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东航;徐翔;梁文权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脂质体以其低毒性、相对易制备,可避免药物的降解和可实现靶向性给药等优点,而被广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促渗透效果.

  • 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包衣片在狗体内的靶向性研究

    作者:张宣;吴芳;张志荣

    目的考察自制的口服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包衣片在体内的结肠靶向性. 方法用γ射线显影法考察结肠定位释放包衣片在狗体内的释药部位与释药时间.结果 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片剂在狗的升结肠崩解释药.结论 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释药片具有结肠靶向性.

  • 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RON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抗癌效应

    作者:

    抗体-药物偶联物(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由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化学药物偶联而成,其通过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然后利用细胞本身具备的内吞作用使化学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体内发生药力,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ADC具有肿瘤杀伤力大、药物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治疗有效性强等特点,疗效远高于同靶标的普通单克隆抗体,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先进的靶向性抗癌药物,代表着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新趋势。

  • BARF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其在鼻咽癌细胞中肿瘤特异性分析研究

    作者:卿菁;赵素萍;蒋卫红;章华

    目的 探讨BARF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其在鼻咽癌细胞中是否具有肿瘤相对特异性.方法 结合启动子预测软件结果(TRANSFAC和MATINSPECTOR)及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BARF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验证其启动子活性,并比较该启动子在NP69细胞和CNE-2细胞中的的启动子活性的差异,验证其肿瘤相对特异性.结果 测序和酶切结果证明所设计的BARF1基因的启动子的序列完全正确,其在CNE-2细胞中具有启动子活性,而在NP69细胞中不具备启动子活性,且该启动子在CNE-2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远高于NP6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BARF1基因的启动子具有启动子活性,且该启动子具有肿瘤相对特异性.

  • 超声介导微泡促进干/祖细胞移植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马骥;马苏亚

    细胞移植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内皮祖细胞(EPCs)为主的细胞移植已用于心梗等缺血性疾病的研究中.因其易于获得、稳定性好、且可向心肌细胞或内皮细胞分化,能有效地促进组织修复和血管新生,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理想靶细胞.然而,既往研究发现,细胞移植因存在移植效率低、存活细胞数量少及靶向性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应用.超声介导微泡破坏(US+MB)技术是指在特定部位采用一定声强的超声波辐照破坏微泡,所产生的冲击波、微射流通过空化效应及声孔效应等作用于周边的细胞、组织,并增加其通透性,利于外源性物质到达靶部位而发挥疗效.因其具有安全无创、靶向性好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如基因、药物的靶向输送,血脑屏障的开放等.近来研究发现超声联合微泡可促进干/祖细胞靶向归巢,从而治疗心梗、肢体缺血等疾病,本文就其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CIK细胞在荷瘤鼠体内的肿瘤靶向性与安全性

    作者:刘霞;胡奇婵;王涛;黄睿;崔静;王丽;杨举伦

    目的:探讨CIK细胞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及其在荷瘤鼠体内的运行轨迹和对主要脏器的影响。方法分离制备人CIK细胞,采用体外Transwell迁移试验观察CIK细胞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靶向迁移效应;以该细胞系接种BALB/c裸鼠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射DiI标记的CIK细胞,应用活体成像和病理学检查观察CIK细胞运行轨迹及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20天时,细胞增殖达到高峰,CD3+CD56+ T细胞的比例也达到高值。体外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随着肿瘤细胞上清液浓度的增加,CIK细胞的迁移数量也随之增多。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DiI标记的CIK细胞后,活体成像显示肿瘤组织24 h开始出现荧光信号,48 h达到强;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6 h肿瘤周围开始聚集CIK细胞,48 h多,第14天时肿瘤部位仍有CIK细胞存在,各脏器均未发现由CIK细胞导致的病理组织学损伤。结论 CIK细胞在体内外对肿瘤组织均具有靶向性,对正常组织有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细胞载体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 2-氨基葡萄糖荧光探针的制备及肿瘤靶向性的研究

