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格列齐特+消渴丸”控制血糖不规范!同类药联用是典型错误方案——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肖正华
磺脲类不能和消渴丸合用刘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两个月前在乡镇医院检查身体时被诊断出糖尿病,于是医生给他开了两种药物:格列齐特和消渴丸.起初,刘先生觉得消渴丸是中药,和西药一起使用一定能"事半功倍",但事与愿违,他的血糖在这两个月并没有得到稳定地控制,反而还出现了一次低血糖.在与记者沟通中,刘先生说,像他一样使用格列奇特和消渴丸的人不只他一位,周围也有不少人是吃同样的药."效果如何就不清楚,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吃,医生开了,应该错不了!"
-
牢记降糖药准时时间
我国成年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一般可先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如果不严格按时间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现将5种降糖药作一简介,望糖尿病病友在服药时注意.1.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主要是指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这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故应在餐前30分钟服用.
-
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格列齐特、瑞格列奈对于老年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4年2月—2015年8月治疗的94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分析,分为甲组、乙组,两组中的老年T2DM患者均为47例,甲组的治疗药物为格列齐特,乙组为瑞格列奈。结果乙组老年T2DM患者的有效率为89.36%,甲组为72.34%,甲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FBG、FINS及IS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瑞格列奈对于老年T2DM的治疗效果优于格列齐特。
-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病患,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组:使用瑞格列奈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使用格列齐特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降糖效果。结果就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而言,研究组下降幅度远超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兼具良好降糖效果与高安全性,适合2型糖尿病病患临床使用。
-
探讨格列齐特与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为了深入探讨格列齐特与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患11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55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瑞格列奈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格列齐特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患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病患时,瑞格列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格列齐特,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范围。
-
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联合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6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比较两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可有效降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格列齐特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对格列齐特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格列齐特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n=40例)与格列齐特单独治疗(对照组,n=40例)的效果.结果 两组各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2hPBG、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格列齐特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
磺酰脲类药物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格列齐特疗效的研究
应用Taqman-PCR技术观察磺酰脲类药物受体1基因33外显子(TCC→GCC,S1369A)多态性与格列齐特降糖疗效的关系.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较TT基因型者HbA1c下降显著.
-
格列齐特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观察格列齐特对糖尿病患者硝化酪氨酸(NT)、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HETE]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糖尿病组NT、12(S)-HETE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所下降.
-
两种促胰岛素分泌剂对血糖漂移的影响
目的 交叉对比分析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的动态血糖图谱,观察比较血糖波动系数、低血糖发生率和餐后血糖峰值.方法T2DM患者52例,分别应用瑞格列奈或格列齐特,常规检杳血糖.采用交叉设计,应用瑞格列奈组患者改用格列齐特,应用格列齐特组患者改用瑞格列奈,改用前后分别予动态血糖监测72 h.原有饮食运动及联用口服药物不变.以用瑞格列奈为研究组,用格列齐特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波动系数、低血糖发生率和餐后血糖峰值.结果经2周洗脱期、8周剂量调整期、2周剂量维持期、3d监测期后的结果显示:应用瑞格列奈比应用格列齐特血糖控制更平稳,动态血糖图谱表现为血糖波动系数小,低血糖次数少,低血糖时间比少(P<0.01),餐后血糖峰值低(P<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应用瑞格列奈比应用格列齐特似可减少血糖漂移幅度.
-
牛磺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近年来研究发现牛磺酸具有胰鸟素样生物效应,可能是临床防治糖尿病的有效制剂之个一[1,2]。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牛磺酸治疗了20例糖尿病患者,以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30例病人均系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饮食治疗或加服降糖药物2~3周后空腹血糖仍>8.3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2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0.1±3.6岁,病程9.6±7.2年。其中6例单纯饮食治疗;4例口服消渴丸5~10粒,2~3次/d;6例口服优降糖2.5mg,2~3次/d,二甲双胍0.25~0.5,2~3次/d;4例口服格列齐特80mg,2~3次/d,二甲双胍0.25~0.5,2~3次/d。对照组: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2.4±5.2岁,病程7.3±6.7年。5例饮食治疗,2例口服优降糖2.5mg,2次/d,2例口服糖适平30mg,1~2次/d,1例口服格列齐特80mg,2次/d,二甲双胍0.25,3次/d。两组病例年龄、病程、药物治疗人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
格列齐特抗氧化特性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与其受氧化应激损伤有很大的关系,格列齐特因独特的氧自由基清除特性及上调胰岛β细胞内抗氧化酶,保护胰岛β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其高选择结合位点和较少促分泌机制,避免对胰岛细胞过度刺激,减轻氧化应激,应用于T2DM前期及新诊断T2DM患者,有望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胰岛β细胞衰竭的速度.
