察蛋白质代谢、伤口愈合、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0AA组伤口皮肤的抗张力强度为(697.15±36.01)g·cm~,明显地高于18AA组(296.57±27.69)g·cm-1和Gluc组(225.00±37.95)g·cm-1(P<0.01);20AA组伤口皮肤的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为(12.32±1.75)mg·L-1,明显高于18从组(5.68±0.44)mg和Gluc组(3.61±1.94)mg(P<0.01);20AA组动物氮平衡和血浆白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18AA组和Gluc组(P<0.05);20AA组血浆MDA浓度明显低于18AA组和Gluc组.SOD活性则明显高于18AA组和Gluc组(P<0.01);20AA组胸腺质量和小肠粘膜slgA值亦明显高于18AA组和Gluc组(P<0.05).结论 与市售18种氨基酸注射液相比,新型20种氨基酸注射液更有利于促进创伤愈合,这种效用与促进蛋白质合成、抗氧化能力提高以及免疫功能增强等有关.
-
复方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8例分析
目的 观察8例复方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2005年5月-2006年8月8例注射复方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适应证、过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的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没有明确的用药适应证,患者用药前均未被明确询问氨基酸过敏史.患者临床表现高热、畏寒、低血压并可持续达4 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明显升高,经肾上腺素等升血压、异丙嗪及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复方氨基酸在农村基层应用较多,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用药前明确询问并记录患者过敏史.开始用药时速度相对要慢,出现畏寒、寒战应立即停药,并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监测时间相对要长,治疗上早期应用抗过敏药物.
-
昂丹司琼入小壶致视物模糊1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26岁,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于2008年4月20日10:00主诉"恶心、进食后呕吐”,遵医嘱给予昂丹司琼注射液(欧贝)8 mg入小壶,滴速50 gtt/min.约5 min病人出现视物模糊,双侧上眼睑肿胀感,当时病人静脉输注的液体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症状15 min~20 min后缓解,并未在意,次日病人又主诉恶心,当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美洛西林2 g,遵医嘱给予欧贝1支8 mg入小壶,病人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进口)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存在配伍禁忌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进口)英文名称为:Polyene Phosphatidycholine Inject,每安瓶含多烯磷脂酰胆碱232.5 mg(天然多烯磷脂酰胆碱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辅料有苯甲醇、核黄素、脱氧胆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注射用水.本品为黄色澄明液体,用于各种类型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肝性脑病(包括前期肝性脑病)、脂肪肝(也见于糖尿病人);胆汁阻塞;中毒、预防胆结石复发;手术前后的治疗,尤其是肝胆手术;妊娠中毒,包括呕吐;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放射综合征.
-
减轻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引发疼痛的临床研究
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疾病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刺激性药物,如阿奇霉素、氯化钾、氨基酸注射液等,由于其组成成分会对血管上皮末梢神经造成较大的药物性刺激[1],因此会在输注过程中刺激血管,引发刺激性疼痛.有的病人因为疼痛难忍而放弃此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