    作者:单玲玲;曹玉瑶;吴兰;崔广同;许晓牧;曹稳根

    目的:制备2-氨基葡萄糖-FITC荧光探针和2-氨基葡萄糖-ICG02近红外荧光探针,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研究荧光探针的靶向性.方法:本实验选用氨基葡萄糖配体作为“导向基团”,以谷氨酸为连接2-氨基葡萄糖和荧光染料FITC/近红外染料ICG02的Linker,制备2-氨基葡萄糖-荧光染料FITC/近红外染料ICG02探针,用TLC、UV-vis和LC-MS鉴定2-氨基葡萄糖荧光探针的化学结构,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荧光探针的靶向性.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已成功合成2-氨基葡萄糖-谷氨酸-荧光染料FITC/近红外荧光探针,并可靶向肿瘤组织,延长其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结论:细胞和动物实验表明在葡萄糖转运蛋白受体-配体作用的介导下,2-氨基葡萄糖荧光探针可靶向葡萄糖转运蛋白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和组织.

  • 水溶性紫杉醇前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赵素华;杨秀勤;朱伟;郑朋成;汪晋京;单玲玲

    目的:紫杉醇是具有良好抗肿瘤疗效的化学药物,由于紫杉醇本身化学结构复杂,难溶于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杉醇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改善紫杉醇水溶性是解决紫杉醇药物不足的关键问题。方法本实验选用水溶性叶酸配体作为“导向基团”,谷氨酸为连接叶酸和紫杉醇的Linker,氨基PEG(MW:350)为药物增溶剂和稳定剂,制备水溶性叶酸-PEG-谷氨酸-紫杉醇前药。用LC-MS鉴定前药的化学结构,通过对前药溶解性及释药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确定前药的理化性质。用MTT实验分析并对比紫杉醇原药与前药在不同肿瘤细胞(MCF-7、MDA-MB-231、A549)和正常细胞HELF(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的毒性和药效作用。用荧光标记法直观观察紫杉醇前药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的靶向性。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已成功合成叶酸-PEG-谷氨酸-紫杉醇前药,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原药释放动力学曲线,细胞实验表明在叶酸受体-配体作用的介导下,叶酸-PEG-谷氨酸-紫杉醇前药靶向叶酸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减少对叶酸受体低表达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结论叶酸-PEG-谷氨酸-紫杉醇前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HLA-E siRNA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的表达

    作者:方天翎;李华;张彤;曾宪成;陈规划

    目的 针对HLA-E mRNA靶序列不同位点,设计合成多个siRNA链,定量分析其对HLA-E(+)肝癌BEL-7402细胞的基因沉默效率,筛选佳抑制效果的siRNA.方法 用IFN-γ(5×10~5 IU·L~(-1))诱导BEL-7402细胞表达HLA-E基因,经流式细胞技术纯化后作为靶细胞.设计并合成3条HLA-E siRNA链(A、B、C),将各siRNA(0.1 mmol·L~(-1))经脂质体Lipofectamin 2000转染至靶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杂交、实时PCR等定量方法,比较48h后各 siRNA的基因沉默效果,并观察HLA-E基因沉默对NK肿瘤细胞杀伤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非特异组相比,3组(A、B、C组) HLA-E siRNA均明显抑制细胞HLA-E抗原、蛋白产物、mRNA、细胞表面HLA-E分子的表达(P<0.01),B、C组抑制效果接近90%,高于A组(P<0.01).A、B、C组NK肿瘤杀伤率升高(P<0.01),而B、C组肿瘤杀伤效果高于A组(P<0.01).结论 经筛选的HLA-E siRNA能特异、高效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表达,可能抑制其非经典HLA-Ⅰ途径免疫逃避,为肝癌"基因-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纳米药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袁媛;孙亚楠;鲁传华

    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高比表面和高活性赋予纳米给药系统较高的穿透生物膜屏障、组织器官选择性分布和缓控释等许多新的生物活性.该文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结果,对纳米药物吸收、转运和分布等体内过程和机制进行综合性阐述,旨在提高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参考.

  • 益母草碱油包油微乳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丁启;张祥;孙亚楠;刘子荣;鲁传华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油包油微乳剂和益母草碱混悬剂在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组织靶向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与组织中益母草碱浓度,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混悬剂比较,益母草碱微乳剂在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提高了7h,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50.684%;益母草碱微乳剂AUC(0→∞)在小鼠各组织的分布整体提高到混悬组的3.626~26.265倍;益母草碱微乳剂在心、肺和脑组织的靶向指标分别为1.044、1.335和4.772.结论 益母草碱油包油微乳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脑组织具有较好的趋向性分布.

