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合理规避药物性肾损伤
近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伤肾问题提出警示的药物有:莲必治注射液、阿昔洛韦、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等.再早,2004年,那些含马兜铃酸成分较多的中药直接被废掉,还有些相关的中成药被转为处方药严格管理.更早,上个世纪的80年代,非那西汀的片剂被禁用.由此可见,药物伤肾的问题由来已久.有数据显示,目前20%的急性肾损伤的病例由药物引起;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由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数例高达30%,病例的绝对数量也非常大.很多药物过敏或蓄积,可引起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
-
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
漱口水,谁不会用?喝一口,含在嘴里,稀里哗啦地漱口嘛,多简单!那你就错了,这五颜六色的漱口水使用起来可有学问着呢.特别是药物性漱口水,有治疗作用.既然"是药三分毒",不能乱吃药,那这药物性的漱口水自然也不可乱用了.今天,就请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副主任江汉来给咱们科普一下漱口水的用法.
-
服药不慎易伤食道
张老伯感冒才刚好,可这两天又觉得喉咙难受,咽东西费力,他以为又患了感冒,急忙到医院就诊.可医生检查后发现,他是因为吃药不注意引起了药物性食道损伤.
-
中成药养颜勿常服
近年医院在一些胃肠不适的就医人群中,发现了不少因长期服用养颜类中成药而导致的药物性肠炎患者,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
导乐陪伴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的临床观察
导乐陪伴分娩的方式是指产妇在分娩的全过程中有一个经过技术培训的导乐陪伴并能持续给予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必要的信息和知识,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再配以安全、有效的镇痛手段使她有一个满意的美好记忆的分娩经历和结果.迄今为止,尚无一种绝对简单、安全、满意并能普及的分娩镇痛方法和药物.目前公认的有效镇痛方法是硬膜外阻滞镇痛属药物性镇痛,可能导致产程延长、手术产率上升及麻醉本身的并发症[1],且需配备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无法在基层推广使用.本研究观察导乐陪伴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1例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简称急粒缺)是临床上较常见的 急危重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常并发严重感染,病死率较高。我院5 a来用重组人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本症21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1例急粒缺均为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收住的病例,男8例,女13例 ,年龄16~63岁,中位年龄30岁。诊断及疗效标准按张之南[1]的《血液病诊断及 疗效标准》,发病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绝对计数<0.5×109/L,并除外放/化疗后 及其他原发疾患引起者,发病前有明确服药史。1.2 病因及发病时间:引起急粒缺的药物:他巴唑9例,安痛定、安乃近各2例,氯氮平、 氯丙嗪、抗菌优、甲硝唑、氯霉素、消炎痛、萘普生、雷米封各1例,发病时间为服药后2~ 40 d。1.3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高热、畏寒,全部病例均有感染表现,多数病例有2个以上 部位感染,其中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急性咽喉炎4例,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各3例,泌尿系 感染、败血症各2例,颈部皮肤蜂窝组织炎1例,合并霉菌感染6例,咽峡坏死、口腔溃疡各3 例。1.4 实验室检查:入院时白细胞均在0.2~2.0×109/L之间,大多数在1.0~2.0×1 09/L之间,中性粒细胞PMNs绝对计数低于0.2×109/L者12例,其余在0.2×109~0 .5×109/L之间。骨髓象均呈粒系增生严重受抑或显著成熟停滞,且粒系中易见空泡及中 毒颗粒,仅个别病例示三系造血细胞均极度减低。
-
绝经后妇女取环前应用结合雌激素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城乡妇女普遍采用的长效节育措施,部分妇女绝经后尚未取器.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生殖器官逐渐萎缩,致使取器困难.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取环前采用结合雌激素进行药物性软化宫颈,并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取环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病因和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作为一个长期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口腔专科医生,见过许多药物性牙龈增生,想借此文章提醒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引起注意并重视。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处理。
-
探究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
目的 在临床中,对诊断为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探究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砒氯铵含漱液含漱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中,观察组不同时期GH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龈增生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抗结核药物致患者肝损伤73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发生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30 %[1].现将2012年1-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6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分析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皮疹、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中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毒性(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对人体影响大,也是结核病患者停止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1-3].因此,肝功能异常成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现就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方法一、研究对象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223例结核病患者中,按下述排除标准排除34例,终纳入研究患者189例,其中男114例,女75例;<60岁154例,≥60岁35例,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43.51±17.64)岁.189例入选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并均完成了6个月的正规抗结核治疗.
