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TP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作者:冯彦刚;冯质景

    ATP作为一种辅酶参与体内代谢过程,供给机体能量,并具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及强烈短暂拟迷走神经特性,所以在临床应用极为普遍.笔者采用该药物参与对3 200余例患者的治疗,其中有1例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 围手术期气管支气管痉挛

    作者:白延仓;俞文军

    1 支气管痉挛的有关生理、病理基础1.1 正常支气管运动张力人类所有正常气道均保持轻度张力性收缩.这种支气管平滑肌张力主要通过迷走神经来维持,生理意义尚不明了,可能是机体气体交换与呼吸作功佳效率的基础.

  • 针灸疗法治疗呃逆31例

    作者:闫虹;杨巨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也可见于健康人,但危重患者发生顽固性呃逆,不仅使患者疲惫不堪,体能消耗,甚至会危及生命.

  • 微血管减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栾新平;刘继新;贾宏宇;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党金山;木依提·阿不力米提;林琳;田海龙;依玛木·依达依吐拉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术后即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对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血肿清除术后,即行左侧枕下乳突后入路,延髓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区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15例收缩压、12例舒张压较术前下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延髓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处微血管压迫有关。微血管减压术可能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 超前镇痛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夏冰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虽然是几分钟便能解决的小手术,但由于手术操作对宫颈及宫壁的局部刺激引起迷走神经的反射而出现心血管及全身一系列反应,临床上称为人工流产综合反应.自1999年7月,我院妇产科采用超前镇痛的方法预防该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迷走神经心脏效应的离子通道基础

    作者:骆海舰;张凤杰;司军强

    近年来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S)、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和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opathy, ICP or ion channel disease ICD)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离子通道和心脏M受体的角度对迷走神经的心脏效应予以回顾,这对于揭示迷走神经心脏效应的深层机制及深化对上述疾病的认识是有必要的.

  • 眼外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的眼心反射

    作者:马艳;吴新民;周勤生;李霞

    压迫眼球通过迷走神经经反射而引起心率减慢,称为眼心反射[1].国内外文献已有关于眼科手术发生眼心反射的报道,既大多是由于眼肌手术或眶内其他眼科手术时发生的眼心反射[2-12];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眼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出现的眼心反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0年~2005年间对173例眼部患者实施整形美容手术,部分患者出现眼心反射症状;为提高临床上的重视,现对173例眼外部美容外科手术报告如下.

  • 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侵袭迷走神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敏志;徐阿曼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侵袭迷走神经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胃Roux-en-Y吻合术治疗的进展期AEG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并标明上下切缘,对标本进行HE染色及S-100、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发现迷走神经周围间隙及迷走神经实质内有癌细胞存在或者癌细胞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即可确认为迷走神经侵犯.迷走神经侵犯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迷走神经受侵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的标本迷走神经受侵犯的发生率为28.6% (28/98),且肿瘤仅侵犯与其上缘同一高度的迷走神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迷走神经侵犯与肿瘤的Siewert分型、有无脉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程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x2=14.156,14.552,5.454,10.706,6.919,14.76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Siewert分型、有无脉管癌栓及分化程度是迷走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67,10.368,0.249,P<0.05).结论 迷走神经侵犯与肿瘤Siewert分型、脉管癌栓、分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迷走神经受侵犯的范围未超出肿瘤的上缘.

  • 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

    作者:张驰;张健;胡祥

    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可以在保证根治度的基础上,使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生命质量.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切除是一种保留胃功能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治疗中具有低侵袭性、低限度的小肠麻痹、术后早期康复等优势;同时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有助于保留神经和胃功能.因此,早期胃癌采用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术(LAPPG)的治疗方式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2004年5月至2013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对12例早期胃癌患者施行了LAPPG.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 ~74个月.l例患者于术后22个月死于胃癌肝转移.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6%.该手术可以保留患者胃功能和减轻手术创伤,是治疗早期胃癌比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 冠心病的运动处方

    作者:齐雨青

    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冠脉搭桥术等)发生后,左心室功能受损或长时间的卧床导致机体不适应,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直立及平卧状态下心动过速以及对运动的反应性心率增加不良.运动能①增加骨骼肌血液灌注和摄氧能力,改善心脏收缩功能;②改善心肌氧合作用,改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的低血压及心率增快,因而增加运动耐力和强度.因此,早期活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减轻以上不良变化的有益措施.

  • 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迷走神经活动基础

    作者:秦荣彩;王振宏;吕薇

    Porges基于自主神经进化观点提出的多迷走神经理论,区分了无髓鞘迷走神经与髓鞘迷走神经的不同功能.认为对心脏等起调控作用的髓鞘迷走神经,经由进化逐渐与调控头面部肌肉的脑神经之间产生了神经上的联系,成为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髓鞘迷走神经与个体的情绪表达与调节、社会行为以及情绪与社会行为障碍密切相关.较低的迷走神经张力、较低的迷走抑制与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关;迷走抑制较高的学前儿童有较少的行为问题以及较好的社交技能;焦虑障碍的个体表现出较低的基线迷走张力以及较低的迷走抑制水平等.多迷走神经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推动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自主神经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完整迷走神经刺激对肝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健;谢斌;周健;杨志焕

    目的 观察完整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肝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mRNA的影响.方法 以内毒素血症为全身炎症反应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迷走神经刺激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在注射前、注射后2,4,6 h共4个时相点,检测肝组织TNF-α、IL-10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SOCS1、SOCS3 mRNA表达.结果 注射LPS后,肝组织TNF-α、IL-10水平升高,其中注射后4 h TNF-α高于注射后2,6 h(P<0.01,P<0.05).在LPS注射后的各时相点,迷走神经刺激组TNF-α浓度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5).注射后4,6 h迷走神经刺激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注射后2 h水平(P<0.01),且高于内毒素组(P<0.05).注射后4 h,LPS组SOCS1、SOCS3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迷走神经刺激组SOCS3 mRNA水平高于内毒素组(P<0.01).结论 IVNS能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其抗炎机制涉及SOCS信号转导途径.