  • 靶向基因转移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成伟;汪洋;汪兴生

    基因治疗已在治疗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如遗传病、肿瘤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主要是如何选择安全、高效、靶向的载体系统.基因治疗的靶向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如应用重组病毒载体,借助抗体或配体将治疗基因定向导入靶细胞.纳米生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方便有效地实现基因的靶向性及高效表达, 成为制备高效、靶向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良好介质, 在基因治疗载体系统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靶向基因转移系统中的新研究进展.

  • 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EGFP的融合表达及靶向性研究

    作者:何卓;汪世平;周帅锋;秦永华;高冬梅;汪希雅;李林;余路新;徐绍锐

    目的 体外观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各阶段的靶向部位,探讨单链抗体在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至PET32a/SIEA26~28kDa-scFv质粒,构建PET32a/EGFP-scFv质粒.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并诱导表达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分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SIEA26~28kDa的结合特异性.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切片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测GFP信号,确定特异性单链抗体的靶向性.结果 重组质粒PET32a/EGFP-scFv构建成功,Trx-EGFP-scFv融合蛋白高效表达,与SIEA26~28kDa特异性结合.GFP信号主要集中在未成熟卵卵胚,雌虫卵巢、卵黄腺及与生殖系统邻近的肠腔组织.结论 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血吸虫未成熟卵胚胎及雌虫生殖系统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具有潜在抗卵胚发育、抗雌虫生殖作用,为SIEA26~28kDa单链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免疫靶向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概述

    作者:任玉芹

    脂质体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的多样性研究,通过改变脂质体粒子大小和电荷、改变脂质体的理化性质、改变某种物理因素,促使脂质体选择性的释放药物.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在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黄明文;邵江华

    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目的基因的靶向性表达是其关键因素.利用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来介导目的基因,从而限制目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是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减轻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 厌氧菌肿瘤靶向性和体内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琳;吴敬波

    肿瘤的基因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的一大热点,而基因载体的靶向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基因治疗发展和应用中的障碍.早在150年前趋乏氧区定植和增殖且非致病性的厌氧菌就开始被用于肿瘤治疗[1],但结果并不明确,而且对细菌毒性感染无力控制,使得这方面的研究一度处于低谷.近几年,随着肿瘤特异性靶向菌株的发现和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厌氧菌的兴趣重燃,将它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领域.现就厌氧菌肿瘤靶向性和体内安全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靶向性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袁明;王祥财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对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的进一步认识,细胞、分子靶向性药物不断进入临床,使肿瘤的生物治疗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本文就靶向性生物治疗的一些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介绍,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新型放射性免疫制剂等,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单克隆抗体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宇良

    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在不断改善,但是仍然有众多疾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癌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类疾病后的第2号杀手,每年全世界有数千万人死于癌症,且癌症发病率每年呈递增趋势.而我国属于大国,人口多,且环境相对复杂,癌症的发病与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癌症的发生实际上是一个渐发性的遗传基因变异和诱发因子积累所导致的产物,使细胞失去正常的周期控制和调节,细胞的分裂处于无限制的状态[1].癌症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但是目前普通的治疗没有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治疗的靶向性不强,没有很好的选择性,由此造成很强的副作用,而且有些治疗成本过于昂贵,不适合大部分患者.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与发展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 胃溃疡发生与复发病因探明

    作者:

    胃溃疡为什么会反复发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张法灿主任医师等人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胃溃疡的愈合机理,进一步探明了胃溃疡发生与复发的病因,为胃溃疡的特异性、靶向性主动干预治疗提供可能.近,该研究项目获2005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海藻酸钙/壳聚糖磁性微胶囊的制备及研究

    作者:赵趁;李莉;陈爱政;王士斌;刘源岗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Minitab全因子实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粒径分布及破损率的影响.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物,考察磁性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性能,并初步研究磁性微胶囊的靶向性.

369 条记录 11/19 页 « 12...891011121314...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