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吴斐;刘俊超;王洛波;丁语;李攀峰;李阳;王兵

    目地:探讨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用复合技术对30例(30条患肢)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血运重建,30例患者均行血管腔内技术,20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行动脉取栓术,8例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观察整体通畅率和救肢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9/30)。术后2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临床成功率为96.67%,踝肱指数平均提高了0.37±0.19(P <0.05)。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和73%,12个月救肢率为97.67%。结论: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具有较高的短-中期通畅率和救肢率。

  • 以心肌酶升高为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作者:王思轩;段军;李爱国;王艳梅;武曦蔼;徐远

    患者女,64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心肌酶升高1d 入院。患者1个月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高,Glu 6.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示6.9%,伴轻度心前区憋闷、周身困重、食欲较差、乏力明显。就诊我科门诊查:LDH 504 IU/L,CK 2306 IU/L,CK-MB 51 IU/L, HBDH 377 IU/L,AST 62 IU/L,CHO 5.4 mmol/L,TG 2.24 mmol/L,Glu 6.78 mol/L,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ST-T 改变,急查心梗五项:TNI未示异常。门诊以“糖耐量低减?心肌酶升高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目前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 mmHg。查体:血压130/80 mmHg ,心率75次/min ,颜面轻度浮肿,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无扩大,心率75次/min ,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余查体阴性。入院后完善检查,24 h血压监测示:血压波动在110~125/60~80 mmHg ,心率波动在58~72次/min;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主动脉型心脏,主动脉结钙化;腹部 B 超示:脂肪肝,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未示异常;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心梗五项示:TNI 正常;甲状腺功能示:血清总 T 40.78μg/dL,血清总 T 30.296 ng/mL,血清游离 T40.113 ng/dL,血清游离T31 pg/mL,TSH >100μIU/mL;甲状腺B 超示:甲状腺弥漫肿大,回声减低,左右颈部可见淋巴结,TG>3000 IU/mL,TPO>1900 IU/mL;超声心动示:EF 66%,左室舒张功能Ⅱ级减低;行糖耐量实验示:糖耐量低减;血管 B超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明确诊断糖耐量低减、桥本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高血压病,考虑心肌酶升高原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给予优甲乐50μg ,每日1次治疗,同时辅助立普妥稳定斑块、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拜新同30 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 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1次/d 降压治疗,1周后双下肢水肿较前减退,周身困重、乏力较前好转。复查心肌酶示:CK 546 IU/L,CK-MB 16 IU/L,LDH 334 IU/L,HBDH 250 IU/L,甲状腺功能示:总T42.24μg/dL,总T30.438 ng/mL,游离 T40.358 ng/dL,游离 T31.55 Pg/mL,TSH >100 uIu/mL;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给予优甲乐加量至75μg,每日1次,1周后感觉食欲正常,双下肢不肿,基本无乏力、周身困重。复查心肌酶示:CK 281 IU/L,CK-MB 12 IU/L,LDH 274 IU/L,HBDH 195 IU/L;甲状腺功能示:总 T43.36μg/dL,总 T30.553 ng/mL,游离 T40.71 ng/dL,游离T32.19 pg/mL,TSH 56.37μIU/mL;肝肾功、电解质未示异常,维持目前治疗方案。2周后出院并门诊随访,出院3周后复查心肌酶、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达标。

  • 以双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的转移癌1例

    作者:陈克军

    患者男,71岁,有脑梗死病史5年,因"右下肢痛,左小腿肿胀1个月",以"动脉闭塞硬化症及丹毒"于2011年7月19日在某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期间查彩超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右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扩管、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患肢疼痛减轻.出院后左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并渐进出现双下肢水肿,于2011年9月7日因排尿闲难、双下肢水肿再次人住我院泌尿外科,入院查T 36.5℃、R 20次/min、P78次/min、BP 150/70 mmHg,神清,痛苦表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颈软,浅表淋巴结末及肿大,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一),叩呈实音,无移动性浊音,肝睥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局部皮肤无发红,足趾无被动性活动痛,双下肢足背动脉可扪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高龄患者长期低分子肝素治疗反复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作者:乔薇;李佳慧;黄静;张小平

    患者男,94岁,主因喘息1周、加重2 d于2008年12月15日入院.入院诊断肺部感染.既往有脑梗塞后遗症左侧肢体偏瘫、冠心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入院后予以抗感染、祛痰等治疗,病情好转.2009年4月初医生查体时发现患者左足背及左小腿轻度肿胀,血管超声检查示:(1)双下肢动脉硬化;(2)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腓静脉近心端血栓形成;(3)右侧腓静脉近心端血栓形成.

  • PAI-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杨伟;王立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下肢动脉硬化、坏疽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 (AS)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无差异 ,但其发生早、进展快、预后差 ,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的原因是多因素的 ,以往研究认为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目前认为 AS具有炎症反应的参与 ,而糖尿病是 AS的等危症.因此 ,炎性标志物与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

  • 支架放进去,步子迈起来

    作者:张望德

    刘老师到了血管外科就诊后,我根据症状初步判断了他的腿痛原因,然后,通过测量脚踝部的血压与上臂的血压比值(称为踝/臂比),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安排刘老师住院后,我在他腿上的血管内放了一枚支架,刘老师的腿痛很快就好了,脚也不凉了.