  • 内毒素血症大鼠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的改变

    作者:黄健;杨志焕;张年春;陈力勇;周健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的改变以及迷走神经刺激对二者间平衡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内毒素组(LPS组)、内毒素+迷走神经刺激组(LPS+VNS组)、等渗盐水+迷走神经刺激组(NS+VNS组)和对照组(CON组,只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各组分别于注射LPS或等渗盐水后0 min、2 h、4 h、6 h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观察极低频功率(VLF)、标准化低频功率(LFnm)、标准化高频功率(HFnm)、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并检测各组肝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水平.结果 注射LPS后HFnm、LFnm、LF/HF、VLF以及肝组织ACh水平均升高,肝组织NE水平下降,与NS+VNS组和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S后,HFnm升高,LF、VLF和LF/HF降低,肝组织ACh水平升高,与NS+VNS组和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平衡失衡,交感神经张力高于迷走神经;VNS是调节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迷走神经发挥其抗炎作用.

  • 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作者: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笔者曾对胸部枪伤的心血管效应做了初步研究,发现胸部火器伤后瞬时的心血管效应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1].本实验用预扎肋间动脉实验模型及切断迷走神经、减压神经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 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旭旭;高国一

    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昏迷的患者,其生存质量差且并发症多,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对TBI治疗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患者恢复功能、减少致残率并提高生存质量.目前,TBI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有亚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促醒药物及正中神经电刺激等,多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已有较多研究着眼于迷走神经电刺激(VNS)技术在TBI中的应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抗炎作用、减轻脑水肿和降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血脑屏障破坏、降低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突触可塑性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募集等,这可以作为TBI患者临床治疗手段的一种新方法.同时,VNS作为侵入性电刺激技术也存在并发症风险.笔者就VNS治疗方法 、VNS治疗TBI的作用机制及VNS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VNS技术在TBI中的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 胃造瘘术对创伤性迷走神经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

    作者:林超;梅其勇;韩凯伟;金海;顾进茂;巩顺;季晶;刘宁;孙海晨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胃造瘘术对于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4.5±8.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伤15例,其他8例.舌咽神经损伤12例,副神经损伤21例,舌下神经损伤20例,均予营养神经、激素、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等非手术治疗;迷走神经损伤32例,其中15例接受胃造瘘术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7例予经鼻留置胃管并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胃造瘘术对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 胃造瘘术15例中仅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营养不良;经鼻留置胃管17例中9例出现肺部感染(P<0.05),7例营养不良(P<0.05).胃造瘘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均治愈;鼻胃管组7例肺部感染和5例营养不良治愈. 结论 在后组颅神经损伤中,迷走神经损伤为常见,患者常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胃造瘘术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迷走神经损伤患者的营养情况、降低肺部感染率,是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健;周健;陈力勇;杨志焕

    笔者前期的工作表明,调节迷走-交感神经张力平衡,具有抗炎效应[1].迷走和交感神经对效应器官功能活动的影响是分别通过其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后来实现的.这种整体水平上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对炎症的调节作用,在效应细胞上可能会表现为ACh和NE抗炎作用的相互作用或联系.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鉴;陈晓霞;王莉;张涛;黄康;龚阳红

    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是指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其吸吮无孔橡皮奶头.以往的研究显示,NNS能刺激口腔迷走神经,使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加快吸吮反射的成熟.

  • 新生儿心律失常

    作者:鲁珊

    随着产前检查和新生儿常规体检的普及,发现胎儿、新生儿心律失常并不少见[1-7],发生率分别为1%~2%、0.5%~4.8%[1-2].心脏传导系统是受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即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由于胎儿、新生儿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其调节功能不完善,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电生理功能不稳定,是胎儿、新生儿发生心律失常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2].足月儿到生后3个月,心脏传导系统逐渐发育成熟,但有个体差异.

  • 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功能及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

    作者:任超;李秀花;吴瑶;董宁;妖咏明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功能及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伤组、脓毒症组、迷走神经刺激(VNS)组、迷走神经离断(VGX)组,每组各10只.脓毒症组、VNS组及VGX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模型,VNS组大鼠在CLP后立即予左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15 min,VGX组大鼠于CLP前30 min行左侧颈部迷走神经离断术.CLP后24 h收集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胆酸、肌酸激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取大鼠左肺,称湿、干质量,计算肺湿干质量比;取大鼠右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大鼠脾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及IL-4水平及其mRNA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s HSD检验. 结果 (1)脓毒症组大鼠血清ALT、AST、甘胆酸、肌酸激酶、CK-MB、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与肺湿干质量比及肺组织MPO活性明显高于假伤组和VNS组(P<0.01),明显低于VGX组(P<0.01).(2)脓毒症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为0.93 ±0.03,明显低于假伤组的1.54±0.07(P<0.01).VNS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为1.15 ±0.15,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1).VGX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为0.75 ±0.06,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1).(3)与假伤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IL-2及γ干扰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VNS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IL-2及γ干扰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VGX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IL-2及γ干扰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4)与假伤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IL-2及γ干扰素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IL-4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VNS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IL-2及γ干扰素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IL-4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脓毒症组比较,VGX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IL-2及γ干扰素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IL-4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 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并逆转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离断迷走神经则可导致大鼠对脓毒症的易感性增加.

829 条记录 40/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