-
力克肺疾致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
药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种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在一些重症患者中病死率可达90%以上。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常因全身皮肤溃烂感染或呼吸道粘膜溃烂脱落致呼吸道急性阻塞而死。2000年7月我科救治了一例该病患者。 患者男性,56岁。于2000年6月4日因肺结核入院,给予力克肺疾、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治疗。6月9日发现腹部、背部密布斑片状红色斑丘疹且骚痒,考虑是利福平、吡嗪酰胺所致,暂时停用吡嗪酰胺,改利福平为利福喷丁及口服噻疾啶脱敏治疗,一周后斑丘疹消退。7月24日患者全身皮肤又出现红色小疹,并逐渐增多且融合成片,体温亦逐渐升高达40℃,考虑为力克肺疾所致,立即停用,并给予氢电可的松、地噻米松等静脉输注,但病情未能控制。
-
一线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研究现状
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易引起患者较明显的肝损害,联合应用这类药物,患者肝损害的问题更加突出.探讨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研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监测非常必要.肝损害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嗜酒、慢乙酰化遗传表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等因素相关.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是可控的,应对抗结核药物加强监控与管理.
-
凯西莱治疗抗痨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73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凯西莱对药物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探讨保肝和抗痨治疗同时进行的可行性.方法对轻、中度药物性肝炎73例病人在不停用抗痨药物的情况下,使用凯西莱治疗,并与应用强力宁治疗的25例作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ALT、AST、GGT、TBiL均有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有显著性(P<0.0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西莱对抗痨药物所致的轻、中度药物性肝炎的治疗效果良好,有近90%的青、中年此类肺结核病人无需停用抗痨药物或调整化疗方案而完成原定的疗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螺旋CT诊断药物性肝实质变化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螺旋C T诊断药物性肝实质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诊治的6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CT图像及表现.结果:经CT检查显示,62例患者均呈肝实质异常,38例弥漫性肝损伤:肝脏肿胀,肝实质密度下降,有腹水,动脉期轻微强化斑片状,静脉期、延迟期不均匀增强,强化下降;22例局灶性肝损伤:肝实质平扫不均匀密度,病变小片状或略低密度,动脉期轻微强化,静脉期密度略高,边缘较清晰,病灶密度延迟期接近肝实质;2例多灶性肝损伤:全肝实质密度平扫不均匀,动脉期轻微不均匀异常强化,静脉期低密度影,呈地图状,延迟期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螺旋CT可客观诊出药物性肝损伤的肝实质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急性肾损伤的概念及诊治进展
急性肾脏损伤是一种常见病.研究表明,医院内急性肾脏损伤的发生率在5.7%(1.4%~25.9%),死亡率也高达60.3%(其中52%死于ICU).所有的急性肾脏损伤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有基础肾脏疾病,47.5%发病于脓毒症休克后,34.3%发病于大手术后,26.9%发病于心源性休克后,25.6%继发于低血容量后,19%继发于药物性肾脏损伤.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更新知识观念,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基本技术,对于减少该病的危害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吡嗪酰胺治疗腮腺淋巴结核致药物热一例报告
我科于1998年7月8日收治一名腮腺淋巴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口服吡嗪酰胺出现药物性高热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或卧床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许多患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或是服用了颗粒状的止痛药而造成的.
-
药物性漱口水不能滥用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药物性漱口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都养成了饭后漱口的好习惯,而且有一大部分人很愿意选择使用药物性漱口水.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药物性漱口水是不能滥用的.
-
有些药物可致失眠
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失眠,但药物对睡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失眠或失眠加重,应首先考虑药物性失眠,这在中老年人中尤其多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可能导致失眠的药物,以便于患者正确识别药物性失眠.☆平喘药如氨茶碱、麻黄素等,由于其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如在夜晚服用,常会导致失眠.使用时若能配合小量镇静剂,就可有效防止失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