-
格列喹酮对胰岛β细胞株HIT-T15细胞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格列喹酮(Glq)刺激HIT-T15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了解Glq对β细胞的刺激模式.方法 HIT-T15细胞孵育于5、10、15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8小时后加入Glq、格列本脲(Glb)、格列齐特(Glc),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液,测定药物刺激前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在三种糖浓度下,Glq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均在加药后10分钟,在30分钟时又有一稍低的第二峰,随后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分泌速率为基础值的1.1~1.2倍;Glb呈单相分泌峰,峰值出现在45分钟,随后分泌速率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仍有基础值的1.5倍;在10 mmol/L糖浓度组,Glq刺激的胰岛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更小.Glc的分泌曲线类似Glq. 结论 Glq与Glb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模式不同,前者较后者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更快、作用时间更短,AUC更小.
-
磺脲类受体1基因16-3c/t多态性与格列齐特降糖疗效的关系
目的 研究磺脲类受体1(SUR1)基因16-3C/T多态性对格列齐特降糖疗效的影响.方法 153名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齐特8周,用水解探针技术检测病人SUR1 16-3C/T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HOMA-β、HOMA-IR的变化.结果 基线水平时3种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表型相似,治疗结束后T/T纯合子患者HbA1c下降和HOMA-β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P均<0.050).结论 16-3C/T多态性对格列齐特的降糖疗效有修饰作用,T/T型患者服用格列齐特后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HbA1c控制.
-
国产与进口格列齐特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试验制剂和市售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内标法测定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交叉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口服格列齐特缓释试验片(30mg)和参比片(30mg)后,受试及参比制剂中药物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单次给药时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21±0.26μg/ml和1.09±0.24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7.4±1.8h 和7.0±1.6h,消除半衰期t1/2(Kel)分别为14.82±4.10h和13.57±4.16h,AUC0~72分别为26.23±8.65μg*h*ml-1和25.88±8.87μg*h*ml-1,AUC0~∞分别为27.65±9.80 μg*h*ml-1和27.12±9.90μg*h*ml-1;多次给药时Cmax分别为1.37±0.49 μg/ml和1.31±0.41μg/ml;谷浓度(Cmin)分别为0.069±0.075μg/ml和0.060±0.066μg/ml;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分别为0.41±0.20μg /ml和0.42±0.19μg/ml;Tmax分别为6.0±1.7h 和6.6±2.6h;波动系数(DF)分别为3.46±0.99和3.29±1.06;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ss)别为29.66±14.10 μg*h*ml-1和29.95±13.40 μg*h*ml-1.AUC 和AUCss经对数转换后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关键词: 格列齐特 缓释片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3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7例,口服格列齐特片,每次80 mg,每日2次;试验组117例,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每次60 mg,每日1次.疗程12周. 结果 225例完成了试验.两组均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齐特缓释片组降低FBG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1.26%和93.16%,格列齐特片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4.44%与94.02%.格列齐特缓释片组降低2 hBG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9.91%和92.31%,格列齐特片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3.08%与89.7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69%.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实验室证实的低血糖(血糖≤2.78 mmol/L),个别病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结论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能有效地降低FBG、2 hBG以及HbA1c水平.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
格列齐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变化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的变化及格列齐特治疗对糖尿病患者CFR的影响. 方法选取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格列齐特治疗前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血脂、内皮素-1水平及CFR(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与2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并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格列齐特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及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为P<0.01),甘油三酯水平下降(P<0.05),CFR从治疗前的2.31±0.49上升到3.29±0.42(P<0.01). 结论应用格列齐特治疗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CFR.
-
格列齐特缓释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剂30 mg片剂)治疗12周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与普通剂型比较.方法 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到格列齐特缓释剂和普通剂型组进行治疗.治疗12周后以血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评价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对不良事件、主要体征、心电图以及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分析,评价12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安全性.结果 12周治疗后,格列齐特缓释剂组和普通剂型组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可信区间很窄(-0.15; +0.24%),表明临床疗效相当.两组24 h血糖曲线下面积,血糖日均值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也相近.两组经血糖监测观察到低血糖发作次数无统计学差异.所有不良事件中,仅3次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无病人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研究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格列齐特缓释剂与普通剂型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伴克罗恩病一例
患者男,50岁.因间断腹痛、黑便2个月,于2002年3月2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炎解痉治疗8 d,效果不佳,并出现恶心,排柏油样便2次,拟诊肠套叠,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回肠50 cm,病理疑诊为克罗恩病(Crohn病).术后给予柳氮磺胺嘧啶和泼尼松治疗.期间发现血糖高,加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患者经治疗后,仍感腹痛,性质同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体检: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血压 105/68 mm Hg(1 mm Hg = 0.133 kPa).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2型糖尿病患者CD11b/CD18的表达及格列齐特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DM)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1].炎症反应是多种炎性细胞、递质、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至血管壁间隙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必要步骤,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是此过程中早期重要的一步.多形核(PMN)白细胞的黏附分子CD11b/CD18 介导此全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证实,格列齐特有独立于降血糖的对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2,3],但其机制不明.