  •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钟毅;姚姗姗;许春平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因胸部不适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病变50例(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150例(冠脉病变组),其中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各50例.各组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测,测定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AI).结果 冠脉病变组A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AI呈下降趋势.三支病变组AAI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联.

  • 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岳莉;索丹;王冰

    近年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外周血管并发症更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 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奥瑞姆自理模式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素红;李燕;周士琦;孙秀红;陈俊卯

    随着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下肢动脉硬化(ASO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它可以带来致残、致死性后果,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已经成为 ASO治疗的有效手段,它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奥瑞姆(O rem )自理模式注重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慢性病患者的自信心,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指导,为ASO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及其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席殿梅;路伟;卫茂华;夏朝霞;王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及其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内接受治疗的92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足背动脉的收缩压的比值(ABI),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空腹血糖、尿酸、血脂、血压以及内皮功能与AB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左右下肢均正常、左下肢正常、右下肢正常以及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空腹血糖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的尿酸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空腹血糖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血压与内皮功能呈负相关,与血脂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均有相关性,下肢节段性测压是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简便有效方法.

  • 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

    作者:张灿;张喜成;吴洁

    目的 探讨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3月13例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结果 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后本组13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腰突症继发椎管狭窄合并右下肢动脉硬化致间歇性跛行1例

    作者:王鹏;应晓明;丁贤

    IC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IC分为: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及脊髓源性,神经源性所造成的IC常见,单致病因素致病较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导致患IC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通过介绍一例腰突症继发椎管狭窄合并右下肢动脉硬化致IC的女性老年病例的诊治过程,为临床诊断治疗间歇性跛行提出了新思考.

  • 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病在腿上险在心上

    作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引起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已日渐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系统疾病,也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从上、下肢的情况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远远超过上肢.虽然大多数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没有症状,但在他们身上发生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却增加2~4倍、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20%~60%、脑卒中的危险增加约40%,并且10年内的死亡危险为非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6倍.

  • 下肢动脉超声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唐靖;王继青;张爱秋;司华鹏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超声在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已确诊的CAD患者136例,其中60例合并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组(A组),76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非糖尿病组(B组),采用高频超声观察下肢动脉情况(其中包括血管内径ID、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并与CAG结果对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组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组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多为多血管病变.结论:下肢动脉硬化超声对DM合并CAG病变程度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诊断DM合并CAG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

  • 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体会

    作者:贺杰

    目的:回顾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体会.方法:外科杂交手术,各种血管移植和重建手术,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结果:术后30例间歇性跛行距离明显延长,静息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皮温逐渐增高,足趾溃疡愈合.结论:手术治疗及腔内介入治疗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的降低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近、远期疗效.

  •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安利新

    目的: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方法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15d,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学指数、动脉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踝肱动脉指数、下肢动脉彩超。结果经静脉滴注血栓通治疗后,患者双侧下肢动脉的血液流量显著增加,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血液流变学以及纤维定量指标降低,踝肱动脉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血栓通能改变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液流量,并能降低血粘度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是一种副作用小的安全制剂。

  • Ⅱ型糖尿病餐后脂代谢与动脉硬化

    作者:郝拥玲;伊小红

    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2~4倍,缺血性脑卒中及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高4倍,糖尿病肾脏损害以及视网膜病变更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而血清脂质及脂蛋白的量与质的改变是重要因素之一,其对Ⅱ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甚至超过高血糖本身[1].

  • 动脉硬化者坚持锻炼益处多

    作者:君安

    不得不防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会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到中老年时期加重或发病.动脉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都没有临床症状;中期时,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出现症状,而且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比如,脑动脉硬化会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冠状动脉硬化会出现心悸、胸痛、胸闷;下肢动脉硬化可出现下肢发凉、发麻、疼痛、跛行等临床症状.

  • 三阶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作者:徐颖;李清峰

    目的 观察分析三阶梯方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采用三阶梯方案治疗)和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0%、80.00%,组间比较,P<0.05.其中,研究组、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41例(70.50%)、33例(25.00%)、9例(4.50%)和47例(47.00%)、33例(33.00%)、20例(20.00%).研究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00%、26.00%,组间比较,P<0.05.其中,研究组2位患者因外伤后感染出现肢端坏疽,1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3例发生脑梗塞,其余患者下肢血管病病情无发展;对照组肢端坏疽、死亡、脑梗塞分别13例、8例、5例.结论 三阶梯方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较佳,治愈率高,安全性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中药薰洗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致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英华;刘丽华;肖丹

    目的 观察中药薰洗对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导致麻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动脉硬化一般护理常规,即根据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薰洗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薰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致麻木的临床疗效显著.

128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